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语文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 鲁迅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社戏》《孔乙己》《故乡》都选自《呐喊》。
C. 社稷,国家。
社,谷神。
稷,土地神。
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把社稷作
为国家的代称。
D. 律诗八句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律诗全诗押一个韵,在第二、
四、六、八句押韵。
【答案】C
【解析】C项,社,土地神。
稷,谷神。
2.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震悚(sǒng)告罄(qìng)胸脯(pǔ)忧心忡忡(chōng)
B. 怆然(chuàng)修葺(qì)羸弱(léi)盘虬卧龙(qiú)
C. 挑逗(tiǎo)粗拙(zhuó)凛冽(liè)怏怏不乐(yāng)
D. 亘古(gèn)滞笨(zhì)门框(kuāng)锲而不舍(qiè)
【答案】B
【解析】A项,“胸脯”的“脯”应读作“pú”。
C项,“粗拙”的“拙”应读作“zhuō”,“怏怏不乐”的“怏”应读作“yàng”。
D项,“门框”的“框”应读作“kuàng”。
故选B。
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
们的大得多呢。
”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
好戏了。
D. 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
意却不甚了然。
【答案】B
【解析】B项,应将“:”改为“——”,表示解释说明。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核舟记》的作者是清代的魏学洢。
文章通过对一个长不盈寸的核舟的描述,赞美
了雕刻家的精湛技艺,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
B.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唱词一般为两句体,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基本上是即
兴之作。
贺敬之的《回延安》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列为“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
歌总集。
D.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时田园诗人。
他生活在战乱频繁的年代,因此更加向
往和平安定的生活。
他笔下的“桃花源”就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答案】A
【解析】A项,《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是明末的,不是清代的。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B.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
C.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D. 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答案】A
【解析】B项,“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后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C项,“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应加引号。
D项,“山麓”“沟壑”“河谷”“湖泊”后的逗号应该为顿号。
故选A。
6.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举(jǔ) 亲家(qìnɡ) 瘟疫(wēn) 磕头(kē)
B. 行事(hánɡ) 规矩(ju) 带挈(qì) 报帖(tiě)
C. 作揖(yī) 解元(jiě) 斋公(zhāi) 兀自(wù)
D. 名讳(huì) 桑梓(zī) 拙病(zhuō) 畜生(chù)
【答案】A
【解析】 B项中”挈”应读qie ; C项中”解”应读jie; D项中"梓”应读zi。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
(2)不见曦月:________
(3)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
(4)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7.(2)辨析多义词。
绝:A.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_
B.绝峭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
7.(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4)【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各有怎样的作用?7.(5)【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各有怎样的作用?【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想到, ④共同,一起
【解析】(1)①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③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④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相与:共同,一起。
【答案】(2)①断, ②极,特别
【解析】(2)①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绝:断。
②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
绝:极,特别。
【答案】(3)①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解析】(3)①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
太阳。
②但:只(是),仅仅。
闲人:闲散的人。
耳:同“尔”,语气词,罢了。
【答案】(4)【甲】:夸张,突出船行之快,以船行之快从侧面表现水势迅猛。
【乙】: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给人以空灵之感。
【解析】(4)【甲】文中“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
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
如船快。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出水势凶猛。
【乙】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月光比作积水,把影子比作水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色的皎洁,给人以空灵之感。
【答案】(5)【甲】:描写,着力渲染了一种悲凉、肃杀的气氛。
【乙】:议论,流露出
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之情感。
【解析】(5)【甲】:“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使用侧面描写,“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写的是
猿叫声,以声衬静,动静结合,从而渲染三峡山谷的清幽,凄清。
【乙】:作者与张怀
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
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
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
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
8.(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就一同约定了时间。
故选:B。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分清层次,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我将到你家拜访你的父母。
故选:B。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BD.正确。
C.有误,根据“巨卿信士,当为尔酝酒”可知“张母因为疼爱儿子只好答应酿酒来满足儿
子款待朋友的愿望”理解错误。
故选:C。
【答案】(1)B(2)B(3)C(4)元伯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食物来
等候范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
句中重点词语有:具;白,告诉,请母亲准备食物来等候范式。
答案:(1)B(2)B(3)C(4)元伯把这事详细地告诉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食物来等
候范式。
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9.(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9.(2)辛弃疾在其他作品中对孙权的评价也并非称赞有加,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
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原因何在?
A. 这是一首怀古诗。
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
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
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
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 “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思绪之无穷。
将词人的愁思和感慨比
作长流不息的江水,表达了词人对兴亡之事的感慨。
【答案】B
【解析】(1)B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错误,此处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答案】(2)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朝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
线的愤懑之情;
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解析】(2)本词采用借古讽今的写法,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
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为相似,作者这样热情赞颂
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表达了作者渴望
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0.(1)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追寻远去的露珠
10.(2)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回答问题。
①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
的那一份。
(品析画线词的表达效果。
)
②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
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
(这个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请作品析。
)
10.(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1)①捡拾(保存、收藏、珍藏)露珠, ②传承露珠, ③与露珠相守(相伴)或收获露珠
【解析】(1)解答此题,需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语句概括作答。
通读全文
可知,本文以露珠为线索展开叙述。
第一部分写上苍分配露珠;第二部分写“我卑微的
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即收藏露珠;第三部分写“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即传承露珠;第四部分写“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
露珠”,即收获露珠;第五部分写“我”要回故乡,追寻露珠。
据此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
答即可。
【答案】(2)①“高大”和“细弱”形成对比,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谦卑”和“羞怯”将苔藓和嫩芽拟人化,体现其不同情态。
这一组词充分表现了上苍分配露珠范围之广。
而“恰到好处”则表现上苍予万物时的公平公正,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②此句是作者对露珠凝结过程的新奇想象。
作者把大自然想象成上苍制作露珠的巨大
工坊,车前草正在静静等待产品完工。
“捧”字生动描摹出车前草对露珠的珍爱,对上
苍的虔敬,是作者对车前草得到露珠时心境的想象;“还差三秒钟完工”,是作者对露
珠形成过程的动态想象,使人内心充满了等待的喜悦。
这种想象是建立在清晨车前草
叶片上缀满露珠、露珠形成过程相对缓慢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解析】(2)①句,需结合句子体会词语的语境义。
用“高大”形容树冠,用“细弱”形
容草叶,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树和草的不同特点;“谦卑”“羞怯”赋予苔藓与嫩芽人的情态,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了二者不同的情态。
“恰到好处”则写出了上苍分配露珠的范围之广之外,上苍分配露珠的公平。
②句,要求品析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的特点。
“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
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这是一种想象,把大自然想象成上苍
制作露珠的巨大工坊。
“捧”写出了出车前草对露珠的珍爱和对上苍的虔敬的情态。
说“合乎情理”,是因为这种想象是建立在清晨车前草叶片上缀满露珠、露珠形成过程相
对缓慢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答案】C
【解析】(3)C项,“流露出作者对对城市生活无比的憎恶”错误,没有憎恶之情。
【答案】B
【解析】(4)B项,没有运用神态描写。
11.(1)阅读全文,从“他”的角度,填写下表。
11.(2)有人认为,第⑦段中“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傲视别人。
用在引处不恰当。
你的意见呢?
11.(3)文章直到结尾才揭开柜子的谜底,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1.(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养父母具有怎样的美好品质?
【答案】和同学打架,被说成是野种, 紧张激动, 打开柜子,没有找到信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情节。
第①空:第①段记叙的是他十岁时和同学打架,说他是个野种。
可概括为:和同学打架。
第②空:第⑩段记叙的是父亲去世以后,打开了柜子。
可概括为:打开柜子。
第③空:第⑧段记叙的是他上高中时看父亲打开柜子的情形,以为父亲要做什么”可知他此时的心情是紧张激动。
【答案】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听完父亲的讲述、骄傲。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趾高气扬”的本义是走路时脚抬得很高。
形容骄傲自满。
联系语境,觉得自己既有亲生的父母,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少什么,这个词语在
这里已经没有贬义,表现了他知道了身世“真相”后、骄傲。
【答案】这样安排,可以让柜子里的秘密贯穿全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以出人意
料的方式解开悬念;突出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写作思路。
文本直到末尾部分才揭开了柜子的真相。
这样安排,用柜子的秘密贯穿全篇,紧扣读者心灵,直到最后才打开。
真相最后揭开,养父为了
保护他幼小的心灵,真相揭开,塑造了他们善良无私的形象,突出了文章主旨。
【答案】善良:工友死后毅然承担起抚养遗孤的责任;无私:对孩子的爱;有智慧:
为了不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并一直保守秘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⑫段中的“你的亲生父亲也是一名矿工。
那时,你的生母丢下你就走了,你爸爸把你带到了咱们家……”可知他们是善良的人,父
亲回来总是一把把他架到双肩上,让他随便挑着吃”可知养父母是无私的人。
根据第
⑤段中养父编织的谎言,为了不让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并一直小心地把真相隐藏。
12.(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2)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但我始终没有那样的勇气,他们颤抖的后背,像一面结实的墙,把我阻隔在了冰冷的
世界。
12.(3)文中塑造了“我”这个鲜明的形象,你感受到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2.(4)“我”认为“叛逆本身就是一柄闪亮的双刃剑,它在照亮别人眼睛的同时,也将持剑的孩子挡在了空无人迹的门外。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叛逆”的认识。
A. “阳光穿过春日的树叶,斑驳地洒在窗台上,远处,有一群飞鸟在蓝天上盘旋”衬托了我在新环境中愉悦的心情。
B. 叛逆的孩子用坚持己见、特立独行这样的方式来获取旁人的关注。
C. 我勇敢地制服了抢劫的歹徒而成为同学们的“英雄”,我融入到同学中,成为了一名循规蹈矩的中学生。
D. 我不得不因数学17分的“光辉事迹”被迫留级,说明我一直引以为豪。
【答案】D
【解析】(1)D项,“光辉事迹”是褒词贬用,写出了对自己数学考出如此低的分数的自嘲。
【答案】(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集体忘却,被隔离的心理感受。
【解析】(2)修辞手法的答题步骤如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人的什么心情/某物的什么特点,突出了人物的什么情感,表现了什么主题。
“像一面结实的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被集体忘却,被隔离的心理感受。
【答案】(3)①“我”是一个孝顺懂事,懂得反省,上进的孩子。
从“我”被退学后决定从新开始,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辛劳的母亲可以看出;
②“我”是一个渴望友谊(害怕孤独)的孩子。
从“我”想插进同学之中,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以及我捡起篮球扔给班里的男生可以看出;
③“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孩子,从我看到班上女生被抢劫,义无反顾地提起砖头狂追歹徒并最终将他制服可以看出。
【解析】(3)回答本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动作、心理、语言、肖像等)方法来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从本文中可以感受到:①“我”是一个孝顺懂事,懂得反省,上进的孩子。
从“我”被退学后决定从新开始,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辛劳的母亲可以看出;②“我”是一个渴望友谊(害怕孤独)的孩子。
从“我”想插进同学之中,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以及我捡起篮球扔给班里的男生可以看出;③“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孩子,从我看到班上女生被抢劫,义无反顾地提起砖头狂追歹徒并最终将他制服可以看出。
【答案】(4)示例:自身经验+以叛逆的方式来博取他人的关注,最终只会将爱自己的人推得更远。
【解析】(4)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实践经验回答即可。
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3.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
(不少于两点)
【答案】①认真对待,积极传承,不要让传统文化消失;
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材料共讲述两件事,我们可以从每件事中总结一点,从严刚要求孙子们做人如做酒,可以归纳出“文化的传承”这一答案要点;从总理总结外交的言行中,可以归纳
为“文化弘扬”的答案。
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4.(1)“兄弟”是《水浒传》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
①宋江向【甲】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
如今黄泥
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
”
②【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却
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③【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
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④【丁】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
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以上情节,【甲】是(),【乙】是(),【丙】是(),【丁】是()
14.(2)《____________》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短篇小说集,共分方正、言语、___________、贤媛等三十六门类,一千多篇。
14.(3)《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_______________,他的小说名篇
还有《_____________》等。
【答案】(1)晁盖, 武松, 李逵, 鲁达(鲁智深)
【解析】(1)【甲】段,“黄泥冈事发”,是指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后,事情败露;宋江
所称的“哥哥”是晁盖。
【乙】段是武松替大哥报仇,杀了潘金莲后,对四家邻舍说的话。
【丙】是李逵最后饮下毒酒后,对宋江说的话。
【丁】段,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时,对
林冲说的话。
【答案】(2)世说新语, 德行(或言语、文学、政事、雅量等)
【解析】(2)《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
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
【答案】(3)莫泊桑, 羊脂球(项链)
【解析】(3)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
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著有作品《项链》《羊脂球》《我的叔
叔于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