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课题研究“阶梯式”行进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校课题研究“阶梯式”行进的方法
作者:曹晓敏
来源:《湖南教育·D版》2019年第05期
教育科研课题的本质是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然而,一部分教师谈到课题研究就“望而生畏”,乃至“望而却步”。
究其缘由,大多认为自身科研能力有限、一线教学工作繁忙、研究必须科学严谨等,从而造成害怕课题研究的心理。
教学管理者如果能够引导、组织教师“阶梯式”开展课题研究,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以“阶梯式”的行进方式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教科室指导各教研组开展搜集问题的活动,一切从问题出发。
每位老师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写下来,上报到教研组。
教研组将老师们上报的零星问题进行统计、归纳,将问题分门别类罗列出来。
最后团队集中讨论,挑选、确定本学期重点研究的方向、重点解决的问题。
让研究从问题开始,在实践中展开。
例如数学组在搜集的众多问题中发现,以下三个问题同属于“数学广角”,它们分别是:怎么整合处理“数学广角”教材提供的情境?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图(表)分析解决“数学广角”中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从“数学广角”的学习中,获取不同的情感体验?将问题归类后,各教研组分别确定了研究方向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明确了重点研究方向、重点解决的问题之后,教研组先鼓励老师从“微”入手,即先做“微课题”。
既然是“微”,那么难度、要求必然会降低,在做“微课题”的过程中,只需要围绕以下四个维度开展:问题提出、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
这样大大降低了课题研究的难度。
以数学教研组为例,研究团队申报了微课题“小学数学人教版‘数学广角’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根据研究重点,确定研究内容分别是:“数学广角”板块教与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数学广角”的主要内容、编排特征、目标定位的研究;有效进行“数学广角”教学的策略研究。
研究分三阶段展开,即:开展调查研究,分析现状;专业学习,借鉴汲取;行动研究,实践反思。
第一阶段,针对教师和学生分别制定了关于“数学广角”教学的调查问卷,在天心区数学教师群及幼幼小学的学生中随机展开了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和分析,了解到当前學生学习“数学广角”和教师在进行“数学广角”教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二阶段,课题组组织研究人员通读、研学了《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十二册“数学广角”内容,做到对“数学广角”编写的主要内容、编排特征、目标定位等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根据调查分析及“数学广角”的目标定位,以自行备课、集体研课、课堂实践、评课议课、课后反思的形式展开行动研究。
经过行动研究,数学组教师解读教材“数学广角”部分,深入研究,探索教学策略,最终形成了多元情境教学策略和画图(表)解题策略。
(一)多元情境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仅使用教材提供的教学情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实物或图像、动作或活动、语言或问题等来重新创设新的情境进行教学。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烙饼问题”,书本上的情境是一位妈妈在厨房烙饼,通过提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直接引入新知的探究,情境虽然贴近生活,但是还不能帮助学生尽快抓住问题的关键去选择处理数学信息。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校餐厅举行厨王“争霸”赛,项目为烙饼比赛,把题目的数学信息当作比赛的要求,评判6分钟烙了2张饼和12分钟烙熟2张饼,谁的速度快谁就是厨王。
学生在饶有兴致地当评委的时候,发现烙饼的时间要少,就要充分利用资源,不让锅子有空闲。
这样为学生顺利地开展下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二)画图(表)解题策略
“画图”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在进行比多少、倍的认识、行程问题等很多内容的教学时都可以很好地运用画图策略,但用好画图策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般低年级需要老师示范,学生模仿作图。
中高年级慢慢地可以规范作图,先学生自主作图,再对比择优。
比如: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先是由课件出示圈一圈,让学生发现,用这样圈一圈的方法,就能很明显地发现哪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接着,学生学着自己也用圈一圈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推理”,学生即便能推理出谁对应谁,用语言表述,但是过于繁琐,不够简洁,这时候,老师先做示范,演示连线法,学生马上会模仿作图。
在探索有效策略的同时,研究团队还构建了“五步走”教学模式,即:多元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炼方法,渗透思想—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引发思考,情感升华。
通过一年的研究,数学组的微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天心区一等奖。
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团队继续深度挖掘、科学规划,进一步申报市级规划课题。
由“微课题”到“规划课题”,难度由低到高,深度由浅入深,阶梯式行进,大大地降低了老师们对于做课题的心理压力,明白做课题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做课题不能带功利性目标,不能无视教师的实际能力。
学校管理者若一味硬性要求,为做课题而做课题,只会让一线教师产生反感情绪,继而用敷衍的态度应付了事,而不能激发内驱力,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
学校应该以提高教师素养、教研水平为基点,帮助、指导、鼓励教师,营造科研氛围,提升办学内涵。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幼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