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临床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胃承气汤临床运用
调胃承气汤出于《伤寒论》辨阳明病脉症并治全篇。
本方是为阳明腑实症而设,阳明腑实症有三承气汤,其应用有经重之别。
大承气汤是泻下峻剂,症俱痞满、燥、实、坚宜之;小承气汤症俱痞满,而较大承气汤症为轻者而为泻下,轻剂;调胃承气汤其症又较小承气症为轻而为缓下之剂,其病机为燥热内结,症见腹胀满者,或未经吐下而心烦者,故制调胃承气,调和胃气、泻其阳明热结而矣。
方药:大黄、芒硝、甘草
方义:
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
方中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俱备,恐其速下,佐以甘草缓之,故命名为调胃承气汤。
临床中凡属热结腑实于阳明、症之较轻者的范畴,而变症各异的症候,俱投以此汤治之,举案如下:
一、发烧
杨某,女,8岁
1976年5月19日,孩子患流脑,普通败血型入院,经治疗后出院已半月余,一直低烧不退,温度在37.5度到37.8度,蒸蒸汗出,大便秘结,尿黄。
脉沉有力,苔白症属:热结阳明腑实。
治宜:缓泻阳明腑实。
方药:大黄10g、芒硝6g、甘草10g ,一付
1976年5月21日,烧退汗止,二便正常。
饮食欠佳,治以健脾养胃阴之方。
曾徐氏,女,65 ,胜利公社6大队9小队
1979年6月9日,初诊,右上肺炎,昨日收入成都市某医院内一病室9床观察室,已住院八天,发烧一直不退,目前体温37.6度,心中灼热汗出,微咳无痰,八天二便二次秘结。
尿黄少。
脉弦滑、微数,苔黄。
症属:阳明腑实
治宜:缓泻。
方药:大黄10g、芒硝10g、甘草10g,一付
1979年6月10日,烧退,汗减,心中灼热减,另以养阴期胃为主。
二、善食易饥
李某某,男,34 ,汽车四队
1978年9月25日,来院协助修汽车,因便来诊。
体结实无他病,主要饥饿快,每食吃五两不到下食时间,饿得发慌,余无他症。
脉沉有力苔白。
症属:阳明结热,热则消食,亦即中消症。
治宜:缓泻阳明之热。
方药:大黄10g、芒硝10g、甘草10g,一付,后见面告知已愈。
三、燥咳
陈某某,女,8岁
1976年4月23日,其母萧某原同单位同事。
携孩子来家求诊。
述:孩子百日咳在某医院诊治二、三月(小儿科)至今不愈,每次药费七、八元,已知:蒸蒸汗出,大便干结,闻咳声清爽无痰。
脉沉实,苔薄黄。
《伤寒论》云: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症属:阳明结热。
治宜:调胃承气汤缓下之。
方药:大黄10g、芒硝10g 、甘草10g,一付
当时此药只需三分钱,挂号费壹角钱,惟恐病家嫌药费太便宜不治病,故特别做了一些解译。
两日后来家二诊。
咳嗽基本愈。
只偶尔咳嗽一声,大便已不秘结,因思久咳必伤肺阴,以养肺阴为主。
方药:北沙参15g、麦冬12g、五味子5g,一付
李某某,男,11/2岁,金具厂宿舍
1977年4月8日,随父来诊,述:孩子咳嗽月余,一直中医诊治无效。
咳嗽频频,咳声清爽,头面因咳嗽而肿大,汗多,大便结。
脉沉有力,苔白
症属:阳明燥气作咳。
治宜:清热通腑。
方药:大黄6g,芒硝6g,甘草6g,一付
1977年4月9日,咳大减,头面肿消失,便已不结。
原方一付
以上两案,病机一致,理法方药相同,疗效如反掌,后者头面肿大,因阳明腑实,邪热上攻所致。
此症病机是由于热结于手阳明大肠经而致腑实,地道不通,则燥气上迫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受邪则咳嗽频频,此咳嗽必声音清爽,其所以别于其他咳嗽,俗称火咳或燥咳,此其辨症要点之一;其蒸蒸汗出,可知表邪已解,加之便结,症属阳明无疑,故只用调胃承气汤泻热通腑,上攻肺经之邪自去,故咳嗽亦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