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
2. C
3. B
4. A
5. D
6. C
7. C
8. C
9. C 10. A
11. A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C 18. C 19. D 20.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19世纪末波斯奈特
2. 《管锥编》 1979
3. 20年代末30年代初
4. 文学流派某种思潮
5.卡雷
6. 中国印度
7. 主题
8. 输送过程
9.古罗马
10.《摩罗诗力说》
11. 某部作品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对
2. 对
3. 对
4. 对
5. 错
6.对
7. 对
8. 错
9. 错10. 对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意象:意象就是当人在以审美理想观照事物时意识中所呈现的形象,也就是“意中之象”。
它是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文学意味的物象。
它存在多种层次,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意象和个人意象
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最早形成的一种研究类型,法国学者为这一研究类型的理论方法的建立做了重要贡献。
他们研究发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丰富了人类文学遗产,填补了研究空白。
但是法国学者主要研究欧洲各国文学的联系,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的重心放在资料的发掘、考证上,对文学的内部规律和审美特征的研究重视不够,给这种研究带来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3、结构主义:即把一个作品放在很多作品当中,撇开具体现象,找出其本质联系来寻找意义。
结构主义的源头可以上溯到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1935年,布拉格学派提出“结构主义”一词。
50年代在法国兴起,60
年代广泛流行于欧美许多国家,在60年代,结构主义远远超过了文学理论的范围,渗透到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者为自己提出了另一种任务:分析、理解和表现复杂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揭示金钱这个最大的神秘之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活动机制。
在他们这里,分析和理解成为首要任务。
他们大多接受机械论的整体观,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不同部分的组合,要表现它们,就必须进行准确的观察,并通过叙述方式将各种因素组织在一起。
在这里,写实的、客观的、自我隐退的语言取代了浪漫主义的主观的自我的语言。
可以说,现实主义是“科学地”分析和理解资本主义现实的初次尝试。
5、世界文学
所谓“世界文学”是指世界各民族的文学打破了原来的各自封闭的状态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各民族的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能够共同享有。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为什么读者对译作的接受比对本国文学的接受具有更大的“叛逆性”?
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往往受到其主观的意向或者说其“期待视野”的影响,而其主观的意向和期待视野又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制约,读者在接受译作时,由于其主观意向和期待视野与原作产生更大的差异,因此,他接受译作会比接受本民族的文学作品产生更大的“叛逆”。
2、誉舆学与渊源学有什么区别?
影响研究中的誉舆学(流传学)是从影响的放送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
它主要研究放送者是谁、放送内容是什么?以及接受国对它们的反映。
而渊源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研究接受者接受了国外文学的那些因素,对他的创作、作品产生了什么实际影响。
3、什么是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
所谓比较文学的“跨越”特性是指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或范围必须是超越一
个民族、国家的几个或多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的关系。
另外,学科的跨越也包括在“跨越性”之内。
所谓学科“跨越”指研究文学以外的学科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4、为什么“母题“具有很强的滋生主题的能力?
母题之所以具有很强的主题滋生力,是因为母题反映的都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问题,基本人性。
这些问题是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会面临的,我们的人性也不会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改变的往往只是形式,而本质则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们通常说,母题是主题中的基因,是主题中的最小单位,就是说它是最基本的、最恒定的主题因素。
从这些基本因素出发,往往能产生很多的互有差异的主题。
六、分析题(15分)
运用“文类学”的理论,分析中西悲剧的主要区别。
中西悲剧由于受到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影响,呈现出了一些很重要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一,表现在悲剧的结局上。
西方悲剧为了唤起一种崇高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悲剧的结局往往是以主人公的毁灭而告终;而中国的悲剧为了给人以心灵的安慰,则往往将悲剧的结局处理为“大团圆”式的结局。
第二,表现在悲剧人物的处理上。
西方悲剧的人物往往十分丰满,他们既有着美德、又有着个性与过失、还有着强烈的内心冲突;而中国悲剧的人物则相对显得单调,他们往往缺少个性和内心冲突,悲剧的产生往往只是由于善恶冲突的结果。
第三,表现在悲剧的内心上。
西方悲剧类型十分丰富,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伦理悲剧等。
而中国的悲剧则差不多都可以纳入伦理悲剧的范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