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经典实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鬼神。
•听朗读带
襦rú:短袄。 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
的花叶繁盛美丽。 遗wèi施:赠送,这里指留做纪念。 蹑niè:穿(鞋)。 纨wán素:白绢。 珰dānɡ:耳坠。 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头。 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寻:不久。
否pǐ泰:否,坏;泰,好。 要yāo:邀,约。 鹄hú:天鹅类水鸟。 幡fān:用竿挑起的旗帜。 婀娜ēnuō:轻轻飘动状。 踯躅zhízhú:这里是缓慢行进的意思。 骢cōnɡ:毛色青白相杂的马。 赍jī:赠送。 摧藏zànɡ:摧折肝肠。
投身清池,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 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 始于西汉。诗中“初七”即 指七夕。乞巧习俗是伴随着 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 形成的。七月七日,为牛郎 织女聚会之夜。是夜,妇女 们张灯结彩,拿着针线,在 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 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 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 妇女,可获吉祥。
情节结构:
序 幕
孔雀 徘徊
开 端
诉说 隐衷
发 展
遭遣 盟誓
再 发 展
被迫 允婚
高 潮 结 局 践约
同归
尾 声
鸳鸯 和鸣
起兴 自诉 遭遣 逼嫁 殉情 化鸟
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 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 将情节推向高潮。
小序的作用小序交代了故事源自生的时间、地 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
仕宦:任官职。
课文内容结构
兰芝被遣(1-2) (开端) 夫妻誓别(3-12) (发展) 兰芝抗婚(13-21) (进一步发展) 双双殉情(22-31) (高潮、结局) 告诫后人(32) (尾声)
主题: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 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 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学法指引 借助分析人物言行和细节刻画,
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探究
赏析刘兰芝的悲剧形象。
遣:休,女子被夫家所弃。 箜篌kōnɡ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公姥mǔ:公公婆婆,这里指婆婆。 结发:这里指男女步入婚龄时的原配夫妻。
区区:愚拙的。/真挚的。 槌chuí床:用拳头敲击坐具。 哽咽ɡěnɡyè:悲伤气塞状。 伶俜pīnɡ:孤单的样子。 供ɡōnɡ养:赡养;~养ɡònɡ,用供品祭祀
“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 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 “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序:诗歌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头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兴”中含“比”的手法,以 美禽孔雀失偶喻示夫妻离散,并起兴引出 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的爱情,统摄全 篇,引起下文故事;艺术地渲染全诗的悲 剧氛围;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了缠绵 哀怨的基调;结构上,开头这一句也和结 尾的鸳鸯双飞呼应,体现了构思的匠心。 这种手法在民歌中是极常见的。
乐府诗讲究艺术表现,叙事色彩浓郁。情节较 完整,人物重刻画,描写有细节,比
兴能继承,且句式灵活自由,以五言为 主,兼有四言和杂言。
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 或离婚仍可再嫁。如西汉司马相如娶了守寡的卓 文君,蔡文姬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 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 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 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包含有门第 观念。家人为了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遭受种 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
古代纪时法
夜间时辰 黄昏(戌) 人定(亥) 夜半(子) 鸡鸣(丑) 平旦(寅)
更名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时间 19-21 21-23 23-1 1-3 3-5
1.把握《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2.借助个性化语言和细节刻画来分析人 物形象。 3.了解乐府民歌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
及其艺术色彩。
孔雀东南飞(并序)
(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 爱情诗绝响,千百年来,人们 读它依然感叹唏嘘不已。是怎 样的旋律,让悠远的吟唱具有 如此感天动地的力量呢?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 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汉乐府民歌 的代表作。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最早见于南朝陈代的徐陵所编的《玉台新 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 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字,被 称为 “古今第一首长诗”。
关于乐府
• A 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把采 集来的诗歌称为乐府。
• B 魏晋六朝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以及 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称为乐府。
• C 白居易的诗歌:称为新乐府。 • D 宋以后:是词和曲的别称。如《东坡
乐府》。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语言 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且想象丰富,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汉乐府文学地位极高,它与诗经、 楚辞鼎足而三。南朝乐府民歌风格多清新宛转; 北朝乐府民歌风格多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 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十二时辰表
十 夜 鸡 平 日 食 隅 日 日 晡 日黄 人 二 时 半 鸣 旦 出 时 中 中 昃 时 入昏 定
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戌 亥 辰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 ↓ ↓ ↓ ↓ ↓ ↓ ↓ ↓ ↓↓ ↓ 时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间
诗中“床”“榻”都是坐具。先秦时,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就有 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 即以席为坐具。
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 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床, 一般比较笨重,多是室内固 定的家具;榻,则较为轻便, 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 收藏。
古今年龄对照:
• 成年:男20岁,弱冠;女15岁,及笄。 • 而立:30岁 • 不惑:40岁 • 知命:50岁 • 花甲(耆):60岁 • 古稀:70岁 • 耄耋:80—90岁 • 期颐:100岁
•听朗读带
襦rú:短袄。 葳蕤wēiruí: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
的花叶繁盛美丽。 遗wèi施:赠送,这里指留做纪念。 蹑niè:穿(鞋)。 纨wán素:白绢。 珰dānɡ:耳坠。 磐pán石:厚而大的石头。 拊fǔ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
寻:不久。
否pǐ泰:否,坏;泰,好。 要yāo:邀,约。 鹄hú:天鹅类水鸟。 幡fān:用竿挑起的旗帜。 婀娜ēnuō:轻轻飘动状。 踯躅zhízhú:这里是缓慢行进的意思。 骢cōnɡ:毛色青白相杂的马。 赍jī:赠送。 摧藏zànɡ:摧折肝肠。
投身清池,是当时不少寡妇悲惨 命运的集中反映。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 始于西汉。诗中“初七”即 指七夕。乞巧习俗是伴随着 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 形成的。七月七日,为牛郎 织女聚会之夜。是夜,妇女 们张灯结彩,拿着针线,在 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 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 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 妇女,可获吉祥。
情节结构:
序 幕
孔雀 徘徊
开 端
诉说 隐衷
发 展
遭遣 盟誓
再 发 展
被迫 允婚
高 潮 结 局 践约
同归
尾 声
鸳鸯 和鸣
起兴 自诉 遭遣 逼嫁 殉情 化鸟
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以大量生动 具体的对话和行动及一些细致的场景描写 将情节推向高潮。
小序的作用小序交代了故事源自生的时间、地 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
仕宦:任官职。
课文内容结构
兰芝被遣(1-2) (开端) 夫妻誓别(3-12) (发展) 兰芝抗婚(13-21) (进一步发展) 双双殉情(22-31) (高潮、结局) 告诫后人(32) (尾声)
主题: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 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揭露了 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学法指引 借助分析人物言行和细节刻画,
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探究
赏析刘兰芝的悲剧形象。
遣:休,女子被夫家所弃。 箜篌kōnɡ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公姥mǔ:公公婆婆,这里指婆婆。 结发:这里指男女步入婚龄时的原配夫妻。
区区:愚拙的。/真挚的。 槌chuí床:用拳头敲击坐具。 哽咽ɡěnɡyè:悲伤气塞状。 伶俜pīnɡ:孤单的样子。 供ɡōnɡ养:赡养;~养ɡònɡ,用供品祭祀
“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 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 “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序:诗歌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开头有什么作用?
采用了“兴”中含“比”的手法,以 美禽孔雀失偶喻示夫妻离散,并起兴引出 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的爱情,统摄全 篇,引起下文故事;艺术地渲染全诗的悲 剧氛围;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了缠绵 哀怨的基调;结构上,开头这一句也和结 尾的鸳鸯双飞呼应,体现了构思的匠心。 这种手法在民歌中是极常见的。
乐府诗讲究艺术表现,叙事色彩浓郁。情节较 完整,人物重刻画,描写有细节,比
兴能继承,且句式灵活自由,以五言为 主,兼有四言和杂言。
汉时,社会不看重妇女的贞节问题,女人丧偶 或离婚仍可再嫁。如西汉司马相如娶了守寡的卓 文君,蔡文姬嫁过多次,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 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汉代,婚姻重视门第。 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只十多天,县令、太守相继就 为儿子说婚,说明刘兰芝的貌美德高,同时也见 当时的婚俗。县令、太守为子求婚,包含有门第 观念。家人为了一己私利,寡妇不嫁反而遭受种 种欺凌。刘兰芝被兄长逼嫁,
古代纪时法
夜间时辰 黄昏(戌) 人定(亥) 夜半(子) 鸡鸣(丑) 平旦(寅)
更名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时间 19-21 21-23 23-1 1-3 3-5
1.把握《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情节。 2.借助个性化语言和细节刻画来分析人 物形象。 3.了解乐府民歌铺陈叙事的表现手法
及其艺术色彩。
孔雀东南飞(并序)
(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 爱情诗绝响,千百年来,人们 读它依然感叹唏嘘不已。是怎 样的旋律,让悠远的吟唱具有 如此感天动地的力量呢?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 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也是汉乐府民歌 的代表作。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最早见于南朝陈代的徐陵所编的《玉台新 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 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字,被 称为 “古今第一首长诗”。
关于乐府
• A 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后来把采 集来的诗歌称为乐府。
• B 魏晋六朝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以及 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称为乐府。
• C 白居易的诗歌:称为新乐府。 • D 宋以后:是词和曲的别称。如《东坡
乐府》。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语言 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且想象丰富,具有浪 漫主义色彩。汉乐府文学地位极高,它与诗经、 楚辞鼎足而三。南朝乐府民歌风格多清新宛转; 北朝乐府民歌风格多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 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
十二时辰表
十 夜 鸡 平 日 食 隅 日 日 晡 日黄 人 二 时 半 鸣 旦 出 时 中 中 昃 时 入昏 定
时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戌 亥 辰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 ↓ ↓ ↓ ↓ ↓ ↓ ↓ ↓ ↓↓ ↓ 时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间
诗中“床”“榻”都是坐具。先秦时,人 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就有 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 即以席为坐具。
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 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床, 一般比较笨重,多是室内固 定的家具;榻,则较为轻便, 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 收藏。
古今年龄对照:
• 成年:男20岁,弱冠;女15岁,及笄。 • 而立:30岁 • 不惑:40岁 • 知命:50岁 • 花甲(耆):60岁 • 古稀:70岁 • 耄耋:80—90岁 • 期颐: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