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大纲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一年级
每周4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认识20以内的数,研究加法和减法,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2.认识100以内的数,研究加法和减法,个位、十位,数
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以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量与计量
1.认识钟面(整时)和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几何初步知识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应用题
1.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实践活动
1.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男、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
第几个。
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
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熟练地口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
大小。
5.认识钟面,会看整时。
认识人民币。
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要爱护人民币。
6.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
算的应用题。
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
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数与计算
1.研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
加减式题。
2.研究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二、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1.数数,研究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
比较。
三、加法和减法
1.研究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
加减式题。
2.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研究百位、千位、万位,
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掌握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混合运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和实践活动。
在混合运算部分,我们将研究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以及如何处理两步计算式题和小括号。
在量与计量部分,我们将认识时、分、秒、米、分米、厘米和千克(公斤),并研究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几何初步知识
部分,我们将研究直线、线段、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
在应用题部分,我们将解答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最后,在实践活动部分,我们将与生活密切联系,例如调查家庭消费开支情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要求方面,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惯。
首先,学生需要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知道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或整十的数,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
同时,还需要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
此外,学生还需要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
熟练地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在量与计量方面,学生需要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
10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
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最后,学生还需要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惯,如检查和验算的惯、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惯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一、数与计算
1.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我们将研究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的十进关系,能够比较大小,以万作单位的近
似数。
2.加法和减法
我们将研究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求未知数x。
二、乘法和除法
1.一位数乘多位数
我们将研究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并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两位数的乘除法
我们将研究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
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100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
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3.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我们将研究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以加快计算速度。
三、分数和量与计量
1.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研究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量与计量
我们将研究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质量单位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四、几何初步知识和应用题
1.几何初步知识
我们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以及面积的含义。
2.应用题
我们将研究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五、实践活动
我们将通过实践活动,如记录10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
整理,并作简单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要求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能够比较大小,以万作单位的
近似数。
2.掌握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以及求未知数x的方法。
3.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法和乘法验算除法,以及两
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和口算方法。
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4.初步认识分数的读写法,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
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学会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质量单位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以及面积单位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平行四边形的直观
认识,以及面积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6.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乘法和除法
在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积的变化以及商不变的性质。
同时,末尾有简便算法的被除数和除数也需要注意。
此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并且了解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便求未知数x。
4.大数目估算和计算器
大数目估算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可以利用算盘或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在估算中,我们需要注意例如估计一个剧场有多少坐位、一块地有多少禾苗等问题。
同时,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也可以在前面适当的年级进行安排。
5.四则混合运算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中括号以及三步计算的式题。
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思考,以便正确地进行计算。
6.整数及其四则运算
在整数及其四则运算中,我们需要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关系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的读法和写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四
则运算的意义以及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此外,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以及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也需要注意。
7.小数的加减法
在小数的加减法中,我们需要了解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大小的比较。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小数点移位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并且需要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以便推广到小数上。
量与计量
在量与计量中,我们需要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以及24时计时法等内容。
同时,角的度量和面积单位也
需要注意。
几何初步知识
在几何初步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直线的测定以及测量距离的工具测、步测和目测等方法。
同时,我们还需要掌握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和平行线等内容,并且需要学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统计初步知识
在统计初步知识中,我们需要了解简单数据整理以及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
同时,平均数的意义和求简单的平均数也需要注意。
应用题
在应用题中,我们需要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这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联系周围接触到的事物来组织活动。
例如,在假期里,学生小组可以组织一次考察活动,根据预算,每人需交纳活动费多少元等。
1.学生需要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减、乘、除之
间的关系,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他们需要学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进行带中括号的四则运算。
2.学生需要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
加减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加减法相同,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
3.学生需要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4.学生需要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
他们需要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并知道三角形内角和。
5.学生需要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的距离。
6.学生需要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并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他们需要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7.学生需要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及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他们需要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惯,认真负责的态度。
8.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需要培养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五年级,教学内容包括:
1.数的整除,包括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
偶数,质数和合数,100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2.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包括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
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以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3.学生需要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
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
法运算(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以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6.代数初步知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ax±b=c,ax±bx=c),列方程解应用题。
7.量与计量,包括体积单位,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
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8.几何初步知识。
加、减、乘、除的组合运算,包括带括号的运算。
3)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法。
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除法的意义。
小数除法。
4)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加、减、乘、除的组合运算,包括带括号的运算。
二)代数式与方程式
1)代数式的概念。
代数式的定义、组成和计算。
2)一元一次方程式。
方程式的定义、解法和应用。
三)图形与计算
1)平面图形。
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
2)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
四)统计初步知识
1)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
2)简单的统计表。
3)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五)应用题
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实践活动
组织活动,如调查家庭用水、电、燃气费用或农户农作物年产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学要求
1.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理解其意义和计算方法。
掌握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理解其意义和计算方法。
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式的
解法和应用。
3.掌握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能计算其面积和体积。
4.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数据求平均数。
5.能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意识。
本文介绍了小学数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比和比例、几何初步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
其中,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是重点,百分数的应用也很广泛,比例的教学可以启蒙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此外,圆的认识、圆柱和圆锥的计算、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制作和分析、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解答,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等内容也是教学要求的重点。
最后,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是指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能够用语言明确表达其含义,了解其用途,以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或计算,能够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表述为运用。
对于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删除以下段落,因为没有明确的主题和结构)
在教育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要求,这些要求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
教师需要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
而学生则需要理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以便在研究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总之,理解、掌握和应用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要求,对于学生和教师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理解、掌握和应用,才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