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比较
摘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本文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国际比较、TC指数的国际比较、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来说明对我国服务贸易在国
际上所占的份额、所处的地位与我国货物贸易相比较是很滞后的,进一步与国际上其他贸易大国的服务贸易相比较更是落后很多。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比较TC指数对策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服务贸易以年均接近20%的速度迅猛发展,远远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5年,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少数几个国家已达到了80%,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也已超过了60%。

入世后的几年里,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的迅速的发展,200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均位居世界排名第三,中国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服务贸易却出现了近97亿美元的逆差。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9%的现有水平,远低于19%的世界平均
水平。

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纵向来看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横向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一、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国际比较
一个国家(地区)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强弱直接表现
为其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的位置与份额,即国际市场占有率。

表1为1997年-2005年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及其出口额在国际上的排序与占有份额,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了WTO以后,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更是
取得了显著的提高,服务贸易的地位也明显提高,世界排名由1997年的15位上升到2005年的8位,但我们在看到这
些可喜的成绩的同时也会发现,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额的数量不小,但出口额在世界上的份额却很小,2005年仅占到3.3%,而排名前四位的美国为114.6%、英国为7.6%、德
国5.9%、法国4.7%。

由此可见,我国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另外从1998年
-200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贸易差额可以看出:我国服务
贸易近年来长期逆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逆差在不断的增大,从1998年逆差为47.4亿美元,一下子上升到2004年的97亿美元,上升的幅度超过了一番,与此同时,世界主
要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却一直是保持顺差的增长,这也说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国际上还是处于劣势的。

二、TC指数的国际对比
TC指数即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某国产业或产品的进出口差额与总额之比,即TC指数=(出口?D进口)/(出口十进口),TC指数取值范围为[-1,1],其值越接近于0表明此类商品为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国际水平相当;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弱;其值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强;若其值等于-1或1表示某行业只有进口或出口。

经计算,从1999年-2004年我国的TC指数一直是负的,即进口大于出口,而同样处于贸易大国的除日本与德国外,美国、英国、法国的TC指数都一直都是正的,从世界排名来看,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排名已经名列前茅,但TC指数甚至还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这就说明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比较低,国际竞争力弱。

为进一步的认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用竞争力指数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及各行业从2000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国际竞争力变化(见表2)。

我国服务贸易总TC指数在2000年到2005年上半年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但从
具体行业上看,2000年到2005年上半年各个行业的TC指数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是建筑服务贸易的指数由2000年的-0.25上升到2005年上半年的0.19从负数转为正数,说明我国充分利用
了建筑服务贸易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使中国建筑工程承包、劳务输出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提高。

第二是通讯、计算机与信息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的TC指数都由正数转为负数,比较劣势凸显。

这说明随着我国对入世承诺的执行并不断开放这些知识、资本密集型的行业,这些原来具有高度垄断性的行业,面临着外国企业的巨大冲击。

以通讯行业为例,2000年的TC指数为0.70,具有较强
的比较优势,原因是由于行业垄断,而不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

加入W TO以后,垄断的优势被打破,出口额从2000年的1345亿美元大幅下降至2004年的440亿美元,TC指数恶化至-0.03%
第三是保险服务行业TC指数在-0.92~-0.85之间;金融服务行业TC指数在-0.28~0.12之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
业TC指数在-0.28~0.15之间;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的TC 指数在-0.96~-0.88之间;电影、音像行业TC指数在-0.62~-0.27之间。

6年时间里,上述服务行业大部分年份比较优势指数均为负数,反映了在这些领域,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
争力水平比较低,尤其是在金融、保险、专利、咨询服务等高附加值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服务贸易领域,中国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如何尽快提高这些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提高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三、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与本国服务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本国服务业发展顺利,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大,就会推动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相反,就会阻碍一个国家服务贸易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世界同等水平国家相比,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都明显偏低。

2002年和2005年,我国服务
业的产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1.7%和39.9%,服务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三分之一左右。

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在服务业领域,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

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据统计,发达国家地区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为
60%~80%,其中美国为75%,香港为85%,超过美国为世界最高,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达到或超过70%,发展中国家中牙买加、摩洛哥、菲律宾以及印度的服务业比重都要比中国高。

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服务供给者也以商品存在形式逐步进入世界市场,提供相关的服务。

然而与服务贸易的进口和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相比,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有较大的差距,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当前应重点和扶持一下几个行业:一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商贸、运输、金融、保险、旅游、房地产等;二是发展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咨询、信息、中介等各类专业服务;三是发展农村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专业化服务;四是发展对国民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行业,如教育事业、公共服务等。

2、完善我国服务贸易规章体系
坚持服务业市场开放与实施服务贸易合理保护相结合。

鉴于我国服务业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服务业的发展对整个服务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因此,在面对国际高水平现代服务业的冲击时,我国必须制定适度的服务贸易保护政策,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给予发展中国际若干特殊的优惠待遇、宽限期以及保护措施,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分阶段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

既遵守GATS
的原则和要求,符合国际惯例,又考虑本土服务市场的实际需要,有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规范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快服务贸易立法,建立完善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3、加强对服务贸易业人才的培养
运用人才战略,要将培养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放到重要的位置,引进国外与培养本土的优秀服务贸易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的同时,就始终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现象。

人才是知识的载体,具有创造无限价值的能力。

尤其是高素质的高级金融、贸易、保险、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人才。

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束缚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可以采取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以及吸引海归派的加盟,同时,不断对本土具有良好资质的人才加以利用,
有条件的可以送往国外进行培训,学习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以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的有关条款及我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林琳.W TO过渡期下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市场论坛,2005年12期:18-20.
[2] 魏下海.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开放触觉,2006年7月:1-5.
[3] 张艺凡.基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51-52.
[4] 李群,蒋丽君等.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分析[J].价值工程,2006年第7期:1-3.
[5] 韩可卫.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3月:129-13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