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解析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2. 写作背景
- 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写信请范仲淹作记。

当时北宋王朝面临内忧外患,范仲淹自己也正处于被贬官的状态。

他借为岳阳楼作记,一方面表达对好友的劝勉之情,另一方面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 文体
二、内容解析
1. 结构层次
- 第一部分(第1段):叙事
- 文章开篇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一段简洁地叙述了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后,治理有方,百废俱兴,于是重修岳阳楼,并请作者写文纪念的事情。

- 第二部分(第2 - 4段):写景抒情
- 第2段:描写岳阳楼的大观
- 先总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这里从空间上描写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的浩渺气势,从时间上写出了洞庭湖早晚景色的变化多端。

- 第3段:写阴雨天气中洞庭湖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
- 描绘了“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阴冷、凄惨景象。

在这样的景色下,“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迁客骚人触景生情,产生了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等悲苦情绪。

- 第4段:写晴朗天气中洞庭湖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 描写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明媚、祥和景象。

此时,“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迁客骚人又因美景而感到心旷神怡,忘却了荣辱得失,满心欢喜。

- 第三部分(第5段):议论抒情
- 作者在这一段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进一步阐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政治抱负。

他认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不同,古仁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
忧”,他们不因外界环境和自身境遇的好坏而或喜或悲,始终心系天下。

这种思想境界超越了个人的得失和情感,表达了范仲淹对高尚人格和伟大政治理想的追求。

2. 景色描写
- 特点
- 对比鲜明:文章中的景色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阴雨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色是“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充满了阴森、恐怖的氛围;而晴朗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色则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显得明媚、和谐。

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洞庭湖景色的多变,也为下文迁客骚人的不同情感做了铺垫。

- 动静结合:在描写景色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光跃金”描写了月光下波动的水面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是动态描写;“静影沉璧”则描绘了平静的月影倒映在水中如同沉入水中的玉璧,是静态描写。

动静相衬,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 色彩丰富:像“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等描写,展现了丰富的色彩。

“碧”色的湖水,“青”色的芷草和兰花,使读者仿佛能看到一幅色彩斑斓的洞庭美景图。

3. 情感表达
- 迁客骚人的情感
- 迁客骚人的情感是随着外界景色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阴雨天气中,他们看到洞庭湖的凄凉景色,就会产生悲苦之情,这种悲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境遇,如被贬谪等,从而“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在晴朗天气中,面对美丽的景色,他们就会“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感到喜悦。

他们的情感是狭隘的,局限于个人的得失荣辱。

- 作者的情感
- 范仲淹表达了对古仁人之心的向往和推崇。

他主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一种更高尚、更博大的情怀。

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天下的兴衰联系起来,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4. 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对好友滕子京进行了委婉的劝勉,希望他能有古仁人之心,不因被贬而消沉,而要心系天下,积极进取。

三、艺术特色
1. 骈散结合
- 文中既有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的骈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文章的韵律美;又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这样的散句,长短相间,错落有致,使文章的叙述更加自由流畅,富有变化。

2. 情景交融
- 作者在描写景色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情感。

如在描写阴雨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色时,自然地引出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在描写晴朗天气下的景色时,又引出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

最后通过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对比,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使景与情完美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 语言精炼准确
- 如“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二字,将洞庭湖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连接远山、吞吐长江的雄伟气势,用词精炼而又准确,一字千金,体现了范仲淹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