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完整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版)中图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254346c360cba1aa811dada.png)
高中地理 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 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c744fe06bec0975f465e2a9.png)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补干扰;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原始海洋形成,质量和体积适宜,绿色生命对大气的改造,大气的保温作用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映;其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其活动周期为11年, 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周期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的年周期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④产生极光。
3、(1比较自转公转(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如3(选填1、2、3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ce717236c175f0e7cd13799.png)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始海洋的形成——水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地球运动围绕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级递减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近日点:(1月初) 快远日点:(7月初) 慢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75bfc1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8.png)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八大行星的名称为: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1)普通性: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
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始海洋的形成——水。
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___(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
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
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
4)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
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地球运围绕中方向周期速度动心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恒星日(真正周期)角速度为15°/小时,南北极点为运动北逆南顺。
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为23°26′。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47e7f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c.png)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际的概念。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h。
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m/s),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730d30f90f76c660371a6c.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1)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de8cd3a1c7aa00b52acbbb.png)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3、晨昏线:按照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向昼半球转化的分界线为晨线。
4、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23°26′)——夏至、冬至。
5、地方时的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
6、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小于7.5舍大于7.5入),区时差=时区差7、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的地方时间为世界时,也称标准时间,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
8、日期分割: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自然的日界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所以180°经线的地方时间是几点,“今天”的范围此时就占全球二十四分之几),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9、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要加一天。
0、晨昏线中隐藏的时间: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6:00;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地方时间是18: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昼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0:00;晨昏线与此时出现极夜最低纬度的切点处的地方时间为12:00。
1、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最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最慢;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2、公转与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23°26′):①、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
黄赤交角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地中海候、热带草原候的形成。
②、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与极点之间为寒带。
③、若黄赤夹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夹角变小,热带和寒带变小,温带变大;若黄赤交角为零,太阳永远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候消失。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5a60836bd97f192279e9e9.png)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3.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P12)1、3图是正相关,2图是负相关。
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中图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7c4a6984868762caaed5e2.png)
高中地理·必修1(中图版)复习提纲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一 必修三)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必修一 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17afb94676c66137ee0619a0.png)
高中地理·必修1、2、3(中图版)复习提纲必修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1、(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河外星系(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200亿光年)(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
存在生命原因是:①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②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
2、(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伴随发生,周期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影响降水量;②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发生磁暴;④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
3、(1)比较自转公转(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宇宙是时间、空间和万事万物的总称。
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常见的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
其中星云和恒星时最基本的天体。
在大气层飞行的飞机、陨石、陨铁等都不是天体。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的)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概况 方向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方向 周期 日,长 小时 分4秒,而1太阳日是地球自转 所需的时间。
速度 角速度为 °/时。
地球表面除 点外都相等线速度从 向 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 。
地理意义:①导致 交替现象,由此,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②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银河系 其他恒星系 中心天体( 太阳 ):质量占 99.86%地月系:组成 地球 和月球 八大行星: 水星 、 金星、地球 、 火星木星、 土星 、 天王星 、海王星太阳河外星系 总星系 太阳活动与地球 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周期 年) 耀斑→(干扰大气的 层)磁暴→影响短波通信 太阳风→极光 太阳活动 类型 概念: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发射的能量 太阳能量的来源: ; 太阳辐射能由 向 递减。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与地球 太阳辐射→能源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水循环 对地球的影响③◆地方时: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的时间为正午: 时, 位置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东经数值越大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 大 。
西经反之。
经度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时区和区时:为了便于使用。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有 15 个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作 区时 ,又称 标准时 。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国际日期变更线:一条大体沿 180°经线穿行的折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为了保持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公转)概况 轨道:是一个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焦点上,每年1 月初位于近日点, 7 月初位于远日点。
方向:自 西 向 东角速度约为每天59’ ,近日点时较 快 ,远日点时较 慢 周期为 1年 ,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为一个恒星年◆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 黄赤交角,约为 23°26'。
◆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黄赤交角 存在,地球的 公转 (自转或公转)运动。
地理意义: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 太阳光直射 的纬线最大,向 南、 北 两侧逐渐降低。
②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一个半球,哪个半球的白昼就长 ,而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在极圈以内的地区还可能出现 极昼 现象。
另一个半球的情况相反,赤道上 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赤道 向 夏至 月 日 北回归线 向 秋分 月 日 赤道 向 冬至月 日南回归线向1 a23 B③四季的更替: 中纬度地区明显。
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 白昼较长, 太阳高度 较大的季节,冬季反之。
春秋两季是过渡。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 波):能在 固体、液体 中传播,速度较 快 横波(S 波):只能在 固体 中传播,速度较 慢划分界面: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传播速度明显 下降 ,横波则突然消失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吸收: 选择性 性。
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 ◆大气对太阳辐 水汽、CO 2 吸收红外线; 射的削弱作用反射: 无选择 性。
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二、大气运动 (一)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受热上升形成:地面冷热不均 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 气压 差异→水平运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反射 大气散射 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冷却下沉形成热力环流下列哪一个热力环流图是正确的?()●(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图见课本36页)◆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高空大气风向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风向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课本39页)移动原因: 太阳直射点 随季节而变化的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 北 移,冬季 南 移。
南半球则相反◆季风环流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 西北(偏北) 风,夏季 东南 风。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 东北 风,夏季 西南 风。
三、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 1、气团:概念: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 物理 性质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
分类:暖气团:比下垫面温度 高 的气团。
冷气团:比下垫面温度 低 的气团。
2、锋面系统概念:冷暖气团之间的交界面(二)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分类概念过境时天气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气团主动向暖 气团移动 、 、 等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 气温和湿度 、气压 、天气转晴冬季的暖锋 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云、雨(多为 性降水)等天气现象,雨区多在锋前气温 、气压 、雨过天晴 春、夏南方降水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天气状况实例 气旋低 气压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阴雨台风反气旋 高 气压 中心向外辐散 (北顺南逆)晴朗 伏旱判读口诀(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低压顶呱呱,高压指向下第二节 水的运动 一、水循环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 地表蒸发 、人工增雨及 跨流域引水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其中人类影响最大的为 。
二、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概念: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
影响: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洋流与所流经区域之间,也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其环境特征。
①④海洋⑤⑥②③⑦⑧⑨(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寒流:降温减湿,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海洋生物: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国的北海渔场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航海事业:顺流加速,逆流减速◆海洋环境污染: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分类主要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2、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下列哪些是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地形倒置◆被侵蚀之后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地质构造作用、意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隧道工程通过断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加固措施。
断层地区的地壳不稳定,易发生断裂下陷或渗水事件。
1)◆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多集中分布火山地震2)板块分布:(图: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界线的位置、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分3)应用: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等b、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c、两大板块张裂,常形成海岭◆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 卡斯特地貌、v型河谷,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的,出山口冲积扇。
风力的侵蚀地貌:、风蚀洼地。
风力的堆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