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
摘要:总结了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危害、危险因素、处理及防护措施。

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包括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意识淡薄、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
特殊的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包括加强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日常操作程序。

通过加
强对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培训及监督,增强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意识,从而降
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防护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由针头及其他一切锐器如安瓿、玻璃碎片、手术器械等
造成的意外伤害,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性损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随
着针头进入受伤者体内,可引起伤者感染某些疾病,如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及
丙型肝炎(HCV)等血液传播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和经血液传播
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10】。

近年来,随着人们职业防护意识的增强,针刺伤作为一种由
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

1、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意外伤害,关于针刺伤的发生率,据毛秀英等【10】在2000年对1075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针刺伤率高达80.6%,2003年英
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13】,景莉【8】等在2008年1月-2014年12月对200名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200名护理人
员发生针刺伤者128名,发生率为64.0%。

2、针刺伤的危害
2.1 身体的危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其他途径(如皮肤、
粘膜)。

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过针刺伤传播,其中危害最大的是、HIV、HBC、HCV。

另外,病原体经针刺伤进入体内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2.2 心理危害护理人员在受到针刺伤后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和阴影,严重影响到正常
工作和生活。

尤其是在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心里产生极度的恐慌和悲观情绪。

另外,患
者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2.3 社会危害血液性传播疾病存在患者感染到工作人员,再从工作人员感染到患者的双
向传播途径。

3、针刺伤的危险因素
3.1 防护知识缺乏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安全教育和培训,缺乏专门的护理人员针刺
伤防护及应急预案,护理人员岗前职业安全培训不到位,在发生针刺伤后不能进行及时正确
的处理及上报,是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2 防护意识淡薄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未充分意识到针刺伤
的危害,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操作过程中表现过于自信,未能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并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3 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虽然大多数医务人员能正确认识被污染针头损伤的后果,但
仍存在侥幸心理,以至于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如双手回套针帽、徒手将污染针头放入锐器盒、拔针时的粗心大意、拔针后针头放置的位置不妥当等,均是导致针刺伤常见的原因。


中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是拔针时固定针头的胶布粘住手套,其次是徒手分离使用后的针头。

3.4 特殊的工作环境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高于其他工作人员,与工作量大、繁忙有一
定的关系;且护理人员操作多处于患者家属的直视下,护士心理压力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
状态,这也是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4.针刺伤后处理
4.1 局部伤口处理发生针刺伤后应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针刺伤
部位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进行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0.5%碘伏消毒并包扎。

4.2 完善上报制度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纳入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发生针刺伤后护理人
员应立即报告科室护士长及科控感员,再由护士长上报院控感科,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好追踪随访登记,每年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理措施,持续改进,
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

4.3 做好各项生化检测及预防用药针刺伤24h内由院控感科工作人员及时对发生针刺伤
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根据不同情况及疾病种类抽血化验相应项目,采取相应预防用药措施。

抽血化验按要求定期(6周,12周,六个月)复查。

5、防护措施
5.1 加强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不规范的操作及操作后针头
不正确的处置等都是导致针刺伤的高危因素,应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培训的重点内容。

对护
理人员主要是强化职业防护意识及应掌握的相关防护知识,强化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各个环节
培训,举实例并从中吸取教训。

不能因为工作忙而违反操作规程,帮助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
安全意识。

工作中严格执行全面防护措施,严格执行职业防护操作规程,使护理人员养成良
好的防护习惯。

5.2 加强监督,确保职业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护理人员因工作量大常常会简化操作规程,从而导致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

可通过检查、监督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禁止将使用后
的针头重新回套针帽,拔针后及时将污染的针头放入锐器盒,禁止徒手将使用过的针头从接
头处分离,从而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几率。

6 小结
护理人员是针刺伤的高危人群,只有充分认识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危害性,提高护理人
员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规范日常诊疗操作技术,有针对性地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才能
有效防止针刺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梅霜钱果喻光辉. .基层医院血液透析室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与防护对策[J]当代护士(下
旬刊)2015,10:127-1281.
[2]李珍. 品管圈在降低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中的措施及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0,:115-116
[3]戴美芬,黄颖霞. 实习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9:1271-128
[4]宋照云. .HIV污染针刺伤的处理及预防[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6:131-132
[5]胡艳丽,刘新玲. 有效干预对降低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2:117-118
[6]张文娟,梁华金,何文文. 实习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5:160-161
[7]童欣,杨英,陈显春. 护士职业暴露的现状与防范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1:
10-11
[8]景莉,韩雪玲,李莉莉.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 [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6:102-103
[9]张利平,王晶,徐国英等. 急诊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3(4):363
[10]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7,38(6):422
[11]董建.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防护新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6:7-8
[12]王燕,黄和平,武雪梅,郭爱菊. 膀胱镜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J]当代护士
(中旬刊)2015,2:118-11
[13]Brener S. Risks and effects of sharps injuries[J].. Nursing Times.2005,99(37):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