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级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级十一月份语文月考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铿(kēng)锵休憩(qì)惬(xiá)意纵横捭(bǎi)阖
B. 辍(chuò)学恪(gâ)守洞穴(xuã)未雨绸缪(móu)
C. 隽(juàn)永畸(jī)形抓阄(jiū)栉(zhì)风沐雨
D. 塑(suò)造折(shã)本解剖(pōu)饕(tāo)餮(ti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发祥意蕴佝偻出奇制胜
B. 颁部垮台玷辱欣悦诚服
C. 祸秧国萃聚然估名钓誉
D. 绵衣仓廒时辰革命胜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
....,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B. 他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使他了如指掌
....地预见到这件事的后果将是不妙的。

C. 山水诗经过长期酝酿,最终能够在诗坛上独占鳌头
....,开宗立派,千秋之功,当属刘宋诗人谢灵运。

D. 刘华非常激动,高声争辩说:“你们说的这些都是杯弓蛇影
....,无中生有,完全不符合事实。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智慧阅读活动,同学们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B. 这件事情太过复杂,具体详情以后我再告诉你。

C.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D. 在水流湍急和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潜水员进入“东方之星”沉船搜救,这不仅相当危险,而且极度困难。

5.下列作品的作者依次是( ) 《窦娥冤》《世间最美的坟墓》《雨巷》《荷塘月色》
A. 关汉卿戴望舒茨威格朱自清
B. 茨威格关汉卿朱自清戴望舒
C. 茨威格戴望舒朱自清关汉卿
D. 关汉卿茨威格戴望舒朱自清
6.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帅哥从那边走过来,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

B. 以《拒绝假货、健康生活》为主题的“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C. 以前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我现在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D. 明年就要毕业了,你是选择就业呢?还是选择通过考试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呢?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①每一种书面记载的历史,无论是关于一个事件、一个专业领域、一个种族、一个国家或整个世界,都需要将各种事件加以()、()、()和描述。

在查明会发生什么和揭示使事件可能发生的条件时,科学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绝对的真相永远不可能被了解,但历史学家就以这种态度将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其他研究者,由于新的见解根据学术的客观性不断被揭示,历史需要——总是必须——改写。

从这种意义上讲,所有严肃的历史均是一种重构物。

②不过,从学术探究的角度看,单纯的历史事实和事件并不能构成一部历史。

为了将发现历史的激动人心过程传递给读者,他们必须加以选择、解释和整理。

当然,课程史的读者除了关心事件本身之外,还需要关心事件所发生的原因。

如果历史能对洞察目前关注的问题有所贡献的话,关心事物的原因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重要的。

③塔奇曼是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

她相信人们必须首先查明发生过什么,然后按照某种序列对重要人物、事件、日期和文献进行整理安排。

她告诉我们将事实如何转变为一种叙事的过程即是“透过事实的现象去揭示它的原因”。

人们并不是从一个命题出发,然后去选择那些适合自己体系的事实。

塔奇曼写道,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将不期而遇,但是如果人们尚未了解曾发生过什么,从一开始就追逐事件的原因,那么情况就不是如此了,它将使人们永远陷入困惑之中”。

④这里的要点是,课程史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发生过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正如塔奇曼所坚持的,“因为一些事件不合口味就加以遗漏,那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在写历史。


——选自《学校课程史》(有删节)
7. 第①段括号内根据文意应该依次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记载、组织、阐释B.组织、阐释、记载
C. 阐释、记载、组织
D. 阐释、组织、记载
8. 对第①段“重构物”具体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指历史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纯
主观判断来重新改写的结果。

B.指历史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加在一起的客观再现。

C. 指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新的研究来重新串联史实的结果。

D. 指历史是单纯的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可能条件的总和。

9. 对所引用的塔奇曼的话在文中所起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具体说明塔奇曼是个研究水平很高的课程史学家。

B.引用论证,作为论据充分证明本文观点的正确性。

C. 充分体现了塔奇曼在课程史领域的权威性和作用。

D. 证明塔奇曼是一个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历史学家。

10. 对本文的基本观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课程史不是一般的历史,可以写成小说。

B.课程史也是历史,编写它时充满矛盾。

C. 课程史不是一般的历史,但除了事件本身,并不关心事件所发生的原因。

D. 课程史也是历史,也是叙事,要“透过事实的现象去揭示它的原因”。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
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
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
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
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
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
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如奉璧奏秦王奏:上奏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厉
C.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引见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蔺相如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②倚柱,怒发上冲冠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⑤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料到秦王故意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B.蔺相如指出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个人有坚定的契约。

C.秦王召有司察看地图,指明从此以后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D.蔺相如请求受汤镬之刑,秦王自知理亏,权衡再三,没有杀他。

15.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四、(15分)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5分)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5分)
五、(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心里的宝玉
林清玄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去找一个老玉石家学习玉的鉴定。

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学玉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玉石的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

经过了几个月,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表明,请老师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的房间,老师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老师开心的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这是一个收藏玉的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我很喜欢。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

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

其实体味人生不也像学着去懂一块玉吗?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

没有深陷于生命的痛苦的人,无法了解解脱的重要。

没有深陷于欲望的捆绑的人,不能体会自在的可贵。

没有体会过悲哀的困局的人,不会知道慈悲的必要。

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人生就好像手中的一块玉,如果没有握过许多泛泛的石头,就不能了解手中的玉是多么珍贵了。

所以,要学玉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

(选自《最新散文》2011.3)
18.文章用大量的篇幅讲故事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19.作者在文中给读者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用原文回答)(4分)
20.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1.文中写到“没有在长夜漫漫中啼哭过的人,也难以在黎明有最灿然的微笑。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的体会?(5分)
六、(10分)
22.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自选喻体,另写两个句子。

要求所写句子的句式和画线句相同,并能够形成排比。

(5分)
23.下面请假条的格式和措辞上有哪些毛病?请至少指出其中的5项。

(5分)
请假条
王老师:
我得知爷爷因贵体欠安住院,我爸打电话催促我随他一起去医院查探,下午的课不能上了,特向您请假半天,请务必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陆小强
2013年4月10日
七、作文(60分)
人生是一段旅程,在开始这段旅程之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做足准备工作。

有的人满怀着希望出发,他收获了成功;有的人,他携带着快乐上路,他收获了幸福;有的人,他兜兜里装着目标,背囊里塞着计划,他就收获了整个丰富的人生。

也有的,在行程还没有开始就想着退缩,你说,他们会收获什么呢?
请以“带着________________ (目标、信心……)上路”为题,写一篇文章,或记叙事情,或发表看法,文体不限,不少于750字。

语文试题
答题卡
一、(18
1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分)
译:
(2)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分)
译:
四、(15分)
16.(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5分)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5分)
23.(5分)
请假条
王老师:
我得知爷爷因贵体欠安住院,我爸打电话催促我随他一起去医院查探,下午的课不能上了,特向您请假半天,请务必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陆小强
2018年11月11日
七、(60分)
参考答案
1-6:C A A A D C 7-10: A C B D11-14:D A B D
11 .D(A奏:进献B严:尊重C引:拉,牵挽)
12.A(两个“于”都是“在”的意思,B、前一个是“趁机”,后一个是“经由,通过”C、前一个是“因为”后一个是“凭借”D、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修饰)
13.B(②④说明蔺相如勇敢)
14.D(A “故意”不对,应为“只,不过”;B “坚明”不对,应为“坚守”;C “从此以后”不对,应为“从这到那”)15.(1)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2)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16.(1) 吟余小立阑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17(1)忽闻水上琵琶声
(2)气吞万里如虎
(3)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4)琵琶声停欲语迟
(5)多情自古伤离别
18.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讲故事,意在说明要掌握好一门学问,首先要广泛地了解与该学问有关的知识,而且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即要想掌握好一门学问必须经历一个潜移默化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这样写为下文作者点明文章主旨作铺垫。

19.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

20.人生犹如玉一般美丽、宝贵,但人生又是很平凡的,只有经历了许许多多平凡的人生之路,并且在平凡的人生过程中面对各种艰难、危险、冷漠、贫苦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这样才体会到人生的珍贵,才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并去珍惜它。

21.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能够扣住文本,清晰地阐释自已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个没有经历过的挫折,失败、委屈的人,就难以体会的人生的价值,难以明白成功的真正意义,难以领会战胜它的快乐。

例如,我在学习中……(略)
22.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作为行为准则,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

23.(1)称呼“王老师”应该顶格;
(2)“贵体欠安”使用不当;
(3)“查探”一词使用不当;
(4)“务必”一词使用不当;
(5)“此致”前空两格;
(6)“敬礼”应该顶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