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第三课阳光少年知荣辱导学习型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第三课阳光少
年知荣辱导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导学案
年级
班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题
3.阳光少年知荣辱
课时
第一课时
话题
爱惜自己的名誉
备课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能力: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
知识:知道犯错误后的自责就是有羞耻心的表现,明白羞耻心的重要性;明白“好口碑”就是好名声,要爱惜自己
的名誉。
学情分析
知荣明耻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羞耻感,渴望得到同伴及身边人的赞许和认可。
但因顾及面子,他们有时爱慕虚荣,常常会用不真实的言行遮掩自己的错误,缺乏正确看待错误的心态和积极面对错误和勇气。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难点是: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学习目标
完成教材P14-P16页内容,话题为“爱惜自己的名誉”。
活动一努力获得好名誉
活动二不图虚荣惜名誉
活动三好口碑美名扬
学习重点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难点
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
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推荐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和“我的阳光行动计划”表格。
学生准备:搜集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教学过程
学
导学
.名言激趣,揭示课题。
出示名言:名誉比生命可贵。
提问:你听说过这句名言吗?这句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做自尊自爱的人。
2.名誉就是名声。
每个人都希望在他人心目有个好名声。
讨论:一个人怎样才能获得好名誉?
出示学习目标
完成教材P14-P16页内容,话题为“爱惜自己的名誉”。
活动一努力获得好名誉
活动二不图虚荣惜名誉
活动三好口碑美名扬
自学
阅读教科书中“乐于助人得赞誉”、“诚实赢得好名声”的故事后在组内交流:生活中还可以怎样获得好名声?说说自己获得好名声的小故事。
小结: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都能使我们获得好名声,好名声是靠自己努力获得的。
【设计意图:了解获得好名声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知道名誉就是名声。
每个人要想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
】
互学
活动二不图虚荣惜名誉
.同学们,你们认为好名声与爱慕虚荣有何差别呢?
2.阅读教科书15页的故事后小组交流: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碰到这样的情况你是怎样想的?
3.辩论:爱慕虚荣的人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好名声吗?
小结:有虚荣心的人追求的是一种虚假的名声和荣誉,我们要珍惜荣誉,不要爱慕虚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辨析追求好名声和爱
慕虚荣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白要有正确的荣誉观,那些追求虚假名声和荣誉的人的行为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好名声
互评
活动三好口碑美名扬
.讲述董奉、刘宠、梅兰芳爱惜名誉的故事。
说说,他们是怎样获得好口碑的?
2.学生交流搜集的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
小结:“名誉比生命可贵”。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杰出人物把名誉看得比生命可贵,他们以崇高人格受人尊敬和爱戴。
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不做有损个人名誉的事,爱惜自己的名誉。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会、交流爱惜名誉的格言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感受爱惜名誉的具体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是爱惜名誉的具体表现。
】
答疑
解读名言,懂得爱惜名誉的重要性。
了解获得好名声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知道名誉就是名声。
每个人要想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留下好印象,要靠自己努力去获得。
通过引导学
生思考、辨析追求好名声和爱慕虚荣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白要有正确的荣誉观,那些追求虚假名声和荣誉的人的行为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好名声。
通过故事会、交流爱惜名誉的格言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感受爱惜名誉的具体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是爱惜名誉的具体表现。
测
完成长江练习册相应作业
展
师生展示学习成果、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板书
爱惜自己的名誉
努力获得好名誉
好口碑美名扬
不图虚荣惜名誉
课后反思
教材是师生学习的凭借,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令课堂呈现开放性。
教师不再是真理的占有者和宣传者,学生不再是真理的被动的接受者。
师生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对话关系,合作关系。
教学过程为师生交往、对话和探究的过程,也是价值观、人生观潜在形成的
过程。
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的主学习形式。
拓展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多元化智能,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尊重了他们的自主发展。
不足之处:学生对搜集的资料不熟。
虽然我对学生搜集、预习都做了要求,但要求不够明确,学生只搜集,缺少整理、熟悉的环节。
导致学生交流文字资料时,常有读错、读的不连贯的现象。
读不好,自然影响交流的效果。
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导学案
年级
班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题
3.阳光少年知荣辱
课时
第二课时
话题
知耻而后勇
备课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能力:学会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
知识:知道犯错误后的自责就是有羞耻心的表现,明白羞耻心的重要性;明白“好口碑”就是好名声,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学情分析
知荣明耻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有羞耻感,渴望得到同伴及身边人的赞许和认可。
但因顾及面子,他们有时爱慕虚荣,常常会用不真实的言行遮掩自己的错误,缺乏正确看待错误的心态和积极面对错误和勇气。
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教学难点是: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学习目标
完成教材P17-P20页内容,话题为“知耻而后勇”。
活动一知羞耻惜名誉
活动二勇认错敢担当
活动三阳光少年扬美德
学习重点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难点
比较不同行为与个人名誉的关系,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推荐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和“我的阳光行动计划”表格。
学生准备:搜集爱惜名誉的人物故事及珍惜名誉的名言教学过程
学
导学
出示名言:“人不可以无耻”、“人之患,莫大乎不知耻”。
提问:这些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学习目标
完成教材P17-P20页内容,话题为“知耻而后勇”。
活动一知羞耻惜名誉
活动二勇认错敢担当
活动三阳光少年扬美德
自学
活动一知羞耻惜名誉
.出示名言:“人不可以无耻”、“人之患,莫大乎不知耻”。
提问:这些名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2.阅读教科书17页的故事《羞耻心为他把住了关》,设想丛林会怎样做?为什么?
3.交流:你有过类似经历吗?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小结:每个人在做错事后都会感觉到内疚和不安,正是这样愧疚和不安令人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设计意图:通过名言、故事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后自责并勇于承认错误是知耻而后勇的具体表现,是值得人们称赞的品质。
】
互学
活动二勇认错敢担当
.阅读教科书18页,谈谈你的想法。
2.实话实说。
话题一:当你做错了事,有了愧疚之意,有勇气承认吗?
话题二:如果承认了并没有得到谅解和宽恕,你下次还会承认吗?
话题三:承认错误使你受到惩罚,下次犯错还会选择承认吗?
3.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耻而后勇的故事。
小结:一个人的羞耻心、荣辱感能让人在做错事后选择承担责任和改正,这是非常可贵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实话实说、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做错事后勇于认错敢于担当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这样才是在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
互评
活动三阳光少年扬美德
.推荐活动:“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
给每个学生发一份表格,推荐自己心目中的阳光少年。
表格中的内容包括:推荐对象及推荐理由。
2.制定、交流“我的阳光行动计划”。
根据自己的情况发现自身需改善的问题,对自己提出完善自我的要求,制定自己的阳光行动计划在组内交流。
小结:阳光少年的优秀品质感染了我们,我们要向他们
学习,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争当快乐、健康、知荣辱的好少年。
【设计意图:通过“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推荐活动,发现、学习身边阳光少年的优秀品质,以身边榜样为例,提出完善自我的要求,不断促进学生自我进步和发展。
】答疑
通过名言、故事让学生明白犯错误后自责并勇于承认错误是知耻而后勇的具体表现,是值得人们称赞的品质。
通过实话实说、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做错事后勇于认错敢于担当是非常可贵的品质,懂得应分清是非,正确的事坚持做,明知不对的事情再小也不做,这样才是在以良好的言行维护自己的名誉。
通过“我心目中的阳光少年”推荐活动,发现、学习身边阳光少年的优秀品质,以身边榜样为例,提出完善自我的要求,不断促进学生自我进步和发展。
测
完成长江练习册相应作业
展
学生汇报学习收获
板书
知耻而后勇
知羞耻惜名誉
争做阳光好少年
勇认错敢担当
课后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收集古今爱惜自己名誉的人物故事。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要爱惜自己的名誉。
并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行为。
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正确辨析虚荣和追求好名声。
帮助学生明白,好名声背后是个人的努力,因此要想赢得好名声还是靠自己。
一开始故事导入听老师讲郭鸣和冯新的故事,思考:好名誉从哪里来?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都能获得好名声、好名誉。
为了获得好名誉,你做过哪些努力?全班交流自己获得好名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