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
术与文学艺术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东都事略》记载:“(宋)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审上司,不许覆板。

”这说明宋代
A.出版业放任自流
B.有版权保护的意识
C.印刷术空前发展
D.出版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

这说明谶谣
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
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
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
3.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由此得出
A.汉字最早起源于鸟兽蹄印
B.文明的形成受益于生活的启迪
C.神话故事揭示了历史真相
D.仓颉造字宣告文明时代的到来
4.一方面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
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
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
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
5.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

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D.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6.《史记·天官书》专门记载天象、星占,在其全部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这三项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

由此判断当时天文学的发展
A.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
B.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
C.科学性受政治因素影响
D.被用来决定战争的胜负
7.宋代《图画见闻志》:“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

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

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

”“精”的要义在于
A.绘画技法高雅传神
B.生动体现事物特质
C.忠实再现事物全貌
D.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8.元朝书法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开式美的追求,如赵孟頫鼓吹“用笔千古不易”。

明末清初的书坛呈现出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如朱博山等人的作品表现出自我内在的生命和一种不可遏止的情绪表现。

这种状况表明
A.书法艺术具有求异求新的特征
B.书法艺术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C.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不断完善
D.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9.李约瑟认为,由于历史的巧合,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

在明代,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

这说明
A.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中国科技明清仍然领先于世界
10.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
A.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B.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C.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11.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统治者下令政府机关“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表明该时期我国
A.造纸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纸基本取代传统书写材料
D.私营手工业的长足发展
12.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

荆州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

这说明
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
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
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

汉代出现太长太医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

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

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

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

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

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

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

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

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
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

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

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

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

——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

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

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

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

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

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

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

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宋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改善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14.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近期汉译出版的《文明的滴定》一书收录了李约瑟1944至1966年间发表的八篇论文。

据李约瑟在第六篇文章中的陈述,在1938年前后,他酝酿写作一部专著,系统讨论中国文化区的科学、科学思想和技术的历史,那时他的问题意识就是“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又提出另一个相关的问题:“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可以概括为:曾经高度发达的中国科学为什么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反倒是科学发展并不领先的欧洲取得了突破,发展出了现代科学?这就是李约瑟难题,也称李约瑟之问、李约瑟之谜。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和评述“李约瑟之问”。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宋代出版业。

材料“不许覆板”体现的是政府的管理,故A项错误;材料“已申上司,不许覆板”体现的是对版权的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版权保护问题,与印刷术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材料时间为“宋代”,而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故D项错误。

2.A
【解析】
谶谣可以作为史料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故答案为A项。

谶谣带来迷信虚假的成分,B项说法错误,排除;这种现象是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排除C项;D项在当时可能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排除D项。

3.B
【解析】
材料信息是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然后创造了文字,由此可知,仓颉造字得益于生活的启迪,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汉字起源于鸟兽蹄印,故A项错误;神话传说和历史真相有很大的差距,故C项错误;仓颉造字是传说,不能作为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技巧是排除法,解答时把握“排除三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的选项。

本题中的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CD不符合史实,由此定位答案。

4.C
【解析】
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完全”不符合史实;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 项错误。

5.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古代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看重的是现有的实用价值,而不去研究事物的微观结构和原理,不做更深入的探求,故D符合题意;中国传统科技对西方科技发明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传统科技的领先地位,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16世纪以前中国科技发展快于西方,排除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结合所学我国传统科技的特点分析解答。

6.C
【解析】
材料“309条占文中,关于用兵的124条,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关于皇族和大臣行为的26条”说明关于用兵和皇族、大臣行为的内容占多数,而用兵和皇族、大臣行为都属于国家政治方面内容,这体现了当时天文学的发展受政治因素影响,故C正确;“关于年成丰歉的49条”,这并不占多数,故不能说明天文学的发展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当时是否缺乏系统的天象观测的问题,故B错误;天文学的发展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

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可知,“精”的根源是高尚的人品,因此“精”的要义在于理想化的道德人格。

故答案为D项。

材料探讨的是高雅传神的原因,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认为“精”的根源是高尚的人品,B、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8.D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书法刻意求工的特征与元代大一统的时代特征相关,明末清初书法呈现的放浪笔墨、狂放不羁和愤世嫉俗的风气则与明末清初封建统治衰落相关,因而书法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故D项正确;元朝书法与明末清初的书法呈现出不同特征,并非刻意求异求新,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元代与明末清初书法艺术的不同特征,没有反映时代对书法艺术局限性的影响,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相较于元代有不同特征,但不能说明明末清初的书法艺术较元代要完善,故C项错误。

9.B
【解析】
材料观点认为西学传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科学得到了复兴,这个观点表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有着明显的区别;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的表述无关。

10.A
【解析】
依据材料“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说明历日字书、佛经需求的人众多,所以先有雕板,可知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故A正确;题干涉及的佛教的发展,没有体现儒学的复兴的信息,故排除B;C 项只能反映佛经先有雕板的原因,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D项“革新”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印刷术演变的相关知识。

关键信息有“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即可。

11.C
【解析】
“东晋、南朝时期我国造纸原料除原有的麻、褚皮外,还利用桑皮、藤皮造纸”表明造纸原料更容易获得、成本更低,“王羲之曾一次把会稽郡库存纸九万张送与高官”“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表明纸已经基本取代传统的书写材料竹简等,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2.A
【解析】
材料“每月能制铁火炮一两千支……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说明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故A正确;火药在南宋以前已经发明,故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故C错误;火药武器并未确保南宋的安全,南宋最终被元所灭,故D错误。

故选A。

13.(1)特点:设官立制早(或历史悠久);随着历代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医疗机构的职能日益明确;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

原因: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统治者重视;医学自身的发展;唐宋经济的繁荣;科举制的发展;中外文化
交流的推动。

(2)原因:民主法制的渐趋完善;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众传媒及广告业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医学教育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

(3)意义:提高人口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带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巩固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

【详解】
(1)第一小问,材料“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可得出设官立制早;据材料“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可得出医疗机构的职能日益明确;据材料“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可得出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系统;据材料“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

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可得出有配套的法令或制度保障。

再综合材料“汉代出现太长太医和少府太医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两种医学机构……隋炀帝时……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

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宋代……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可得出随着历代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完善。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可得出借鉴前代的医疗制度;据材料“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和材料“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等可得出统治者重视;根据材料从西周到唐宋各个朝代医学官职核医学机构的设置可推动医学自身的发展;再从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交流等角度直接迁移所学知识即可。

(2)据材料“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可得出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据材料“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可得出大众传媒及广告业的发展;据材料“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可得出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可得出医学教育的发展;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和思想解放运动角度迁移所学相关知识即可。

(3)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国家的政治、医疗卫生、人口素质以及社会文明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即可。

14.见解析
【解析】
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阅读材料,得出观点,由“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联系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史实得出观点: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转化为现代科技是因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最后根据所学,分别从政治制度、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文化专制、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等方面分析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