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作品收集分析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作品收集分析心得10信51 10075008 卢磊
《那些点线面@广告》
什么是广告精神---煮不烂的铜豌豆,打不死的铁小强。
什么是广告人---上山能打虎,下水能擒蛟。
保持乐观,为人豁达,结交益友,融入集体,保持健康体魄,又切合实际的目标,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和适度消遣,并且拥有团队意识。
现在网上的社区流行讨论“普文二”青年,将广告人归类与文艺或二傻青年,但绝不是普青。
当代文人的四俗,上一次镜,出一本书,去一次西藏,信一次耶稣。
人生最难吃的三碗面,无外乎人面,情面,场面。
广告作为一个社会服务类的行业,与各领域都有交集。
升入大二的这一学期,我进一步接触了专业课,也从大一下学期的广告作品的创作更多将注意放在市场营销和活动策划方面。
广告作品收集分析是从大一延续下来的一门课,自主性很强,虽然一共没上过几次,但广告本来就不是在课堂学来的,我们更多在收集和创作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去参透。
关于点
一个人不必行走在高原大漠,但内心一定要海阔天空。
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去现场看那些大公司前辈的佳作,但通过互联网,我们也了解一些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创意灵感独到之处。
我欣赏一些公益广告的同时,更习得其中教人向善的心。
虽然在我们身边,商业广告占了多数,更有一些公司过度夸大自己的产品,从而伤害了消费者感情,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一点,分析我所看到的一些广告,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把缺点当优点,把特点当卖点。
就好像我喜欢的歌手陈奕迅在《浮夸》里唱的一样:“似木头似石头的话,得到注意吗?”当今是一个讲究眼球效应的年代,就好像一句很犀利的话这样讲:“傻与不傻,就看你会不会装傻。
”很多广告作品甚至以丑为美,来吸引大众眼球,长期的俊男美女难免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一反常态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常用手法有类比,夸张,反语。
第二点总结的话,就是低头需要勇气,抬头需要底气。
好的企业做出来的广告是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的,比如丰田回收有故障的汽车,这体现了一种企业的精神,我觉得一些大企业在宣传自己产品的时候,更多是注重自己的企业品牌文化和形象的维护和发扬。
广告更多时候真的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来包装的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企业首先要有自己的卖点优势,广告是一个扬声器,让更多人认识它。
这种广告一般属于理性诉求的广告。
正如那位自诩“做营销界的广告家,广告界的营销家”的张
默闻所说,我们要做最有销售力的广告。
关于线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快时代,快营销,以快制胜,广告也随之迎来了海量个性的时代。
分析目前中国市面上一些广告,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是一个正在被奢侈品覆盖的市场,开始进入一个高端奢侈与平价时尚共舞的时代。
人们消费物品越来越讲究附加价值,品牌观念深入人心,品牌个性甚至可以改变人的个性。
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奢侈品,如卡文克莱,一直走时尚简约路线,它的广告作品也一向如此,克里斯汀迪奥一向是自恋的标榜,它的广告也是围绕这一核心讲究个人价值实现,个人光彩绽放而制作,再如杜家班纳D&G,一直是一种现代感与巴洛特华丽丽风格的混搭,在时尚界一向很有腔调,再如范思哲,一直以高级嬉皮士的形象聚集全球那些年轻疯子的眼球。
而什么是时尚,或许就是三高,高附加值,高价格,高利润。
其中我注重分析了一下,国际香水广告的四大表现形式:
1自然风光,代表作是高田贤三KENZO的海洋男士香水
2暧昧与性,代表作是Beyonce的heat
3电影画面,代表作是香奈儿N°5女士香水
4超级巨星,代表作是Dior的真我香水。
美国百货商店之父约翰·霍纳梅克曾这样感叹:“我在广告上的投资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堪称广告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把目光积聚在广告身上移到别处,我们会发现,其实一个广告的好差与它投放的媒体也息息相关,所谓唇亡齿寒,也是一个道理,也就是---媒体销售化,媒体渠道化。
这学期其实更多时候,我会把时间用来看一些消费者与营销方面的书,关于广告作品的接触也随着广告大赛的热情一起远去。
如果单把目光放在作品上我们其实很难客观上去评定它的好坏,好的广告创意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果加上对于媒介组合的应用,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将能够有较高的广告投资回报。
我这学期在风行网上看了一部TVB年度大戏《法证先锋3》,在片头放了许多的广告,总结来看一个好的电视广告,就是创意+想象力+故事情节。
或许正如一些人所说,广告有一种魔法,可以让你的产品自动销售,营销活动产生“病毒”效应,除了好选对话题,还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去展示。
关于面
看过那么多的广告创意,产品不是,执行不是,故事不是,代言不是,创意来自灵感,灵感来自经验与意念。
广告没有权威,审美没有标准,有时候,辛苦酝酿许久的成果,往往是空欢喜一场,仍处在广告起跑阶段的我们还有更长远的未来。
我希望在下一学期的课上,老师可能给我们更多实践的机会和团队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