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精油时都需要加热,但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时,采用的
是水浴加热法,而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时是直接加热。

其原因是()
A. 前者需要保持恒温,后者不需要恒温
B. 前者容易蒸发,后者不容易蒸发
C. 胡萝卜素不耐高温,玫瑰精油耐高温
D. 前者烧瓶里含有机溶剂,易燃易爆,后者瓶中是水
【答案】D
【解析】提取胡萝卜素和提取玫瑰油时都需要加热,但两者使用的加热方法不同,由
于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使用有机溶剂,易燃易爆,所以采用水浴加热法;而水蒸气蒸
馏法提取玫瑰油使用水,所以直接加热。

故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装置也可以用于提取柑橘和柠檬中的植物芳香油
B. 提取胡萝卜素时,1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
C. 提取胡萝卜素时,2中可以加入酒精来提取
D. 提取胡萝卜素时,为了提高温度,可以不要水浴锅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B
【解析】解:A.柑橘和柠檬高温下易焦糊,所以不适合用该装置提取其中的植物芳香油,A错误;
B.提取胡萝卜素时,1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B正确;
C.提取胡萝卜素时,2中可以加入乙醚来提取,因为酒精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C错误;
D.提取胡萝卜素时,乙醚等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容易引起燃烧、爆炸,D错误。

故选:B。

3.迁移率是用纸层析法分离混合色索中各种成分的重要指标,也可用于各种色素的鉴
定,迁移率=色素移动距离/溶剂移动距离.下表是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层析结果(部
分数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菠菜等绿叶蔬菜的叶片作为该实验的材料
B. 色素3是叶绿素a,其迁移率为0.2
C. 色素4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D. 色素2在滤纸条上移动的距离大约是4.2
【答案】C
【解析】 A 、菠菜等绿叶蔬菜的叶片含有大量的色素,可作为该实验的材料,A正确;
B、据表格分析,色素3平均移动距离=(1.9+ 1.5+ 1.4)\div 3=1.6;迁移率=色素移动
距离/溶剂移动距离=1.6/8.0=0.20,B正确;
C 、色素4表示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C错误;
D、据表格分析,色素2平均移动距离=(4.22+ 4.21+ 4.17)\div 3=4.20,D正确。

4.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
分解。

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
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不要选用高温烘干的原料
B. 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选用新鲜含水量高的原料
C. 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吸附物质W
D. 尽量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操作,以加快提取过程
【答案】A
【解析】A、由于物质W受热易分解,因此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不要选用高温烘干
的原料,A正确;
B、由于物质W受潮易分解,因此在提取物质W时,最好不要选用新鲜含水量高的原料,B错误;
C、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C错误;
D、由于物质W受热易分解,所以尽量不要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操作,D错误。

5.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用75%的消毒酒精代替无水乙醇直接提取色素
B. 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 CaCO_3可防止叶绿素被分解
C. 若滤液细线触及到层析液就会改变色素的溶解度
D. 色带的位置由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小决定
【答案】D
【解析】解:A.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用无水乙醇提取
绿叶色素,不可用75%的消毒酒精代替,A错误;
B.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可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
C.若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C错误;
D.色带的位置由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大小决定,D正确。

故选:D。

6.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
B. 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Ⅰ<Ⅱ<Ⅲ<Ⅳ
D. 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
【答案】B
【解析】
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
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Ⅱ>Ⅲ>Ⅳ,C错误;
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

故选:B。

7.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缺镁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片来提取分离光合色素,滤纸上的色素带均变细
B. 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摇匀酵母菌样液后先在血细胞计数板上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吸太多余液体后观察
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中需要淸水处理的对照组,而正式实验中可去掉此对照组
D. 在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将病毒颗粒与大肠杆菌分层,离心的目的是将病毒外壳与DNA分开
【答案】C
【解析】 A 、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用缺镁培养液培养的植物叶片来提取分离光合色素,则靠近滤液细线的两条色素带变细、颜色变浅,A错误;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要先盖上盖玻片,再在边缘滴加含酵母菌的培养液,B错
误;
C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预实验中需要淸水处理的对照组,而正式实验中可去掉此对照组,C正确;
D、在T_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从而使蛋白质外壳分布在上清液中,离心的目的是使细菌和蛋白质
外壳分别处于试管的沉淀物和上清液中,D错误。

8.以下关于纸层析法鉴定胡萝卜素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点样时应重复几次
B. 层析用的滤纸应事先干燥
C. 层析时间越长,层析色素带越清晰可辨
D. 点样过程应快速细致,形成的小圆点应尽可能地小
【答案】C
【解析】A.点样时应重复几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便于层析后色带的观察,故A项正确;
B.层析用的滤纸应事先干燥,以利于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故B项正确;
C.层析时间过长会导致色素带颜色过浅而不易辨认,故C错误;
D.层析时滤纸两边不能接触,点样过程应快速细致,形成的小圆点的直径不大于
2mm,故D项正确。

故选C。

9.利用无水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并将叶绿素b、叶绿
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下图所示)。

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的位置应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1位置上的叶绿素b溶解度最低,在滤纸条的最下面;2位置上的叶绿素
a溶解度是第三,从上到下,排列在第三位;3位置上的叶黄素的溶解度第二,在滤纸
条的第二位;4位置上的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高,在滤纸条的最上面;5位置上的混合液形成四个点。

故选:B。

10.“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上扩散最快的色素名称及其颜色是
()
A. 叶绿素a,蓝绿色
B. 叶绿素b,黄绿色
C. 叶黄素,黄色
D. 胡萝卜素,橙黄色
【答案】D
【解析】层析的原理是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在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颜色分别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D正确。

故选D。

11.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
A. 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
B. 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
C. 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除水→分离油层
D. 鲜玫瑰花+水→油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除水
【答案】A
【解析】
解:由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可知,玫瑰精油提取的过程是鲜玫瑰花+水→水蒸气蒸
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

故选:A。

1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配子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
B. 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C. 多倍体都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D. 诱导多倍体产生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诱发、低温处理
【答案】D
【解析】解:A.配子中的染色体组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一半,多倍体的配子中不只
有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
B.单倍体是指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组数的个体或细胞,其所含染
色体数不一定是单数,若为偶数则可育,B错误;
C.多倍体也可以通过染色体诱导加倍由单倍体变为多倍体,C错误;
D.诱导多倍体产生的常用方法是秋水仙素诱发、低温处理,原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
13.下列实验的具体操作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C
【解析】A、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解离液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另外在解离液(盐酸和酒精)下,纤维素酶失去活性,A错误;
B、观察洋葱鳞片叶质壁分离,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则滴加大分子胭脂红染液,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间为红色,B正确;
C、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适当提高温度,效果明显,C正确;
D、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取样前摇匀的目的是让酵母菌混合均匀,D错误。

14.下列实验中,有关操作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

B.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相

C. 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相同
【答案】A, B, D
【解析】A、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与第三次观察间隔时间的长短对实
验现象的影响不相同,间隔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A错误;
B、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现象的影响
不相同,解离时间太短则组织细胞没有完全分离开,解离时间过长会导致根尖过于酥烂,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上清液检测结果相同,都会导致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强,C正确;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调查结果的影响不相同,若间隔时间太短,被标记的个体没有与未被标记的个体充分混合均匀,这会导致实验
结果误差较大,D错误。

15.下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B. 不能通过检测\ CO_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
C. 可以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D. 观察质壁分离时,能同时证实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案】A, D
【解析】解: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底物,因为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故不可选用含过氧化氢酶的新鲜肝脏研磨液,A错误。

B.乳酸菌是厌氧菌,且其无氧呼吸的产物只有乳酸,没有 CO_2,故不能通过检测 CO_2产生与否判断乳酸菌是否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

C.可以采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的结构特点,C正确。

D.观察质壁分离时,主要涉及植物细胞吸水或者失水,不能证实溶质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D错误。

故选:AD。

16.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B.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C. 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答案】A, C
【解析】A、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A正确;
B、斐林试剂甲液与双缩脲试剂A液完全相同,但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高于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因此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错误;
C、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观察,C正确;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D错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
17.胡萝卜素粗提物可通过________进行鉴定。

17.鉴定过程:
①制备滤纸条:取18×30cm滤纸条,于距底端________cm处划一基线,在基线上取________个点。

②点样:用最细注射器针头分别吸取溶解在石油醚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
________和________点上点样。

点样应该________,在基线上形成直径为________mm 左右的圆点,每次点样后,可用吹风机将溶剂吹干,注意保持滤纸干燥。

③层析:等滤纸上的点样液自然挥发干后,将滤纸卷成筒状并固定,放到盛有1cm深的________的密封容器中层析。

④观察:等各种色素完全分开后,取出滤纸条,使石油醚充分挥发后,观察标准样品中位于展开剂前沿的胡萝卜素层析带,看看萃取样品中是否也出现了对应的层析带。

17.鉴定结果:如右图所示,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

【答案】纸层析
【解析】略
【答案】①2, 四(或A、B、C、D四), ②标准样品, 提取样品, AD(或两侧的), BC (或中间的两个), 快速细致, 2, ③石油醚
【解析】略
【答案】β−胡萝卜素, 杂质(或其它色素)
【解析】略
18.(1)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为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
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并观察滤纸条上色
素带的__________________。

18.(2)依据表中光饱和点或者光补偿点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狭叶比阔叶更适应
________(填弱光或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
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

18.(3)鼠尾藻由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会________,据表分析
其内在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推测,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________(填“等于”或“小于”或“无法判断”)上表中18℃时的光饱和点,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无水乙醇(或丙酮), 数目(或颜色种类)
【解析】解:(1)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可以根据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数目,即
可判断新生阔叶所含色素的种类。

【答案】(2)强光
【解析】(2)从表格中看出,狭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最高,说明狭叶比阔叶更
适应强光,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

【答案】(3)增大, 叶绿素增多
【解析】(3)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繁殖期阔叶的叶绿素含量比新生阔叶的多,色素具
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因此繁殖期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会增大。

【答案】(4)小于, 实验测得18℃时净光合速率小于表格中18℃时最大净光合速率
【解析】(4)分析曲线图,在温度为18℃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约为850
nmolO_2·g^-1·min^-1,而表格中新生阔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017.3 nmolO_2·g^-1·min^-1,因此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小于表格中的光饱和点。

19.(1)叶绿体只存在于马铃薯植株中能________的细胞中。

光合膜上含量最多的色
素是叶绿素a,要想测定其含量应先进行提取色素并进行________,再进行定量测定,其中提取色素必须用________。

19.(2)据图1可知叶片(A处)影响叶绿体基质中PGA(C_3)含量的外部因素有哪些?________,卡尔文循环中的TP(三碳糖磷酸)主要用于________,蔗糖运到根部
(B处)的白色体中形成________贮存起来。

19.(3)图2是某同学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坐标图。

据图分析:此同学研究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光合速率,即一定量的植物单位时间
内进行了多少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可以通过控制________来调节。

【答案】进行光合作用, 提取与分离, 光电比色(或比浊计测定)
【解析】叶绿体不是存在于所有的植物细胞中,只存在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细胞中;要获得某种光合色素需进行提取和分离。

【答案】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温度、水, RuBP再生, 淀粉和脂质
【解析】由图可知影响叶片叶绿体基质中PGA含量的外部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
浓度;卡尔文循环中的TP主要用于RuBP的再生。

【答案】温度、光照(强度), 光源灯泡瓦数(或光源与装置之间的距离,合理即可,
但光强要可控)
【解析】据图可知,这是多因子变量影响光合速率,因变量是光合速率、改变光源与
装置的距离。

20.(1)绿原酸易溶于丙酮和乙醇,难溶于乙酸乙酯和苯,提取绿原酸时,最好选用
其中的________作为萃取剂,原因是________。

从金银花中提取绿原酸时,在萃取前
要将金银花________,以提高萃取效率。

20.(2)用乙酸乙酯﹣﹣﹣﹣乙醇(体积比为91:9)的混合液多次对萃取的绿原酸粗提取液进行提纯,其中可除去杂质的萃取剂的成分是________。

20.(3)开展抑菌试验时,分别配制________的培养基和制备菌悬液。

将供试菌种进
行梯度稀释后分别涂布于多个平板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以上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0.(4)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和渗透压
等条件。

【答案】乙醇, 绿原酸不溶于乙酸乙酯和苯;乙醇能够溶解绿原酸,且毒性小, 粉碎和
干燥
【解析】
【答案】乙酸乙酯
【解析】
【答案】含有一定量的绿原酸和不含绿原酸, 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对活菌进行接种和计数,便于比较绿原酸的抑菌效果
【解析】
【答案】温度、酸碱度.特殊营养物质、氧气
【解析】
21.(1)该同学提取茉莉油的方法是________。

采摘原料应在茉莉油含量较高的
________(填花开的盛期或花开的晚期)采收。

21.(2)图中B过程表示________,通常应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________促进B过程
的进行。

要完成图中C过程需要向提取液中加入________。

21.(3)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橘皮部分,提取一般不采用图中所示的方法,原因是
________。

为了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然后用
一种化学物质浸泡,使橘皮变得粗糙,细胞变得疏松,该化学物质是________。

21.(4)红细胞中含有大量血红蛋白,选用哺乳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
血红蛋白,其程序可分为________、粗分离、纯化、纯度鉴定四步。

将收集得到的血
红蛋白溶液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的过程就是样品的粗分离,其中透析的目的是
________。

一般使用________法对粗分离后的血红蛋白溶液进行纯化。

【答案】水蒸气蒸馏法, 花开的盛期
【解析】茉莉油与玫瑰油的性质相似,由图1可知该同学提取茉莉油的方法是水蒸气蒸馏法。

【答案】分离油层, NaCl, 无水Na_2SO_4
【解析】图中B过程表示分离油层,通常应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增加盐的浓度来促进油水分离过程的进行_4,因为通过B过程获得的提取物可能含有一定的水分。

【答案】防止原料焦糊和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在蒸馏时发生部分水解, 石灰水
【解析】橘皮精油主要储藏在橘皮部分,提取一般不采用图中所示的方法。

为了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需要将柑橘皮干燥去水,使橘皮变得粗糙,该化学物质是石灰水。

【答案】样品处理, 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凝胶色谱
【解析】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程序可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度鉴定四步,其中透析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质。

22.(1)用紫外线照射三孢布拉霉负菌的目的是________。

为选出高产突变菌株,还应在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在接入菌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以避免杂菌污染。

22.(2)某同学进行正确的接种操作,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填“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由于________,所以培养基上只有少数菌能生长形成菌落。

22.(3)进行③过程时,应选取________色的菌落接种至液体培养基;过程⑥是
________。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