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_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课时2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和岩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①②④三类岩石转化为③类岩石,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 A.岩浆活动 B.岩浆侵入 C.外力作用 D.变质作用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物质循环关系可知,①是喷出岩, 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是侵入岩。白头山天池是火山 口积水形成的,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喷出岩。第4题,根据 上题判断可知,③为变质岩,①②④三类岩石变成③的地质 作用是变质作用。 答案 3.A 4.D
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 沉 产物在外力搬运途中, 积 由于流速、风速的降低 作 和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 用 的影响,导致物质逐渐
课时2 地质作用——外力作用和岩石 圈的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2.运用示 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说明外力作用 Nhomakorabea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 响。2.结合材料分析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教材梳理 1 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
【思考感悟】 青岛崂山上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这种岩石属于岩 浆岩,是否由此可以判断崂山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 提示 否,岩浆岩有两类,一类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冷却凝 固形成的侵入岩;另一类是岩浆喷出地表(火山活动)冷却凝 固形成的喷出岩。而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因此不 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预习效果自测] 下图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关联示意图, 读图回答 1~2 题。
④海水侵蚀作用:使海岸岩石破碎,形
成各种海岸侵蚀地貌,如海蚀柱
搬 指风化、侵蚀的产物被 运 风、河流、冰川、海浪 作 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 用 的作用
①风力搬运作用:使沙丘移动, 形成沙尘暴;②河流搬运作用: 使地表物质作远距离移动,严重 时形成泥石流;③冰川搬运作用: 十分强大,能将大的岩块搬离原 地,如漂砾的出现
【反思归纳】 1.外力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式
概念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指岩石在地表 或接近地表的 地方由于温度 风化 变化、水及水 作用 溶液的作用、 大气及生物等 的作用所发生 的机械崩解和 化学变化过程
①物理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由整体破 裂为碎屑,如气温变化使岩石表面发生 崩解破碎;②化学风化作用:使岩石发 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 的新物质的过程,不溶于水的新物质存 留在地表;③生物风化作用:生物活动 使岩石破裂,如植物根系生长对岩石裂 隙的破坏,穴居动物能松动和破碎土壤 中的岩石
侵蚀作 风、流水、冰川、海水等对地表岩石及其_风__化__物__

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 流水、风、冰川等将_风__化__和_侵__蚀__作用形成的碎屑

物质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沉积作 被风、流水、冰川等搬运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

_沉__积__、_堆__积__的过程
【思考感悟】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道《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 江的无限赞美之情。试分析说明长江上、中、下游主要的外力 作用和地貌。 提示 (1)上游地区:侵蚀、搬运为主,多峡谷。 (2)中游地区: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 (3)下游地区:堆积作用为主,多冲积平原、三角洲。
教材梳理 2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阅读教材 P57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填写下列知识。
1.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由岩浆_喷__出__地__表__或侵入地壳,_冷__却__凝__结__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_固__结__成__岩__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_高__温__、_高__压__条件下,发 生_变__质__作__用__而成。
1.下列景观图与示意图中外力作用序号一致的是
()
A.② C.④
B.③ D.⑤
2.下列成语与其外力作用及数码对应正确的是
()
A.水滴石穿——侵蚀作用——①
B.山崩地裂——风化作用——③
C.泥沙俱下——搬运作用——④
D.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⑤
解析 根据外力作用关联图判断:①为风化(或侵蚀)作用,②
①风力侵蚀作用:塑造了各种各样的风
指风力、流水、蚀地貌,如雅丹地貌、风蚀城堡等;②
侵 冰川、波浪等 河流侵蚀作用:使河流谷地在中上游山
蚀 外力在运动状 区加宽加深,形成“V”形谷,溶解可溶
作 态下改变地面 性岩石,形成喀斯特地貌;③冰川侵蚀
用 岩石及其风化 作用:使峰体形态清晰壮观;留下刮痕;
物的过程
2.物质循环过程 (1)转化的岩石。
a:_冷__却__凝__结__ (2)循环环节bc::_风变__化质__、作___用侵____蚀__、搬运、_沉__积__和固结成岩作用
d:重熔再生 3.地质作用对地貌影响
(1)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_高__低__不__平__,差异加大。
(2)外力作用:_夷__平__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
为侵蚀(或风化)作用,③为搬运作用,④为沉积作用,⑤为固
结成岩作用。第1题,景观图为沙漠地区的沙丘,是风力沉积
作用形成的,对应④。第2题,山崩地裂应为内力作用,积沙
成滩属于沉积作用,泥沙俱下属于流水的搬运作用。
答案 1.C 2.A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 3~4 题。
3.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探究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案例探究】 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
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 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汭位”。古代聚落大多建在“汭位”。
结合材料探究:为什么古代的聚落大多建在河流的“汭位” 呢? 提示 河流流经弯道时,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因此河流凸岸(即“汭位”)地势平坦,土层 深厚,土壤肥沃,适于建城和农耕;凸岸水浅,也便于取水。
阅读教材 P56~P57“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填写下 列知识。 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_高__处__向_低__处__迁移。_重__力__决定着物质
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风化作 岩石在地表或_接__近__地__表__的地方,在_温__度__变化、水、

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