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灾害与防治章末检测 W巩固落实(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灾祸与防治章末检测 W巩固落实
(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工夫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011年浙江自选)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到超强台风“鲇鱼”
的攻击。

图甲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分风暴潮的构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分是( )
A.广东B.福建
C.海南D.山东
解析:读图可知,台风中心位于福建省附近,故选项中福建省受其影响最明显。

答案:B
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
A.东面B.南面
C.西面D.北面
解析:读图可知,16时测站主导风向为东南风,而台风本质是气旋,此时气旋中心应位于该测站的东面。

答案:A
(2010年江苏)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地位表示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两次大地震( )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
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
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
解析: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大西洋,故A错误;海地地震的震中位于美洲板块,B错误;
地震属于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C正确;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人口密度、地面建筑物等多方面要素,并不完全取决于震级大小,智利8.8级地震就比海地7.3级地震遇难人数少,D错误。

答案:C
4.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反点是( )
A.地域狭窄,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
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份配均匀
解析:甲、乙两地都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狭长地带,因而,两地都地域狭窄,耕地规模小,A正确;甲区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和多雨,乙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平和多雨,B、C、D错误。

答案:A
二、综合题(共60分)
5.(10分)(2011年安徽文综)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成绩。

材料亚洲冷高压普通构成于9月份,并逐渐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

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下图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祸?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
自救?
解析:四川盆地边缘多山地,每当暴旱季节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祸。

对暴雨及其引发地质灾祸的防范和自救一方面要了解各种灾祸发生发展的机制及特点,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灾祸认识并提出和想象各种灾祸发生时可能的防范自救措施。

答案:滑坡、泥石流。

安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曲折和汇合处,和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留意保护头部。

6.(10分)(2012年吉林高中检测)浏览以下材料,回答有关成绩。

材料一当地工夫2010年9月4日凌晨,新西兰南岛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

据悉,地震构成多人受伤,其中只需2人伤势较重,但没无构成人员死亡。

新西兰总理将此次“零死亡”大地震称为“奇迹”。

材料二加勒比海岛国海地当地工夫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震中离海地首都太子港只需15千米。

海地总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地震酿成的死亡人数毕竟可能“超过10万人”,构成严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1)新西兰每年发生万余次地震,阐明新西兰地震多发的缘由。

(2)对比分析新西兰南岛此次“零死亡”而海地地震构成如此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的缘由。

解析:(1)新西兰地震多发的缘由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2)地震酿成的危害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程度,抗灾救灾能力,防灾体系,建筑物抗震强度,震源深浅等缘由烈度不同,阐述即可。

答案:(1)新西兰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2)新西兰震中距郊区较远;地震持续的工夫较短;震区人口密度低,地震发生在凌晨,
受灾严重的市中心商业区无多少人活动,客观上减少了人员伤亡的几率等;建筑物资量高,新西兰民众长工夫接受灾祸知识教育,国家设立应急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灾祸防御体系,抗震能力强。

海地震区人口分布集中;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和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地质灾祸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进步;人们防灾减灾认识差;
海地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能力差。

7.(10分)(2012年北京东城)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

浏览材料,回答成绩。

材料一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祸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东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蒙受严重旱灾。

长工夫高温少雨,导致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东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消费、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构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患祸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患祸。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次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点。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要素之外的其他次
要缘由。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祸的水系缘由。

解析:(1)地形的名称及特点,在精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2)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的缘由有气象气候要素、地形、植被、农业种植结构等。

(3)淮河流域多洪涝灾祸的水系缘由,要结合材料分析。

答案:(1)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别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多山间小盆地。

(2)地形以喀斯特别貌为主,保水性差;该地区农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对水源
的依赖性大;该地区水利基础装备差;植被覆盖率低,空气干燥;气温较常年偏高。

(3)该流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淮河流域主流多,水系发达;干流流程短,入海河
道短;流域汇水面积大。

8.(10分)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东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以下成绩。

(单位:次)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贵州21 35 54 5 0 0 0 0,k.
Com]
0 0 36 8
四川23 7 26 8 0 0 0 0 0 0 0 3 云南25 104 534 155 19 0 0 0 0 0 0 6
(1)阐明东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工夫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缘由。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酿成的危害。

解析:解读图表,获取信息,联系火灾成因,分析缘由。

联系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
分析森林火灾可能酿成的危害,分析时需求结合东北地区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

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东北地区干季,睛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
坡等次生灾祸。

9.(10分)(2012年山东临沂)下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读后回答以下成绩。

(1)图中甲是长江水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绝对严重。

仅从人类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方面分析缘由。

(2)之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祸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当今,一样的洪灾,死亡
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请对比简要分析成因。

解析:在人为的破坏山林引发的水土流失下、围湖造田等消费生活方式下,流域内蓄洪能力降低,占用河道、湖泊等水面,与水土流失酿成的河道淤浅共同严重影响泄洪能力,这样加剧了洪涝灾祸的危害程度。

之前经济不发达、经济密度低,经济基础下对灾祸监测和抵抗能力小,所以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小。

如今经济后盾强化了对灾祸监测预告能力,人们可和时避险,减小了人员伤亡,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密度大,所以经济损失增大。

答案:(1)①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构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2)①之前经济落后,对灾祸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
②当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祸监测、预防能力进步;但社会财富积
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大。

10.(10分)(2012年福建泉州)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特大雨雪冰冻灾祸给我国人民财产构成了巨大损失。

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祸频次图,回答以下成绩。

(1)冬季鄱阳湖地区冻害发生频次约为________;图中A、B及周边地区冬季常出现旱灾,对农业消费影响很大,试分析其成因。

(2)图中A、B、C三地比较,冬季冻害严重的是________,次要的受灾作物是________(写出三项即可),试从地形、气候、作物等角度分析此地冻害严重的缘由。

解析:用分层设色图反映冻害分布,A、B为长江流域,在冬季易受副高的控制,干旱少雨,而此时是农业消费旺盛的时节,对农业影响大;冻害对南方地区影响大,南方地区的农作物对温度的要求高,越冬作物易受影响,而地形对冷空气有阻滞作用,山前冷空气聚集,亚热带气候,水汽含量大,当气温迅速降低,降雪量大,危害大,冻害严重。

答案:(1)20~25 冬季锋面雨带已推移至北方地区;此地区处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降水少、蒸发强;此时农业消费需水量较大。

(2)A、B 油菜、蔬菜、柑橘、小麦、绿肥缘由:位于山前地带,南下寒冷气候受山地影响在此滞留;南方1月均温在0℃以上,降水绝对较多,冬小麦、油菜、柑橘等越冬作物遇冰冻天气易冻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