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三元催化器数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三元催化器数值分析
张增光高波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为了分析某发动机三元催化器载体前端气流分布情况,文章对该催化器进行了CFD 数值分析。
计算模式采取稳态计算,计算时分别考虑每个气缸排气,当一个缸排气歧管设定为排气时,其他缸的排气歧管设定为关闭状态。
通过计算得到了载体前端的速度均匀性系数,由于4 个缸分别排气时,速度均匀性系数均大于0.85,满足评价指标,因此该催化器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发动机;三元催化器;速度均匀性系数;多孔介质
Numerical Analysis on Three-way Catalyst of Eng in e
A bs t r ac t: In order to a na l y ze gas f l o w di s t ri but i o n in front end of thre e -w a y c a t a l y s t substrate, CFD nume ri c a l a na l y s i s w as
carried out in the paper. Steady mode was chosen as the c a l cul a t i o n mode. Each cy li nder exhaust i s c o ns i dered re s pect i v e l y in
c a l cul a t i o n.When a manif o l
d of on
e cy li nder i s set at exhaust, mani
f o l ds of other cy li nders are set at c l ose mode. By c a l cul a t i ng
the v e l o c i ty uniform i ndex of front end of substrate was ga i ned.All i ndex es was bigger than 0.85 when four cy li nders e xhaust e d re s pect i v e l y.The result met e v a l uat i o n i ndex,and this c a t a l y s t met de s i g n requirement s.
K e y wo r ds:Eng i n e; T h r ee-way ca t a l y s t; Velocity un i f o r m index; Po r ou s m e di um
为控制汽车有害排放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使汽
车尾气排放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来满足排放要
求,各国正致力于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
三元
催化器是一种机外净化装置,主要应用于汽油机,可同
时减少CO,HC和NO
x
的排放,它以排气中的CO 和
HC 作为还原剂,把NO x 还原成无害的N2 和O2,而CO
和HC 则被氧化成CO
2 和H
2
O,从而达到尾气净化的作
在分析时必须将排气歧管与催化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
研究,排气系统几何模型,如图1 所示。
排气歧管
用[1]。
文章通过大型CFD 软件AVL-FIRE 对某型汽油
机的三元催化器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催化器载
体前端的气流分布是否均匀。
催化器
1建立分析模型图1 排气系统几何模型示意图1.1 几何模型
该排气系统为紧耦合式,即排气歧管直接与催化器相连接,为了在催化器前端获得更准确的气流分布,1.2 多孔介质模型
文章中催化剂的参数分别为:蜂孔密度为0.93 个/mm2
式中: A i —单元面积,m 2;
A —整个出口面积,m 2; u i —单元的速度,m /s ; ū—平均速度,m /s 。
通常 γ 值为 0~1,越大表示均匀性越好,一般要求 γ>0.85。
2.2 结果分析 当气缸 1~气缸 4 分别排气时,催化器载体前端的 气流分布及 γ 的计算结果,如图 2 所示。
230.620
214.930 199.240 (600 cps i ); 壁 厚 为 0.109 2 mm (4.3 m il ); 涂 层 厚 度 为 0.050 8 mm (2 m il );粘性阻尼系数(α)为 7.03×107 m -2;惯 性阻尼系数(ξ)为 18.46 m -1。
由于催化剂的本身几何结构(多孔的通道),因此
可 将 其 简 化 成 多 孔 介 质 。
流 过 载 体 的 压 力 降 通 过 Forchheimer friction 模型计算。
催化剂的相关流动参数 由用户定义, 压力降通过用户指定粘性损失系数和惯 性损失系数来确定, 而这 2 个系数是根据供应商提供 的流过载体的气流流量和压力降的数据来确定的。
压力降的计算公式为:
坠籽 =-αi μw i -ξ 籽w w i
坠x i
2 183.550 167.870 152.180 136.490 120.800 105.110 89.424 73.736 y 式中:
坠籽
———沿多孔介质方向的压力梯度,Pa/m ;
坠x i
αi —粘性阻尼系数,1/m 2
; μ—动力粘度,Pa ·s ; w i —局部速度分量,m /s ; ξ
—惯性阻尼系数,1/m ; 籽—流体体积质量,kg/m 3。
1.3 边界条件
对于催化剂而言, 最关键的工况是最大体积流量 工况点,这是由于在这个工况点流动分离现象最明显, 气流分布不均匀性更差,内部气流速度更高。
因此分析 采用额定工况点。
计算模式采取稳态计算, 计算时分别考虑每个气 缸排气,当一个缸排气歧管设定为排气时,其他缸的排 气歧管设定为关闭状态。
入口边界条件采用 4 个排气歧管流量峰值的平均
值;出口采用静压边界,该边界由一整个工作循环的各 个瞬态出口压强进行算术平均值计算得到。
具体边界 条件为:入口边界设为质量流量边界,流量为 550 kg/h , 温度 855 ℃;出口边界设为静压边界,压力为 100 kPa 。
x
z
a 1 缸
(γ=0.886) 227.930 211.960 196.000 180.030 164.070 148.110 132.140 116.180 100.220 84.252 68.288 y x
z
b 2 缸
(γ=0.897) 233.060 215.130 197.200 179.260 161.330 143.400 125.470 107.530 89.602 71.670 53.738 y x
z
2 分析结果
2.1 评价指标
对于催化剂而言,如果载体前端气流分布不均匀,
则导致载体某些区域气流速度过高, 而另一些区域速
度过低。
速度过高的区域会加剧催化剂的裂化速度,缩 短其使用寿命;而速度过低的区域,催化剂的利用率必 然较低。
因此,必须保证载体前端的流动均匀性[2]。
通常利用速度均匀性系数(γ)来评价载体前端的 流动均匀性。
γ 的计算公式为:
移A i
姨(u i
-ū)2
c 3 缸
(γ=0.889) 232.130 215.240 198.340 181.450 164.560 147.660 130.770 113.870 96.979 80.085 63.191
y
x
z
d 4 缸
(γ=0.890) γ
=1-
2A ū
图 2 4 个缸体载体前端气流速度分布云图
- 44 -
气流速度(/ m /s )
气流速度(/ m /s )
气流速度(/ m /s )
气流速度(/ m /s )
车门内板后部冲压工艺优化(续 2)
邓劲松 蔡孝 回金楷 赵福全
(吉利汽车研究院)
3 工艺性分析
对于同步工程而言, 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产品成 定位孔最重要,冲孔方向即由此制定,冲压方向与 孔所在平面法向角度一般不允许超过 2°; 安装孔次 之,可根据其孔径确定最大倾斜角度;φ10 以内的孔, 一般直径为多大则最大倾斜角度为多大;超过 φ10 的 孔,一般倾斜角度不允许超过 15°。
螺钉过孔冲孔方 向更灵活一些,一般 φ10 以下的孔最大倾斜角度可按
10°
安排;超过 φ10 的孔,最大倾斜角度为 15°。
工 艺过孔或减轻孔多为异形孔,其冲孔条件最为宽松,一
般情况下可依据修边条件而定(如为圆孔,可按过孔的 条件处理)。
3.2.2 孔轴线方向分类
按照初始冲压方向 (一般初始冲压方向以定位孔
冲压方向为准),分析各孔对冲压方向的角度,如图 12
所示。
对于侧冲孔,由于很多孔都可由斜楔单独冲制,
较为灵活; 对于相同方向的孔, 也可自制斜楔统一冲 型性问题,还要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性问题。
对 于前门内板后部,根据其产品特征,主要从如下方面考 虑其工艺性。
3.1 修边工艺性判定
判断修边性是否满足条件, 主要是根据产品冲压 方向, 判别产品修边时是否存在修边凸模或凹模强度 不足及刃口过尖或过钝。
当前门内板后部形状平整,修 边线平直时,修边不存在问题。
3.2 冲孔工艺性判定过程
3.2.1 孔的定义
孔分为定位孔、安装孔、过孔及工艺孔等,各种孔 有不同的精度要求, 冲孔时需要根据孔的重要性确定 冲孔方向。
从图 2 可以看出,无论哪缸排气时,载体前端的气流
分布都较为均匀。
其中 1 缸排气时,γ 最小(γ=0.886),但 是也超过 γ>0.85 的评价标准。
因此,目前的状态下,催化 剂前端的气流分布均匀性满足要求。
的水平,最小的 γ=0.886,明显大于 0.85 的评价标准, 因此说明载体前端的流动均匀性较好, 这将极大地提 高催化剂的利用率,延缓催化剂的老化。
参考文献
[1] 陈家瑞. 汽车构造:上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234-235. [2] 朱文军, 赵文仲. 某国 IV 柴油机催化器流场分析 [J]. 汽车工程师,
2012(1):45-46.
(收稿日期:2012-04-16)
3 结论
通过对三元催化器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 得到了 内流场的气流分布以及速度均匀性系数。
仿真结果表 明, 催化剂载体前端的速度均匀性均保持在一个较高
-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