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规范

合集下载

输血管理规范

输血管理规范

输血管理规范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输血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输血工作,包含血液库房管理、输血操作、监测与追踪等环节。

全部相关人员必需遵守本规章制度。

违反规定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2. 输血人员管理2.1 输血科组织架构1.输血科设立科室负责人,负责对输血科的管理工作。

2.输血科应配备肯定数量的经验丰富的输血技术人员,确保输血工作的正常运行。

2.2 人员资质1.全部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证书,并定期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考核。

2.输血科负责人要定期对科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他们了解并掌握最新的输血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

2.3 工作纪律和责任1.全部从事输血工作的人员必需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保守病人的隐私和医疗机密。

2.输血科负责人要对全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纪律进行监督和考核,确保他们能够依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工作。

3.输血科负责人要对本科室的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 输血料子管理3.1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购1.依据患者的需求和输血指征,输血科负责人要订立合理的血液和血液制品采购计划。

2.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购必需从正规的血液供应机构进行,确保血液的安全和质量。

3.2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存储1.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需存放在指定的血库房内,确保温度和湿度的适合。

2.依照血液的不同品种和有效期,对血液库房内的血液进行分类存放,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排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3.3 输血料子的管理1.输血料子的管理必需做到防止混用、确保标签清楚和有效期的掌控。

2.严格执行输血料子的使用和消毒操作规程,确保输血料子的干净和安全。

4. 输血操作规程4.1 输血前准备1.输血前,医务人员必需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血型和血液制品的标签,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在输血前,必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和适应症,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1 《卫生法》根据这部法律,血液和血液制品属于医疗卫生部门的特殊药品,需要严格管理和监督。

血站和输血机构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开展血液采集、储存、配型、筛选、加工、检查和发布血液制品的活动。

1.2 《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药品监管部门关于加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和血站应当建立完善的血液采集、检测、储存、配型、输送和使用的管理制度,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和质量。

规定了血液供应单位和临床使用单位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1.3 《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做好临床输血工作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了血液采集、检测、储存和使用的具体要求,包括血液供应单位和临床使用单位的管理要求、血液采集人员的资质要求、临床输血操作规范等。

2. 血液管理规范和标准2.1 《血液和血液制品管理规范》这份规范由国家药监局和中国红十字会共同制定,对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集、检测、储存、配型、输送和使用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证输血安全和质量。

2.2 《临床血液制品使用管理规范》该规范规定了临床血液制品的使用原则、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使用前的血样检测要求、使用程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以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血液制品。

2.3 《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这份规范由国家药监局制定,主要规定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采集、检测、储存、离心、分装和输送等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要求,以确保输血过程中的无菌和安全。

3.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3.1 《输血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相应的输血管理制度,并明确血液采集、检测、储存、配型、输送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流程,确保输血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3.2 《输血设备管理制度》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的输血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选型、采购、验收、维护和报废等内容,以确保输血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安全。

3.3 《血液质量管理制度》这个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建立血液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控制、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血液质量风险评估和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输血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一.法律法规1.1 血液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管理法》,血液管理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分割、以及输血等活动。

该法案对血液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人员资质要求、血液采集和储存的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2 医院管理规定根据《医院管理规定》,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血液管理制度,确保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和输血等环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此外,医院还应设立血液管理部门,负责血液的输血配型、交叉配血等工作。

1.3 传染病预防控制法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法》,血液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遵守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确保输血过程中不传播疾病。

该法规还对传染病的报告、隔离、消毒以及相关处罚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二.规范及指南2.1 血液采集和储存规范- 采集方法:采用无菌技术进行血液采集,确保采血针头不污染,避免交叉感染。

- 血液储存条件:血液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保存,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 血液标识:采用标准化的血液标识,确保输血时不会发生输错血型的情况。

2.2 输血相关操作规范-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交叉配血、验证输血记录、检查血袋标识等工作,确保输血前的准备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 输血操作流程:包括输血前的预检、插管、输血速度的调整、输血过程中的监测等环节,确保输血过程安全有序。

- 输血后的处理:输血结束后,对输血管路进行拔管处理,观察受血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附件:本文档涉及血液管理相关的附件资料,请在需要时参阅。

法律名词及注释:- 输血:将血液或血液成分通过静脉输入给患者的治疗方法。

- 血液管理机构:指专门从事血液采集、储存、检验、分割和输血等活动的机构,如血液中心、血库等。

- 交叉配血:将供血者的血液和受血者的血液进行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和溶血反应,以确定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是否匹配。

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2023年《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的详细信息。

以下是该规范的主要内容:
1. 引言
- 介绍《临床血液输血技术规范》的背景和目的。

2. 定义
- 提供相关术语和定义,以便在规范中的理解和应用。

3. 输血适应症与禁忌症
- 详细列出适宜进行血液输血的病例和禁止进行输血的情况。

4.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 描述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的相关准备工作,如献血者筛查、血型鉴定等。

5. 输血程序与监测
- 解释血液输注的具体步骤以及在输血过程中需要进行的监测与记录。

6. 输血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 强调常见的输血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指南。

7. 输血品质控制
- 阐述确保输血质量的控制措施,包括血液储存、运输和使用的要求。

8. 输血记录与信息管理
- 强调对输血过程中相关资料的记录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9. 输血质量评价与监测
- 确定用于评估和监测输血质量的指标、方法和频率。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临床血液输血技术并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血液质量。

请在实践中遵守本规范,以达到最佳的输血效果和治疗成果。

如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疑虑,请随时联系相关的医疗卫生部门或专业人士。

(800字以上,不进行进一步的总结)。

安全输血制度_安全输血制度规范

安全输血制度_安全输血制度规范

安全输血制度_安全输血制度规范安全输血制度篇11、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护士到输血科取血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认真核对输血资料。

(1)患者姓名、科室、病房、床号、血型;(2)血液编号、血型;(3)血液容量、采集日期、有效期;(4)血液外观检查:标签完整性、供血单位、条形码、血袋完整性、有无明显凝块、血液颜色有无异常、有无溶血等。

(5)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以上核对完成后,发配血人员及取血人员共同签字后取血。

3、血液自输血科取出后,运输过程中勿剧烈震动,以免红细胞破坏引起溶血。

库存血不得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变形,根据情况可在室温下放置15~20分钟,放置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引起污染。

4、输血前由两名护士对以上第二条核对内容再次核对无误后进行输血操作。

5、至患者床边输血时,再次核对前述内容,呼唤患者姓名以确认受血者。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报告单不能确认患者,就需要与其近亲属共同进行确认,或确认患者手腕上的标识(如果有时)。

6、核对及检查无误后,两名护士签字,遵照医嘱,将血液轻轻混匀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患者。

7、输血通道应为独立通道,不得同时加入任何药物一同输注。

如输注不同供血者的血,应用生理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在输注另外一袋血液。

8、输血时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的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用生理盐水维持通道。

若无不良反应,输血完毕后将输血器材毁形消毒处理。

9、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临床医师和输血科,进行积极抢救治疗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核对、检查,保留输血器及血袋,封存送检。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输血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输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来确保患者安全。

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为了规范输血操作流程,降低输血风险,提高输血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一、输血管理制度1.1 输血安全责任制度1.1.1 医院领导班子要高度重视输血安全工作,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1.1.2 输血科室要配备专业输血医师和护士,开展规范的输血操作培训,确保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1.2 输血操作规范1.2.1 输血操作必须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输血质量。

1.2.2 输血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检查,包括输血适应症和禁忌症。

1.2.3 输血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1.3 质控体系建设1.3.1 建立完善的输血记录和追溯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

1.3.2 定期进行输血操作的质量评估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二、输血操作技术规范2.1 输血前准备工作2.1.1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患者身份正确。

2.1.2 准备输血所需的输血器材和血液制品,对输血液制品进行核对和检查。

2.2 输血操作流程2.2.1 采血前要做好消毒和穿刺准备,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针头。

2.2.2 输血过程中要注意输血速度和患者反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2.3 输血后处理2.3.1 输血结束后要对输血器材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2.3.2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处理输血反应。

结语全院输血管理制度及操作技术规范的建立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做好输血操作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输血服务,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
本规范旨在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技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

以下为规范内容:
一、输血前准备
1. 确认输血指征
在确认患者需要输血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

确保输血是必要的,在确诊后立即开始输血。

2. 确认输血前实验室检查
输血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等。

3. 警示标志
在输血前应正确标注,以避免输血错误。

标记应包括血型、交叉配血结果。

二、输血后观察
1. 输血速度
控制输血速度,不应过快,以免造成对身体负担。

2. 输血异常反应
输血后如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进行处理。

三、输血设备和操作
1. 输血设备
使用符合标准的输血设备,确保输血的全面控制。

2. 输血操作规范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操作。

每名医务人员在操作之前应接受培训。

以上为《临床输血管理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临床医务人员
应严格执行该规范,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的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涉及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行,保证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映和经血传播疾病的也许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批准,并在《输血治疗批准书》上签字。

《输血治疗批准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批准、备案,并记入病历。

第七条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

手术室的自身输血涉及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行。

第八条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前科室参与制订治疗方案并负责实行,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的,由经治医师申请,经主治医师核准,并经患儿家属或监护人签字批准,由血站和医院输血科(血库)提供适合的血液,换血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血库)人员共同实行。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输血治疗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规范临床输血操作,制定了2023年《临床输血操作规范》。

该规范包括以下内容:
输血适应症和禁忌证
规范明确了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证。

适应症包括贫血、出血等;禁忌证包括输血反应、感染等。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规范对输血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临床评估、血
型鉴定、交叉配血等。

输血操作流程
规范对输血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各个环节。

要求在输血全程中加强医护人员的监护,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并发症及处理
规范详细说明了输血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要求医护人员掌握相关的急救技能。

输血记录及处理不良反应的报告
规范要求医护人员对输血记录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报告。

该规范的制定,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输血操作,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患者的健康。

希望临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规范的要求,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和水平。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一、国家法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1·关于血液和血液制品管理的条款。

2·血站和血库的设立及管理规定。

3·血液采集、储存、运输、使用的操作规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安全法1·血液安全的定义与目标。

2·献血者和受血者的权益保护。

3·血液安全检测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4·输血操作过程的安全保障要求。

二、行业规章(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1·关于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的基本操作规范。

2·血液安全检测项目和标准的指导。

3·血液供应链管理的要求和流程规范。

(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1·血制品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规范。

2·常见输血反应的识别与处理指南。

3·输血用血浆和血小板等特殊血液制品的管理与规范。

三、行业协会标准(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输血学会1·调查和统计血液使用情况的标准规定。

2·病院输血服务质量管理的指导标准。

3·临床输血用血液制品选择和使用指南。

(二)中国红十字会1·献血者资格和献血程序的规范标准。

2·献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规范。

3·献血者和受血者的权益保护指南。

附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全文。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安全法全文。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文件清单。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清单。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输血学会标准清单。

6·中国红十字会标准清单。

法律名词及注释:1·血液和血液制品:指从人体提取的血液及经特定加工制成的药品。

2·血站和血库:指负责采集、储存和管理血液及血液制品的机构。

3·血液安全:指确保献血者和受血者在血液采集、储存、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2023最新版)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2023最新版)

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⒈输血法律法规框架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在卫生领域,卫生法是中国的基本法律之一,对于输血工作的法律依据非常重要。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管理条例》该条例详细规定了血液管理的范围、责任、监督、处罚等相关内容。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输血涉及到的血液制品被认定为一类药品,该法规定了药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解剖条例》该条例明确了人体供体合法取得和使用的程序和相关规定。

⑸《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安全和访问法律评估工具》这是国际上针对血液管理的重要参考,提供了系统的血液法律评估框架。

⒉输血法规细则⑴用血安全管理规范详细规定了输血操作流程、输血设备、输血环境、用血合理性评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⑵血液安全管理规范规定了血液检验、储存、运输、处置和追溯等方面的管理细则。

⑶院内输血管理规定针对医疗机构内部的输血操作、用血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⑷健康管理规范中的输血管理内容规定了在职业健康管理、体检和健康评估等方面的相关规范。

⒊附件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全文⑵《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管理条例》全文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全文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体解剖条例》全文⑸《世界卫生组织(WHO)血液安全和访问法律评估工具》说明⒋法律名词及注释⑴输血: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直接输入另一个人体,用于治疗、改善健康或抢救生命。

⑵血液制品:通过分离、提取、加工、制备等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血液产品。

⑶血液安全:确保输血过程中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的管理措施。

⑷用血合理性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和需要,评估输血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⑸院内输血管理:医疗机构内部对输血操作、用血合理性、质量控制等的管理制度。

⑹健康管理规范: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干预和管理的规范。

⑺世界卫生组织(WHO):一个致力于国际公共卫生和全球卫生事务的联合国专门机构。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细则范本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细则范本

医院安全输血操作细则范本一、引言输血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医疗技术,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有效进行输血操作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医院输血工作,制定本操作细则范本,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输血前的准备工作1. 确保医疗设备的功能完好,如输血泵、输液管路等应定期检查并标识合格。

2. 配备充足的输血用血液制品,确保血库库存充足并符合质量要求。

3. 所有参与输血操作的医务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4. 注册或登记输血相关信息,包括输血血液制品信息、输血医务人员信息、受血者信息等。

三、输血操作流程1. 核对患者身份a. 与患者或其家属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等必要信息,确保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b. 与体检科核对患者的体检报告,确保患者的血型和体检结果符合输血要求。

2. 核对输血用血液制品a. 核对输血用血液制品的标签信息,包括受血者姓名、受血者血型、血袋编号、血制品名称、血制品批号等。

b. 与受血者本人核对血袋标签信息,确认核对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c. 核对输血用血液制品的有效期,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3. 准备输血设备a. 打开输血设备包装,检查输血管路是否完好无损。

b. 严禁使用已超过有效期的输血设备,确保输血设备的洁净和安全。

4. 建立静脉通路a. 选择合适的输血静脉通路,如静脉输液针、导管等。

b. 采用无菌技术建立静脉通路,并固定好输液针或导管,避免滑脱和感染。

5. 输血操作a. 进行滴速试验,根据患者耐受状况确定输血速度。

b. 连接输血管路和输血泵,严禁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输血管路。

c.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生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措施。

d. 输血过程中记录输血的时间、速度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等重要信息。

6. 输血结束a. 输血结束后,及时停止输血泵,并关闭输血管路,避免血液外溢和感染。

b. 停止输血泵后,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补充,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之输血指南

3 患者安全
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减 少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输血之前,有一些重要的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患者评估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输血需求,确定是否适合接 受输血。
血型鉴定
进行血型鉴定,确保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血。
兼容性测试
进行兼容性测试,确保输血后不会发生免疫反 应。
血液预热
将血液预热至体温,以避免输血后寒战和不适 感。
合适的血液选择与规定
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及制定相应的输血规定。
血液成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全血、红细胞、 血小板或血浆成分进行输血。
输血规定
制定输血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途径的规定,以 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效果。
输血前的检查与评估
在进行输血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
1
凝血功能评估
2
TRA LI
了解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策略,确保 患者的安全。
TA C O
预防输血相关循环负荷过多,并及时处理以防止心
传染病传播
采取相应的传染病预防策略,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
敏反应、输血反应等。
3
妥善处理留样
4
留取相应的血液样本,以备后续的检测 与分析。
连接输血管
将输血管连接至血袋,并按照规定的速 度输血。
进行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以及 尿量等指标,确保输血的效果与安全。
输血后的观察与处理
在输血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观察和处理。
1 观察
2 妥善处理残留物
继续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自觉症状以及尿液等情况。
根据规定的处理方法,处 理输血过程中产生的血袋 和输血管等残留物。

检验科输血规章制度

检验科输血规章制度

检验科输血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患者安全,规范检验科输血工作,提高输血质量,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适用于检验科输血工作。

第三条:本规章内容包括输血准备、输血质检、输血程序、输血记录等。

第四条: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遵守医疗伦理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第五条:检验科输血工作应遵守医学原则和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质量。

第六条:检验科应建立健全输血质控体系,定期开展对输血工作的检查评估。

第二章:输血准备第七条:检验科应建立输血准备室,配备必要设备和药品,保障输血过程顺利进行。

第八条:输血准备室应保持清洁,消毒处理,确保输血环境无菌。

第九条:输血准备室应设置输血护理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护理用具,保障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

第十条:检验科应建立输血预约制度,确保输血过程有序进行。

第十一条: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确保输血的血型配对正确。

第十二条:检验科应建立血液使用管理制度,合理使用血液资源,防止浪费。

第十三条:检验科应建立输血危急值处理制度,确保在输血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

第三章:输血质检第十四条:输血前应对供、受血者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测,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十五条:检验科应配备必要的输血质检设备,进行血液成分的筛查。

第十六条:输血质检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输血的合规性和质量。

第十七条:对于不符合输血标准的血液成分,应予以淘汰处理,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第四章:输血程序第十八条:输血前应核对受血者的身份信息和输血单据,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第十九条:输血前应评估受血者的输血风险,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二十条: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输血程序进行,避免输血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输血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受血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第二十二条:输血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受血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第五章:输血记录第二十三条:检验科应建立完整的输血记录,记录受血者的输血情况。

第二十四条:输血记录应包括输血前的血液检测结果、输血过程中的监测记录和输血后的观察情况等。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具体规范如下:
1.确定输血后,护士应当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采集血样,以确保血型匹配正确。

2.护士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
逐项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
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
者信息,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5.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6.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7.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包括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8.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

输血全程管理制度

输血全程管理制度

输血全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输血全程管理工作,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输血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献血采集、输血前检测、血液存储、输血操作等。

第三条输血全程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安全、科学规范、全程控制、个性化服务”。

第二章献血管理第四条献血者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年龄在18-6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乙肝、丙肝、梅毒、HIV等传染病病史,无流感、感冒等传染病症状,无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影响血液凝固功能的药物,体重在50公斤以上。

第五条献血者在献血前应当接受健康体检,包括测量身高、体重、体温、血压,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检测等必要项目。

第六条献血者应当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了解献血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第七条献血者应当在献血后接受必要的休息和补充营养,并在献血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

第八条对于献血者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鉴定,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输血前检测第九条受血者在接受输血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化验,包括但不限于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第十条受血者应当签署受血者知情同意书,了解输血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风险,并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

第四章血液存储管理第十一条血液采集后应当进行必要的分离、保存和储存,确保血液的新鲜度和有效性。

第十二条对于储存的血液应当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测,确保血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三条血液的储存和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血液的安全、有效和合理利用。

第五章输血操作第十四条输血过程中应当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十五条输血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和程序,确保输血的规范和科学。

第十六条输血过程中应当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输血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订立本规程。

本规程订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血液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医院内全部输血相关的工作,包含输血申请、血液手记、血液检验、血液储存、输血操作、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第三条输血管理机构本医院设立输血管理机构,负责输血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资质认证及人员管理第四条输血资质认证1.本医院须具备医疗机构血液专业资质,并定期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检查。

2.输血科医师必需具备相应职业资格和经验,并每年参加连续教育,不得从事与个人资质不符的工作。

第五条输血人员管理1.输血科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2.输血人员需每年进行岗位培训和考核,确保其专业本领。

第三章输血程序及要求第六条输血申请与审核1.输血申请需由医师提出,并进行申请表单填写,明确输血原因、类型、数量和患者信息。

2.输血科医师依据患者的病情和试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审核,评估输血风险,并确定输血方案。

第七条血液手记1.血液手记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遵守严格的消毒程序和采血技术要求。

2.采血时应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并进行相应标本签注明,确保采血和患者信息全都。

第八条血液检验1.手记的血液样本应送至合格的试验室进行血液检验,确保血液质量符合要求。

2.血液检验结果应及时上报输血科医师,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

第九条血液储存与标识1.血液制品应储存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冰箱或冷藏设备中,确保血液的质量和保管期限。

2.血液储存时应标注血型、保管期限、手记日期等信息,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登记。

第十条输血操作1.输血前应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核对,并告知患者输血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2.输血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体温等。

3.输血结束后应记录输血量、输血时间和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第十一条输血不良反应处理1.输血过程中如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紧急救治措施。

最新《临床输血安全规范》

最新《临床输血安全规范》

最新《临床输血安全规范》在临床医疗中,输血是一项常见的治疗技术。

为了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疗界普遍实施《临床输血安全规范》。

规范的目的- 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操作程序,确保输血安全;- 降低输血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保证输血过程的质量和可追溯性;- 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规范的内容最新版的《临床输血安全规范》包含以下内容:输血机构管理- 设立输血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更新相关政策和流程;- 安排输血负责人,负责协调输血相关工作;- 建立完善的输血设施和仪器设备,确保输血安全;- 建立质控体系,定期对输血过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输血人员管理- 核对输血人员的资质和专业背景,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建立完善的培训和考核制度,提高输血人员的专业水平;- 强调输血人员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操作规范和遵循规范的要求;-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证输血人员的身体状况符合要求。

输血过程管理- 患者血型鉴定和配血前需进行双人核对,确保输血血液的正确性;- 严格执行输血血液的取、运、输、注等操作流程;- 建立输血记录并进行保留和归档,以供追溯;- 输血后需对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规范的意义最新《临床输血安全规范》的实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规范和标准化输血操作,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同时,它也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种质量管理的手段,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

作为临床医疗工作者,我们应当深入了解和遵循《临床输血安全规范》,确保我们的输血服务符合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挂靠医院管理方:华山医院挂靠医院:上海伽玛医院上海伽玛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工作制度1、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技术,自觉严格遵守院内和科内各项规章制度,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2、坚守工作岗位,不离岗,不脱岗,不在工作时间办私事。

3、主动配合临床各科做好医疗抢救供血工作,及时与管理医院联系,保障临床用血需求。

4、积极开展成份输血,合理用血,科学用血。

5、遵守本科技术操作规程,准确迅速地完成日常工作。

6、对危急、危重病人用血应优先处理,优先供给。

7、询问输血反应情况,发现较严重的反应时,应立即追查原因并与临床科室一起做好病人的救护工作。

8、认真做好输血记录,要求书写内容完整,字迹清楚,签名规范。

9、负责检查血液质量,做好血液验收工作。

10、负责血液出入库登记和发血工作,解决业务上的疑难问题。

11、根据“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具体负责质控工作。

严格执行三查三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

12、主动深入临床输血科室了解输血反应情况和输血感染相关疾病,并做好记录。

质量管理制度一、储存设备监测1、各种保存血液及成分血的冰箱温度必需每日记录二次。

2、温度失控报警器必须设定一个温度失控范围,并时时处于开启状态。

3、温度失控报警器在箱内温度超过设定范围时,必须能被激活并发出明显的警报信号。

4、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二、运送监测1、全血及红细胞制品运送温度为1~10℃,冰冻类制品运送温度应≤-18℃,粒细胞及血小板浓缩物运送温度为20~24℃。

、2、使用贮存血制品专用运送箱进行转运。

三、血制品的监测1、从管理医院取来的血液及成分,必须进行核查,外包装应完好无损,标签填写完整、清楚、准确。

2、检查血制品质量,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浆层变色(变灰、变黑等)或出现气泡及絮状物,红细胞色泽变紫色等,不能发出使用。

严重脂肪型的血浆不能发出使用。

3、病房已启封的及输剩的血及成分不能使用。

4、过期的血液及成分不能使用。

5、发现较严重的输血反应要追踪查因,发现输血后感染相关疾病要及时上报管理医院处理。

并随时保持联系,保障输血安全。

临床用血规范一、输血申请1、由医师逐项填写《用血申请单》,并将《用血申请单》复印件送医务科。

2、如果申请的血液成份需要交叉配血时,由护士采集EDTA抗凝血样本至少3ml ,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管理医院输血科备血。

二、医师在输血治疗前的职责1、医师在患者需要输血治疗时,认真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的患者有关资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病案号、血型、科别、病室、床号及诊断等。

2、医师向患者或其家属讲述输血的必要性和输血所带来的潜在危害。

如经血液途径传播疾病的感染,特别是其早期感染,即使经血站检验合格的血液,在少数病例中,也有通过输血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另外,来自同种异体献血者的血液,在输注时可能发生免疫并发症,如发热、寒战等。

3、医师签字,患者或其家属在权衡输血和不输血的利弊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理解了输血并发症,愿意接受输血治疗时,履行签字手续。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输血前必须留取患者血样,进行输血前检查(ALT、HBV、HCV、HIV、RPR)三、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1、确定输血后,护士先将血型与交叉配血单、输血申请单进行核对,再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核对患者腕带上的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采集血样。

2、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本院检验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由本院检验室派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管理医院输血科。

四、标本接收1、配血标本采集后由专人送到本院检验室后进行交接并检查血量、标本号、姓名、血型、病房、床号齐全,如有遗漏将拒收退回。

2、检查血标本留样量是否有3-4ml,并观察是否溶血、乳糜血,如有此现象应再留标本并做记录。

3、由专人将配血标本送至管理医院输血科后进行标本接收。

五、挂靠医院发血工作制度1、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到本院检验室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2、发血凭输血凭证发血,输血凭证应有本院医护人员签名。

3、发血时,发、取双方必须核对病人姓名、血型、住院号及献血员条形码、血型、血袋号、血量及血液成分类别。

核对完毕后,取血者办理签收手续,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4、发、取双方认真核查血制品外包装是否完好,血液外观是否正常。

5、血液发出,不得退回。

6、输血过程中如发生输血反应,应把反应情况反馈管理医院输血科,并进行及时处理。

六、不得发血的情形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七、输血规范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并记录当时时间。

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2、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

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除生理盐水外,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不得向血液内加任何药品。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严格控制一般输血的速度:输血的前15分钟应缓输(每分钟为2毫升,约30滴);15分钟后若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可酌情调整输注速度。

6、输血的全过程应随时观察受血者情况,尤其是输血开始的15分钟内,医护人员应留在受血者床边严密观察,以便一旦出现异常症状能及时发现。

对婴幼儿、意识不清、全麻、用大量镇静剂等不能表述自我感受的受血者,尤应注意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及时根据输血过程监测表进行观察。

7、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本院检验室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向管理医院输血科提交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进行调查。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输血袋送回检验室至少保存一天。

9、输血后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等原始记录必须保存于病史中以备查。

安全输血措施一、杜绝溶血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反应大都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所致(如临床抽错血)。

迟发性溶血反应一般由于不规则抗体未能检测出来所致。

二、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1、成分输血。

根据病人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2、输用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制品时,进行白细胞滤除,滤除率可达99.8%,可避免或减少由白细胞所引起的,非溶血性热源反应,避免或减少经白细胞传播病毒;避免或减少因细胞碎片微聚物引起的肺栓塞;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避免或减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

3、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临床申请和病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调配供血。

三、杜绝责任性差错发生1、医师逐项填写“用血申请单”,内容完整、准确。

2、本院检验室须检查“用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3、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必要时与申请医师联系,并作出必要建议;4、检查输血量是否按照“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经逐级审批。

5、护士抽血前,必须核对交叉配血单及抽血管标签上的填写内容,抽血时再次核准病人身份,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等。

6、血样送达本院检验室时,由送检医护人员和本院检验室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7、本院检验室检查血液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8、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确实无误;9、核对受血者的ABO血型、Rh血型;10、护士核对受血者应做的检查有: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梅毒。

11、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结果以及血液外观,共同签字发出。

四、保证血液质量1、储血条件、温度符合要求。

2、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3、保留剩余血袋送交管理医院输血科检验。

4、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临床输血注意事项一、充分做好输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输血的适应征、输血的温度与速度,都必须在输血前做出决定。

2、输血用具应在输血前准备好,而且符合无菌、无热原要求。

输血器应装有符合标准的过滤器。

3、输血前,在床边再次核对配血单和贮血,包括病人姓名、血型、住院号。

二、输血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1、血液取回后尽快用血。

2、为使血流通畅,输血前要轻轻旋转血袋,将血液混匀。

3、按无菌操作常规做局部消毒和静脉穿刺。

4、输血管内不能含汽泡,输血器各接头处不能漏气。

5、采用密闭式输血,速度要适当。

6、除等渗盐水外,其它液体(含治疗用药)不能混合输用。

7、当输血管不慎脱落时,必须立即采取防污染措施,并及时以无菌手续更换新输血器。

三、在连续输用非同一供血者的血液时,虽然配血相合,也不能混合输用。

这一点也适用输注血浆。

四、输血过程中,要经常观察病人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征。

原则采用成分输血,不输新鲜血。

输血前须经医务人员两人核对签名后方可输入。

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一、医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各类临床应用血的医学文书。

二、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及考核,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

三、各种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管1、《临床用血申请单》、《配血单(卡)》、《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等,由本院医务科保存10年。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以及输血前检查报告单随住院病历保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