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漯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
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田园中的诗意栖居是中国人最早的乌托邦理想,“田园综合体”则是当下的一个热词。
人们回归田园的渴望,是对工业社会和现代性的平衡,是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再次和重新定位,是传统生活方式重建自我认同的努力。
钱穆先生曾言,乡村代表着自然、孤独与安定,而城市则是代表着文化、人群与活动,乡里人终须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须回归乡村,乡村与城市需要各自的智慧。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在众声喧嚣中心生浮躁。
于是便产生到乡村放松一下的需要,与大自然亲近以调整心绪。
身处乡村,寄情田园,人的心力体力得以恢复,在孤独和安定中反思与成长。
“田园综合体”是沟通城乡的生活纽带,让城市人有机会体验真正的田园生活,在大自然中养精蓄锐,在这里重新出发,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对自身有新的理解,充实城市文化和现代文明。
现代田园不仅仅是城市人寻觅的桃花源,是乡村里走出来的人们留得住的乡愁和回得去的故土,更是乡里人日日在其中生活劳作的家园。
近年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生活逐渐实现现代化,然而由于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许多负面后果也凸显出来。
“田园综合体”是探索“就地城镇化”的新方向,不仅要着眼于教育、医疗、社保、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均衡化,更要通盘考虑现代田园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一些地区对农业的丰富内涵、特性与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却忽略了农业的多功能作用,特别是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
“田园综合体”之“综合”即着眼于此。
宋代大儒程颢曾言,“观鸡雏可以知仁”。
农事活动——饲养牲畜与种植庄稼都是一样,它的对象是活物,是整个的、生动而有活趣的,容易养成疏阔自然的心性,乡村也有了从容的社会风气。
费孝通先生则认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具有“有机团结”的特性。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不需要法律,由于熟悉而相互信任,也形成了其他一些好的品德。
正是这些独特的文化意蕴,才构成了传统田园的深厚魅力。
中国农耕文化传统中形成的伦理与美德在现代城市已不多见,而在许多乡村却仍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正所谓“礼失而求诸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让乡风美俗滋养世人,正是发展“田园综合体”的应有之义。
(节选自《人民日报》张源《挖掘传统田园的特有魅力》,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田园综合体”是田园中的诗意栖居,它是贯穿古今的士大夫田园情结的具体体现。
B . “田园综合体”让城市人与乡村人都在其中找到了彼此,形成新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
C . “田园综合体”体现了“就地城镇化”的新趋势,它致力于创造新型田园社区和田园生活。
D . 传统文化的伦理美德在现代城市已销声匿迹,而在乡村仍是可贵的“衣冠简朴古风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田园综合体”为论题,阐释了“田园综合体”产生的背景、必要性及作用。
B . 文章综合采用引证、对比、假设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不仅论据丰富,而且论证有力。
C . 文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条分缕析,观点持之有据,而且给人以厚重稳健之感。
D . 文章在阐释“田园综合体”的意义时,从“礼失而求诸野”角度,阐释乡风美俗的滋养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与自然渐行渐远,人们容易产生到乡村去、与大自然亲近的愿望。
B . 现实中,乡村建设凸显出垃圾处理难、过度商业化货币化、精神生活空虚等负面后果。
C . 新农村建设中,既要重视农业的经济功能,也要重视农业的文化、社会建设等多种功能。
D . 乡土社会因为其具有“熟人社会”“有机团结”的特点,所以人与人之间根本不需要法律。
2. (15分) (2019高一上·温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舅爷
刘汀
到死为止,舅爷都只是个光棍儿。
舅爷的大部分人生都在和羊打交道,他是我们村从业时间最长的羊倌,前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年,而他去世
时,也才五十几岁而已。
在我的印象里,他始终是那个样子:高个子,面目黝黑,牙齿发黄,粗大的鼻孔和嘴巴,说话时总带着一种嗡嗡声。
这样的容貌,按说在农村来说也不算多么难看,可舅爷一辈子没正经恋爱过,更没结过婚,孤老一生。
他只身到这儿来,没有户口也没有土地,是一个外人。
在我家前面几十米,有一块空地,叔叔们在西边的荒地上脱了几千块黄土坯,晒干后运回村里,给舅爷盖了两间土坯房。
大概就从这时候开始,舅爷才算真正进入了村里的生活秩序。
不知为何,这栋新盖起的小房,两年之后就变得很破旧。
窗户没有玻璃,是用塑料布封着的,但很快就露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洞。
屋檐上的木桩缝隙,有鸟雀和燕子做了窝,把白色和灰色的大便拉在上面,风吹日晒之后,看上去就有了日月侵蚀的意思。
放羊回来,把各家的羊赶回去,天已经黑透了,他再一个人生火做饭。
偶尔,家里蒸了馒头或豆包类的干粮,母亲会让我们叫舅爷来家吃,他总是歪着脖子说不去,似乎很生气的样子。
我们回去回话,母亲就说不吃拉倒,但饭后还是会让我们把干粮给他送一些。
我们走进阴暗的屋子,舅爷端坐在土炕上,面前摆着桌子,桌上有一些咸菜,看我们进来,又是很不高兴地说:“怎么才来,我都等半天了。
”
他开始大口大口地吃饭,舅爷的饭量实在惊人,他一顿能吃七八个馒头。
有一年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刚吃完午饭,舅爷突然笑眯眯地进了屋,从怀中掏出两块月饼给我和弟弟。
母亲拦着说我们买了,你自己吃。
舅爷说吃够了,这回吃够了,我买了四斤月饼,一口气吃了三斤半,实在吃不动了,这俩给他们吃。
舅爷依旧抱起膀子,咧着嘴似笑非笑,看着我们啃食月饼,眼神有一种温情。
九几年的时候,村里面的羊突然多起来,羊倌的放羊钱也水涨船高。
那两年大概是舅爷生活最滋润的日子,他甚至找电工,从外面的电线上拉了一根线,给自己的小屋接了一盏十五瓦的电灯。
舅爷还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但抱回去后却没有人影,一片雪花。
一群孩子跑过去看电视,看了一会儿屏幕上的雪花,听了一会儿哗哗声,就厌了,四散而去。
可舅爷竟然能大半宿大半宿地盯着雪花看,好像他能从那儿看出了天线接收不到的故事一样。
牛羊越来越多,他的收入却越来越少,许多人家的羊群过百之后,感到雇一个羊倌太亏了,便两三家合伙,一家一天自己放羊。
很快,那根从空中横拉出来的电线,因为没交电费又被收了回去,那栋越发破败的孤独的小屋,重归黑暗和荒寂。
第二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去给他拜年。
他的屋里冷极了,似乎好几天都没有生过火,我看见土炕上堆着两床露出棉絮的被子。
炕的另一边,盆里有一坨冻僵的黑面团,另一个盆里是冻着冰碴的碎酸菜,看不到一点肉星儿;一个盖帘儿,放着十几个饺子。
我们觉得自己身上新做的衣裳,和屋子里的气氛很不对劲儿,扭扭捏捏着转身要走。
“等一下,”舅爷叫住我们,然后从炕席底下摸出一把钥匙,打开炕尾的一个小箱子,手在里面摸了半天,掏出一把块儿糖,给每个小孩两块,自己也剥开一块丢进嘴里,说:“吃吧,可甜了。
”说完又钻进被窝里,却没睡,眼睛盯着房顶。
我们觉得无聊,赶紧出来。
大街上,满是红红绿绿互相串门拜年的人,大家递着烟,说着祝福的吉祥话,偶尔有爆竹声从某家院子或小孩子的脚边响起,在空旷干冷的天空里灰飞烟灭。
走出他的院子时,我心里酸酸的。
我不知道舅爷是哪一天死的,只是仿佛某一次放假回家,他那栋破旧的小房子换了主人。
有人家买下了它,推倒,重新盖起砖房,垒高院墙,开辟菜园子,打下水井,又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就此诞生。
舅爷没了,他存在的痕迹也没了,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因为不属于家族的人,他的坟不能进祖坟,只能找一处偏远的山坡埋掉。
他死了,我不觉得是死于身体上的病。
我无法想象在离去的那一天晚上,躺在破旧的、满是土味和烟味以及腐烂的衣服味的炕上,舅爷想过什么;我也无法想象他是否流过眼泪,是否伤过心;我甚至无法想象他作为一个人该有怎样的悲欢离合……
他永远一个人面对着此起彼伏的群山和旷野,无论生前还是死后。
我越来越感到,他所面对的那些孤独,那些空落落,多多少少也是我们终将要面对的。
(有删改)
(1)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舅爷的形象。
(2)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3)请探究文章结尾两段的作用。
3. (12分) (2017高三下·贵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
柏琳
鲍勃.迪伦是谁?
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
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
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
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
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
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
”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
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
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
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
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此后,他对于加之于身的各种标签都感到厌倦,刻意要与60年代轰轰烈烈的反叛文化运动保持距离,他说:“我不想再为任何人写歌,不想成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从我的内在出发来创作音乐。
”1964年另一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中,已经不见抗议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会司仪”,当人们期待迪伦能成为民权运动的旗帜时,他这样回答。
他走了另一个极端——1965年的新港音乐节上,鲍勃·迪伦给民谣音乐插上了电。
1965年美国迎来了抗议运动的高潮,迪伦却带上一把电吉他,给一个彷徨的时代诊断了病症:“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你孑然一身,你无家可归,你默默无闻,像一颗滚石。
”这首收录在专辑《重返61号公路》里的摇滚乐,叫做《像一块滚石》,几十年后被《滚石》杂志评为500年来最佳歌曲的第一名。
当时,迪伦不仅在政治上被视为脱逃的懦夫,也被视为民谣的叛徒。
但对迪伦来说,这首歌不仅意味着他找到了文学和音乐间的通道,更意味着一场挣脱——从一个“抗议歌手”的躯壳逃往自己灵魂深处。
此时,他的兴趣转移到了诗歌和小说上,因为这不受歌词长度限制。
他呆在纽约的公寓里,埋首大堆书籍,陷入了疯狂的诗歌阅读中,读兰波也读布莱希特,喜欢艾略特,还曾为爱伦·坡的《钟》谱上吉他曲。
“我就这样训练自己的思维,丢掉不好的习惯,并学着让自己沉静下来。
我读了整本的拜伦的《唐璜》,从开始到结束都集中精神,同时还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
”70年代末,当嬉皮士文化与政治风潮过去后,人们更关注他的诗歌天赋。
1996年鲍勃·迪伦正式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伦·金斯堡在推荐信中写道:“他的作品帮我们恢复了音乐与诗歌之间至关重要的联系。
”
迪伦的文学传统是深厚的。
2000年,曾被誉为“每个诗人梦寐以求的评论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伦演出后台问他最近读什么书,迪伦脱口而出:莎士比亚。
瑞克斯后来撰写了《迪伦对原罪的先见之明》,将迪伦称为“当代美国最好的用词专家”。
80年代至今,迪伦逐渐减少了发行唱片的数量,他全身心爱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传统。
怀旧者鲍勃·迪伦,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个吟游诗人。
事实上,这才是伟大文学的源头所在——无论是西方的《荷马史诗》还是东方的《诗经》,文学最初是用来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诗人,而诗人鲍勃·迪伦的灵魂,也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报·书评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在诺奖历史上,曾数次把奖项授予“非文学”人士,最出名的当属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1950年)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953年),而2015年的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严格意义上也是一个记者,并非作家。
但是,把文学奖颁给一个歌手,却是头一次。
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予鲍勃·迪伦的颁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②鲍勃·迪伦的传记作者戴维·道尔顿称他为“最多变的灵魂”,但迪伦认为:“我确实从来都只是我自己:一个民谣音乐家,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烟雾,写一些在朦胧光亮中漂浮的歌谣。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战之后,“垮掉的一代”风靡美国,这对年轻的迪伦有很深刻的影响。
这种挑战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的思想或许催促着迪伦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寻找属于自己的传奇。
B . 作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伦·金斯堡在思想上与迪伦产生了高度共鸣,非常肯定迪伦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C . 摇滚乐《像一块滚石》是迪伦的代表作,它体现了歌手对自身灵魂的探索,使迪伦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D . 音乐与文学对于迪伦来说,具有相通性,都意义非凡,两者的价值与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圆融体现。
(2)作者为什么称鲍勃·迪伦是“迷人之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鲍勃·迪伦受到诺贝尔文学奖青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4. (11分) (2015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
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
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
闻金人犯京师。
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
遂驻家池阳,独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
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
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
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
该书著录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
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
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①相: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②侯:侯,古时士大夫平辈之间的尊称。
此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椠: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1)
下面一段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B .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C .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D .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组是()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 . ①②⑥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③⑤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表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以及在时局动荡中无能为力的悲痛。
B . 赵明诚当太学生时就酷爱碑文,做官后,更是立下了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向。
C . 夫妇二人志趣相投,或共同校勘书籍,或相对惋惜无钱购买珍品,或以饮茶先后为赌注考察记忆力。
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 . 危急时赵明诚要求妻子亲自抱着所说的宗庙祭器,并与之共存亡,这让李清照心里很不好受,也让人看到了他的爱物成痴。
(4)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②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5高一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
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请指出并分析其妙处。
(2)
若把第四句中的“星火”换成“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渔火”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四、默写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8高一下·友好期末)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
”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劝学》中用螃蟹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7.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今天的人读古人的文章相当吃力,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古人写作时文不加点。
B . 在科学领域,他默默耕耘,刻苦钻研,取得的成绩真是擢发难数,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C . 作为老的教育技术手段之一的投影媒体是否真的是廉颇老矣,不中用了呢?是否要彻底退出教育领域,完成其历史使命了呢?是的,我认为投影媒体历史使命已经结束。
D . 表弟是一个小淘气,整天拿我的东西。
每当我要他完璧归赵时,他都会问我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8.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印度公益组织要求印度代表团联手与谈判各方合作,在德班会议上消除包括绿色气候基金争议在内的分歧,并达成共识。
B . 据苏州市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之一、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李荣森调研统计,剧装制作总成本的60%来自刺绣。
C . 警察牌号车接送单位职工孩子上下学,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分忧,实则是权力支配下的谋求私利,“警用校车”还是不要的好。
D . 复旦大学将试行“推优直选”在全国录取试点生的办法,即由中学校长推荐优秀学生、大学综合评价后录取的人才选拔模式。
9. (2分)下面是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怎样排列它们的顺序才合理()
……虽然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但是,。
,,它们才是被人类直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