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存在 七下重难点优化与提高 - 答案(2021年浙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力是什么
考点目录
考点一、力的产生与相互作用
考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三、力的测量
考点四、力的三要素
习题训练:
考点一、力的产生与相互作用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物体之间一定要直接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B. 单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
D. 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答案】C
【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或没有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产生力的作用时,总有两个物体存在,故B错误、C正确;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如果没有发生相互作用,就没有力的作用,而不接触的物体却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体吸引铁钉,故A、D错误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下列几种情景主要不是利用这一原理的是(C)
A.水母向下喷水而上升
B.鱿鱼向前喷水而后退
C.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
D.企鹅向后划水而前进
3.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
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4.(2020七下·仙居月考)水火箭升空原理如下:在瓶中装适量的水,塞好瓶塞后放在发射架上,用气筒向瓶内打气,瓶内上方气体压强达到一定程度时,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
(1)高压气体将水和橡皮塞从瓶口压出,瓶飞向高空,说明________;
(2)实验后小明提出了问题:水火箭上升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小明猜想:可能与瓶塞塞入深度有关;
小军猜想:可能与瓶子的形状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___有关(写出一点);
(3)实验小组选用装有相同水量的同种可乐瓶,做了三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这可验证水火箭上升高度与________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
【答案】(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水的体积(3)瓶塞塞入深度
考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1.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
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B)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株洲)乒乓球比赛中,有时会出现“擦网球”,乒乓球擦网前后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是(C) A.只改变了运动快慢 B.只改变了运动方向
C.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变化 D.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3.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甲乙
A.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C.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
4.如图是运动员顶足球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C)
A.顶足球时,球对头没有作用力 B.足球在空中一直受到头的作用力
C.足球被头顶回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头对足球的力大于足球对头的作用力5.(2019七下·苍南期末)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
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4个举例最合适的是( D )
A.举例1:用力踢足球,足球被踢飞
B.举例2:用力捏气球,气球被捏扁
C.举例3:用力推铅球,铅球被推出
D.举例4:用力击排球,手有痛感
6.(百色)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我们可以利用气球做小实验来说明一些科学知识。
(1)如图甲:轻推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如图乙:左球挤右球,两球都变形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8.(绍兴)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下降(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9.如图所示,磁铁使钢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证明两个物体不接触能(填“能”或“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磁铁能吸引(填“吸引”或“不吸引”)钢球,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0.如图在玻璃瓶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A)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考点三、力的测量
1.下列“关于一些物体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A.托起两个鸡蛋用的力约为1牛 B.成年男子的握力为50牛
C.拉开易拉罐的力约为2 000牛 D.蚂蚁搬动东西时的力约为6牛
2.用弹簧测力计测某力的大小,已知该力的大小约为6牛,应选用的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A) A.量程10牛,分度值是0.2牛 B.量程5牛,分度值是0.1牛
C.量程30牛,分度值是3牛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3.(宜昌)几位同学使用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B)
A.几个同学都一样大 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 D.力气大的同学
4.小明对弹力的认识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D)
A.弹力仅仅是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有吸引力
B.在弹性限度以内,弹簧的长度越长,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C.锻炼身体用的弹簧拉力器挂满弹簧后,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小
D.在运动场上撑竿跳高运动员用的撑竿,利用了撑竿受力时所产生的弹性形变
5.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的描述正确的是(B)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如图所示,撑竿跳高运动员使用的撑竿,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撑竿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7.(江西)如图所示,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使用前应调零,明确该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
它的最小一格所表示的大小是0.2牛,此时的读数是1.4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之前,如果零点没有校正,指针指在零点的上方,则测量力的大小的读数比真实值将(C)
A.偏大 B.不变 C.偏小 D.无法确定
9.(杭州)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F作用下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
中与事实相符的是(D)
10.一个人两手同时各用5牛的力,分别向两侧拉一个弹簧秤的两端的挂钩时,弹簧秤的读数是(B) A.0 B.5牛 C.0牛 D.2.5牛
11.(杭州市萧山区期末)某同学在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秤的秤钩上,测出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为2.5牛(如图甲),然后把弹簧秤倒过来,又将同一物体挂在弹簧秤的吊环上,如图所示,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A)
A.一定大于2.5牛 B.一定等于2.5牛
C.一定小于2.5牛 D.一定等于5.0牛
12.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L0,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力F和弹簧的形变量Δx(Δx=L-L0)成正比,即F=kΔx,k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弹簧所受的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
A.弹簧的原长L0是10厘米
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牛/米
C.当受到F=5牛时,弹簧缩短了2.5厘米
D.当弹簧伸长了15厘米(弹性限度内)时,受到力F=30牛
13.(2019七下·杭州期中)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 为弹力大小,x为形变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已知某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原始长度为10cm,则在弹力为5N时,弹簧长度可能为________或________。
【答案】15cm;5cm
14.(2020七下·新昌期末)为了研究弹簧受到拉力作用时,其伸长量与弹簧自身因素的关系。
小明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弹簧A、B、C、D,其中弹簧A、C由同种金属丝绕制而成,弹簧B、D由另一种
金属丝绕制而成。
A、B原来的长度均为L0,C、D原来的长度均为L0',且A、B、C、D的横截面均相同。
实验操作如下:他将弹簧A、B、C、D的左端固定,并分别用水平向右的力通过测力计拉伸弹簧,它们的长度各自增加了△L1、△L2、△L3和△L4,如图甲、乙、丙、丁所示。
(1)甲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受到A弹簧水平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的拉力。
(2)操作甲、乙、丙、丁中,比较________,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金属丝的材料有关。
(3)小明同学通过比较甲、丙和乙、丁,进一步得出“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___,并说明理由 ________。
【答案】(1)左(2)甲和乙(或丙和丁) (3)错误;没有控制弹簧原长相等
15.(2019七下·江干期中)在“观察和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活动中。
(1)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时候有以下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为________。
A.读数时应在弹簧稳定后进行,读取数据时,视线直通过指针并跟刻度面垂直;
B.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若不在零点.需调节使其在零点;
C.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钩上或用力拉弹簧测力计下端的钩,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力的
方向保持一致,避免弹簧和外壳摩擦;
D.读完数后应取下物体,看指针是否回到零点,不回零点时应检查原因或换个弹簧测力计重新测量;
E.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并观察它的分度值,被测量的力不得超过它的量程。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分度值是____,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鲤鱼所受到的重力是____N。
【答案】(1)EBCAD (2)0~5N;0.2N;1.8
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钩码(图甲所示),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Δ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如图乙所示。
(1)当在两根橡皮筋上都悬挂重力为8牛的物体时,橡皮筋A的伸长量为16厘米,橡皮筋B的伸长量为长度相同的8厘米。
(2)分别用两根长度相同的橡皮筋制成的测力计代替弹簧秤,则用橡皮筋B制成的测力计测量的精确程度高。
(填“A”或“B”)制成的测力计量程大,用橡皮筋A
17.(绍兴)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
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如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小于(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甲和丙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伸长量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18.(2019七下·丽水月考)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科学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
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表二: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
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 A、B 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
则量程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________测力计。
(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________。
【答案】(1)正比;大(2)B;A
(3)将一根弹簧截成长度不同的两段,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分别用大小相同的力拉两根弹簧,比较弹簧伸长度。
19.(2018七下·绍兴期末)小华和小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找来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用一弹簧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下表:
(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________N的情况下,弹簧的________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2)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图_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3)这项研究在实际中应用________。
【答案】(1)3;伸长(2)B (3)弹簧测力计
考点四、力的三要素
1.(温州)如图所示为一种常用核桃夹,用大小相同的力垂直作用在B点比A点更易夹碎核桃,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C)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
2.如图所示,小强和大勇一起在用拉簧锻炼身体。
比较(a)、(b)两图所示的情景,主要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有关(B)
A.作用点 B.大小
C.方向 D.以上因素均有关
3.“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某人要去南方办事,却赶着马车往北方跑,结果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它说明了(B)
A.力的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B.力的方向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以上三个方面均有
4.关于力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两个大小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C.只要力的要素中的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作用的效果就相同
D.必须是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才会相同
5.放开吹足气的气球嘴,气球内的气体由嘴喷出,气球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A)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C.力的作用效果与大小有关 D.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
6.如图所示,大人和小孩同时推门时门不动。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与力的__作用点有关。
7.(苏州)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前移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仅改变推力F作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木块却向前倾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8.狗拉雪橇前行,狗对雪橇有拉力作用,同时,雪橇对狗也有拉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C) A.完全相同 B.大小、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
C.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D.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
9.比较图所示两个力的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D)
A.F1>F2 B.F1<F2
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几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如何认识力和表示力的问题,其中看法错误的是(D)
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B.可以用一个图形直观地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C.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分析它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它
D.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能够认识的
11.如图所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赛艇比赛时的场景,运动员用浆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如果改为用浆向前划水,船会向后退,并且用力越大,船运动的越快,在这一过程中不能说明的问题是(C) A.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力的方向、大小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2.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__A(填“A”或“B”,下同)处;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B处。
出现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__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导致的。
13.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图中的各力:
(1)用100牛水平向左方向的力拉小车;
(2)用大小为80牛方向与斜面方向平行的力,推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
(3)用60牛水平方向的力顶住木块,使木块静止在竖直墙上。
(1) (2) (3)
14.小张同学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如图,F1=F3=F4>F2,拉住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a、b、c、d四种形变。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__a图和b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__a图和c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a图和d图。
(4)在上述a与c图中,控制大小和作用点相同,研究力的效果与方向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上叫做控制变量法法。
15.小红在建筑工地上看到简易吊车,她想通过自身的体验来了解这种简易吊车直立在地面上的支撑直杆所受的力。
回家后,她找来一根细绳和一根塑料直尺,仿照简易吊车的结构组成如图的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在A处挂一重物时,绳对手指以及杆对掌心均有作用力。
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D)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