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例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6例肝性脑病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
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
和昏迷。

肝性脑病的这些异常临床表现的程度和范围很广。

过去曾采用“肝性昏迷(hepatic coma)”一词,现在认为肝性昏迷是肝性脑病程度相当严重的第四期,
并不代表肝性脑病的全部。

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病因是各型肝硬化(以病毒性肝
炎导致的肝硬化最多见)及改善门脉高压的门体分流手术。

其次为重症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

较少见的病因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严重胆道感染等。

肝性脑病多有诱发因素,及早去除诱发因素,积极采取综合治疗,可降低肝性脑病的病死率。

现将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分析如下。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病肝性昏迷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0)7-002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2009年我院收治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各种严重肝功
能障碍合并肝性脑病56例,无诱因的6例,有明显诱因的50例,其中男43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5.5岁,其中重症肝炎21例,肝炎后肝硬化32例,中毒性肝炎3例。

1.2 诊断标准:各型重症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依据1999年第5次全国传染病
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正案。

2 结果
诱发因素构成:电解质紊乱(包括糖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8例,感染12例,上消化道出血13例,其他3例。

3 讨论
3.1 病因讨论
3.1.1 在严重肝病有腹水形成时,大量使用利尿剂及多次放腹水,长期低盐饮食,呕吐、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可引起碱中毒,
利于氨的吸收和通过血脑屏障;低血钠可能影响细胞内外渗透压而导致脑水肿,诱
发肝性脑病[1]。

本组病例电解质紊乱达37.5%。

3.1.2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功能严重损害常使肝脏枯否细胞吞噬功能低下,且患
者常伴有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下降,另外侧支循环的形成
使肠道细菌由门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促使各种感染的发生和发展。

56例中有
12例发生各种感染,达21.4%。

感染产生的内毒素血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肝功能
的损害,增加组织分解代谢,产氨增加,发热及缺氧增加大脑对氨毒性的敏感性
而诱发肝性脑病。

3.1.3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上消化道
出血在肝硬化中是常见并发症,大出血后血容量下降相对增加了血氨的浓度,血
液残留在胃肠道中可分解产生大量的氨。

血氨增多和大出血导致脑缺血一起诱发
肝性脑病[2]。

本组13例,占23.2%,尤其以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大出血
多见。

3.1.4 3例,占5.4%为严重肝病时出现肝肾综合征。

而低血钠、内毒素血症与
肝肾功能综合征的发生呈正相关。

应用某些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可加重肾脏的
损害。

此外上消化道大出血若伴有失血性休克,使肾血流量下降,可导致氮质血
症,诱发肝性脑病。

3.2 治疗讨论
3.2.1 减少氨的产生:
3.2.1.1 控制饮食中的蛋白质摄入量:有肝性脑病病史的病人蛋白质摄入每日
不宜超过70 g,但不能低于40g/d,以免引起负氮平衡。

发生脑病时,更应严格
控制蛋白质摄入量,能量供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每日供给热量1200~1600kcal。

3.2.1.2 灌肠或导泻:人体肠道中的氨50%左右产生于结肠细菌,因此清理肠道
是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3.2.2 口服抗生素:
3.2.2.1 新霉素:口服新霉素2~4 g/d可抑制细菌生长,降低肠氨产生,用药不
宜超过1个月,由于其神经性耳聋、肾毒性等较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3.2.2.2 利福昔明(Rifaximin):利福昔明是利福霉素的衍生物,抑制细菌RNA
的合成。

口服给药实际上不吸收,仅作用于胃肠道局部。

临床试验证明利福昔明
治疗肝性脑病至少与乳果糖和新霉素作用同样有效,同时耐受性更好。

Puxeddu
等用利福昔明200 mg,tid治疗慢性肝性脑病病人共15天,同时服乳果糖获得每
日2~3次软便,两药合用能有效控制病人症状、体征,耐受性良好,无副作用
发生。

在减少产氨菌群方面,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他们认为在需接受长时间治
疗的肝性脑病病人,利福昔明和双糖联合使用因其有效性和耐受性良好应首先考虑。

3.2.2.3 新霉素与利福昔明的比较:Miglio将49例明确诊断肝硬化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00 mg tid利福昔明或1 g tid新霉素治疗每月连续服用2周,
连续6个月。

两组症状明显改善,血氨明显下降,且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在不耐
受新霉素和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利福昔明是首选的抗生素。

3.2.3 对症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调,缺钾者补充氯化钾,碱
中毒可用精氨酸溶液静脉滴注。

其他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防止消化
道出血与休克等。

综上所述,肝性脑病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指导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诱发因素,尽量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对已发生的肝性脑病,在去除诱
因的基础上首先选用药物治疗,若患者对所有药物均无效,且无手术禁忌证,可
根据患者情况及医院条件选用外科手术,但其对病人及其家庭都将造成很大的负担。

因此对于肝性脑病早期诊断、积极预防及去除诱因,进行综合性药物治疗以
促使昏迷患者苏醒,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锦宏,阮冰.肝硬化腹水并发低钠血症临床分析.肝脏,2000,7:140-141
[2]洪新田,钟碧慧.肝性脑病146例诱因与预后分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1999,
8:206-2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