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有关事项安全提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毒产品有关事项安全提示
为规范全省防控新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对消毒产品的认知和使用,现就有关事项安全提示如下:
一、消毒产品分类
消毒产品是一种防病的、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消除病原微生物,针对环境中的病源微生物的一种产品。

1.按照起消毒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划分。

常用消毒产品有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消毒剂、醛类消毒剂、杂环类气体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季铁盐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双胭类消毒剂及其他消毒剂等。

2.按照消毒产品用途、使用对象的风险程度划分。

第一类是具有较高风险,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致病性细菌芽泡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需要严格管理以保证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

包括用于医疗器械的高水平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灭菌剂和灭菌器械、皮肤黏膜消毒剂,生物指示物和灭菌效果化学指示物。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加强管理以保证安全、有效的消毒产品,包括除第一类产品外的消毒剂、消毒器械,以及抗(抑)菌制剂等。

主要有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臭氧、二氧化氯)、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乙二醛)、烷基化类消毒剂(如环氧乙烷、乙型丙内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
粉、次氯酸钠、次氯酸钙)等。

第三类是风险程度较低,只能杀死一般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死结核杆菌、细菌芽胞、抗力较强的真菌和病毒,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安全、有效的除抗(抑)菌制剂外的卫生用品。

如酚类消毒剂、季铁盐类消毒剂、双服类消毒剂。

二、常见消毒产品
1.84消毒液、过氧乙酸:主要用于地面、墙壁、门窗等处的消毒。

可以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汽车车厢消毒。

家用洗衣机每两三个月可以用84消毒液消毒一次。

2.94消毒液:以复合季铁盐为主要成分,无毒、无异味、无腐蚀、无刺激,可以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致病性酵母菌。

可快速杀灭水果、衣物、餐具等各种器皿及物体表面的细菌和病毒。

3.滴露、来苏水:比较适合家用,可杀灭细菌。

一般洗衣机一滚筒水中加入3到5滴即可。

还可加水配成1%至U5%的溶液,将衣服、被单放在其中浸泡半小时到一小时再用水清洗。

也可配成1%到3%的溶液,用来擦拭室内家具、地板。

4.漂白粉:M到3%的漂白粉配制的液体可以用于喷洒或擦拭浴室、厕所;0.5%的漂白粉液还可以浸泡痰盂、便盆及污染的衣物等。

5.次氯酸钠:腐蚀品,严重时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严禁和酸性物质接触,遇酸生成氯气,吸入氯气会导致人员中毒,严重会
致人死亡。

操作时佩戴酸碱防护手套,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避免直接接触。

不得食用,若误食,饮用大量清水,并及时就医。

用于一般物消毒,加水将浓度稀释到0.1%-0.5%,特殊场所消毒,将浓度稀释到0.5%-2%。

6.工业级双氧水:需要桶盖保持松动状态,防止桶内双氧水分解造成桶体憋压。

双氧水不小心溅到皮肤上,主要表现为轻微的刺痛感,同时皮肤会变白,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即可,不需涂抹其它药物。

严禁与其它物品混装,存放地点位于干燥阴凉处。

使用前要佩戴好防护用品。

7.酒精:含75%的酒精才用于医疗消毒,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可以喝的白酒。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精密仪器的表面消毒。

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于儿童不易触及处。

酒精作为易燃危险品建议储存在避免明火高热、防燃的柜子中,远离火源,避光,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

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消毒,不宜用于空气消毒及医疗器械的浸泡消毒。

8.碘酊:碘酊又称碘酒,它是对人体最无害的医用消毒剂,能杀死细菌、真菌等,常用于皮肤消毒、器械消毒,还可以预防破伤风。

不过,要是伤口已经破裂则不能用碘酒了。

9.紫药水:紫药水是针对皮肤和口腔的医用消毒液,也适用于烧伤、烫伤。

只要在伤口处涂抹就行了。

三、消毒使用要求
1.合理配置浓度:化学消毒剂只有达到一定的浓度才有消毒效果,浓度太低不能消除病原微生物,浓度太高可能对消毒对象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伤害。

消毒剂浓度不是越高越好。

2.严格规定时间:消毒剂只有作用一定的时间才有消毒效果,有的消毒剂杀菌作用快速,有的就较慢,不同的消毒剂和不同的消毒对象可能需要的作用时间是不相同的,要保证消毒有效必须让消毒剂与消毒对象作用一定的时间。

3.确保使用安全:目前市场上的多数化学消毒剂对人体和物品有一定的危害,使用时需要注意安全。

避免消毒剂直接接触人体,万一不慎溅入眼睛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为安全起见,配制消毒剂时应该戴手套戴眼镜,避免小孩在场。

4.减少影响因素:消毒效果与消毒对象的性质有关,含有有机物的物品可能影响消毒效果。

消毒前应该尽量使消毒对象清洁,对餐饮具、家具消毒时最好先清洁后消毒。

由于消毒物品上的水分可能降低消毒剂的浓度,消毒对象在消毒时应比较干燥。

5.坚持现配现用:多数化学消毒剂不稳定,特别是遇水稀释后,更易分解,须现配现用,不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会造成消毒液污染,消毒效果下降。

6.科学实施消毒:不同的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抵抗力也不同。

一般家用消毒剂只是对一些常见微生物有杀灭作用,对一些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可能没
有消毒作用。

因此,如果家庭中出现了传染病人,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采取消毒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