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用)七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定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热爱祖国)
姓名:王越嶙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主学习
第一课时黄河颂组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词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5分钟)
巅()屏()障()狂澜()哺()育澎()湃()九曲()连环diān 峰()流 xiè()发yuán()wǎn转()
2.解释下面词语。

(5分钟)
(1)摇篮:
(2)滋长:(3)起源:
(4)澎湃:(5)狂澜:
(6)宛转:(7)屏障:
3.作者及背景资源:整理与本课有关的作者及背景资源不少于5句(5分钟)
4.激情朗读:练习朗读10分钟
方法指津: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

要读出“赞”“颂”的语气。

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
1.课题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说说自己的理解,然后整理出全诗的结构。

方法指津:可以抓住诗中的比喻句和提示性的句子。

2.作者把黄河比作是“摇篮”、“屏障”;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这些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3.“……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劈成”改成“分成”行不行?为什么?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二例吗?(三)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

(2分
钟)评价等级
第二课时最后一课(一)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

2、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3、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4、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1.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5分钟)
郝叟() 懊()悔字帖() 强()迫膝()踱()步
哽咽() 惩罚()赚() 钥() 匙()
祈祷()诧异()挟()着皱()
2.解释下面词语。

(10分钟)
【哽住】【踱】
【捂】【惩罚】
【征发】【诧异】
【祈祷】
【宛转】
【责备】【视察】
【督学】
【思量】【喧闹】
【布告】
3.作者链接: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
都德,十九世纪下半叶(填国别)现实主义作家。

1868年,长篇小说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4、简介课文背景
5、资料补充:小说三要素: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中
心)。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梳理情节、分析人物(25分钟)
1、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2、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你认为小弗朗士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那里看出来?
5、小结:
三.课堂总结点评:(5分钟)
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

(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三课时最后一课(二)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利用小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在文中画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相关语句以及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在课文旁白处做简单的批注。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分析韩麦尔先生
1、导入新课(2分钟)
2、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0分钟)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分析(联系研讨与练习二)
(2)*指导朗读:(4分钟)
方法指津: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4分钟)
(二)、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0分钟)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4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三)、问题研讨:(15分钟)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4、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总结(2分钟)
三、拓展阅读:
课下可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与本文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评价等级
第四课时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精彩的比喻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强烈的感情
2.了解作者,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3.欣赏文章浩荡雄奇的语言,学习先生博大磊落的英雄气概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建议自学时间25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1.根据拼音写词语或者给汉字注音。

(5分钟)
①一xiè________千里②丛山dié________岭③险jùn______④阻yì______⑤逼xiá________ ⑥q
íqū________ ________⑦奇趣横________生________ ⑧浊________流滚滚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5分钟)
逼狭:崎岖:
阻抑: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3.作者链接:完成下列填空(3分钟)
李大钊(1889-1927),字,河北乐亭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著作有《守常文集》(1939年出版)、《李大钊选集》(1959年出版)、《李大钊诗选注》
4.背景资源:整理与本课有关的作者及背景资源不少于5句(5分钟)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展示检测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
(二)课堂合作探究:
1、“艰难的国运”是怎样的一种命运?“雄健的国民”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2、如何理解作者在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3、理解文章中比喻句的含义,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1)长江大河:(2)扬子江、黄河:
(3)浩浩荡荡:(4)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5)回环曲折,崎岖险阻
(6)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
(7)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三、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由此你会联想到哪些与之描写的境界相同的什么诗句呢?
四、课堂小结
评价等级
第五课时9*土地的誓言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2.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炽()痛嗥()鸣怪诞()亘()古谰()语蕻()
镐()头默契()污秽()蚱蜢()田垄()
2.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泛滥:
谰语:怪诞:污秽:
亘古:默契:
3.作者及背景资源:整理与本课有关的作者及背景资源(5分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批注在书上。

(1)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2)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课堂合作研讨
1、交流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5分钟)
2、深层探究(10分钟)
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批注在书上。

3、语言品析(15分钟)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3)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4、手法探究(5分钟)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5、语言习得(5分钟)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

A.“当我……当我……当我……”
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
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评价等级
第六课时 10木兰诗(一)组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30分钟)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唧唧()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金柝()十二转()百千强()姊()霍霍()著()云鬓()傍()地
2.掌握下列多音字。

骑:胡骑转:转向贴:昨夜见军贴强:百千强
骑马转动张贴倔强
勉强
3.作者链接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选自宋代编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4.文体链接
乐府是指。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5.熟读并背诵全诗。

二、课堂合作研讨
1.交流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5分钟)
2.积累词语(20分钟)
▲重点实词
惟:何:忆:爷:辞:旦:但闻:
胡骑:戎机:关山度若飞:朔: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出郭相扶将:傍地走:
▲通假字对镜帖(tiē)花黄:
▲古今异义爷(古义;今义)走(古义;今义)
但(古义;今义)郭(古义;今义)
户(古义;今义)迷离(古义;今义)
十二(古义;今义)
▲一词多义市东市买骏马()愿为市鞍马()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
▲词类活用策勋十二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成语扑朔迷离:
3.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5分钟)
第一部分(段)第二部分(段)
第三部分(段)第四部分(段)
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的主旨。

(5分钟)
三.课堂总结点评:(5分钟)评价等级
第七课时 10木兰诗(二)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15分钟)
翻译以下句子:
(1)军书十二卷:
(2)同行十二年: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语文积累:
“巾帼英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巾帼英雄即女中豪杰。

”那么,除了出征打仗,还有哪些女性称得上巾帼英雄呢?
二、课堂合作研讨
(一)交流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5分钟)
(二)分析形象(15分钟)
学生再读课文,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中读到木兰是一个_____的人”句式来说。

(三)写法探究(15分钟)
1.这首诗在叙事中十分注意繁简详略的安排,哪些详细写,哪些简略写?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
2.分析诗歌凝练生动的语言。

3、熟读背诵全诗
三、课堂总结点评:(5分钟)
根据课堂合作与检测情况,在原有错误与纰漏处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补充完善。

(2分钟)
评价等级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河历史,接触黄河文化,体会黄河作为“母亲河”是怎样深入全面地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从而歌颂黄河的贡献,学习黄河的精神。

2、识记并赏析有关黄河的古诗文名句。

3、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加强环保意识
4、创设浓郁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热爱黄河,热爱祖国之情。

多形式文本展示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完成在课外积累本上
课前六个探究性主题:
——探究黄河流域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探究黄河自然、人文地理特征。

——探究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探究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成语等。

——探究黄河有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等文化。

——探究黄河的过去、现状和未来。

这六个主题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二至三个主题,然后几个兴趣相同的同学自发地
分成一组,为完成一个共同的主题去收集资料。

也可以和父母合作完成其中的一个或数个主题。

二、课堂合作展示
(一)播放歌曲《黄河颂》。

提问,倾听着这样激昂的歌声,你听出什么了?可以从以下角度讲:民族精神、联想到的古诗词、联想到的故事、历史事件、从影视剧讲。

(二)交流展示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文化篇:走近黄河的文化,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
⑴“成语小组”汇报成语。

⑵“谚语小组”汇报谚语。

⑶“诗歌小组”汇报关于黄河的古诗、名谣。

⑷“故事小组”汇报黄河古战场发生的故事。

文明篇:走近黄河的文明,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
⑴你能举出黄河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的名称吗?
①旧石器文化:
②新石器文化:
③青铜器文化:
⑵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了哪些都城吗?
⑶你能说出关于“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的名称吗?
⑷你知道“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地理篇:
1、《黄河颂》诗中写到“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

”请你说出黄河有多长?从哪发源流到哪里?
2、关于黄河两岸秀丽的风光你知道哪些?用图片和解说词的形式向全体同学展示:
例: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奋发向上的英雄气概。

3、关于黄河的地理知识你还知道什么?
现状篇:
1、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是什么原因?
2、黄河的现状究竟如何?用图片和说明文字的形式展示。

(1)黄河断流图:
(2)黄河流域水污染图:
拯救篇:我们把黄河亲切地称为母亲河,看着母亲遭受这些灾难,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会无动于衷。

1998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163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请大家思考讨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治理黄河,拯救黄河?
(三)小组辩论:
(激情导入)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有人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忧患。

你的观点呢?黄河是其中之一,还是二者兼有?
辩论过程(略)。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写作
——《黄河,母亲河》
【活动目标】
1.多形式文本展示学生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认识。

2.锻炼学生的“我手写我心”的写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活动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20分钟)认真品读以下关于“黄河”的作文,并赏析点评
黄河变奏曲
(哈密石油外国语学校初一三班)刘云帆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个是诗人刘禹锡被人们千古吟诵的名句。

回味其间,我心中激荡起一股热血。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一股洪流奔腾而来,随即想起了令人振奋人心的而又令人沉
思的黄河变奏曲。

激昂奔放的进行曲
指挥家中的指挥棒跳跃在空中,这时我听见了一曲远古的声音……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

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指挥家顿了顿,极不情愿的又挥动指挥棒,然而,响起的却是这样的声音……
愤怒咆哮的交响曲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

过去,这里以拥有4077个大小湖泊而有“千湖之县”的美誉。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黄河频频断流。

到现在,全县面积大于0.06平方公里的湖泊只剩下261个了。

1997年后,牧草返青期持续推迟。

过去,草在4月中旬可以返青,到9月甚至10月还是绿的。

今年估计得到6月底才能返青。

牧草匮乏,牛羊没草吃,将直接导致母畜怀胎率低,畜牧业生产遭受灾害性的打击。

源头断流,活水不见,这里的人们都在担忧,“九曲黄河”还能一泻千里、奔腾不息吗?
指挥家再也抑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使劲的挥舞指挥棒。

他又在再一次呼唤。

美好憧憬的圆舞曲
依旧是澎湃的气势,高昂的旋律;
依旧是激情的呐喊,湍急的波涛;
依旧是清澈的河面,碧波的荡漾;
依旧是低声的歌调,不凡的气概!
多少年后!多少年后!黄河才会以它雄伟的气概再回到我们身边?
一曲完毕,但黄河的乐章是永无止境的,它将会以永恒的旋律回荡在我们身边……
简评:
【方法指津】看看这篇作文中题目与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一个板块的写作有什么不同?
黄河的悲唱
我是黄河,一条黄色的河,我的身体中藏匿着中国这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最悲壮的歌。

我的肩膀上站立着披发的李白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我目睹着沧海桑田之巨变,日月星辰之光辉,汹涌的浪头吞吐着历史的记忆。

我是黄河,一条黄色的河,我从高原而来,入中原而去,几经沧桑,默默注视着这黄色的大地,直到将清亮的眼睛看得浑浊,变成泥土的颜色。

生命的绿色渐渐被头脑逐渐发达的炎黄子孙们所汲取,留下这突兀、裸露的本质。

我是黄河,一条黄色的母亲河。

每天,风在我耳边狂舞,卷起的尘土是生命驻足的痕迹。

直到隆隆的机器,碾下轮子的脚印,在我的脸庞刻下老去的纹络,我才明白,这是开发的预言,也是死亡的来临。

直到欢腾的污流融入我的身体,我才发现,自己的血液上流淌着冰冷的尸体。

直到步入信息时代的儿女给我喷洒上农药的气息,我才觉醒,黄河在他们脑中已有了化学反应,锈成斑斑痕迹。

直到疯狂的塑料袋占领我的心脏,我才知道我僵硬的身体已不能恢复往日的奔流,只好独守着人类带给我的眼泪,试图想冲刷这被玷污的心灵。

我是黄河,一条不再美丽的河。

摇曳的水草不再婀娜多姿,嬉戏的鱼儿不再给我挠痒痒,清亮的冰川之源也凝成沉重的黑色。

我在布满砾石的地面艰难爬行,往日的倩影如同一部神话电影压得我无法呼吸。

如果可以,我愿意不做华夏子孙的母亲河,而拥有一份淡泊的心境。

我是黄河,一条愤怒的河。

我品尝了人的欲望带来的痛苦。

我怒吼的身体试图想冲跨现实的大坝,翻滚的河水是抗议的声音。

人类,请铭记黄河的悲唱。

报复,是大自然不可反驳的真理!
简评:
【方法指津】看看这篇作文中题目中的关键词的作用,每一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母亲河的哭泣今天,是五年一度的“全球最佳河流”的评选日。

这一天,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众多大河济济一堂,他们全都胸有成竹,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大会时间到了,主持人宣布大会开始,先按照抽签的顺序登台发表演讲。

要求演讲的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切合实际。

第一个上场的是伏尔加河。

他说:“我来自俄罗斯,那是个遥远而广大的国家,我被亲切地成为‘母亲河’。

我们那儿可凉快了,特别是冬天,雪下得可大了,特好玩儿。

我被评为‘全球最佳河流’当之无愧!”
众评委听了以后,都说不行。

他们认为那里气温太低了,他们可受不了。

因此,不能把“全球最佳河流”的称号给伏尔加河。

第二个上场的是尼罗河。

他热情洋溢地说:“我叫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古埃及人就在我的身边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

各位如果觉得在俄罗斯太冷的话,就到我这儿来吧,我这儿全是沙漠,可暖和了。

你们一定会很喜欢的。


众评委听完以后,一致反对尼罗河当选“全球最佳河流”,理由是埃及那儿气候太炎热,他们都会被烤干的,完全不能适应那里的环境。

随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密西西比河都上台作了演讲,但是都未能当选。

最后,黄河上场了。

他彬彬有礼地向观众及评委问过好之后,流利而又清晰地作了演讲:“我来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我们那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

在我的身上,可以看到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还可以……”
听到黄河的演讲后,这时,叶尼塞河按捺不住,起身发言了:“我反对!据我所知,由于人类的破坏,黄河已成为了一条肮脏、浑浊、危险的河流。


的确,黄河以前是一条多么美丽的母亲河啊!可看看现在,简直成了一条臭水沟了,真令人担忧啊!
叶尼塞河语出惊人,评委们经过讨论后,决定黄河也不能当选“全球最佳河流”,大会继续进行……
大门外,黄河看了看自己——肮脏的垃圾堆满在身上,血液是黑黄色的,头发早已被人们剃光……黄河不禁流下几滴老泪,“谁来救我?”黄河的哭声响遍了苍茫的宇宙。

简评:
【方法指津】看看这篇作文的体裁有什么特点?细节描写有何特点?
二、课堂展示写作
(一)交流课前自主学习(10分钟)
(二)静心写作:以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感受为话题,创新写作形式,写一篇作文。

(30分钟)
【方法指津】可以尝试以下创新形式:
1、自述告白。

以黄河的身份选取一个点火几个点来叙述自己的历史贡献或现状忧患。

2、书信抒情。

给黄河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3、三曲变奏。

以“XX曲”为小标题,分三个部分写别写黄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第一单元定点阅读:写景散文抓住特征、层次井然、融情于景
【学习目标】学会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问题的解题思路
【课前自主学习】
一.阅读下面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百草园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 听觉:
味觉:
方法指津:写景散文,作者要抓住景物特征,通常都要调动五官感觉,细致观察事物。

2. 这段文字描写景物,其中先写整体,再写局部,二者之间的过渡句是,第二层景物主要围绕词语“”来写。

“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四件童年趣事:
3.这段文字写景物详写,略写。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