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与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与临床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替罗非班与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对比
高洋,冯艳梅
邳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江苏邳州 221300
[摘要] 目的 分析替罗非班与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疗效对比。
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 =45,行替罗非班治疗),双数分到对照组(n =45,行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对比两组血小板指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指标、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黏附实验结果、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3.53±0.89)分,低于对照组的(5.71±1.2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67.20±5.89)分,高于对照组的(60.23±3.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80、6.870,P <0.0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替罗非班的疗效更显著,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指标和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用药风险。
[关键词] 替罗非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功能;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23)11(c)-0103-04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Tirofiban and Traditional Oral Antiplatelet Aggregating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GAO Yang, FENG Yanme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tirofiban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oral antiplatelet aggregating drug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dmitted to Pizho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022 to June 202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 odd-even method, with the odd num⁃ber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45, treated with tirofiban) and the even number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n =45,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oral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drugs). The platelet index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platelet index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05). After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platelet adhesion test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ot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53±0.89) points, which was lower than (5.71±1.28)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the ability to perform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as (67.20±5.89) 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60.23±3.41)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9.380, 6.870,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DOI :10.16662/ki.1674-0742.2023.33.103
[作者简介] 高洋(1988-),女,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通信作者] 冯艳梅(1972-),女,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E-mail:****************。
103
药物与临床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irofiban has more significant efficacy,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latelet index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medication, specific higher valu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 Tirofiban;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drug;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dverse effects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头号健康杀手[1]。
脑卒中为脑血管病的主要临床类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轻者导致吞咽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等,重则危及生命[2-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心源性脑栓塞除外)的发生与发展与血小板聚集、黏附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常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通过联合使用,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活化,预防和延阻疾病的发展与复发[4-5]。
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选择性拮抗剂,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被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6]。
为了验证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5),双数分到对照组(n=4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PYYZ-LL-2022-019)。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MRI及其他各项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②生命体征稳定;③非过敏体质,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药物及疗法者;④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②合并出、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因心源性栓塞等需给予抗凝药物者;④合并精神异常、意识不清者;⑤配合度不高无法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如降糖、降压、清除自由基、开放侧支循环、稳定电解质平衡、稳定斑块、改善脑循环等。
对照组行传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0.1 g),口服,0.1 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口服,75 mg/次,1次/d。
观察组行替罗非班治疗: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83306;规格:100 mL ∶ 5mg ∶0.9 mg),静脉泵入,初始速度0.4 μg/(kg·min),30 min 后降低至0.1 μg/(kg·min),持续24 h。
两组连用48~72 h后,常规给予缺血性脑血管病2级预防用药,随访3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黏附实验(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 PAgT),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取患者5 mL 清晨空腹静脉血,然后离心10 min,转速3 000 rpm,离心半径8 cm,得到血浆,然后使用旋转波球法检测PAdT,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PAgT。
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0~42分,得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
③采用巴氏指数量表(Barthel Index, 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0~100分,得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正相关。
④不良反应: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恶心呕吐。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研究组参照组
χ2/t值P值例数
45
45
性别(n)
男
26
27
0.046
0.830
女
19
18
年龄
[(xˉ±s),岁]
59.44±5.23
59.53±5.27
0.081
0.935
发病到入院时间
[(xˉ±s),h]
8.34±1.46
8.35±1.50
0.032
0.975
104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药物与临床
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xˉ±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dT、PAg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NIHSS、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BI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梗死,由脑部血液供应受阻,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7]。
主要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栓形成是指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从而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脑栓塞则是指其他部位的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血管,阻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8-9]。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面部歪斜、言语困难、一
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等,这些症状可能会突然出现,
且持续时间较长[10-11]。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脑损伤或残疾,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
状,应立即就医。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6 h之内首选溶栓治疗,因为治疗时间窗窄,大部分患者入院时已错过溶栓治疗时机。
传统疗法以口
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为主,
其中阿司匹林最为常用,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
首选药物,可有效预防脑血栓的形成,改善脑部血
液循环[12-13]。
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且对患者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大,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替罗非班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新药,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从而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发生黏附的风险,从根本上延阻病情发展[14]。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dT、PAgT水平
均低于对照组(P<0.05),是因为替罗非班通过抑制
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蛋白Ⅱb/Ⅲa的结合以此来
减少血小板聚集黏附,预防血栓的形成[15]。
观察组NIHSS评分为(3.53±0.89)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为(67.20±5.89)分高于对照组(P<0.05)。
在张彦昌等[16]的研究中,替罗非班序贯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为(3.32±1.84)分、BI评分为(70.52±2.61)分,较单纯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对照组的(5.36±2.01)分、(63.15±2.53)分更优(P<0.05),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分析可知,随着血小板聚集与黏附血栓形成得到了明显的抑制,脑血流灌注得到恢复,减少了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损伤,更好地保护了神经元,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创造了条件[1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知,替罗非班半衰期只有1.5~2 h,可快速从尿路及胆道排出,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8]。
需要注意的是,替罗非班的半衰期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药物剂量、给药途径、患者的肝肾功能等[19]。
因此,在使用替罗非班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来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20]。
综上所述,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替罗
非班的疗效更显著,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指标和神经
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不会增加用
药风险,建议推广。
表2 两组患者血小板指标对比[(xˉ±s),%]
组别
研究组(n=45)参照组(n=45)t值
P值
PAdT
治疗前
34.25±4.13
34.30±4.12
0.057
0.954
治疗后
28.34±2.32
24.69±2.21
7.642
<0.001
PAgT
治疗前
43.25±6.37
42.29±6.50
0.708
0.481
治疗后
35.43±2.36
32.21±2.25
6.624
<0.001
表3 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对比[(xˉ±s),分]
组别
研究组(n=45)参照组(n=45)t值
P值
NIHSS
治疗前
7.13±1.37
7.20±1.24
0.254
0.800
治疗后
5.71±1.28
3.53±0.89
9.380
<0.001
BI
治疗前
50.31±3.23
50.53±3.30
0.320
0.750
治疗后
60.23±3.41
67.20±5.89
6.870
<0.001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对照组观察组
χ2值P值例数
45
45
牙龈出
血(n)
1
1
消化道
出血(n)
泌尿系统
出血(n)
1
恶心呕
吐(n)
1
2
发生率
(%)
4.44
8.89
0.179
0.673
105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 中外医疗
药物与临床
[参考文献]
[1] 马浩源,杨乔,宋怡瑶,等.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
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卒中与神经疾病,2020,27(1):133-135.
[2] 慕鹏莺,刘晓荷,王梦碧,等.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
性缺血性卒中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的疗效及对血小板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1):54-55,58. [3] 林显光,王保爱,孔玉娟.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
的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师杂志,2022,24(12):1872-1875.
[4] 代凌,陈思,苏强,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联合
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18):71-74.
[5] 黎文彬,刘铮,李志刚.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4):183-188. [6] 张总歌,韩会晓,肖利,等.替罗非班联合阿替普酶静
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0(2):80-82. [7] 朱显增.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
脑梗死效果观察[J].黑龙江医学,2022,46(9):1063-1065.
[8] 姜仁凯.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1):78-81.
[9] 黄伟,马晓庆,龚考玲.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J].中国处方药,2022,20(3):115-116. [10] 崔云霞,梁文昭,徐忠信.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
病治疗中的应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36
(1):92-94.
[11] 谷飞,皮兴文.替罗非班桥接治疗静脉溶栓后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24(22):2017-2024.
[12] 冷迎春,唐霞.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
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吉林医学,2023,44(11):
3127-3129.
[13] 张婷,米红艳,牛双燕,等.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序贯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21,27(15):130-133.
[14] 靳博如,苏凡凡,张建辉,等.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海峡
药学,2023,35(6):84-88.
[15] 赵秋艳,朱雪莲,张璐,等.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
国处方药,2021,19(12):93-94.
[16] 张彦昌,李小刚,韩芳.替罗非班序贯双抗在急性缺
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J].四川生理科学
杂志,2023,45(8):1461-1463.
[17] 樊灿,周玉,景红萍.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1,
48(20):103-106.
[18] 史鹏新.替罗非班经动脉导管局部给药对溶栓时间
窗超出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局部血流及神经
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7):104-106. [19] 王彬,杜杰,李杰.替罗非班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
志,2023,31(9):534-538.
[20] 刘强,王永利,王征宇,等.动静脉联合灌注替罗非
班在非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
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28(12):1131-1135.
(收稿日期:2023-08-22)
106
中外医疗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