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总体构思
帮助学生熟悉书信的一般格式。

以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对教材或课文大胆评价,大胆质疑,并及时给予点拨。

为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设计中以《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的几点看法》一文为例,进行写作指导。

⊙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采用讨论式进行写前指导。

学生进行独立写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任务
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接触到四篇书信体文章。

书信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种交往手段。

能根据不同的对象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是我们在本单元学习中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

今天,我们将用二课时进行书信体文章的写作:给教材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可以就教科书中的某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学习体会;也可以就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练习、插图插页等方面的设计,甚至就某一单元乃至整册教科书的编排,谈谈你的看法。

(二)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文章,共同明确书信的一般格式:称呼、问候语、正文、祝颂语、署名、写信日期这些方面的格式。

(三)教师印发《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的几点看法》一文,进行写作示范
附:《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的几点看法》
教材选文新美,古今中外作品相结合,不少作品是首次见于教科书的。

现代文如《山中避雨》、《小巷深处》、《“两弹”元勋邓稼先》、《心声》等,文言文如《期行》、《乘船》、《戴进难师》等。

内容丰富,有写人写事、写景记叙文和小说、童话、科幻作品、诗歌等。

多数选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的能强烈震撼人的心灵,如《小巷深处》。

体裁、题材风格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教材编写建议”的要求。

与旧教材相比,保留了每单元的“单元说明”,但说明内容更简明,删去了原先每篇课文前的“训练重点”,不死定框框,这有利于教师更灵活或创造性的理解、使用教材,也使学生学习所得更具包容性和多样性。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新教材充分拓宽让学生实践的渠道,将
阅读、思考、写作、口语交际等整合起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设置,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课后思考练习设计精巧,这也是一大特点。

其设计既注重学生基本阅读能力,又有利于对课文思想内容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或写作特点的了解,如11课《竹林深处人家》及16课《勇气》及其他课后思考练习题。

同时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及学习兴趣,如20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思考练习第2题等。

课后的思考练习既利于学生思维又利于学生口头训练,每单元又都有口语交际这一实践活动,力图从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新教材还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比如要求正楷抄写某一段以及正楷、行楷的写字训练。

把字写工整、写好这也是“写”的一个内容。

另外,依课文内容设计了写作训练,它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积极作用。

还有,每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材的选编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继承了学习语文的一些传统方法,又融入了适应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一些内容,如口语交际等实践性强的活动,关注学生活动参与,体现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课程标准。

在使用教材及相关配套用书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第1课《风筝》及第4课《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思想内容较难理解,学生难以把握;同样为《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旧教材中的魏巍的那一篇似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让学生喜爱;第12课《树林和草原》一文内容较杂乱;在编排顺序上,第6、7两个古文单元可分开,将其中一个单元编排在稍前边的第3或第4单元之后,让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学古文。

第2课《忆读书》一文中“悬念”解释为“挂念、惦记”不当,以致学生造句时直接把“悬念”等同于“思念、想念”来使用。

《助学手册》上的练习有的偏多、偏难,个别题目最好能提供答案要点。

《词语手册》第26页中“柱仗无时夜叩门”的“柱”应为“拄”。

第28、29、30页的“湿漉漉lū”、“黑黝黝yōu、“毛茸茸rōng”三个音应分别为lù,yǒu,róng。

(四)课堂讨论
教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的几点看法》一文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语文课本提出看法的?
学生阅读、各抒己见。

教师给予辅导。

要点:文章从教材的选文的体裁、题材、风格、单元说明、口语交际、思考练习、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与不足提出看法。

同时对教材的配套用书的一些错误也予以指正。

能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很有说服力。

既看到优点也看到不足。

这些我们在写作时应予以借鉴。

⊙设计亮点
印发《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语文版)的几点看法》一文,给学生写作提供示范,指导更具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写作难度。

⊙专家点评
书信体的写作,是学生目前乃至今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

教学时能引发学生对书信的一般格式的回顾,这是基础性落实的体现。

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习作素材,有助于学生写作,起着范例的作用。

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又能给习作注入新的成分,提高作文的质量。

内容总结
(1)第四单元给教科书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
⊙总体构思
帮助学生熟悉书信的一般格式
(2)今天,我们将用二课时进行书信体文章的写作:给教材编者或课文作者写一封信,可以就教科书中的某一篇文章,谈谈你的学习体会(3)还有,每单元都有目的明确的写作训练,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习作素材,有助于学生写作,起着范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