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2020年(春秋版)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共12题;共44分)
1. (4分) (2019高二上·桐城期中)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

这一做法旨在()
A .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承
B .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 . 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 .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2. (4分) (2020高一上·福清月考) “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

”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 . 郡县制
B . 嫡长子继承制
C . 分封制
D . 王位世袭制
3. (2分)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A . 由大到小
B . 由繁到简
C . 由象形到会意
D . 由图画到符号
4. (4分) (2020高三上·湖北月考) 某同学在研究唐朝商业发展状况时,发现有不同记述,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A . 国家法典肯定比文学作品可信
B . 扬州商业发展突破政府时间规定
C . 只有史学专著能还原历史真相
D .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5. (4分) (2019高二下·安庆期中) 据记载,汉代的郡县长官不必征求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罪犯。

宋代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

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

这种变化反映了()
A . 司法机构逐渐独立
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 专制皇权趋于顶峰
D .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6. (4分) (2018高二上·桂林期中)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 国家的积贫积弱
B .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 民族融合的加强
D . 战乱的频繁发生
7. (2分) (2017高一下·金华期中)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

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

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 . 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 . 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 . “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8. (4分)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

”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

”下列对这些材料,理解、判断错误的是
①海瑞正确的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②丘浚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9. (4分)下列现象在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用丝做衣料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③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④棉花种植推广到闽粤地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②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④③②
10. (4分) (2019高二下·通榆月考)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国人开始反思之前的洋务运动。

这一变化()
A .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
B .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 .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 .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11. (4分)“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这段材料选自()
A . “拒绝南非代表参加大会工作”的决议
B . 《儿童权利宣言》
C . 《世界人权宣言》
D .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势歧视公约》
12. (4分) (2020高一下·丰县月考)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这一现象应出现在20世纪()
A . 60年代末期
B . 80年代初期
C . 80年代中后期
D . 90年代初期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共4题;共77分)
13. (25.0分)(2017·云南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

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

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

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

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

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

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

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
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

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

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

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4. (12分)(2020·广西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人形成了一个顽固的看法:儒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帮凶,是封建社会或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

两千多年来,历代封建王朝利用孔子的儒家思想进行专制统治,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其实,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批判精神,可以说就是反专制主义的传统。

他们以对民的态度来区分圣君和暴君,反对君主个人独裁暴政,主张以道对君权于以一定的限制,认为治理国家,应以道为本,道比权位更为重要。

﹣﹣摘编自韩星《儒学是专制主义的帮凶吗?》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15.0分) (2019高一上·应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结合材料一的图示及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

16. (25.0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共12题;共4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 (共4题;共77分)
13-1、
13-2、
14-1、
15-1、
15-2、
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