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辩证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辩证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1.(山东济宁市2012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检)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如右衅),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
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物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牛和草地在一起。
这说明()
①联系是有条件的,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
②人们的认识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具有随意性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A
2.“木桶理论”蕴涵的哲理是()
A.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B.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C.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D.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答案】D
3.“木桶理论”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做工作必须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C.办事情的关键是搞好整体
D.办事情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系统的作用
【解析】“木桶理论”强调的是部分尤其是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制约作用,因此,在方法论上
要求重视局部,必须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答案】B
4.牛顿经典力学在问世200多年的时间里,被尊称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的“永恒定律”。
但是20世纪以来,这一神话却被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所打破。
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D
5.中医作为我国的国学,治疗主张“全息论”,察寸口脉搏的变化,测全身脏腑气血的盛衰虚实;观舌及苔的变化,验全身脏腑气血的表里寒热。
针刺井荥腧经合,调节十二经;按摩皮肉筋脉骨,燮理精气神。
中医的思维方式体现了()
A.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原则
B.注重整体研究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答案】B
6.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漫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巨大,但我们仍然坚信前途是光明的,体现的哲理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B
7.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的趋势
B.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正确价值取向
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
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解析】B、C两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D项“静止是不存在的”错误;A项体现了材料的主旨。
【答案】A
8.(山东菏泽市2012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检)国际社会衡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既包括GDP 增长率这类增量指标,也包括单位GDP的能耗、物耗、废物排放、污染程度,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犯罪率,贪污腐败程度等减量指标。
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有()
①事物的联系既有本质的又有非本质的
②事物的发展过程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③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④事物的内部既包含斗争性又包含同一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9.往一匹马身上放一根稻草,马毫无反应,倘若继续一根一根地添加稻草,当最后一根稻草放到马身上后,马竟不堪重负,瘫倒在地,这就是“稻草效应”。
“稻草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质变是无形的量变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质变是一种飞跃,而不是无形的量变,故①③错误。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稻草效应”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②④正确。
【答案】C
10.2012年的春节晚会让观众耳目一新。
近几年,每年的春晚都会对观众的收视率、满意率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的辩证法依据是( )
A.认识来源于实践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答案】C
11.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困难,但也给我国加快结构升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等带来了新的机遇。
有专家感言,金融危机是“危”与“机”并存。
下列与此包含相同哲理的是()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答案】C
12.目前,我国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有1028个,“非遗”资源总量近56万项。
对于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
①坚持辩证否定观
②挑战权威,敢于否定
③既肯定又否定
④既克服又保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
13.(山东潍坊市2012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检)爱因斯坦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
”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猜想是知识发展的辩证否定
B.创新思维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C.鼓励人们要富有创新的精神
D.大胆放肆的猜想是知识进展的根本途径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8分)
14.(山东济南市2012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检)材料一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简称“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材料二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9个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是普遍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
(12分)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分)
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体现我国农业发展变化的过程。
(3分)
③要明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是对我国农业基础地位和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状况的准确把握。
(3分)
④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加快我国农业自主创新步伐,推动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分)
15.(10分)《克雷洛夫寓言》中有这样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梭子鱼、虾和天鹅要把一辆小车从大路上拖下来,它们使出全部力量来推拉,可小车就是原地不动。
究其原因,并非小车太重,而是另有缘故:天鹅使劲往天空中提,虾向后倒拖,梭子鱼则往池塘里拉,结果力量相互抵消了。
上述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上述故事表明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掣肘会导致整体功能的消减。
(2)①办事情应该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在一个集体内部,只有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②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只有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能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系统优化方法要求人们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只有系统的各个要素发展方向一致时,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15.(8分)一些名言、典故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1)请你谈谈“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5分)
(2)请你写出一条和上述短语包含相同哲理的名言或典故。
(3分)
【答案】(1)①这句话说明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首先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句话是说,不要以为好事太小就不去做,也不要以为坏事太小就去做。
因为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③我们青年学生要立志成才,就必须重视量的积累,凡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个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善的行为,我们都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凡是对社会、对个人和他人有害的恶的思想和行为,我们都要坚决抵制,防微杜渐。
(2)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②水滴石穿。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16.(10分)学生在政治课上围绕“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都踊跃发言。
同学甲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极大地拉动了城市消费市场,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因此,国家应该鼓励。
同学乙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会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带来压力,对城市的就业带来冲击。
因此,国家应该限制。
同学丙说:目前,城市的一些部门、单位对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实施歧视政策,拖欠农民工工资,向农民工乱收费,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农民不宜进城务工就业。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对三位同学的发言进行分析。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一方面对城镇化、工业化和拉动市场有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给城市带来压力、冲击等问题。
同学甲和同学乙都只看到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问题的一个方面,是片面的。
②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农民进城务工就业虽然出现一些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而要趋利避害。
同学丙的观点不能正确对待矛盾,不能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