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数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
质量检测试题
质量检测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一次函数1y kx =-的图像经过点A (1x ,1)和点B (2x ,-3)且1x <2x ,则它的图像大致是().
A .
B .
C .
D .
2.如图,在等边ABC ∆中,BD CE =,将线段AE 沿AC 翻折,得到线段AM ,连结EM 交AC 于点N ,连结D M 、CM 以下说法:①AD AM =,②60MCA ∠=︒,③2CM CN =,④MA DM =中,正确的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新修的高速公路开通后,在甲、乙两地行驶的长途客运车平均速度是原来的1.5倍,进而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缩短了2小时.设原来的平均速度为x 千米/时,可列方程为()
A .
42042021.5x x +=B .42042021.5x x -=C . 1.514204202x x +=D . 1.514204202x x -=4.若六边形的最大内角为m 度,则必有(
)A .60180m <<︒B .90180m ︒<<︒C .120180m ︒≤<︒
D .120180m ︒<<︒
5.如图,正方形卡片A 类,B 类和长方形卡片C 类若干张,
如果要拼一个长为(a+2b ),宽为(a+b )的大长方形,则需要C 类卡片张.(
)
A .2
B .3
C .4
D .6
6.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垂直于对角线BD 的直线,从点B 开始沿着线段BD 匀速平移到D .设直线被矩形所截线段EF 的长度为y ,运动时间为t ,则y 关于t 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
A
.B .
C
.
D
.
=
=()A
B
.-C
.D
.-8.如图,一次函数11y k x b =+,的图象1l 与22y k x b =+的图象2l 相交于点P ,则方程组1112
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
A .2
3x y =-⎧⎨=⎩B .3
2x y =⎧⎨=-⎩C .2
3
x y =⎧⎨=⎩D .23x y =-⎧⎨=-⎩9.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4,8B .5,6,11C .1,2,3D .5,6,10
10.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目前发现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H7N9)的直径约为101纳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病毒直径是()
A .10.l×l0-8米
B .1.01×l0-7米
C .1.01×l0-6米
D .0.101×l0-6米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点()11,12A 与点()11,12B -关于_________对称.(填“x 轴”或“y 轴”)
1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__
13.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 =45°,DE 是AB 边上的高,BE =2,则AB 的长是____.
14.如图,利用图①和图②的阴影面积相等,写出一个正确的等式_____.
15.观察一组数据,34,59,716,925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据的第n 个数是_________.
16.若数据的2, 3, 5, 8a ,方差是0.7,则数据12,13,15,10,18a +的方差是__________.
17.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cm ,它的面积就增加24cm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cm .
18.如图,已知AB ∥CF ,E 为DF 的中点.若AB =13cm ,CF =7cm ,
则BD =_____cm .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0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抢红包已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某校七年级(1)班班长对全班50名学生在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金额进行统计,并绘制成了统计图.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该班同学所抢红包金额的众数是______,
中位数是______;
(2)该班同学所抢红包的平均金额是多少元?
(3)若该校共有18个班级,平均每班50人,请你估计该校学生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总金额为多少元?
20.(6分)如图1,在边长为3的等边ABC ∆中,点D 从点A 出发沿射线AB 方向运动,速度为1个单位/秒,同时点F 从点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BC 方向运动,过点D 作//DE BC 交射线AC 于点E ,连接DF 交射线AC 于点G .
(1)如图1,当DF AB ⊥时,求运动了多长时间?
(2)如图1,当点D 在线段AB (不考虑端点)上运动时,是否始终有EG GC =?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D 作DH AC ⊥,垂足为H ,当点D 在线段AB (不考虑端点)上时,HG 的长始终等于AC 的一半;如图3,当点D 运动到AB 的延长线上时,HG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若改变,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HG 的长.
21.(6分)若在一个两位正整数N 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字之间添上数字5,组成一个新的三位数,我们称这个三位数为N 的“至善数”,如34的“至善数”为354;若将一个两位正整数M 加5后得到一个新数,我们称这个新数为M 的“明德数”,如34的“明德数”为1.
(1)26的“至善数”是,“明德数”是.
(2)求证:对任意一个两位正整数A ,其“至善数”与“明德数”之差能被45整除;
22.(8分)如图1,一等腰直角三角尺GEF 的两条直角边与正方形ABCD 的两条边分别重合在一起.现正方形ABCD 保持不动,将三角尺GEF 绕斜边EF 的中点O(点O 也是BD 中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1)如图2,当EF 与AB 相交于点M,GF 与BD 相交于点N 时,通过观察或测量BM,FN 的长度,猜想BM,FN 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2)若三角尺GEF 旋转到如图3所示的位置时,线段FE 的延长线与A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线段BD 的延长线与G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N,此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3.(8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计算:22(2)()
y xy ∙-(2)分解因式:223
2ax a x a ++
24.(8分)如图所示,小刚想知道学校的旗杆有多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了1.8m ,当他把绳子下端拉开4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小刚算了算就知道了旗杆的高度.你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吗?
25.(10分)如图,AB CB ⊥,DC CB ⊥,E 、F 在BC 上,A D ∠=∠,BE CF =,求证:AF DE =.
26.(10分)如图,∠BAD =∠CAE =90°,AB=AD ,AE=AC .
(1)证明:BC=DE ;
(2)若AC =13,CE 经过点D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B
【分析】结合题意,得12x k =,22x k
-=;结合1x <2x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得k 0<;再结合1y kx =-与y 轴的交点,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一次函数1y kx =-的图像经过点A (1x ,1)和点B (2x ,-3)
∴111kx =-,231
kx -=-∴12x k =,22x k
-=∵1x <2
x ∴22k k
-<∴k 0
<∴选项A 和C 错误
当0x =时,1
y =-∴选项D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不等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像和不等式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2、D
【分析】由△ABD ≌△ACE ,△ACE ≌△ACM ,△ABC 是等边三角形可以对①②进行判断,由AC 垂直平分EM 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对③进行判断,由△ADM 是等边三角形可对④进行判断.
【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AC ,∠B=∠BAC=∠ACB=60°,
∵BD=CE ,
∴△ABD ≌△ACE (SAS )
∴AD=AE ,∠BAD=∠CAE
∵线段AE 沿AC 翻折,
∴AE=AM ,∠CAE=∠CAM ,
∴AD AM =,故①正确,
∴△ACE ≌△ACM (SAS )
∴∠ACE=∠ACM=60°,故②正确,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AC 垂直平分EM ,
∴∠CNE=∠CNM=90°,
∵∠ACM =60°,
∴∠CMN=30°,
∴在Rt△CMN中,
1
2
=
CN CM,即2
CM CN
=,故③正确,
∵∠BAD=∠CAE,∠CAE=∠CAM,
∴∠BAD=∠CAM,
∵∠∠BAD+∠CAD=60°,
∴∠CAM+∠CAD=60°,
即∠DAM=60°,又AD=AM
∴△ADM为等边三角形,
∴MA DM
=故④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4个,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上述几何知识进行推理论证.
3、B
【分析】设原来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高速公路开通后的平均速度为1.5x千米/时,根据走过相同的距离时间缩短了2小时,列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原来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
由题意得,4204202
1.5
x x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4、C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六边形可分为4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m<180°
又∵六边形的内角和为720°
当六边形为正六边形时,6个内角都相等,此时m最小,每个内角=720°÷6=120°故120°≤m<180°
故答案选择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和多边形的内角和,难度适中,需要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5、B
【分析】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是(a+1b)(a+b)=a1+3ab+1b1,即需要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1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和3个C类卡片的面积是3ab.
【详解】(a+1b)(a+b)=a1+3ab+1b1.
则需要C类卡片3张.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需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并灵活运用,利用各个面积之和等于总的面积也比较关键.
6、A
【解析】∵直线l从点B开始沿着线段BD匀速平移到D,
∴在B点时,EF的长为0,在A点长度最大,到D点长为0,∴图象A符合题意,故选A.
7、B
=,所以x<0中,y<0,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解答即可.
=,
∴x<0成立,
则y<0,
故选B.
【点睛】
此题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确定x、y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
8、A
【分析】根据图象求出交点P的坐标,根据点P的坐标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图象可知:一次函数y=k1x+b1的图象l1与y=k2x+b2的图象l2的交点P的坐标是(-2,3),
∴方程组1112
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23x y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对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图形的能力和理解能力,题目比较典型,但是一道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
9、D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A.3+4=7<8,故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B.5+6=11,故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C.1+2=3,故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
D.5+6=11>10,故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能够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用两条较短的线段相加,如果大于最长那条就能够组成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
10、B
【解析】试题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其中,n 为整数.确定n 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 是负数.所以101纳米=1.01×l0-7米,故选B
考点: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
点评:本题是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即可完成.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y 轴
【解析】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那么过这两点的直线平行于x 轴,两点到y 轴的距离均为11,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点A(11,12)与点B(-11,12)关于y 轴对称,
故答案为:y 轴.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熟知“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的两点关于y轴对称”是解题的关键.
12、60 13
【分析】先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长,然后再根据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公式求解即可.【详解】∵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
13
=
∵直角三角形面积S=1
2×5×12=
1
2×13×斜边的高,
∴斜边的高=51260 1313⨯
=.
故答案为:60 13.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面积,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4+.
【分析】设AB=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为:AD2=AE2+DE2,则x2=(x−2)2+(x−2)2,解方程可解答.
【详解】解:设AB=x.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D=AB=x.
∵DE是AB边上的高,
∴∠AED=90°.
∵∠BAD=45°,
∴∠BAD=∠ADE=45°,
∴AE=ED=x﹣2,
由勾股定理得:AD=AE2+DE2,
∴x2=(x﹣2)2+(x﹣2)2,
解得:x1,x2=4﹣,
∵BE=2,
∴AB>2,
∴AB =x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a +2)(a ﹣2)=a 2﹣1
【分析】根据图形分别写出图①与图②中阴影部分面积,由阴影部分面积相等得出等式.
【详解】∵图①中阴影部分面积=(a +2)(a ﹣2),图②中阴影部分面积=a 2﹣1,∵图①和图②的阴影面积相等,
∴(a +2)(a ﹣2)=a 2﹣1,
故答案为:(a +2)(a ﹣2)=a 2﹣1.
【点睛】
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结合图形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15、()2
211n n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分子是从3开始的连续奇数,分母是从2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平方,进一步即可求得第n 个数为2
21(1)n n ++.【详解】∵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是分数,分子是从3开始的连续奇数,分母是从2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的平方.
∴这组数据的第n 个数是()2211n n ++(n 为正整数)
故答案是:
()2211n n ++(n 为正整数)
【点睛】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的规律,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含着序列号,因此,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的发现其中的奥秘.
16、0.7
【分析】根据方差的意义与求法将第一组数据中的a 的值求出来,再代入第二组数据求方差即可.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第二组数据每一个数都是在第一组数据的基础上加10,
其波动情况并没有发生变化,故方差没有变化,也是0.7.
【详解】解:根据方差的意义,第二组数据每一个数都是在第一组数据基础上加了10,波动情况没有发生变化,故其方差也为0.7.
故答案为:0.7.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方差的意义,深刻理解其意义是解答关键.
17、a=1
【解析】本题是平方差公式的应用,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有(a+2)2-a 2=24,先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再求解.
【详解】解:设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 ,依题意有
(a+2)2-a 2=24,
(a+2)2-a 2=(a+2+a )(a+2-a )=4a+4=24,
解得a=1.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掌握正方形面积公式并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8、6
【分析】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 =∠EFC ,再由ASA 可求出△ADE ≌△CF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AD 的长,再由AB =13cm 即可求出BD 的长.
【详解】解:∵AB ∥CF ,
∴∠ADE =∠EFC ,
∵E 为DF 的中点,
∴DE=FE ,
在△ADE 和△CFE 中,
ADE CFE DE=FE AED=CEF ∠=∠⎧⎪⎨⎪∠∠⎩
∴△ADE ≌△CFE (ASA ),
∴AD =CF =9cm ,
∵AB =13cm ,
∴BD =13﹣7=6cm .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66分)
19、(1)30,30;(2)32.4元;(3)29160元.
【分析】(1)由表提供的信息可知,一组数据的众数是这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中位数则是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时,处在最中间位置的数,据此可知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列式求解即可;
(3)利用样本平均数乘以该校总人数即可.
【详解】(1)捐款30元的人数为20人,最多,则众数为30,
中间两个数分别为30和30,则中位数是30.
故答案为30,30;
(2)该班同学所抢红包的平均金额是(6×10+13×20+20×30+8×50+3×100)÷50=32.4(元);
(3)18×50×32.4=29160(元).
答:估计该校学生春节期间所抢的红包总金额为29160元.
【点睛】
此题考查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解题关键在于利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20、(1)运动了1秒;(2)始终有EG GC =,证明见解析;(3)不变,32
HG =.【分析】(1)设运动了x 秒,则AD x =,3BD x =-,3BF x =+,根据2BF BD =列方程求解即可;
(2)先证明DE=CF ,然后根据“ASA ”证明DEG FCG ∆≅∆,从而可证始终有EG GC =;
(3)根据DE//BC 得出∠ADE=∠B=60°,然后再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12HE AE ∴=
,再证明DEG FCG ∆≅∆,得到12
EG CE =,根据HG HE EG =-可解.【详解】解:(1)设运动了x 秒,则AD x =,3BD x =-,3BF x =+,当DF AB ⊥时,
∵60B ∠=,
∴30DFB ∠=,
∴2BF BD =,即()323x x +=-,
解得1x =,
∴运动了1秒.
(2)∵//DE BC ,
∴60ADE B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AD DE
=∵AD CF
=∴DE CF
=又∵//DE BC
∴DEG GCF ∠=∠,GDE GFC ∠=∠.
在DEG ∆与FCG ∆中
DEG GCF DE FC GDE GFC ∠=∠⎧⎪=⎨⎪∠=∠⎩
∴()
DEG FCG ASA ∆≅∆∴EG GC =;
(3)不变.
理由:∵//DE BC ,
∴60ADE B ∠=∠=,
∴ADE ∆是等边三角形,
∵DH AE ⊥,∴12HE AE =
,在DEG ∆与FCG ∆中
DEG GCF DE FC GDE GFC ∠=∠⎧⎪=⎨⎪∠=∠⎩
,∴()DEG FCG ASA ∆≅∆,
∴EG GC =,∴12
EG CE =,∴11132222
HG HE EG AE CE A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SSS、SAS、ASA、AAS和HL)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1、(1)236,2;(2)见解析.
【分析】(1)按照定义求解即可;
(2)设A的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表示出至善数和明德数,作差即可证明.【详解】(1)26的至善数是中间加3,故为236,明德数是加3,故为2.
故答案为:236,2;
(2)设A的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则它的至善数是100a+30+b,明德数是
10a+b+3.
∵100a+30+b﹣(10a+b+3)=90a+43=43(2a+1)
∴“至善数”与“明德数”之差能被43整除.
【点睛】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的应用,理解“明德数”、“至善数”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1)BM=FN,证明见解析(2)BM=FN仍然成立,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证明△OBM≌△OFN,所以根据全等的性质可知BM=FN;
(2)同(1)中的证明方法一样,根据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OB=OF,∠MBO=∠NFO=135°,∠MOB=∠NOF,可证△OBM≌△OFN,所以BM=FN.试题解析:
(1)BM=FN.
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D=∠F=45°,OB=OF.
又∵∠BOM=∠FON,
∴△OBM≌△OFN.
∴BM=FN.
(2)BM=FN仍然成立.
证明:∵△G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BA=∠GFE=45°,OB=OF.
∴∠MBO=∠NFO=135°.
又∵∠MOB=∠NOF,
∴△OBM≌△OFN.
∴BM=FN .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知识在几何综合题中运用,旋转前后许多线段相等,本题以实验为背景,探索在不同位置关系下线段的关系,为中考常见的题型.
23、44xy -;()2
a x a +.【分析】(1)先算积的乘方,再将同底数的幂相乘;
(2)先提公因式,再用公式法因式分解.
【详解】解:(1)()()22224(2)()44y xy y
xy xy -=-=-;(2)()()22322222=ax a x a x ax a a a a
x =+++++.
【点睛】
本题考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和提公因式及公式法因式分解,按照运算的先后顺序和因式分解的步骤解题是关键.
24、旗杆的高度为9.6m ,见解析.【分析】设旗杆高为x 米,那么绳长为()08x +.米,由勾股定理得()2
22408x x ++=.,
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旗杆高为x 米,那么绳长为()08x +.
米,由勾股定理得()2
22408x x ++=.,解得9.6x =.
答:旗杆的高度为9.6m .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a b c +=.
25、见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AAS),即可证明.
【详解】证明:∵AB CB ⊥,DC CB ⊥,
∴90B C ∠=∠=︒,
∵BE CF
=∴BF CE =,
在△ABF 和△DCE 中90BF CE A D B C =⎧⎪∠=∠⎨⎪∠=∠=︒⎩
,
∴()
ABF DCE AAS ∆∆≌∴AF DE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
26、(1)见解析;(2)1692
【分析】(1)利用SAS 证明BAC DAE △≌△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全等的性质,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转化为ACE △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1)∵∠BAD =∠CAE =90°,BAC CAD CAD DAE ∴∠+∠=∠+∠,BAC DAE ∴∠=∠.
在BAC 和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
()BAC DAE SAS ∴△≌△,BC DE ∴=;
(2)BAC DAE ∴△≌△,BAC DAE S S ∴△△=.
∵AC =13,
111691313222
ACE ABCD S S AC AE ∴==
⋅=⨯=△四边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