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里,西伯利亚小天鹅翩跃而至、群集回翔,候
鸟的复归意味着岳阳市生态修复举措行之有效
....。
②为全球经济增长推波助澜
....,与各国一道让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深知自身责任重大。
③中国活力的迸发离不开朝气蓬勃
....的青年,这已经被过去几年的生动实践证明,如“长征六号”火箭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
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元旦晚会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登台者竟然是校门口拉二
胡的老大爷,其表演赢得莘莘学子
....们热烈欢呼。
⑤合肥轨道公司与皖新传媒珠联璧合
....,近日在地铁2号线安徽农大站创办全国首家轨道交通共享书店,此举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
⑥今后文化部将不定期开展全国地方戏剧种普查,刻不容缓
....地掌握地方戏剧种情况,实现文化行政部门对地方戏资源的动态管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②感情色彩不当,推波助澜:澜,大波浪。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这里属于贬词褒用;
③朝气蓬勃:意思是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
④语义重复,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
意为众多的学生。
后面不能再加“们”;
⑤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⑥不合语境,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这里与“情势紧迫”无关;故选:B。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家刘庆邦继短篇小说《鞋》荣获鲁迅文学奖后,中篇小说《神木》在《中国
作家》全文发表,再一次引发各界的高度关注
B.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在长期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高超
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所折服
C.腾讯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王者荣耀”的注册用户已超过2亿,国内每7
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玩,日在线人数达五千万
D.邵逸夫的传奇人生令人感慨,他随兄十几岁时便南下新加坡,饱尝20世纪上
半叶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
【答案】C
【解析】A.偷换主语,句子开头的主语是“作家刘庆邦继短篇小说《鞋》”,还没有出现与之对应的谓语动词,主语就偷换成了“中篇小说《神木》”,在“作家”前加上“在”;
B.不合逻辑,“为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所折服”主客倒置,改为“让不少聆听过她讲课的师生折服”;
C.正确;
D.语序不当,“随兄十几岁时便南下新加坡”语序不合理,应为“十几岁时便随兄南下新加坡”;
故选: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A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2)李煜《虞美人》中,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离骚》中表现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4)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答案】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解析】故答案为:
(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重点字:鉴)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重点字:堪)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重点字:掩)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重点字:瑟)
本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
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
《阿房宫赋》名句辑录: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泛舟
刘著①
浮世浑如出岫云,南朝词客北朝臣。
传邮②扰扰无虚日,吏俗区区③老却人。
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
举杯更欲邀明月,暂向尧封④作逸民。
【注】①刘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金代诗人。
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金入侵后被迫留金任职。
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
②传邮:朝廷文书。
③吏俗区区:朝夕面对的尽是俗不可耐的金吏。
④尧封:尧之都,禹之封,指中原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再用南朝词客之典,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
B.颔联顺承首联,连用“扰扰”、“区区”两个叠词,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在金人州县府衙为职时整日不堪烦扰、难捱难耐之情。
C.尾联诗人举杯邀月虽含孤清之绪,但用“逸民”一词则将其回到中原故土得以暂时摆脱金人府衙烦嚣的欣愉之情传达出来。
D.本诗作者通过对偶回中原故土之际月夜泛舟之境的记写,巧妙地抒发了自己屈居金人统治之下而淤积的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
E.全诗一路写来,眼前景、身历事、心中情融合无间,虚实相应,情景交融,意蕴深沉,格律谨严,堪称金人七律中的佳品。
(2)颈联“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艺术手法。
【答案】AD
【解析】(1)A.“首联以出岫之云起句,表达了向往自由之情”理解有误,当理解为“出岫孤云”,且“写出了身不由己的身世漂泊之感,饱含怆楚沉痛之绪”于诗无据;D.本诗没有抒写愤懑之情和抗争之意,抒写的是身世漂泊的悲哀、亡国失土的痛苦、异国为官的烦恼和眼下暂时摆脱俗务的欣慰等复杂感慨。
(2)“入眼青山看不厌,傍船白鹭自相亲”句从手法看,中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与之前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从遣词造句的角度看,“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答案:
(1)AD
(2)①移情人景。
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鹭为对象,描绘了故国月下优美可亲的山水景象,融以“看不厌”和“自相亲”之感,抒发了诗人暂时摆脱烦嚣俗务的喜悦之情。
②对比映衬。
此联紧承颔联,与之所写不堪金人府衙烦嚣人事之扰的难捱难耐之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诗人暂回故国时的轻松喜悦之情。
③对仗工整。
“入眼”对“傍船”,“青山”对“白鹭”,“看不厌”对“自相亲”,词性协合,色调和谐,音韵优美。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从而把握其风格特点。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本质上,垃圾电影是垃圾导演与垃圾观众绝妙配合的产物。
垃圾观众愿意掏钱看垃圾,①______,这样才有了垃圾电影的不断生产。
硬是要区分谁对垃圾电影负有更大责任,其实有点五十步笑百步,大家彼此彼此。
②______,而是执着于讨论清除垃圾的办法,那么,首先当然有赖于导演的水平和职业操守不断提高,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③______,远离粗制滥造的垃圾,愿意为好电影掏钱。
【答案】垃圾导演为了挣钱也愿意拍;如果我们不纠结于垃圾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有赖于观众的水平不断提升
【解析】段意:垃圾电影是垃圾导演与垃圾观众绝妙配合的产物以及应对办法。
①承接“垃圾观众愿意掏钱看垃圾”,后句“这样才有了垃圾电影的不断生产”是对本句的进一步分析,应是垃圾导演为了挣钱也愿意拍;
②根据后句“而是执着于讨论清除垃圾的办法”,应是提出假设,指出如果我们不纠结于垃圾产生的原因;
③承接“首先当然有赖于导演的水平和职业操守不断提高,拍出更多更好的电影”,分好提示前后句式完全一致,是并列关系,应从观众角度分析,指出同时也有赖于观众的水平不断提升。
故答案为:①垃圾导演为了挣钱也愿意拍
②如果我们不纠结于垃圾产生的原因
③同时也有赖于观众的水平不断提升
考查补充句子,要通读语段,整体把握大意。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
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亲和力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和力,就一定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待人接物的方法,不管身处何位,都应该尊重别人、善待别人。
反之,如果待人不友善,就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
千万不要当一个没有合作伙伴的员工,没有合作伙伴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必然导致失业。
①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和力,不一定意味着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
②______
③______
【答案】一个人如果待人不友善,不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没有合作伙伴不一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就业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如果待人不友善,就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没有合作伙伴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必然导致失业”推断存在问题,由推断的条件,并不一定能得出所推断的结果。
仿照例句的方式--“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和力,不一定意味着没有人愿意和他交往”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第一句“如果待人不友善,就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这个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如果待人不友善,不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第二句“没有合作伙伴就会降低工作效率,必然导致失业”,可以理解为没有合作伙伴不一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就业。
答案:
②一个人如果待人不友善,不一定会失去合作的同伴。
③没有合作伙伴不一定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就业。
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所填内容。
推断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①要通读语段,了解语段大意。
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文段的内容和句内逻辑关系,对文段的语境有充分的了解。
通过通读文段,由语感初步感知出有逻辑推断错误的地方,这是做题的前提和基础。
②再读语段,对由语感找到的有推断错误的地方运用语法逻辑知识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
在分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句子中的那些特别绝对,武断的推断。
看其用词是否程度太深,看其推断条件是否充足,看其结论是否过于绝对等。
一般这些地方是最容易出现推断错误的地方。
分析过后进行确认。
③仿照给出的例子,拟写答案,分析推断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
拟写句子时一定要模仿所给的例句形式,不要想当然。
拟写后要注意所写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是否有逻辑错误,是否简明连贯得体。
最后写到答题纸上。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旧诗则不同,不仅高手如林,佳作迭出,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
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在每种诗体中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压卷之作”或“第一”。
其中推出数量较多、争论比较激烈的,还是在对唐人七律的推举上。
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拟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严羽不以为然,在《沧浪诗话》中明确宣布:“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到了明代,“前七子”首领何景明又推沈俭期《独不见》为唐人七律压卷,鼎足而三。
后来,大家争来争去,结果反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撂下,集中在《黄鹤楼》与《独不见》之间争高低。
同在明代的王世贞非但否定了二诗,还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重新提了出来,又开列了杜甫的《登高》、《秋兴》之一和之七三篇,以为欲求七律压卷,“当于四章求之”。
清人基本上在宋、明推出的七律压卷上争高低,同时也推出了新的七律压卷。
如徐增等推杜甫《秋兴》八首为七律第一,管世铭等又推杜甫《诸将》五首为压卷,杨伦《杜诗镜铨》甚至认为《诸将》在“《秋兴》之上”。
如此一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票数直线上升,崔颢其次,占二首。
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为何多在初盛唐时期?中晚唐七律数量更多,为何不推?这就牵涉到古人对七律诗体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了。
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七律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
五律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
为上,甚至可以空灵幽淡一些;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为上。
姚鼐以为“七言今体句引字赊,尤贵气健”。
施补华甚至认为“七律以元气浑成为上……以小巧粗犷为下”。
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宋人推出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黄鹤楼》二篇,的确称得上“句引字赊”,笔健气足,《黄鹤楼》更是气象壮阔,“元气浑成”。
尽管《黄鹤楼》的前四句连平仄都不合,颔联对仗也成问题,但通篇笔力雄健,为他人所罕见。
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无论是《登高》也好,《秋兴》八首也罢,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
绝不会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
至于沈俭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
姚鼐以为此律“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正说出了其中的地位与玄机。
窃以为:《黄鹤楼》以健气为胜,《独不见》以圆润为胜,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视为初唐七律第一。
由于盛唐诗气象博大,七律亦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未免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占了便宜,多有被选为第一者。
但也有人为此抱不平,硬是从中唐诗人中发掘了二首七律压卷,这便是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沈德潜曾说:“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然前此浑厚兀养①之气不存。
”但刘长卿这首《献淮宁节度使李相公》实在是鹤立鸡群,“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
沈德潜谓此律“起手如黄鹄高举,见天地方圆。
”金圣叹说它如“象王回身”,都是盛赞此诗的气象壮阔,雄伟浑成。
难怪何焯叹道:“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
”
中国古代在对诗的长期研究和探讨中,的确形成了一整套的诗歌评价体系,而这正是目前新诗所缺少的。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4日孙琴安《七律压卷与唐诗审美》,有删改)【注】①兀募(ao):形容文词格调不同流俗。
(1)下列对唐诗七律压卷之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七律压卷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是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推出的“压卷之作”争论比较激烈,但都是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推出的。
B.《登高》与《秋兴》八首,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因为都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见长,都有气势浩大、骨力道劲的风格,皆被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
C.沈俭期的《独不见》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各得其妙,而前者因其“高振唐音,远包古韵”,被作者视为初唐七律第~。
D.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被人推为七律压卷,是因为它们工绝秀绝,浑厚兀募,同样体现了盛唐诗的博大气象。
(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严羽认为杨万里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崔颢《黄鹤楼》“以元气浑成为上”,应为第一。
B.推选七律压卷主要考虑的是诗歌内容风格、气势以及诗歌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至于格律方面则没有严格的要求。
C.在古代人心目中,七律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风格见长,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而五
律可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乃至空灵幽淡,则容易创作。
D.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多在初盛唐之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博大的盛唐诗气象与七律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特点不谋而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气象博大的盛唐诗风孕育出众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七律作品,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多有作品被选为第一。
B.清人在七律压卷上争高低,虽然也推出了新的压卷,但还是沿袭了前人的审美
标准,所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作品及票数最多。
C.“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气象壮阔,雄伟浑成,明显异于当时七律的工巧之风,显得鹤立鸡群。
D.古人没有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仅仅是因为评论者各自审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确。
【答案】D;B;D
【解析】(1)D.“秀绝”错误,原文倒数第二段为“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
(2)A.“以元气浑成为上”是施补华说的,原文第六段为“施补华甚至认为”;C.“七律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风格见长”有失偏颇,原文第六段为“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为上”五律“容易创作”于文无据;D.“博大的盛唐诗气象与七律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特点不谋而合”不对。
,原文倒数第三段为“由于盛唐诗气象博大,七律亦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
(3)D.“仅仅是因为评论者各自审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确”于文无据。
答案:
(1)D
(2)B
(3)D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8.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段叫父爱的距离
远方
在我老家,管“父亲”叫“爹爹”,小时候,我觉得这个称呼特别的土,和它一样土的还有我那寡言少语的爹爹。
我那个起早贪黑在刀具厂干活的爹爹,常年穿一身破旧的衣服,趿拉着两只四处开裂的鞋,稀疏花白的头发常蒙着灰尘,黝黑的脸上有几处被烫伤的斑痕。
1999年夏天,我考上县一中,要去40公里外的县城读书,离家的前一晚,昏黄的灯下,爹爹单腿跪地使尽全身力气在为我捆扎行李。
正值盛夏,他额头上的汗混着灰尘往下滴,滴在了他的衣服上,滴到了我崭新的被子上。
我心里一阵嫌弃,说了句让我•海恨终生的话:“明天你还是别去送我了,你要是去了,别人还以为你是我爷爷呢。
”爹爹一怔,手上的动作停了一下,接着又忙活起来,他没有抬头看我,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家丫头大喽,知道要面子嘞。
”
第二天,因为行李太多,爹爹还是去送我了。
他换了身新衣服,穿了双新布鞋,但在我那时的眼里,他沧桑的脸上依然写满了“土气”。
那天爹爹没怎么说话,只是弯腰弓背默默地扛着东西,始终和我保持着一段距离。
到了宿舍,他放下东西就默默地退了出去。
中午我们在校门口的小店里吃饺子,老板娘热情而饶舌地搭讪:“这小姑娘和爸爸长得真像!”一直没开口的爹爹赶忙说道:“我家丫头长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