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夏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夏感》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
主备人:刘莹审核领导:宋状玺
一、导入:
早上走进校园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闻到淡淡的、甜甜的桂花香味?
时间过得真快呀,转眼间夏去秋来!那么同学们,对于刚刚过去的夏天还有印象吗?那位同学能和我们一起分享下你的眼里的夏天是怎样的?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学生是从哪些方面来讲夏天)
有一个朋友叫梁衡,他呢是山西人,他对夏天可谓是情有独钟,更把他家乡的夏景化成了文字。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夏感》,一起来感受作者家乡的夏景。

(PPT:《夏感》)
(二)初读课文:
1、扫清字词障碍。

对不识、不懂的字词句,自由发问。

2、给文章分段,并概括各段段意。

第一部分(1)概述夏季总体特点。

第二部分(2-4)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三部分(5)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3、这几部分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总-分-总(首段总领全文,末段总结上文。


1、以“因为这是一个____的夏”的句式,说说作者赞美夏季的原因。

(三)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它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自然景观?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②它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

A、本段选择了哪些富有季节性特征的自然景观?请找出相关的词语。

(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热风,麦香。


B、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体了。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常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
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拟人句: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对比手法:(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万物都在向上)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A、这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提示:找出本段中心句) 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色的?
B、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写出了夏之热烈。


C、引导学生研读本段写法(对比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②农民的辛勤体现在哪里?找出文中的句子。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
②作者为什么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2.、作者赞美夏天磅礴的气势、金黄的色彩、生命的活力、热烈的旋律,我们都能理解,但作者在结尾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既然如此,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这个浸在苦涩汗水里的夏季呢?你是如何理解“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这句话的?(可追问:与其说作者在赞美苦涩的夏季,不如说作者在赞美什么?)
明确:因为夏天意味着要在田野里洒下汗水,进行辛勤紧张的劳作,没有休闲的时间。

(五)拓展延伸:
1.关于四季的古诗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