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爱国名言名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飞的爱国名言名句
1. 岳飞的爱国名句有哪些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3.“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4.“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5.“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6.“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岳飞的爱国故事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

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

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

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

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

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

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

又在金军进
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

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

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

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2. 岳飞的爱国名句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3.“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4.“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5.“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6.“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岳飞的爱国故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

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

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

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

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

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

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

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

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

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

七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46262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3. 岳飞的爱国名句有哪些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3.“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4.“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5.“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6.“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 岳飞的爱国故事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

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

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

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

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

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

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

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
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

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

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

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

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

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

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4. 爱国人士岳飞的名言
岳飞(1103-11141)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少年从军,官至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枢密副使。

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

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

工诗词,但留传甚少。

词仅存三首(上面已回答满江红略),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

风格悲壮,意气豪迈。

有《岳武穆集》。

年代:南宋作者:岳飞作品: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年代:宋作者:岳飞作品:小重山
内容: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不患天下不太平。

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5. 岳飞的爱国诗的论文
“词,古诗流也,吟咏情性,莫工于词”(尹觉《坦庵词跋》)。

“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张炎《词源》卷下)。

词在一般宋人心目中,通常只是一种吟风弄月、抒写私生活环境中产生
之感情的文体,因此从晚唐五代到北宋的词篇中,很少写到重大的社会题材与生活内容,基本未能反映出词人作为“精英阶层”(因为其中很多是参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高层次文人)对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只有到了南宋,由于前不久所发生的靖康国难和当时宋金对峙的严峻局势,词中才勃涌进了一股强劲的爱国忧政思潮,这就使得士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得以在原先被视为“小道”的词体中获得了充分的展示和前所未有的张扬。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气歌》),在这些产生于国家多事之秋的词篇中,人们终于重又感知了中国古代士大夫们的高风亮节。

应该指出,宋代有相当一大批士大夫文人是深具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

拿北宋来说,范仲淹就是其中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以及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政治襟怀,充分显示了他心系天下、献身社会的崇高理念。

此外,如幼年时代的苏轼即“奋厉有当世志”,努力想成为像东汉范滂那样一位清官贤吏。

而王安石、司马光等新旧党争的领袖人物,虽然政见不同,但他们想要经邦济世、为社会干一番事业的初衷却又是相同或相似的。

因此综观北宋的士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富有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消翻检他们的大量奏谏文章,就可强烈地感知其“社会良心”。

而在他们所写的“小词”中,也偶会流露其关注时事、经世济时的心迹。

例如范仲淹在镇守西夏边界时所写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就赫然出现了“燕然未勒”的惋叹;而在苏轼笔下,更出现了这样豪迈的词句:“受降城下紫髯郎,戏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如梦令》)只是由于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四库全书总目·东坡词提要》),所以北宋士大夫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主要在其诗文作品中反映出来,而词则基本远离了这方面的内容,故直到北宋末年仍被局囿于那种莺莺燕燕、倚花柳的狭隘圈子中,这不能不说是北宋词的一
种缺陷和遗憾。

但是,上述词与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基本脱节的状况,却在南渡初年得到了迅速的纠正。

靖康之变的鼓,不仅改变了宋朝的国运,也迫使士大夫们不得不直面惨淡的人生。

于是,爱国和忧政的情志变成一股洪流,奔泻到了他们所写的各体文学作品中。

在这种情势下,词也莫能例外,它的“言志”功能得到了前所未见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在那类抒写爱国忧政之情的词篇中,人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被社会责任感所激起的心跳和脉动。

这种情况,首先可从岳飞谈起。

当然,岳飞乃是一位抗金名将,人们自不能将他以“文人”视之,但是他所写下的爱国词篇,却颇能显示南渡初期词人们的共同心情和小词映现士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普遍情况。

这里,且举其最有名的《满江红》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中最显慷慨激昂的句子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而最能激励人心的句子,则又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前者,写出了爱国志士们共同的复仇心理;后者,又表明了他们肩负复国重任而感发的迫切自勉心情。

对此,且作简略分析:俗语有云:“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靖康之变的直接后果是金人竟把二位“君父”(徽、钦二帝)俘虏并押到了北方,对宋朝的臣子来说,难道还有比这更大的奇耻大辱吗?据史书记载:金兵将徽、钦二帝及宫妃们押上马车时,宫妃们曾在车内大声叱骂前来送行的宋臣道:“尔辈等任朝廷大臣,作坏国家至此,今日却令我辈塞金人意,尔等果何面目?”这些被骂的大臣们只好“回首缄默而已”(据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八引《封氏编年》)。

尽管岳飞等人对北宋的亡国并不负有任何责任,但作为
在封建礼教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宋朝臣子,面对这场皇帝被掳的事变,心中当然会充满着蒙羞受耻的感觉,并进而反弹出报仇雪耻的强烈欲念。

何况,金兵所到之处,屠我城池,戮我人民,使我大好河山变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记载:汴京在事变之前人口将近百万,而在金兵屠城之后,壮丁已不满千人,“东及沂、密,西至曹、濮、兖、郓,南至陈、蔡、汝、颍,北至河朔,皆被其害。

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


),这越发激起了爱国之士对金国侵略者的深仇大恨。

因此,岳词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一种寓有切肤之痛和切齿之恨的热血沸腾之言,表现了当时所有爱国臣民共同的雪耻情结和复仇心理。

而由此,更又激发了他以复国为己任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