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2020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四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啜.(chuò)泣伫.(chù)立头晕目眩.(xuàn) 忍俊不禁.
(jīn)
B.骊.歌(lí)嫉.(jí)妒繁弦.(xuán)急管猝.(cù)然长逝C.亘.(gèn)古默契.(qì) 获益匪.(fěi)浅芊.(qiān)芊细草
D.匀称.(chèng) 虐.(nüè)杀鲜.(xiǎn)为人知迥.(jiǒng)乎不同
2.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迫不急待语无伦次再接再厉海枯石烂如座针毡
B.更胜一筹莫名其妙一泄千里毫不犹豫妇孺皆知
C.按部就班一反既往叱咤风云睡眼惺忪鳞次栉比
D.苦心孤诣根深帝固廓然无累连声诺诺怡然自得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大)。

(《木兰诗》)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醉翁之意.(意思)意思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的花雨,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

A.我穿过落英缤纷
....
B.您懂得法律,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

....C.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

好与颈部的美相辅相成
....
D.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5、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复习得快用热水洗擦得干净送礼物
B. 塞翁失马狼亦黠矣曹刿论战朝花夕拾
C. 碌碌无为极端困难伤痕累累生动解释
D. 感觉良好完全彻底修饰限制勤劳勇敢
6.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②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③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④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A. ②①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③①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B.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听杯投箸不能食,把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C.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友之。

(《诗经·周南·关雎》)
D.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深思的我、迷惘的我、沸腾的我。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8.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C.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衣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D.《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光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本篇文章记叙了陈胜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

讽,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共8分)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
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

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

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

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

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

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
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
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
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
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
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9、对下列词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中“望”“瞪眼”形象的写出了
敌人的贪婪和对白洋淀的可望而不可即,突出了白洋淀军民对敌人打击很大。

B 、老头子张皇失措,是写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表现了老头子的机智。

C、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的“找”字妙在利用拟人手法将钩子写活,
增添文章的生动性,表达了作者对日寇的痛恨。

D、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中”砸”顽固的老玉米
形象生动的描写了老头子酐畅淋漓地打鬼子的情景,体现了老头子的玩兴不减,
也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感情色彩鲜明。

10、对第⑧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明美丽的荷花淀不容侵犯。

B、景物描写和战争环境和人物心境相和谐,渲染气氛。

C、衬托出老头子报仇后的狂喜、失态的情绪。

D、为作品增添了诗情画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11、对选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老头子机智勇敢,本领高强又爱面子。

B、表现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C、歌颂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D、歌颂老头子机智勇敢,过于自信自尊的行为。

12.有关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有误的一项是()
A.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

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

剥莲蓬吃,就是有些嘴馋。

B.水上有血,水下定有机关!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

C.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

D.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13、对选段写作特色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选段中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B、选段将叙事和写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感染力。

C、选段通过对话、动作和心理描写,刻画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D、选段采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景物描写写得雅致隽永,
景随情移,情景相生。

三、阅读《信客》,完成下列个小题。

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多数都不是来收发只要
..
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农民的眼光里,有羡慕,有嫉妒;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蔑,有嘲笑。

这些眼神
,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
..
,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打分。

这些眼神
..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
次,不要鸡零狗碎的。

”“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

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

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

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

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

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
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

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14、对下列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堆”字说明信客的肩上担子很沉重。

B、“满脸戚容”,“一路上想了很久”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C、“眼神”透露出中国农民对本乡外出谋生者是否有出息的“评价”;长期居住在封闭的农村的农民从这些物品中对遥远的城市有了很大的了解。

D、“人头济济”说明来人之多,也表明信客对村里人的重要,他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

15、对文中划直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客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B、繁华多变的都市生活冲击着居住在落后农村的乡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信客对这一切感受最为迅速,最为真切,也最为深刻的。

C、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信客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

D、作者在句中流露出了对旧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农民生活
贫穷的慨叹和对信客沟通乡村与城市,深察世故人情的赞美。

16、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信客的职业特点就是传递消息,把亲人的音讯传递给对方,有喜有忧,有福有祸,当然也包括着噩耗。

所以作者把这些都比喻成“重担”,担在了信客的肩上,说明信客的责任重大。

B、这位信客集善良、忠厚、宽容、理解、诚信等美德于一身,竭诚为乡亲服务,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为人们排忧解难,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他是放在心上的。

C、第一段中加点的“只要”表明妇女们虽不完全信任信客,但是信客传递信息给她们,她们得依靠他。

D、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设问手法,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

17、对选文内容和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写的是信客代表家属料理同乡的后事,帮着家属张罗丧事,送死者的遗物。

重点写选文的事迹,表现了信客尽管忍屈受辱,也甘愿尽乡情乡谊的高尚品格。

B、这几段写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褒扬了信客任劳任怨、仁义热心,待人宽容,善良厚道的优秀品质。

C、节选文段的语言质朴典雅,文中随处可见典雅的词语,如“满脸戚容”、“猝然昏厥”等。

D、本文善用比喻,如“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
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四、阅读《岳阳楼记》,完成18--21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第③④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20、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说明、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

B.文章的句式骈散结合,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

C.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景观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D.本文构思精巧,剪裁得当,中心鲜明。

21.下列人物中能具有范仲淹的思想境界的一项是()
A.刘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B.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C.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五、(8分,每小题2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2.对颈联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B.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孤烟”二字正能状其形韵,“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静,直入人心。

C.这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这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有画一样的构图,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23.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25、本诗是首边塞诗,下面诗句与之内容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B .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C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6—28题。

房玄龄传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

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

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

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
物,致之幕府。

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

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

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

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

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

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

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

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

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

寻薨,年七十。

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工草隶,善属文属:
②太宗徇地渭北徇:
③累遣中使候问累:
④寻薨,年七十寻:
27.翻译下列句子。

①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

②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

③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

28.选文刻画了房玄龄的哪些品行?请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七、(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29——32题。

互联网的IPv6时代
随着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将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IPv4地址总库正式宣布枯竭。

这标志着我国的运营商(联通、电信等)只能依靠手中仅有的几千万个空闲IPv4地址支撑现有的庞大的网络需求。

然而,预计多则5年,少则一到两年,这部分IPv4地址也将消耗殆尽。

为了满足越来越广泛的网络需要,IPv6地址的应用也就显得尤为迫切。

用户上网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发送访问请求到目的网站的“门牌号”;目的网站接受请求,将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给用户的“门牌号”。

目前这个“门牌号”有两个版本:IPv4地址和IPv6地址。

IPv4地址池中,一共拥有43亿个可用地址。

随着互联网膨胀时代的到来,IPv4地址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断分配出去的地址让人们渐渐意识到,43亿这个数字远远不能满足正常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网络工程师们研发了一种NAT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即多台机器公用一个IPv4地址。

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解决了IPv4地址消耗过快的问题,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那就是“网络拥堵”。

在我国“网络拥堵”现象尤为明显,我国约有2.77亿可用的IPv4地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的IPv4地址需求,因此运营商广泛采用NAT技术来最大程度复用IPv4地址,这就导致我国的网络宽带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功效,进而影响上网速度。

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网速平均速率仅为1.77兆,世界排名第71位,而韩国为20.4兆,日本达到15.8兆。

我国在1994年才首次介入国际互联网,比美国晚了将近30年。

而当时是由美国等一批先介入互联网国家主导IPv4资源分配,中国只占到了全球的4.5。

时至今日,在全球互联网能够提供“域名解析”的多级服务器的形式下,唯一的主根服务器,依然在美国。

其余12个辅助跟服务器分配为:美国9个,欧洲2个,日本1个。

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我国无法设立根域名服务器。

正是基于IPv4时代总结的经验教训,我国对迎接IPv6时代的到来显得尤为重视。

可能很多人会问,究竟IPv6时代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实惠呢?我们用数字来说明。

作为IPv4的下一代网络协议,IPv6理论上可以产生近乎无数个IP地址,确切的说,是34后面带36个零。

这个天文数字意味着,如果全球有1800亿亿台电脑,所有电脑同时上网,IPv6地址仍有富余。

夸张一点来说,IPv6地址的确可以“让地球上的每一粒沙子都具有一个IP地址”。

由于IPv6地址的数量足够庞大,因此运营商不再需要进行繁琐的NAT转换,运营商的服务器只需用于数据转发以及安全维护,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另外,由于不需要太多的协议转换,家庭用户的上网速度提高。

这是因为IPv6具有唯一的标识性,那么具有IPv6地址的用户可以直接互连,不需要特殊的服务器进行中转,这就意味着大幅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里盲目跳转的次数,进而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上网速度。

同时,大文件的高速传输、高质量视频的传送也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IPv6时代,家庭网络中的各种电器应用理论也都将成为可能。

在我国,电信通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的相互融合都必须依赖IPv6协议的发展。

如果没一个家用电器都可以拥有唯一的IPv6地址标识,结合智能传感网络,我们就可以远程了解家电的运营情况,进而实现家电的远程控制。

试想一下,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控制电饭煲煮饭,利用电脑通知数字机顶盒记录电视内容,利用网络通知淋浴器为我们烧好热水,生活将会何等方便。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联网。

随着3G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终端也被开发出来,这些终端也要通过IP网络进行承载。

与移动IPv4不同,移动IPv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