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宝塔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宁宝塔导游词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宝塔就是天宁宝塔。
都说有寺必有塔,天宁寺在北宋年间曾经有过一座七层的普照王塔,后毁于战乱。
上世纪末本寺方丈松纯大和尚发大宏愿,重建宝塔。
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十方信众的捐助下,2001年宝塔开始筹建, 02年4月奠基,经过5年努力多,宝塔于07年4月30日举行落成开光大典,正式对外开放。
天宁宝塔高153.79米,仿唐宋风格、八角飞檐,每个飞檐下悬挂有铜铃,微风吹拂,铃声悦耳,传来梵音阵阵。
仰望宝塔,逐层数之,宝塔高达十三层,十三是佛教中最吉利的数字,佛教中有个说法,凡十三层佛塔,必供舍利子,我们宝塔地宫内也供奉有舍利子,待会我们将前去参拜。
!宝塔共用6500吨钢材、1000吨铜和5000立方米的楠木修建而成,塔顶金光灿灿,采取金刚宝座式塔刹,主塔刹高30米、四根副塔刹高15米,共用75吨铜铸成,表面还贴了大量的黄金,因此称为“金顶”。
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万丈佛光。
大家抬头请看,宝塔上方悬挂有很多的匾额,最上方“尘刹庄严”,由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所书,“仰之弥高”则是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长尉天迟所书,“共生吉祥”是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所写,“神州大佛塔”则是2010年4月30日宝塔开光三周年当天,原国家主席江泽民莅临天宁宝塔后由感而发,欣然提写的。
“龙城象教”是乾隆六下江南第三次来到天宁寺时亲笔题写的,“龙城”是常州的古称,“象”是佛教以佛像、相片来传承,而佛教发源地印度把象认为是吉祥之意,“教”是佛教的意思,所以“龙城像教”就是常州吉祥佛教的意思。
“天宁宝塔”这块匾额则是截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的书法。
宝塔两边立有两根九龙柱,龙柱高19.8米、直径近3米,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每根重200余吨,是国内仅有的大型成对龙柱。
这对龙柱由福建惠安能工巧匠制作而成。
龙柱上盘旋着九条活灵活现的金龙,代表了常州的古称龙城,同样也隐含着释迦牟尼佛降生时九条金龙喷洒甘露为其沐浴净身的场景,另外,两根龙柱和宝塔正好构成一个“山”字,寓意“龙山”。
宝塔台基,采用“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佛教建筑形式,是微缩的世界佛教遗址,围绕有7层围栏、28个汉白玉扶手、988块玉碑、1226个小佛像、999座汉白玉小宝塔。
广场上,是两个长5米、宽1.8米、高2.8米由青铜铸成的香炉,重5吨,通体刻满了福禄寿的字样。
求得清香三支,虔诚跪拜,但求健康与平安。
拾阶而上,来到了塔基平台,眼前是威风凛凛的四大天王,青铜所铸,每尊高6.6米,重5吨,形象庄严威武。
每位天王两边伫立了高3.2米、长4.8米的八吉象,取谐音八吉祥。
绕行塔基,大家还能看到一幅长130米、高近3米的大型花岗岩浮雕,刻有“五百罗汉”的各种造型,这些罗汉的造型以天宁寺珍藏的宋代长卷为依据,这幅长卷年代久远,非常少见。
现在让我们绕塔一周,同时也诵读了一遍佛教经典《心经》,大家所看到的是由赵朴老所书。
星云法师在天宁宝塔开光当日开示:天宁宝塔是一盏明灯,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她是一座灯塔,能为苦海中的人指明方向;天宁宝塔也是一个宝藏,亲近她的人,宝贝取之不尽;天宁宝塔更是加油站,在人生的旅途中给人增添力量。
亲近宝塔,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宝塔一明层·华藏世界殿】
概述:
宝塔一明层的主题是“华藏世界——和”,寓意“华严净土,和睦和谐”。
主要展示了华严三圣、观音菩萨以及佛祖八相成道的故事。
表现了佛教中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圆融和谐思想。
大殿面积近1600平方,高13米,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作为塔中之殿实为罕见。
殿中尤以四尊高10.5米、重10余吨的铜铸大佛;72米长,3.2米宽,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景泰蓝观音壁画以及四幅大型铜雕壁画最为引人注目。
走进华藏世界殿,仿佛进入了佛的净土世界,一个和谐圆融的世界。
大殿正南方这尊毗卢遮那佛,高达10.5米,重10吨。
大佛铸黄铜,表面贴金,由本寺方丈松纯大和尚率两序大众前往江西颂经迎请,诸多善信自带黄金首饰熔入大佛,充满法喜。
穹顶镶刻的是长72米,高3.2米的景泰蓝观音三十二应身像,这观音三十二像景泰蓝壁画已被列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加上大殿北面的杨枝观音像,正好是观音的三十三应身。
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幻化为三十三个不同的应身普度众生,可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长作渡人舟。
在华藏世界中,四壁大型铜雕壁画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铜艺术领域的唯一传承人朱炳仁大师亲自创作,总面积近220平米。
展现的是佛祖从降生到涅槃的108个故事,称为“八相成道”,分别是:降兜率,入胎,诞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涅槃。
这尊是大行普贤菩萨,是毗卢佛的右胁侍。
普贤菩萨手持莲花,莲花代表纯洁、圣洁的意思,普贤的普,意为遍及一切,意思是说菩萨之道遍布满宇宙;贤,指备具众德,意谓菩萨之德性同于圣人,也就是指普贤菩萨的慈悲威德,智慧愿行,悉数都能普遍使一切众生吉祥。
普贤菩萨被称为大行菩萨,代表大实践、大作为。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观音三十三应身中的杨枝观音。
观音的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唐代时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名讳,省略了其中“世”字,简称“观音”一直沿用至今。
这尊手持如意的便是文殊菩萨,是毗卢佛的左胁侍,又称文殊师利,简称文殊,是佛陀的大弟子,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象征佛陀的智慧。
一般学生在考试前都会来参拜文殊菩萨,寻求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然后再拜一下有求必应的观音,许下自己的愿望。
【宝塔十二明层·古佛殿】
概述:
宝塔十二明层因供奉四尊宋代的香樟木古佛而得名“古佛殿”。
尤其以两尊宋代仿唐的观自在菩萨最让人称道。
斑驳的佛像表面掩盖不住细腻的雕工,雍容娴静的面容更是将“观自在”的精神描绘的惟妙惟肖。
走出殿外,站在走廊上,心旷神怡,真可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
顶高元气合,标出海云长。
正下方,天宁禅寺跃然于眼前。
顺时针绕塔,看到的是常州的最高学府省常中,再往前看,基督教堂和前后北岸一览无遗。
听松楼附近绿树成荫、绿意盎然,红梅公园里泛舟湖上,欢笑连连,红梅阁、文笔塔、嘉贤坊,承载着岁月的洗礼,依然矗立。
不远处,双层巴士、快速公交,城市流动的使者穿城而过,从高处看常州,与平时截然不同,别有一番滋味。
进入十二层古佛殿,岁月的流逝,文化的传承,在这些古佛身上体现出来。
宋代香樟木塑造的一佛两弟子。
看着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的眼睛,不管站在何处,好像两位尊者都在看着我们,可谓佛眼无边。
虽然是宋代塑像,但是两位尊者的眼睛却非常明亮,是由黑色琥珀所制,因此保存至今依然非常的明亮如新。
这尊香樟木观自在菩萨翘着二郎腿,坐姿可谓潇洒自在。
佛像精致细腻,线条流畅,气度不凡,坐像庄严肃穆充满神韵。
北面这尊观自在菩萨,与前面一尊相比,体态丰满,雕凿工艺精细,面容雍容闲静,嘴角微带笑意,面相丰润。
东面同样供奉观自在菩萨,坐姿更为潇洒,左脚翘起,右脚下垂,仿佛马上就要站立行走的样子。
这原本是一位功德主个人收藏的藏品,出土于甘肃,这位功德主听闻天宁宝塔将建古佛殿,在征集古佛,一心向佛,就将这尊非常珍贵的佛像捐赠给了天宁寺,与其他三面佛像,共同形成了古佛殿。
在捐赠此尊佛像之前,曾有文物爱好者向这位功德主出资50万美金收购这尊观自在菩萨,功德主担心文物出售后会流落海外,毅然将此尊观自在菩萨捐赠给天宁寺,留下了一段佳话。
【宝塔钟楼层·梵音阁】
概述:
宝塔钟楼层的主题是“梵音远播”,寓意“听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阁内122米处悬挂天下第一高钟“天宁宝钟”,高钟第一,寓意“高中第一”。
天宁宝钟青铜打造,重三万斤。
每年除夕,都会在此举行隆重的撞钟祈福仪式,浑厚的钟声好似无边的佛法向外扩散,余音绕梁,震撼心灵。
天宁宝塔最高122米梵音阁内悬挂的三万斤铜钟由当代托塔天王之称的宝塔设计专家,同济大学的路秉杰教授设计的仿唐古钟。
(关于这天宁宝塔第一高钟的钟声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这里还有一则轶事。
2007年,我市统战部副部长、宗教局赵局长在陪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参观游览梵音阁时,赵局长介绍到,这天宁宝钟的钟声能持续4分多钟,丁教授当时有所质疑,于是当场试验,亲自看表撞钟测试。
结果发现,钟声持续五分钟后依然余震阵阵。
教授很是赞叹,围着宝钟绕行很多圈,边走边看边摸,发现天宁宝钟钟壁厚薄不一,最厚的地方14公分,最薄的地方7公分,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它被撞击后,钟声方可传4公里远,余音持续5分钟之久。
教授感叹到:不愧为第一高钟!)
也许大家都很好奇,这么大、这么重的钟是怎么放进宝塔的呢?其实,在宝塔尚未封顶前,就用450吨/米的大塔吊把铜钟吊到122米的高度,通过铁轨滑动,将钟移入塔内吊装定位。
整个安装过程进行了非常精密的测算才将大铜钟安装到位。
在天宁宝钟的两边,还有“国泰民安”和“高钟第一”两块牌匾。
国泰民安”是天宁寺方丈松纯大和尚的亲笔题字,为了国家百姓祈求平安。
而“高钟第一”是原副市长周亚瑜先生的亲笔题词,寓意诚心登塔的人凡事“高中第一”,更希望莘莘学子来此登塔敲钟都可以高中第一。
绕行梵音阁内圈,四幅精美的扬州漆画:《法华妙典》、《释迦说法图》、《西方极乐世界图》以及《华严大法》,这四幅扬州漆画是扬州顶尖的漆画厂家——扬州漆器厂设计制作的也是第一次在佛门中见到扬州漆画得身影。
漫步梵音阁外圈,千年香樟木上,雕刻了整卷的《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佛教中重要的典籍之一。
【宝塔五明层·法界源流殿】
概述:
宝塔五明层的主题是“法界源流殿——史”,寓意“诸佛菩萨,永住世间”。
该殿采用植物中的舍利子——世界极品沉香和各种名贵木材进行雕塑,反映佛教的起源、发展到传入中国的历史。
殿内典藏一尊用整块沉香木雕刻而成的千手千眼观音,高3.06米,重800公斤,实乃稀世珍宝。
沉香木“法界源流”将给世界佛教及后人留下不朽的盛世瑰宝。
宝塔五明层法界源流殿主要运用木雕工艺表现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纵三世佛。
描述了佛教的传承。
本层是福建莆田的李凤强先生的木雕作品专项展览。
李先生1972年出生于莆田雕刻世家,是现在中国最年轻的民间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他擅长木雕技艺。
本层中心展品主要是四组以沉香木雕刻创作的作品。
这四组展品,背景选用上好的楠木,小佛像选用沉香木。
四组沉香木雕光原木的价值就达三亿。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灵山胜会”,主要展示了佛释加牟尼佛祖在灵山召开法会的场景。
外围墙上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佛教的三大体系。
佛教在中国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各不相同,加上所处地区文化、社会历史背影也不相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来到西面,看到的这组气势恢宏、场面壮观的沉香木雕作品是将来佛弥勒佛的龙华三会。
指佛陀入灭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出家学道,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觉,前后分三次说法,是为龙华三会。
北面这尊沉香木雕千手千眼观音佛像是我们宝塔镇塔之宝之一。
观音菩萨像正面主干部分,是由一整块沉香木雕刻而成,高3.06米,重800多公斤。
如此之大的沉香木举世无双。
东面是燃灯法会,佛有三世,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
何谓燃灯古佛,《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展厅中间还有一些以海南黄花梨、紫檀木,檀香木等名贵木材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
【宝塔四明层·罗汉示迹殿】
概述:
宝塔四明层的主题是“罗汉示迹——行”,寓意“正道修行,无常无我”。
该殿介绍了佛教的基本修行理论四谛、八正道和修行程式戒、定、慧。
由中央美院任世民教授主持创作、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张文玉参与制作的四组大型雕塑錾银高僧像,是宝塔四明层“罗汉示迹”的核心展品。
共展现了5位高僧,四个佛教故事,分别是达摩面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白马驮经。
每尊银像高约2.2米,用银400公斤,纯手工打造,每尊像需敲打1600万下,在国内实属罕见。
这两道门分别是用香樟木根和苦槠木根雕刻而成。
更为难得的是每一道门都是由几棵树根在生长的过程中自然缠绕于空中形成。
右边是代表觉悟的菩提门,左边则是代表了吉祥的象门,寓意智慧吉祥。
大殿中央我们看到的是錾银塑像白马驮经。
(相传东汉明帝刘庄夜间梦见一个金人,头顶白光,在殿廷间飞行。
第二天便将此梦告知众臣,问他们是吉是凶。
有位大臣告诉他,梦见的是佛。
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
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蔡和等和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同时带回佛经四十二章和释迦牟尼佛立像,明帝令画工绘制佛的图像,安放在清凉台和显节陵上,佛经藏于兰台石室。
因为佛经是用白马驮回洛阳的,明帝因此在洛阳城雍关之西,赐了一座白马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后来一直在此翻译佛教经典直到圆寂。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两位就是迦叶摩腾和竺法兰。
)
錾银工艺是通过对银片进行敲打而成的,据说在每一平方厘米上要敲打150下。
常见的錾银主要制作精巧的小饰品,把錾银做成这么大的人物塑像,是我们国内首次运用。
塑像是由中央美院任世民教授创作,錾银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文玉大师领衔。
穿过象门顺时针礼拜而行,这些都是千年龙眼树根雕刻而成的大型根雕十八罗汉。
根雕大师徐谷清先生从一千多个充满神灵色彩的千年龙眼木根中精心挑选、最后选中这十八个形、体、态大小均衡的树根进行创作,局部施以刀笔。
玄奘西行描绘唐僧唐玄奘,塑像孔武有力、非常健壮,与西游记中所见有很大的差别,在制作这尊佛像时通过史书和经文中对唐僧的描写,运用写实的手法,造就了这样的形象造型。
围绕宝塔一周的是大型油画《正道图》。
这幅油画是一幅长卷式的壁画,一共18个单元,描绘了从“法传迦叶”到“大法东来”共12个佛教经典故事,体现了释迦佛主所创的佛教思想从产生、传承、流传、盛行到发扬光大的全过程。
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维佳、时卫平创作。
北面的人物是达摩。
(说到达摩就不能不提一下常州籍的皇帝梁武帝萧衍,萧衍是汉朝名相萧何的25世孙,文武全才,夺了同宗齐的皇位,建立了梁。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广建寺庙、塑造佛菩萨尊像、注经讲经、厚待僧人。
唐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描述的这个时期的情况。
达摩祖师来东土弘法度生到了现在的广州,闻听梁武帝对佛教的重大贡献,第一个想到度他。
于是,他来到金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梁武帝得知高僧驾临异常高兴,亲自迎接到宫中,国礼以待,以大师事之。
通过对答达摩祖师对梁武帝的不悟道很是失望,遂不欢而散。
达摩祖师乘一苇叶渡江来到北朝的魏,直到嵩山少林寺。
达摩祖师杜门不出,于净室面壁九年,终于创建了“禅宗”,成为佛门禅宗鼻祖。
)
每组錾银塑像之间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佛教的基本修行理论。
(四谛,八正道,六度)
最后来到东面,这里展示的是鉴真像。
(鉴真是唐代高僧。
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
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
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
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
本尊像是反映鉴真大师最后一次东渡,快到奈良时的场景。
鉴真带去很多佛经和医书到日本。
他主持重要佛教仪式,系统讲授佛经,成为日本佛学界的一代宗师。
他指导日本医生鉴定药物,传播唐朝的建筑技术和雕塑艺术,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
鉴真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的坐像。
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定为“国宝”。
)
【宝塔三明层·因缘果报殿】
概述:
宝塔三明层的主题是“因缘果报——愿”,寓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该殿以佛教的基本教义“缘起”论、“因果”论为基础,阐述了“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佛教因果关系。
倡导人们要注重扬善,要崇尚行善,引导人心向善,做好事,追求好的果报,实现美好的愿望。
通过四善殿、四善窟、八善门、十二善行图等表现形式,充分反映了积善、行善得好报的因果关系。
该殿的工艺特色为“漆”,通过组合运用温州瓯塑、扬州漆画、以及脱胎工艺等传统漆工艺,表现了大善生财、至善成才、积善泽后、行善延寿等理念。
南面正中站着的就是东方琉璃世界的佛主药师佛,药师佛掌管健康,民间历
来就有通过礼拜药师佛来祈求消灾延寿的习俗。
药师佛左右站立的两大侍从分别是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左右墙壁上的壁画是扬州漆画中的立粉画创作而成的。
这两幅壁画与中间三尊佛像共同构成了佛教界一个重大的法会——药师琉璃光佛会,同时这组法会也是全国漆器工艺中第一次以平面与立体组合的作品。
大家看到墙壁上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是采用温州瓯塑工艺制作而成的十二善行图。
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锦云先生主持创作。
这层外廊一周就是向我们展示历史上十二个善有善报的故事,鼓励我们多做善事,行善积德。
本层共有八道善门将四个大殿隔开,分别是心善、思善、行善、扬善、积善、上善、报善、至善。
首先我们穿过心善之门来到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经过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
数量之多为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本窟是龙门石窟中经典的石雕艺术再现。
左右2幅浮雕壁画特别精美的就是《帝后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行列。
遗憾的是这两幅石刻现在在美国纽约艺术博物馆,已经不在龙门石窟了。
顺着思善门我们来到了代表大善生财的财神殿。
中央是财神像,左右两位和合二仙,告诉我们只有和气才能生财。
右面墙上有彩玉石镶嵌而成的寒山拾得丰干四睡图,描绘唐代禅家中有高逸之称的寒山、拾得、丰干三人与老虎共睡的图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美。
左面墙上是由明宪宗皇帝朱见深即位的第一年创作的《一团和气图》,借用东晋儒生陶渊明、和尚慧远、道士陆修静“虎溪三笑”的典故,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想。
沿着行善门来到了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
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本窟中间为释迦摩尼佛,两侧为协侍菩萨,采取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第三期的上乘之作而制作。
现在我们走过的是扬善门,中间是鳌鱼观音佛像和麦积山特有的拈花微笑像,背景还绘有紫竹图。
两边是五十三参拜图。
讲述了善财童子求学拜师的过程。
这是潜心修行、终成道果的典范。
穿过积善门就来到了敦煌莫高窟,殿顶绘有敦煌壁画彩绘飞天图。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有“东方卢浮宫”美誉,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本窟佛像为敦煌莫高窟盛唐第45窟,中间位释迦摩尼佛,佛像左侧为弟子迦叶,右侧为弟子阿难,唐代彩塑协侍菩萨和天王分别站立两边,是敦煌莫高窟的经典之作。
来到东面的魁星殿,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代表了至善成才,背景展示了鲤鱼跳龙门的场景。
右面墙上是唐代到清代共产生的498位状元名录。
左面则是集董其昌字所书荀子《劝学》篇节选。
最后大家来看一下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
)这里主要讲述的是佛教中的六道轮回。
分为上三道和下三道。
上三道是:修罗道,天道,人间道;下三道是:畜生道,地狱道,饿鬼道。
通过六道轮回的佛理告诫我们要多做善事,积善行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宝塔二明层·众缘和合殿】
概述:
宝塔二明层的主题是“众缘和合——缘”,寓意“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
成佛”。
通过展示佛教与人生的关系,具体以八本尊(千手观音、虚空藏、文殊、普贤、大势至、大日如来、不动明王、阿弥陀佛)与人的十二生肖属相的对应护佑关系来表达。
表现了大千世界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众缘和合的关系。
本层的艺术特色为“瓷”,由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宁钢教授领衔设计创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等艺术大师参与设计制作。
这一层,从吊顶到佛龛,从莲花托到供桌,从佛像到壁画、雕塑,在艺术形式上全部采用陶瓷艺术品进行装饰。
可以说,瓷元素遍布佛殿的每一个细节与角落,瓷文化与佛文化在这里完美结合。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头顶不同寻常的“吊顶”。
这层“吊顶”便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薄胎瓷”。
它轻巧、秀丽,做工精致,透光性好,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
接着请大家欣赏本殿核心部分。
这里陈列的是由福建德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双炯先生创作的千手观音等8尊德化白瓷佛像。
8尊瓷佛为十二生肖所对应的护身佛菩萨。
即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是名为“本命佛”,是千年以来人们所供奉的护法善神。
在每尊佛菩萨像面前的地面上,都有两块铜牌,上面用图案变形文字书写着这尊佛菩萨所保佑的属相。
各位朋友可以找寻自己的守护菩萨,诚心参拜。
参观完核心部分,大家可随我一同欣赏一下外圈的艺术精品。
这里囊括了景德镇的所有陶瓷技艺。
环绕宝塔内壁四周,是8组泥釉雕塑,分别表现8个主题:万法缘起、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众缘和合。
泥釉雕塑之间,是由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宁钢、吕金泉、田鸿喜和中国轻工陶瓷研究所“御瓷坊”过小明先生等创作的4幅大型瓷壁画:华藏世界、众生礼佛、众缘和合、宝塔奇缘。
值得一提的是,每幅壁画长都达到4米,宽1.4米,如此大的瓷壁画安装到佛教场所,在我国也是首次。
继续向前参观,瓷佛殿里一组组的陶瓷像分别展示了“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的佛教新六和思想。
步行在瓷佛殿,既能体味到佛的世界,又能感受到陶瓷的艺术魅力。
都说佛教文化最讲究的是一个“缘”字,天宁宝塔佛教文化的千年历史和中国千年陶瓷艺术文化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缘”。
【宝塔地宫】
概述:
地宫,通常意义上是僧人们圆寂后使用的墓地,是为埋藏“舍利(佛教高僧遗体火化后的遗存物)”在塔基下建的地窖。
早期的塔舍利放在塔刹,南北朝渐兴在塔下埋藏舍利。
最初只是将放有舍利的宝函直接埋于地下,以后逐步发展为建地宫埋藏宝函。
宝塔地宫享有第一地宫群之说,共有八明八暗十六个宫。
下面请大家怀着虔诚的心,随我一同探秘天宁宝塔的地宫。
走过地宫的外廊,来到了地宫的核心筒部分。
暖黄色的灯光仿佛佛光普照,内廊墙壁上一共31幅精美的壁画是福建影雕,图案取自于唐卡。
影雕是用钢钎在大理石上打出深浅不同的点,然后在点中填色的一种工艺。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金碧辉煌的宫殿,是地宫开放的第一个宫:地字宫。
地字宫正中间供奉的就是一尊铜制鎏金的舍利塔,在舍利塔内供奉有非常珍贵的佛陀的舍利。
眼前看到的为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源于九十年代,天宁禅寺前任方丈敏智大和尚回国秘传给现任方丈的。
在舍利塔两旁,还有整部的《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