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推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1篇】
课文回顾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9个生字,会认 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3.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解决生字障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熟读并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叙述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9个生字,会认4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了解寓言这一文学体裁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做事情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有一次,他在种田的时候看见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农夫很开心,把野兔捡回去饱餐了一顿。
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最后农夫却落得被众人笑话的下场,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宋”“释”“耒”“冀”等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颈、释”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株、耕、触”这些生字时可以采用加一加的方法。
“加一加”识字法:
株=(木)+(朱)
耕=(耒)+(井)
触=(角)+(虫)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守”下部的“寸”的横要舒展,写在横中线上。
“株”左窄右宽,左部“木”的最后一笔是点。
“宋”左撇和右捺要伸长、舒展。
“耕”左部的“耒”三横间距均匀,右部的“井”竖撇和竖伸长舒展。
“颈”左部的最后一笔要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
“释”右上部的“又”要舒展,盖住下部。
易错提示:
“守”“宋”上面都是宝盖头,不要少写一点。
“待”左部是双人旁,不要写成单人旁。
“其”中间是两横,不要少写或多加横。
(3)归类识字。
基本字带字归类示例:
朱:株(守株待兔)-蛛(蜘蛛)-珠(露珠)
寸:守(守候)-村(乡村)-过(过来)
寺:待(等待)-侍(侍奉)-涛(浪涛)
木:宋(宋代)-床(床前)-休(休息)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田地里耕作,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一不小心就撞在田地里的树桩上死了。
农夫很高兴。
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棵树桩旁,希望能再捡到兔子,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宋国人笑话。
2.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
请根据课文,概括总结一下寓言的特征。
明确: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兼具教育性和讽刺性;故事情节具有虚构性。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熟悉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故事情节,那么作者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守株待兔宋国耕田触角
头颈释放其实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农夫“守株待兔”的经过,接下来让我们细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的寓意是什么作者对农夫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翻译以下句子。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明确:
(1)一只野兔跑过来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2)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3)野兔是不可能再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2.农夫为什么要“守株待兔”
明确:农夫在耕作时偶然捡到一只撞在树桩上的兔子,他寄希望于再次在树桩旁轻松捡到送上门来的兔子,于是放弃劳作,终日“守株待兔”。
3.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明确:兔子撞到树桩上被农夫捡到只是偶然的事件,不可能天天发生。
“兔不可复得”,农夫却还执迷不悟,终日守候,所以会被宋国人笑话。
4.农夫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幻想不劳而获,不切实际,没有远见,不知变通。
5.课文的寓意是什么
明确: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只有辛勤付出才会有收获。
6.假如你遇见了农夫,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明确: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要老老实实地耕耘劳作,这样才能有好收成,才能过上好日子。
7.除了课文,《韩非子》中还有许多寓言故事,请查找相关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拓展示例: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众皆笑之。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韩非子·难一》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兔走触株( )
(2)因释其耒而守株( )
(3)冀复得兔( )
(4)而身为宋国笑( )
明确:
(1)跑
(2)于是
(3)希望
(4)被
2.总结。
《守株待兔》里的农夫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荒废劳动,最终被人当作笑柄。
这警示我们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让我们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吧!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2篇】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农夫、树、兔子)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
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观察,分段理解
1、(第一天)提问:
(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
(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
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
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
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
(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
(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
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
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3篇】
【活动目标】
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
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
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
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
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
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
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
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