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川德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试卷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川德阳中考专题历史中考真卷
1.选择题
第1题.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制()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答】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
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
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
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贵族世袭的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故选A。
第2题.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A: 推行郡县制
B: 设立锦衣卫
C: 颁布推恩令
D: 实行行省制
【答案】C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主父偃的推恩令的建议,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推恩令的颁布,解决了诸侯王问题,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所以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颁布推恩令,故C正确。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故排除A项。
明朝时期设置了锦衣卫,故排除B项。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故排除D项。
故选C。
第3题.
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对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假如有一个人想从涿郡去洛阳参加科考,他坐船沿着大运河而行,必须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
A: 江南河
B: 邗沟
C: 永济渠
D: 通济渠
【答案】C
【解答】假如有一个人想从涿郡去洛阳参加科考,他坐船沿着大运河而行,必须经过大运河的永济渠这一段。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从北京到长安需要经过长安和洛阳之间的永济渠,所以答案选C。
第4题.
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样写道: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反映的我国古代哪一发明?()
A: 造纸术
B: 雕版印刷术
C: 活字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C
【解答】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历史。
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的毕升发明的。
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传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5题.
《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答案】C
【解答】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有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款,意味着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第6题.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这段材料主要是在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B: 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C: 推动了社会移风易俗
D: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A
【解答】根据课本内容及观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故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是指辛亥革命激发了民主平等意识。
故选A。
第7题.
如图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
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A: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答案】C
【解答】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秋收起义,发生于1927年;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
C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的是红军长征,发生于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发生于1950年。
故选C。
第8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它逐渐融入了全球贸易体系,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
A: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承办APEC会议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D 属于国内政治方面,C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故排除。
故选B。
第9题.
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A: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
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B: 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 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 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答案】A
【解答】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给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有利于埃及农业的发展。
故选A。
第10题.
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材料中他的事迹是()
A: 出使西域
B: 设置西域都护
C: 开通丝绸之路.
D: 设置安西都护府
【答案】A
【解答】
第11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发展尤为迅速的两个地区是()
A: 东部和北部
B: 南部和北部
C: 西部和南部
D: 东部和西部
【答案】C
【解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同时,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C项符合题意;
故选C。
2.材料分析题
第1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底,章太炎在报刊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文理通顺可以写短文章;大家闺秀,不染自由之气;有服从性质。
材料二2016年,安徽阜阳界首市的一个小伙子把一名乌克兰美女娶了回来。
据说这是界首市的第一个乌克兰媳妇。
新郎名叫高天宇,生于1988年,高中毕业去乌克兰留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当地做贸易工作。
博得了医院里一名美丽护士的芳心,两人一见钟情,组成了一个跨国家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章太炎的征婚条件折射出辛亥革命的什么局限性?(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时期我国婚姻观念发生了哪些根本变化?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答案】
(1)辛亥革命只是宣传和利用西方民主政治学说,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帝制,而没有彻底批判我国传统的封建思想。
(2)新时期我国婚姻已经彻底打破年龄、财产、门第、种族的界限,出现涉外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完全出于自愿。
原因:经济全球化使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现代教育的发展;交通、通讯、网络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便捷等。
【解答】
(1)根据材料中的章太炎征婚广告的条件,可知他的婚姻观念的保守性。
从此可以看
出辛亥革命只是宣传和利用西方民主政治学说,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帝制,而没有彻底批判我国传统的封建思想。
(2)本题需要将社会生活的变迁放到更广阔的层面去分析回答。
有材料可以总结得出,新时期我国婚姻已经彻底打破年龄、财产、门第、种族的界限,出现涉外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完全出于自愿。
原因则可以从全球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交通工具的进步等方面加以总结。
第13题.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只有锲而不舍的奋斗,才能实现梦想。
李老师以梦想之路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解读史事——追求国家富强梦】
任务二【聚焦时代——探寻世界融通梦】(1)为了实现救国梦想,中国近代化探索大事记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写出其中三例即可)
(2)根据日本明治维新大事记中的史事,概括明治维新的性质及特点。
(3)有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探寻世界的脚步,在不断的交往交流中,世界的大门徐徐打开。
请以寻路·开路为题,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写一篇60字左右的小短
文
(要求史实正确,语句流畅,观点论述与选择的事件及影响建立联系)
【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开辟新航路设立经济特区一带一路建设】
【答案】
(1)李鸿章:自强求富;康有为:维新变法;张謇:实业救国;孙中山:三民主义。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特点:全方位学习西方
(向欧美国家学习)。
(3)示例:寻路·开路。
人类历史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曾经历相互隔绝、交通不畅的状况,为了促进交流与发展,他们积极寻找突破口,开拓新的道路。
如西汉时期,为联合西域各国,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陆上通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15世纪中期,欧洲人迫切想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等人率领船队开辟新航路,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美洲与各大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0年,国家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
历史证明,面临困境时,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才能另辟蹊径,开辟出新的道路。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提出了自强求富;康有为提出了维新变法;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特点是全方位学习西方
(向欧美国家学习)。
(3)根据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关键词,结合东西方的史实进行展开,例如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和西域之间的陆上通道,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美洲与各大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我国兴办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扩大了对外经济交流,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等。
最后总结,面临困境时,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才能另辟蹊径,开辟出新的道路。
第14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来。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1)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谁?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
(1)明成祖朱棣。
(2)观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论述: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综述: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北京为都城,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次年正式迁都北京。
因此下令营建北京城的明朝皇帝是明成祖朱棣。
(2)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取观点: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人民智慧的体现。
论述: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是由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的。
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综述: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