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
答案及解析)
全部题型 3. 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最相符合的选项。

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1.赵先生、钱先生、孙先生、李先生四人参加一项技能比赛,获得了比赛的前四名。

据了解,他们之间有以下关系:①孙先生和李先生经常相约一起打篮球:②第一名和第三名在这次比赛中刚认识:③第二名不会骑自行车,也不打篮球:④赵先生的名次比钱先生的名次靠前:⑤钱先生和李先生每天一起骑自行车上班。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判断此次比赛的第一、二、三、四名次的获得者是:
A.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李先生
B.李先生、赵先生、孙先生、钱先生
C.李先生、孙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D.孙先生、李先生、赵先生、钱先生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给了多个确定为真的条件,而且选项也涉及多个元素,可以使用排除法。

由①和②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不可能同时是第一名和第三名,排除B项;由①和③可知,孙先生和李先生都不是第二名,排除C、D两项。

故答案选A。

2.某村里新来一位干部,5位村民分别听到关于这位干部的如下情况:(1)姓莫,中年,女干部,精通会计:(2)姓徐,中年,男干部,懂建筑设计:(3)姓刘,青年,男干部,熟悉农业生产技术:(4)姓吕,青年,男干部,懂建筑设计:(5)姓莫,老年,男干部,熟悉农业生产技术。

每位村民听到的四项情况中各只有一项正确。

这位新来的干部是一位:
A.姓刘的青年女干部
B.姓莫的老年男干部
C.精通会计的干部
D.懂建筑设计的干部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不存在确定条件,但已知“四项情况中只有一项正确”,可以使
用代入法。

代入A项,(3)至少对了两项,不符合;代入B项,(5)至少对了三项,不符合;代入C项,(1)最后一项正确,则不是女干部,是男干部,进而可知不是中年和青年,是老年,(5)至少对了两项,不符合;可直接选D。

将D项代入验证,可得干部是姓刘的老年女干部且懂建筑设计。

故答案选D。

3.一起诈骗案经过侦查将目标锁定在赵、李二人身上,赵、李二人都可能是诈骗犯或目击者。

已知诈骗犯只说假话,而目击者则只说真话,审讯人员问赵:“你们俩人中肯定有一个是目击者?”赵回答:“没有。

”则赵和李分别是:A.赵是目击者,李是诈骗犯
B.赵和李都是目击者
C.赵是诈骗犯,李是目击者
D.赵和李都是诈骗犯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条件,目击者=说真话,诈骗者=说假话。

根据赵的回答,假设赵是目击者,则与“没有”的回答矛盾。

故赵不是目击者而是诈骗犯,说假话,则两人中有一个目击者,即李。

故答案选C。

4.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问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

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①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②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却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③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可以和一个邻居交流”:④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

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到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A.英国德国韩国法国
B.法国英国德国韩国
C.德国英国法国韩国
D.德国英国韩国法国
正确答案:C
解析:排除法。

从①和④可知德国人与韩国人不可能是邻居,排除A、B两项;从①和③可知英国人与韩国人不可能是邻居.排除D项。

故答案选C。

5.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正确答案:C
解析:当题干信息只有唯一一个确定条件时,可由与该条件相关的话的真假
入手解题。

题干只有丁的话是确定条件,可知“说实话的人的车是红色的,且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说实话”。

观察甲、乙、丙的话,发现乙的话中提到了红色,与该条件有关,可以此作为突破口。

显然,乙不可能说实话,否则乙和丙的车都是红色的,不符合题意:由乙的话为假可知丙的车不是红色的,那么丙说的也不是实话,则丁的车是蓝色的。

所以说实话的是甲,甲的车是红色的。

由甲的话“乙的车不是白色的”是实话,可知乙的车是银色的,则丙的车是白色的。

因此答案为C。

6.甲、乙和丙,一位是山东人,一位是河南人,一位是湖北人。

现在只知道:丙比湖北人年龄大,甲和河南人不同岁,河南人比乙年龄小。

由此可以推知:A.甲不是湖北人
B.河南人比甲年龄小
C.河南人比山东人年龄大
D.湖北人年龄最小
正确答案:D
解析:“河南人”在题干条件中出现次数最多,可以此为突破口。

根据“甲和河南人不同岁”和“河南人比乙年龄小”可知,甲和乙不是河南人.因此丙是河南人。

结合“丙比湖北人年龄大”,可将题干的年龄关系表示如下:乙>丙(河南人)>湖北人,则乙是山东人,甲是湖北人。

他们之间的年龄关系为:乙(山东人)>丙(河南人)>甲(湖北人)。

对比选项,只有D项正确。

因此答案为D。

7.某天夜里,同宿舍的小赵、小钱、小孙、小李在谈论各自以及隔壁宿舍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

小赵说:“我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

”小钱说:“我与小李都喜欢看财经频道,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

”小孙说:“我与小赵都不喜欢看教育频道,小周喜欢看纪实频道。

”小李说:“小赵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我喜欢看新闻频道。

”若他们都只说对了两个人对电视频道的喜好,则小周喜欢的电视频道是:
A.纪实频道
B.教育频道
C.新闻频道
D.艺术频道
正确答案:A
解析:已知每人只说对了两个人对电视频道的喜好,即都猜错了一个人对电视频道的喜好,可以从几个人猜测的同一个人的喜好入手进行推理。

观察几个人的话,发现小赵、小钱对小钱的猜测不同,不可能都真,必有一假,而对小孙的猜测相同,因此“小孙喜欢看艺术频道”必为真。

则“小赵和小钱都喜欢看教育频道”中必有一假.由小李的话可推出“小李喜欢看新闻频道”。

则由小钱的话可推出“小钱喜欢看财经频道”,接着可推出“小赵喜欢看教育频道”,再根据小孙的话可知“小周喜欢看纪实频道”。

故答案选A。

8.一个旅行者要去火车站,早上从旅馆出发,到达一个十字路口。

十字路
口分别通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四个方向上分别有饭店、旅馆、书店和火车站。

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饭店在火车站的西北方。

该旅行者要去火车站.应当往哪个方向走?
A.东
B.南
C.西
D.北
正确答案:B
解析:两个已知条件均涉及饭店,可以首先确定饭店的位置,根据“书店在饭店的东北方”、“饭店在火车站的西北方”可以确定饭店的位置只能在西方,画图如下:火车站在南方,故答案选B。

9.某局办公室共有10个文件柜按序号一字排开。

其中1个文件柜只放上级文件,2个只放本局文件,3个只放各处室材料,4个只放基层单位材料。

要求:1号和10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两个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连号:放基层单位材料的文件柜与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不连号:放各处室材料的文件柜与放上级文件的文件柜不连号。

已知4号文件柜放本局文件,5号文件柜放上级文件,由此可以推出:
A.2号文件柜放基层单位材料
B.9号文件柜放基层单位材料
C.6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
D.7号文件柜放各处室材料
正确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条件将相应材料放置到已确定的文件柜中,如下表:再由“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连号”可知,3号放本局文件,由“放基层单位材料的文件柜与放本局文件的文件柜不连号”可知2号只能放各处室文件(1个上级文件、2个本局文件已放置完毕),故6-9号放基层单位材料。

答案选B。

10.北京市为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

某公司有A、B、C、D、E五辆车,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

已知:E车周四限行,B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车明天可以上路。

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今天是周六
B.今天是周四
C.A车周三限行
D.C车周五限行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每辆机动车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不限行”和“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可知,周一到周五每天恰好限行一辆车。

由于题干涉及了日期,且周一到周日是循环的,为了便于对应,可画圆周(如图1)。

先假定“今天”在图中的位置(如图2),由“从今天算起,A、C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又“B车昨天限行”可以确定前天和大前天分别为A车或C车限行。

由“周末不限行”和“E车周四限行”可知,从今天开始的连续四天中包含周四、周六和周日,所以今天只能是周四。

A、C两车分别在周一或周二限行,因此答案为B。

11.张老师将文房四宝装在一个有四层抽屉的柜子里,让学生猜笔、墨、纸、砚分别在哪一层。

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小李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二、三、四层,小王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二层,小赵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三、第一和第二层,而小杨猜测四宝依次装在第四、第二、第三和第一层。

张老师说,小赵一个都没猜对,小李和小王各猜对了一个,而小杨猜对了两个。

由此可以推测:
A.第一层抽屉里装的是墨
B.第二层抽屉里装的是纸
C.第三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笔
D.第四层抽屉里装的不是砚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为找突破口法和图表法的综合运用。

当有多人对共同的事物进行猜测时,可由猜测中的一致之处入手进行推理。

题干四个人都对笔、墨、纸、砚的位置进行了猜测,可先根据猜测画表格如下:由上表,显然几人的猜测有一致之处,再由张老师说的话继续完善表格进行推理。

四人中只有“小赵全部猜错”,可知其他几人猜测的跟小赵一样的也全部错误,即下表阴影部分都是错的。

又由于小杨和小李对墨和纸的猜测相同(如上表圆圈所示),且小李只对1个,即两人对墨和纸的猜测至多对一个,而小杨对2个,故小杨对砚的猜测正确,即“砚在第一层”一定为真。

故答案为D。

12.航天局认为优秀宇航员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丰富的知识;第二,熟练的技术;第三,坚强的意志。

现有至少符合条件之一的甲、乙、丙、丁四位优秀飞行员报名参加,已知:①甲、乙意志坚强程度相同;②乙、丙知识水平相当;③丙、丁并非都是知识丰富;④四人中三人知识丰富、两人意志坚强、一人技术熟练。

航天局经过考察.发现其中只有一人完全符合优秀宇航员的全部条件。

他是:
A.甲
B.乙
C.丙
D.丁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涉及人物与条件的对应关系,可列表解答。

由②乙、丙知识水平相当和④三人知识丰富,可知乙、丙都知识丰富,又由③可知丁知识不丰富而甲知识丰富。

又由④一人技术熟练可知,只有符合全部条件的才技术熟练。

所以丁技术不熟练,由“至少符合一个条件”可知,丁意志坚强。

再由①甲、乙意志坚强程度相同和④两人意志坚强可知,甲和乙意志不坚强,丙意志坚强。

从图
中可知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丙,则三个条件全部符合的只能是丙。

故答案选C。

13.出于安全考虑,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在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

所有S品牌电梯都不存在安全隐患。

由此可以推出:
A.有些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B.有些S品牌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
C.有些S品牌的电梯不需要更换钢索
D.所有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年限都超过了10年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中有一些是S品牌的”,换位推理得“有一些S品牌电梯必须更换钢索”,即B项;由“有些”不能推出“有些不”,C 项不能推出;最后一句换位可得,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都不是S品牌的,因此“存在安全隐患”与“更换钢索”之间的关系不能确定,A项不能推出:“使用年限超过10年的电梯必须更换钢索”换位推理后得到“有些必须更换钢索的电梯使用年限超过了10年”.不能推出D项。

故答案选B。

此题也可利用概念间关系进行推理。

题干出现了“有一些”,注意考虑多种情况。

可画图如下:由上图,排除A、D两项;“S品牌电梯”与“必须更换钢索”之间一定有共同部分,B项正确;当两者的关系为情况2时,C项错误。

因此答案为B。

14.王涛的好朋友都喜欢歌手周某的歌,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都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丽莎既是王涛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贺宇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米蓝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B.王涛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C.贺宇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D.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可画图如下:由图,显然丽莎不是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又丽莎是王涛的同学,可推出丽莎不在某咨询公司工作,D项正确。

由题干信息不足以确定A、B、C三项的真假。

故答案选D。

15.某些公务员是行政管理专业的。

因此,某些行政管理专业的人做管理工作。

上述推理如果成立.必须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所有公务员都做管理工作
B.某些公务员不是做管理工作的
C.某些行政管理专业的人不是公务员
D.所有行政管理专业的人都是公务员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一个三段论推理,缺少的前提应由“公务员”和“做管理工作”
组成,排除C、D两项;题干结论和所给前提均为肯定,所以另一个前提不可能是否定的,排除B项。

故答案选A。

16.在索莱岛上,有四个草屋,每个草屋的门上挂着一块牌子。

第一块牌子上写着:“有的草屋中没有食物。

”第二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没有猎枪。

”第三块牌子上写着:“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

”第四块牌子上写着:“该草屋中有草药。

”索莱岛上的游客发现.四块牌子中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

由此可以推出:
A.四个草屋中都有草药
B.四个草屋中都有食物
C.第三个草屋中有猎枪
D.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块牌子上的话“有的草屋中没有食物”和第三块牌子上的话“所有的草屋中都有食物”为矛盾关系,必为一真一假。

由“只有一块牌子上写着真话”可得其余两块牌子上的话均为假,则第二个草屋中有猎枪,第四个草屋中没有草药,第一块和第三块牌子的真假情况不能确定。

故答案选D。

17.某高校生命科学学院共有教师50人,其中:①有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②有的教师不具有博士学位;③张老师不具有博士学位。

上述三个条件中有一个条件为真,两个条件为假,则该学院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老师有:
A.不确定
B.25人
C.0人
D.50人
正确答案:D
解析:①和②的话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再由题干只有一真可知,③必然为假,可推出“张老师具有博士学位”,则①为真,②为假,可推出“所有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故答案选D。

18.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月饼的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A.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B.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C.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需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顺肯逆否,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B项正
确;A项“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与B项等值,因此也正确;C 项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否定的后件,不符合推理规则;D项等值于并非“p并且非q”,根据真假关系可知正确。

因此答案为C。

19.某所高中调查学生参加社团的情况,发现在象棋社社员中,只要是高二(3)班学生,则其一定也是校篮球队的队员。

由此可以推出:
A.甲是象棋社社员,且甲是篮球队队员,则甲是高二(3)班学生
B.乙是高二(3)班学生,且乙是篮球队队员,则乙是象棋社社员
C.丙是象棋社社员,且丙不是篮球队队员,则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
D.丁不是象棋社社员,且丁也不是篮球队队员,则丁不是高二(3)班学生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一个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象棋社社员且高二(3)班篮球队队员。

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A、B两项错误;C项“丙不是篮球队队员”否定了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丙不是象棋社社员或者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又丙是象棋社社员,所以可推出“丙不是高二(3)班学生”,正确;D项,由“丁不是象棋社社员”不能进一步推理。

故答案选C。

20.老王对老李说:“除非你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否则我们法庭上见。

”以下哪项判断的含义与上述判断不同?
A.只有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
B.如果老李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不会将他告上法庭C.如果老李今天不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那么老王就会将他告上法庭D.如果老王没有将老李告上法庭.那么老李在今天按照合同的要求支付货款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命题等值于:只有老李在今天之内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老王才不会将他告上法庭,即A项。

将其转化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老王不告→老李按要求付款,即D项;根据顺肯逆否的推理规则,否后则否前,C项正确;B 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

故答案选B。

21.某校食堂发生一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故,关于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四种说法:甲: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

乙:如果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那么食堂管理方面一定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丙:事故确实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并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丁:事故不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但食堂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如果上述四种说法中只有一种是真的,由此可以推出:
A.丙为真
B.乙为真.但食堂没有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C.甲为真
D.乙为真.且食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
正确答案:B
解析:四人的话都比较长,且具有相似的肢命题,不妨设p=事故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q=食堂管理方面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则四种说法依次为:甲:p 乙:p→q 丙:p且非q 丁:非p且q 易知乙和丙是矛盾命题,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甲和丁的话必然为假,由甲的话为假即p为假,可知事故不是由食物过期引起的,再结合丁的话为假,可推出q为假,即“食堂管理方面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则丙的话为假,乙的话为真。

故答案选B。

22.生物处于污染条件下,可以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等过程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

其中生物的解毒能力是生物抗性的基础,解毒能力强的生物都具有抗性.但解毒能力不是抗性的全部,抗性强的生物不一定解毒能力就强。

由此可以推知:
A.解毒能力不强的生物不具有抗性
B.具有抗性的生物一定具有较强的解毒能力
C.生物可将污染物富集、解毒,所以生物能在污染环境下生存
D.不具有抗性的生物解毒能力一定不强
正确答案:D
解析:由“解毒能力强的生物都具有抗性”可知解毒能力强→具有抗性,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即不具有抗性的生物解毒能力不强,D项正确;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A项错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B项错误;C项“在污染环境下生存”由题干不能推出。

故答案选D。

23.某公司行政部人员手机使用情况如下:①小王拨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②小李曾经拨打过小赵的电话,但是小赵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③不曾接听来自行政部其他人电话的人也就不曾拨打过其他人的电话。

由此可以推出:
A.小赵不曾接听过来自小李的电话
B.小李曾经接听过来自小王的电话
C.行政部曾有人拨打过小王的电话
D.小王接听过来自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
正确答案:C
解析:由于“被拨打”不等于“接听”,因此由被拨打不能推出是否接听过,A、B两项错误;③可以看成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不曾接听→不曾拨打,由①小王拨打过行政部所有人的电话,否定了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小王接听过来自行政部其他人的电话,但不能推出D项;由于“接听”一定“被拨打”,因此C项行政部曾有人拨打过小王的电话正确。

故答案选C。

24.有哲学家指出,人生其实应该追求两个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有了这两个简单,心灵就拥有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宁静。

但是,大多数现代人却在这两方面很复杂。

物质生活上是财富的无穷追逐,人际关系上是利益的不尽纠葛。

两者几乎占满了生活的全部空间,而有了这两种复杂,就产生了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

根据上述哲学家的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灵或者没有广阔的空间,或者没有美好的宁静
B.有的现代人生活很复杂.但却拥有心灵的广阔和宁静
C.只有在物质生活或人际关系两方面简单了,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才不会产生
D.如果在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两方面都简单了,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就不会产生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包含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具体为:①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简单→心灵拥有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宁静:②物质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产生了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

根据“大多数现代人在这两方面很复杂”否定了①的前件,不能进行有效推理,A、B两项都错误;由②,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D项错误:C项等值于“现代人的大部分烦恼不会产生→在物质生活或人际关系两方面简单”,由②,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可以推出。

故答案选C。

25.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结论?
A.小钱教德语
B.小孙不教俄语
C.小赵不教法语
D.小周教英语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要求补充前提,与前面的题目略有不同,需要将推理规则进行逆向运用。

结论“小李教德语”在条件(2)中出现,因此由条件(2)出发进行逆推。

要得到“小李教德语”,根据条件(2),必须保证“小钱不教德语”:要得到“小钱不教德语”,根据条件(1),必须保证“小孙教俄语”:要得到“小孙教俄语”,根据条件(3),必须保证“小赵教法语”:要得到“小赵教法语”,根据条件(4),必须保证“小周教英语”。

因此答案为D。

此题也可将选项逐一代入进行解题。

26.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人际交往之中。

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任何人也只信赖充分了解他的人,包括他自己。

试想,如果一个人根本不了解你,他如何值得你信赖呢? 由此可以推出:A.只有信赖自己,才能信赖别人
B.不了解自己,就不会被任何人信赖
C.他充分了解你,所以他值得你信赖
D.充分了解自己,就可以获得许多人的信赖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包含的句子较多,观察选项可知前两句为背景信息,不需要分析。

题干既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又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可将其都转化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再进行推理。

先将“一个人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转化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