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6_Where_would_you_like_to_visit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6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Section A)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新目标八年级第六单元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Section A。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与处理、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Vacations,整个单元的内容是围绕Vacations以生动、活泼的对话,以及个人的自我介绍展开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谈论自己想去的地方,并学会介绍旅游景点,同时了解世界各地的一些名胜古迹。

根据新课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对学生口语及阅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设计为一堂口语会话课。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运用目标句型谈论想要参观的地方。

句型: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vacation?
I would like to go ......
I like the place that is......
能力目标:①呈现图片展开句型操练。

②尝试练习,掌握并巩固目标句型。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增强实际交际能力,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人文教育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①学会并掌握重点词汇和目标句型。

②结合目标句型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少,程度不一,怕犯错,不敢开口,“哑巴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两极分化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境,倡导其活动参与,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教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贯彻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教”的教学理念,以分层尝试教学突破重难点,合作探究式达到知识升华。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提高兴趣。

学法:小组合作汇报表演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尝试探究过程中,有意识的分工合作,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整体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1:欣赏名胜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各地名胜古迹的图片,感受美景。

教学环节2:预习展示基础积累
结合旅游图片呈现新单词,运用I like_______vacation句型谈论自己喜欢的假期的类型。

教学环节3: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利用图片和描述图片的形容词,小组成员合作交流:
A: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B:I would like to go......
because I like the place that is......
教学环节4:生生互动小组竞赛
目标语言操练即Pairwork。

让学生适时操练目标语言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I’d like to visit …….——Why?—Because I like the place that is......并设置“比一比谁说得又快又对”的小竞赛,竞赛在小组之间进行,要求学生交替问答并且变换答案,费时最少的一组获胜。

教学环节5:小组调查汇报表演
小组调查,五一节就要到来了,小组长利用主要句型分别调查本组内每个组员想要去哪儿度假,以及想要去这个地方的原因,并进行小组总结汇报。

In my group,…would like to visit…
Because he/she likes the place that is …,
…would like to visit…
because he/she likes the place that is …,
......
教学环节6:听力训练能力提升
在学生进行了新句型的熟练运用之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教学环节7:当堂检测效果评价
出示would like to 句型练习,检测学习效果。

作业设计:Make plans about your travelling.为你的旅游制定计划
板书设计:
五、说教学反思:
从预设效果来分析,学生能抓住本课重点,理解并掌握了主要句型的用法;从课堂表现来说,不论是课前导入、新知识的呈现,还是问题的设计,都能紧紧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诚恳希望各位同事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