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原文及翻譯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原文及翻譯](https://img.taocdn.com/s3/m/98521367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b.png)
《聞樂天左降江州司馬》原文及翻譯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全文翻译:
油尽灯残没有了光焰影影幢幢,
这天夜里听说您被贬到九江。
我在将死的病中听到这个消息受惊而坐起,
眼前是暗风吹着雨进入了寒冷的门窗。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对照翻译:
残灯无焰影幢幢,
油尽灯残没有了光焰影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这天夜里听说您被贬到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我在将死的病中听到这个消息受惊而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眼前是暗风吹着雨进入了寒冷的门窗。
歡迎進入還舊樓主個人圖書館>>>。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简析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4f279af61fb7360b4c65f2.png)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简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②,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解】
①幢幢:昏暗、摇曳的样子,表明时已深夜。
②垂死:将死,指作者病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重病中听到友人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首二句渲染黯淡凄凉的气氛,第三句“惊坐起”强烈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关心。
白居易读此诗后非常感慨:“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末句以景融情,表现了诗人沉痛、悲凉的心情和境况,艺术感染力极强。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05d2e5763231126fdb11bd.png)
闻乐天授江州司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父
元宽,母郑氏。
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
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
《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
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有《元氏长庆集》。
《闻乐天授江州司》赏析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
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
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
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
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垂死梦中惊坐起
![垂死梦中惊坐起](https://img.taocdn.com/s3/m/b2c096b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c.png)
垂死梦中惊坐起
是唐代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原文: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
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此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译文:
灯火将动一片较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闻你被贬谪至九江。
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获知白居易遭到被贬之后。
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下情,故事情节
抒情,整体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绘了自己所处之灰暗的背景,塑造
出被贬谪又处在病中的作者心境的悲凉和痛苦;次句代普雷题意。
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
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053b0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a.png)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众所周知,贬谪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而与此相关联的贬谪诗词,则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对于文人而言,贬谪代表了仕途的不如意和人生的转折点,但贬谪往往也是文人创作的契机。
如柳宗元的千古绝唱《江雪》,便创作于他被贬永州期间。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便是唐代诗人元稹被贬通州司马后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与其他贬谪诗词不同的是,元稹在表露被贬心境的凄凉和痛苦的基础上,还着重表达了听说好友白居易被贬江州后的极度震惊和无限悲凉。
据史书记载,白居易当时是因为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了权贵,从而被贬江州司马。
而元稹当年被贬通州司马的原因,也是因为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得罪了宦官刘士元。
所以当元稹听说好友白居易被贬后,才会如此震惊和感到悲凉,因为他是感同身受的。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诗的开篇“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元稹便以景衬情,表露了自己悲凉的心境。
因为心境悲凉,所以元稹眼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阴沉昏暗的,即残灯失去了光焰,影子也显得昏暗摇曳不定。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是元稹听说了好友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的消息。
这里的江州,也就是九江郡。
“垂死病中惊坐起”,是元稹的传神之笔,也是这首诗的名句。
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大病中的我惊得从床上直接坐了起来。
毋庸置疑,元稹对于震惊的表述是准确而又生动的。
即便放到今天来看,它也高人一筹。
同时,元稹震惊的前提还是在垂死病中,这就无形中加强了情感的深度,以及艺术感染力。
最后,“暗风吹雨入寒窗”,则是以景结情。
它的意思是说,阴沉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单从环境气氛的烘托来看,它是具有多样性的。
我们并不知道“垂死病中惊坐起”后的元稹,对白居易被贬一事,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
如此一来,它便有了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及赏析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fe7cfc76eeaeaad1f33037.png)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及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代: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授:授职,任命。
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官名。
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焰:火苗。
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夕:夜。
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垂死:病危。
创作背景元和五年(810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赏析此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赏析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1e11db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2.png)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赏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由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后。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全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翻译】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鉴赏】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古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
![古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47722965ce0508763213d9.png)
古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翻译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由元稹所作的七言绝句诗。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后。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翻译】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鉴赏】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Org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附赏析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0ab6ce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e.png)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阅读答案附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①本诗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消息时写的。
②幢幢(chuángchuáng):昏暗、摇曳的样子。
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乐天”是指(人名)。
(1分)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移情入景,以悲凉的心境观景,诗人笔下无焰的“残灯”、摇曳不定的“灯影”都流露出诗人的悲伤之情。
B.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只以神态描写就尽显诗人听闻友人遭贬谪后的震惊之情。
C.乐天在读了此诗后曾说“至今每吟,犹恻恻耳”,可见其诗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D.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3.全诗以景结语,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4分)4.“惊坐起”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1分)5.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1.(1分)白居易2.(3分)B(诗句不仅有神态“惊”的描写,更主要是动作“坐起”的描写,动作描写深化了震惊的情感,“只”“尽显”表述不当。
)3.(4分)诗人借暗风寒雨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之中,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联系全诗内容1分,景物描写与情感关系2分,语言表达1分)5.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手法1分;景物特点、情感分析1分)【问题】6.“垂死病中惊坐起”历来为人所称道,试赏析“惊坐起”的妙处。
(5分)7.请从“情”与“景”的关系分析“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https://img.taocdn.com/s3/m/fd4192db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5.png)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
其下一句是:“暗风吹雨入寒窗。
”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唐代〕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
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古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翻译赏析
![古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c6d780a76e58fafab003d9.png)
古诗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翻译赏析《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文如下: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前言】《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此诗情与景的交融。
看似客观的景物描写,却融入了诗人沉重而悲愤的感情,简单几笔,勾勒出的画面却悲凉动人,色调低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学习抒情诗意境解读的一个很好的范本。
【注释】⑴幢幢(chuan chuan):晃动的样子;昏暗不明的样子【翻译】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君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赏析】这首诗主要描述元稹与白居易的交谊情深。
首句先写室内景物。
夜深的时候,灯油已将燃尽,昏黄的火苗在作最后的挣扎。
摇曳的灯影映在墙壁上,室内显得格外阴沉幽寂。
此情此景是何等的凄惨悲凉!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受呢了心境不好。
固然,他在元和十年(815)的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刚刚到任,又不幸染病,自身遭际坎坷,本已心黯神伤了,何况这时候又听到那从远方传来的挚友白居易贬谪九江的消息呢!他震惊、他心悸,陡然从床上坐起。
好友被贬对他的刺激实在是太深太重了。
他无论如何再不能入睡。
在阴惨的灯影里,只觉得夜风吹雨,凉气透过疏窗一阵阵地往身上袭来。
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是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的文学观点基本一致。
政治倾向亦约略相同,守正不阿的品格,以及人生遭际种种亦非常近似,这些,都使他们的交谊非同寻常,一日不见,恍若三秋。
身处贬谪,重病缠身的诗人在听到老友的不幸消息后,竟是那样伤心动情,这不正是二人友谊的历史记录吗?据载,白居易在江州读到这首诗以后,马上给元稹回了一封信,信中大呼:“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
人生几何?离阔如此!”此等情辞,在短书中四次出现。
对于元稹的诗句,白居易评论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描写友情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描写友情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https://img.taocdn.com/s3/m/fc9b91f610a6f524cdbf8565.png)
描写友情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⑴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
⑵幢幢(chuáng):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译文残灯已没有火焰,周围留下模糊不清的影子,这时听说你被贬官九江。
在垂死的重病中,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坐了起来。
暗夜的风雨吹进我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赏析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公元82021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景,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形容半夜惊醒的诗词
![形容半夜惊醒的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58e9612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1.png)
形容半夜惊醒的诗词
1、《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灯残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灯残无焰重影幢幢,这个夜晚却听得你已谪居九江。
垂死病中一惊就坐了起来,暗风吹雨进入了我的冰冷的寒窗。
2、《梦微之》唐代: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译文:夜里做梦与你携手共同游玩,早晨醒来泪水流满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长安城草生草长已经八个年头。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阿卫韩郎已经先后去世,黄泉渺茫昏暗能够知晓吗?
1。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是什么
![垂死病中惊坐起,下一句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7f5182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5.png)
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译文及注释译文: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夜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暗夜的风雨吹进窗户,感觉分外寒冷。
注释:授:授职,任命。
江州:即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官名。
唐代以司马为州刺史的辅佐之官,协助处理州务。
残灯:快要熄灭的灯。
焰:火苗。
幢(chuáng)幢:灯影昏暗摇曳之状。
夕:夜。
谪: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垂死:病危。
鉴赏:这首诗创作于作者得知白居易遭贬之后。
此诗以景衬情,以景写情,叙事抒情,表现作者对白居易的一片殷殷之情。
首句描写了自己所处之阴暗的背景,衬托出被贬谪又处于病中的作者心境的凄凉和痛苦;次句点明题意;第三句写当听说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的情景,表现了诸多的意味;末句,凄凉的景色与凄凉的心境融恰为一,情调悲怆。
全诗表达了作者知道好友被贬后极度震惊和心中的悲凉。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https://img.taocdn.com/s3/m/73dd3ab78762caaedd33d482.png)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①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元稹,唐代诗人。
曾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
互相唱和,世以“元白”并称。
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同年白居易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②幢幢
(chuánɡ):这里指灯影摇动。
1.“垂死病中惊坐起”中的“惊坐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1:通过神态和动作写出了诗人听到朋友贬谪后的震惊之巨、友谊之深。
示例2:“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垂死病中”,自然“坐起”
困难。
不过,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元、白二人友谊之深清晰可见。
评分意见:本题3分。
描写手法得1分,表达效果得2分。
2.请赏析“暗风吹雨入寒窗”。
示例1:阴冷的风雨吹入寒窗。
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
景物之中,使抒情更含蓄,有感染力。
示例2: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
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
评分意见:本题3分。
句意、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含蓄
表达)、景物特点、情感分析各1分,答出其中三个方面即可得满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赏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6fc4731711cc7931b71686.png)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唐] 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
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
(2分)参考答案:3. 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评分说明:对画面内容的描绘1分,对画面内容的概括1分。
4. 2分“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评分说明:“惊坐起”内容阐述1分,效果中的“惊人”、“震动”、“悲痛”答对任2点1分。
补充材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
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
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忆钱塘江(5分)宋〃李觏①昔年乘醉举归帆,隐隐山前日半衔。
好是满江涵②返照,水仙③齐著淡红衫。
【注释】①觏:读gòu。
②涵:包含。
③水仙:指水中女神。
这里喻指归帆。
13.这首诗描绘了▲时分的景色。
诗中“隐隐”照应了前句中的“▲”一词。
(2分)14.此诗想象奇特,比喻生动。
请描绘三、四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参考答案:13.(2分)黄昏(傍晚)醉14.(3分)最迷人的是夕阳返照江面,江水一片红光。
水面上,点点白帆也泛着淡红光芒,在夕阳的辉映下,宛如一群穿着淡红衣衫的水仙,凌波微步,美艳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闻乐
天授江州司马》
出自唐代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吹入寒窗。
元稹和有很深的友谊。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州治在今四川达县)司马。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首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写的。
诗的中间两句是叙事言情,表现了作者在乍一听到这个不幸消息时的陡然一惊,语言朴实而感情强烈。
诗的首尾两句是写,形象地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感情浓郁而深厚。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此时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于是,看到灯,觉得是失去光焰的残灯;连灯的阴影,也变成了幢幢──昏暗的摇曳不定的样子。
风,本来是无所谓明暗的,而今却成了暗风。
窗,本来无所谓寒热的,而今也成了寒窗。
只因有了情
的移入,情的照射,情的渗透,连风、雨、灯、窗都变得又残又暗又寒了。
残灯无焰影幢幢、暗风吹雨入寒窗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是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会一体、妙合无垠。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的情状,十分传神。
元稹此句也是如此。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
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
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了,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按照常规,在垂死病中惊坐起这句诗后,大概要来一句实写,表现惊的具体内涵。
然而作者却偏偏来了个写景的诗句: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样,惊的具体内涵就蕴含于景语之中,成为深藏不露、含蓄不尽的了。
作者对白氏被贬一事究竟是惋惜,是愤懑,还是悲痛,全都没有说破,全都留给读者去领悟、想象和玩味了。
元稹这首诗所写的,只是听说好友被贬而陡然一惊的片刻,这无疑是一个有包孕的片刻,也就是说,是有千言万语和多种情绪涌上心头的片刻,是有巨大的蓄积和容量的片刻。
作者写了这个惊的
片刻而又对惊的内蕴不予点破,这就使全诗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咀嚼。
元稹把他这首诗寄到江州以后,白居易读了非常感动。
他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与微之书》)是的,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形神俱肖、含蓄不尽、富有包孕的好诗,它是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
别人读了尚且会受到艺术感染,何况当事人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