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滨水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古城滨水空间文化内涵与景观规划研究
(摘要)
关键词:文化产业布局,文化旅游,案例设计话头:
所谓文化即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依山者甚多,亦需有水可同舟楫,而后可建,滨水地区通常是城市中最有魅力的地区。
荆州古城
荆州,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我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
方法
通过研究调查,挖掘、获悉荆州古城滨水空间的主要特色:
1.“水绕城,城围水”的古城格局,古城因水而建。
2.引流入城的规划,构成水道交通网,解决供水排水问题。
3.水上城门,滨水古城的特色精华。
4.削折城隅,军事防御的杰出规划构思。
5.南北并蓄的城楼建筑风格和颇具地方特色的城墙砌筑工艺。
6.宽阔的护城河和做工精湛的石砌护岸。
7.设计巧妙的瓮城和藏兵窟。
8.完善的古城给排水设施。
古城滨水空间的文化背景
是城市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荆州独特的水文化。
城市水文化的形成往往历经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常常表现出历史环境整体的统一与和谐。
中国古代水文化主要分为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包括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巴蜀文化。
文化总结下来包含:文学、文人、文物。
滨水古建筑:水上离宫,楚园建筑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特色如下:
1.曲线美浓淡有别,长短不一的“线条”,翼檐飞角也像水一
样的流动感。
2.和谐美
3.因借美
4.朦胧美
城市水文化对城市风貌的影响
中国古代城市的表现形态,按城市功能需要,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几个方面。
水文化反映的是这几个方面紧密相连的思想文化,创造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规划建筑方法,水是天人合一哲理的媒介物。
1.水文化表现了空间布局中虚、曲、幽、深、远的空间意
境。
2.荆州地区雨量大、洪水多,由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
格:a用红烧土作屋基,b筑高台为基,c干栏式建筑。
3.建筑的亲水性
4.滨水建筑多以“曲折、小巧、院落、群组”取胜。
城市水文化对民俗风情的影响
所谓“风俗”,它是历史相沿积久形成的风尚、习俗,由自然条件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
楚辞、诗歌、端午节节日文化
荆州古代历史景观的诗词解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荆州自然地理景观。
云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淡淡澄江漫,飞飞渡鸟疾——张九龄荆州的城郊滨水景观。
城市滨水空间作的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相当于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
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理论,荆州古城滨水空间的“路径”、“节点”是相对明确的,古城墙、护城河和内外环道勾画出外部空间的骨架,同时护城河也是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交流的“边界”,城门和门楼自然成为空间内外交融的“节点”。
但目前的状况是出东门外形成有人活动剧集的“区域”外,其他几个城门“节点”外部空间较为凌乱,建筑风格混乱与古城风貌不协调,相互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还没有形成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区域”或者说“标志”不明确。
东门外广场的空间尺度有点过大,致使上面游憩的人并不多,并且景观处理手法现代气息太浓,对古城历史范围的烘托不够。
在景观设计中植物搭配欠妥,部分护城河、城内西湖、北湖的滨水空间较为凌乱,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和特色建筑保护不足,地域景观不够突出。
滨水空间凌乱,历史建筑的外部环境和特色建筑保护不足,地域景观不够突出。
已开发的滨水区域,停车场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长达12km的护城河上桥梁只有5座,两岸沟通不便,同时也缺少了本应该有的景观两点。
缺乏有效的宣传与管理。
国外滨水区保护开发的兴起
1901年华盛顿最早提出政治波多马克河堤岸及河滨地区公园绿地规划,从1960年代欧美广泛开展以充实改善水空间机能为目的的滨水区(Waterfront)建设,从而拉开大规模城市滨水空间
规划建设的序幕。
以香港为主要基地的“雅邦”(Urbris)事务所的主要设计师彼得·史密斯总在一系列讨论滨水地区的文章中总结了成功的要素:接近水体,利用历史建筑,满足多用途混合使用的功能,鼓励步行者的开敞空间系统,创造有特色的环境,以吸引人的项目作为开发的核心,以及和市中心要有联系。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就其本质而言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映射。
对滨水区历史与文化的延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与改建,另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化精神和地方风土人情脉络的继承。
1907年巴黎市长提伯利根据对社会环境演变的调查向议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巴黎市区塞纳河美化计划》的报告,其中包含了以下三大著名行动目标:
1.保护城市历史景观
2.鼓励休闲亲水活动
3.加强河道的运输功能
国内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建设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国内滨水区开发最早上升到理论层面的当属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山水城市”理论。
1990年钱老在给吴良镛教授的一封信中提到“我今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立‘山水城市’的概念?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
随后引起了包括各界人士的强烈
反响,他们与钱老书信往来,相互交流、探讨,使“山水城市”理论日趋深入完善。
苏州城特色:
1.布局,规划设计强调“亲水性”,突出水与建筑、街巷、桥
梁的密切关系,继承建筑贴水、临水、枕水和街巷沿河的传统布置方法。
2.建筑形态,小巧而轻洁,布局方式强调院落组群。
3.建筑风格与色彩,轻巧融合、小巧玲珑。
建筑色彩运用粉
白墙面、黛色瓦屋面、淡米黄色花岗石桥梁、栗色门窗等要素组成淡雅素洁的景观区的建筑基调。
苏州护城河规划形态形成了“三区一带”的功能区划与总体结构
1.旅游商业服务区
2.地段性商贸闹市区
3.生活居住区
4.环城旅游观光绿带
荆州古城滨水空间景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城市特色景观生成三种途径:美学、心理学、历史文化。
城市景观设计三大原则:尊重自然、尊重人、尊重文化。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
规划相关原则:
1.突出特色,高度尊重历史文化内涵
2.全面保护,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发旅游
3.从“水、林、城、路”的大尺度要素构筑整个滨水景观
4.统一改善滨水岸线的道路交通条件和环境,提高区域可达性
5.准确把握区内各段的内部及周边环境特点
6.结合资源分布,设计水陆交融的风光带
7.在大范围内治理相关水系,恢复河湖水系的生态活力
8.对滨水环境生态承载量评估,做出合理适度的旅游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