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
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7.26
•【字号】烟政办发〔2024〕14号
•【施行日期】2024.07.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
见
烟政办发〔2024〕14号
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数字贸易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助力对外贸易稳规模优结构,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立足毗邻日韩、海陆双向开放区位及制造业强市优势,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数字贸易合作示范新高地,推动数字贸易业态全面发展、贸易主体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基础设施
进一步完善,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带动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发展生态更加优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空间布局
全市实施“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数字贸易发展布局,旨在全力提升对外贸易效率,降低对外贸易成本,赋能传统外贸发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一)中心城区建成数字贸易核心引领区。
推进赋能中心、孵化基地、数字贸易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贸易数字化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策源地及数字贸易发展聚集区,加快数字技术在外贸领域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开展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形成数字贸易与数字经济相互支撑、联动互促的发展格局。
(二)周边城市形成数字贸易多点支撑格局。
以贸易数字化为核心,推动海洋化工、海工装备、汽车、农特产品等重点产业数字化改造,重点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工业设计、软件与信息技术、数字文旅、数字供应链、智慧农业等领域,推动形成数字贸易更多新增长点。
三、主要任务
(一)发展壮大数字贸易企业主体。
1.开展数字贸易专题招商行动。
实施数字贸易服务商计划,搭建“两图两库两池体系”,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数字贸易企业专题招商行动,加大对数字贸易生态链头部企业的招商力度。
加强与数字贸易领域商协会、中介机构在项目信息、政策咨询等领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投资促进中心;除长岛综合试验区管委、昆嵛山保护区管委外的其他区市政府、管委,以下简称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2.开展数字贸易示范企业培育行动。
围绕跨境电商及软件信息、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优势
和潜力领域,每年重点培育10家数字服务贸易示范企业和10家跨境电商示范企业,示范引领数字贸易快速发展。
支持数字贸易示范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加快建设境外营销网络,科学设立“海外仓”,积极开拓新业务、新领域和新市场,带动服务、技术、标准输出,引导企业平台化、国际化发展。
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一企一策”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3.开展数字贸易中小微企业扶持行动。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加海外数字贸易重点展会;发挥驻烟高校、跨境电商协会等社会团体机构作用,引入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开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实战赛,每年组织开展2次中小微企业培训、对接及政策解读活动,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水平,营造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税务局)
(二)精准提升数字贸易促进平台。
4.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引进专业机构,在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三站”率先建设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助力传统外贸企业精准高效拓展境内外市场,适时在全区域推广贸易数字化赋能中心发展模式,用数字化手段巩固日韩等传统市场,扩大欧美市场份额,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
搭建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招引数字化外贸企业孵化机构和初创数字贸易企业入驻,完善贸易数字化孵化体系,做精做细创业辅导、人才引育、营销推广等服务,壮大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主体队伍,通过培育新主体拓展外贸新增量。
加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推广使用力度,扩大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外贸传统企业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5.完善境外服务平台。
结合产业特色、产品特点及目标市场、潜力市场,联动“走出去”重点企业,布局建设具备“海外仓”“体验店”等采购、销售、仓储功能于一体的境外网络促进和服务平台,扩大数字贸易企业品牌海外影响力。
支持企业建设境外研发中心、离岸孵化基地等数字贸易海外创新平台,探索建立“离岸研发,就地转化”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
认定一批市级公共海外仓,对当年新认定的市级公共海外仓给予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6.完善展会推介平台。
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国家级展会,积极争取展位并支持企业参加美国高德纳国际展会、日本大阪展等境外展会,持续举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国际果蔬·食品博览会、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等重点展会,通过展会平台释放展会效益,推动形成更多的务实合作成果,提升城市品牌和国际知名度。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三)培育发展数字贸易新业态新模式。
7.推动跨境电商跃升发展。
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黄渤海新区、综合保税区、龙口市3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跃升计划,拓展打造一批高水平、带头强的跨境电商产业带。
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鼓励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和代运营业务,提升传统外贸企业市场开拓能力。
培育一批头部MCN机构,支持开展直播带货、线上推介业务,拓展“烟台优品”出海新渠道。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8.推动数字技术贸易发展。
搭建软件信息、互联网服务等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助力数字技术贸易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建设数字供应链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心,大力推进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仓储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示范应用。
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云操作系统、云数据库等高端产品,培育一批云服务应用软件开发企业。
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跨境金融、国际物流等领域深度应用。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港集团、烟台国际机场)
9.推动数字产品贸易发展。
鼓励电竞游戏、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创意、互动新媒体等发展,搭建“IP+内容制作+发行运营+衍生品开发设计+线上线下渠道”数字文创产业链,打造以武术为载体的“云峰对决”等“烟字”品牌赛事,建设以非遗、海鲜、农副产品等为代表的“烟台好品”消费场景,促进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信息、制造等行业融合发展,提升数字产品竞争力。
加强与境外影视机构在编剧创作、拍摄制作、后期发行、衍生产品研发等方面对接合作,探索建设数字化国际影视(演艺)基地。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10.推动数字服务贸易发展。
推进“烟台文旅云”平台丰富“线下+线上”的跨境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加快VR/AR、游戏交互引擎、全息成像等数字技术在海岛、泉、湖及各类名优虚拟体验文旅项目上的推广,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增强对境外旅游的吸引力。
加快科技创新链条、金融资本链条、数字物流链条功能叠加深入融合,在支付、认证、交易、物流等关键环节实现数字化转型,扩大金融、保险、商业服务等数字服务贸易规模。
推动数据知识产权存证和登记,探索数据知识产权存证登记证书在数据资产评估、交易流通、质押融资、纠纷处理等场景的应用,释放数据要素内在价值。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金融监管分局)(四)搭建数字贸易新基建新场景。
11.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推进5G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建设布局,建设绿色集约的烟台智算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建立专
业化数据交易中心,优先支持外贸企业丰富5G场景应用和产品研发,扩大数字服务应用规模及应用场景覆盖面。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委网信办)
12.加快建设数字海港。
完善烟台港一站式服务平台—物流信息网建设,建设“数据管住、口岸便利、进出高效、全程可控”的新型口岸。
支持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实现跨国家、跨关区、跨场站的无缝连通,将烟台港打造成北部地区区域性枢纽港口。
加快整车进口、混铜、混油等口岸审批和建设,争取混金、混银等口岸试点,创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各海关,烟台港集团)
13.加快建设数字空港。
加快建设新国际物流监管仓库,发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电子口岸的信息枢纽作用,建设全方位、全链条的“智慧空港”,实现向数字化航空港物流转型。
加快空港保税仓审批和建设,大力发展飞机维修、跨境电商、保税加工等产业,高质量建设临空经济区。
完善空运鲜活产品“绿色通道”建设,持续扩大进境冰鲜水产品规模。
试行海关电子放行模式,提升机场口岸货物通关效率。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烟台各海关,烟台国际机场)
14.加快建设数字班列。
依托黄渤海国际陆港项目,加强海关监管、装卸、仓储、还箱点和海铁联运等相关场站功能建设,加快实现单证流转无纸化、场站管理系统智能化,提高作业效率,畅通企业进出口物流通道。
依托胶东智慧物流港、胶东综合物流产业园项目,进一步强化对欧亚班列应用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支撑,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组织和运营水平,改进作业组织方式,实现车、箱、货全程信息管控。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烟台各海关,福山区政府、莱阳市政府、莱州市政府)
15.加快建设数字化应用场景。
推进“产业大脑”建设,推动化工、有色金
属、汽车等16条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鼓励发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提升生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加快智慧海洋牧场、国际设计小镇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夯实数字服务产业基础。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远程售后维护云平台,完善远程故障警告、专家远程诊断等功能,提升跨境贸易售后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市商务局)
(五)着力打造面向日韩的数字贸易新高地。
16.深化以数字贸易为特色的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建设。
进一步扩大对日韩在数据咨询、云服务、数字文化、远程医疗等领域开放,开展数字贸易监管、治理和规则压力测试,推动在数字贸易领域先行先试,打造中日韩数字贸易产业园。
积极推进外商投资便利化,全面实现申请人在境外办理在烟台登记注册(变更、注销)业务,打造全国第一个中日韩跨国审批“一窗受理”模式。
持续加密日韩航线,积极开通欧美澳航线,形成以日韩为桥头堡,涵盖三大洲、连通欧美两翼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
扩大智能商标识别应用,拓展海运入境快件全程数智化监管模式,创建面向日韩的数字通关全国标杆。
争取开通中日韩(烟台)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探索制定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提升面向日韩的数据跨境流动水平,建设友好互信的数据流动圈。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局、烟台港集团、烟台国际机场、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大数据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委网信办,烟台各海关,黄渤海新区管委)
17.深化提升平台载体发展能级。
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中韩(烟台)产业园、中日产业园、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平台,高标准建设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日本中小企业产业基地等重要载体,谋划打造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夯实与日韩数字贸易发展基础。
高水平打造RCEP国际合作示范中心,加强与日韩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海工装备等领域全链条合作,建成对接日韩的数字贸易示范窗口。
推动文化、数字、知识产权、语言、人力资源、地理信息、演艺、农业、物
流运输等特色服务出口,打造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产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8.深化拓展日韩数字贸易重点合作领域。
加快建设“购—展—售—退”全链条制度创新展示窗口,支持跨境电商商品在烟台清关分拨,争取跨境电商出口退换货政策试点,在日韩新增10家“海外仓”。
培育高规格国际电竞赛事,大力引进日韩电竞行业协会组织、游戏电竞企业,支持举办LPL、KPL等知名游戏赛事。
加强与日韩在影视动漫领域的合作,构建IP引进、加工制作、海外销售等全链条产业链,探索建设中日韩影视动漫基地。
持续推进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放大日韩外包市场优势,不断提升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维修租赁等离岸外包业务规模,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19.深化创新数字贸易地方合作机制。
依托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等平台,配套举办跨境电商、金融、保险、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领域系列活动,不断深化与日韩数字贸易交流合作。
推动中国(烟台)服务外包领军者大会拓展升级,积极举办中日韩(烟台)数字贸易洽谈对接及展览展示等活动,打造数字贸易品牌推广、招商引资、国际合作的重要展会平台。
加强与日韩高校数字贸易人才教育的国际合作,联合培养信息化、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共建数字贸易国际人才库。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金融监管分局,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六)不断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环境。
20.抓好抓实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对接。
支持企业参与各层次数字贸易、数据治
理机制和区域性数字领域经贸合作。
积极对接RCEP、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强化数据交互、分类分级、业务互通、监管互认、政府数据共享等数字贸易规则的研究,做好数据跨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审查政策宣传与服务工作。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委网信办)
21.抓好抓实数字贸易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积极对接商务部数字贸易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鼓励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数字贸易标准。
加快电子口岸数据交换标准化建设,推广运用电子仓单、电子提单、口岸通关等领域贸易数字化便利化应用。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烟台各海关,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港集团、烟台国际机场)
22.抓好抓实数字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银行、民航、港口等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对接,全面推行“两步申报”等通关新模式。
探索建设中国(山东)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烟台数字贸易专区”,实现数字贸易企业“一个账户、一个界面、一次申报”。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烟台各海关,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港集团、烟台国际机场)
23.抓好抓实数字贸易人才智力支撑。
建立数字贸易多元化人才培育机制,支持头部企业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组织开设数字贸易培训专班,有针对性设置数字贸易专业。
鼓励高校探索设立数字贸易学院,加快形成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
组建市数字贸易专家顾问委员会,对国家相关政策和先进城市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研究、评估,并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
积极引进数字贸易领域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符合条件的,分级分类落实人才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
实施跨境电商、驻烟高校与制造业企业携手行动,每年开展1—2次与制造业企业互动活动,搭建协会、高校、学生与企业的需求通道,形成良性互动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有关区市政府、管委)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由市长任召集人、分管副市长任副召集人的烟台市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协调机制,负责重大战略研究和重大问题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协调推进各项任务、督促责任落实。
协调机制成员由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数字贸易发展的统筹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二)强化财政扶持。
统筹市级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加强企业的招引力度,支持新引进实际到资的数字贸易、服务外包企业;加强示范引领,支持企业获评国家、省、市认定的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或示范企业;加强产业集聚,支持打造能集聚10家以上数字贸易、服务外包企业且服务外包执行额达到1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加强人才培训,支持培训机构获评省级服务外包培训机构。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三)强化金融支持。
深入推进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鼓励外国金融机构设立办事机构和独资银行,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金融服务支持。
积极争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数字贸易企业和数字贸易项目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贸易企业的信贷资源倾斜,创新数字化金融产品供给,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全流程一站式”金融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烟台金融监管分局)
附件:1.烟台市数字贸易创新发展任务分工表
2.烟台市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协调机制组成人员名单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7月26日附件2
烟台市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推进协调机制组成人员名单召集人:郑德雁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召集人:沈健市委常委、副市长
成员:王松杰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高言进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孙兴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
郝慎强市教育局局长
李杰市科技局局长
张宏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
孙福勋市财政局局长
姜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刘增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蔡浩礼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孙华君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局长
由如林市商务局局长
祝潜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谭克良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张晓东市体育局局长
毕秋军市大数据局局长
姚宝鑫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
王海峰市邮政管理局局长
林腾霄烟台海关关长
王颖超市税务局局长
赵杰人民银行烟台市分行行长
黄波烟台金融监管分局局长
吴红光烟台国际机场董事长
刘国田山东港口烟台港董事长
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具体负责数字贸易产业发展的协调推进和日常工作,由如林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