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将成为一个人的终身需要和过程,教育也将从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会学、能学、善学,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

正所谓金子个人珍贵,点石成金的本领更难
能可贵。

因此,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ndependence study" ability development
Wu Yong-jun
Abstract: 《The academic association exists 》one book is pointing out: "The future illiteracy isn't the person who don't know a word any more, but didn't master how study of person". Study for life demand and process that will become a person, educating will also will learn, can learn to the lifelong education change from a education of tradition, kind learn, this is the essential modern citizen character. The just so-called gold is personal precious, order a stone to become golden of
the skill is more difficult ability valuable. Consequently, strengthen to learn method instr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study, the help student is changed toward "will learn"s by the "academic association", is an important mission of the new course background bottom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 teaching currentl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dependence study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民主的教育气氛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激发主体意识,积极发挥
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学生始终是教育活动所关注的第一要素,
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是经外界宣布即可确立的,也不是别人可以给予的,而是通过学
生自觉能动地活动而获得的。

学生作为人在课堂教学中决不是由教师捏塑的泥巴,一切教育
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因此,教师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应该为
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营造氛围,创造和提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具
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

一、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引起和保持人的注意的重要因素。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的优势,通过实
验演示、多媒体的应用等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自主学
习的愿望。

如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堂课,我就以一条神奇的“莫比乌斯带”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觉得数学世界充满了神奇色彩,立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索欲望,迫切地想知
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励他们带着迫切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和思考。

二、强化人际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
班级授课制的出现无疑是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但它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当现代
教学论已认为课堂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的时候,班级授课制忽视师生在
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忽视师生的多边多重活动等弱点已日益凸现。

我在教学过程
中借鉴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某些做法,在部分课时尝试了合作学习模式,试图克服传统课堂教
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不足,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具体做法是:
1.动态分组。

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业水平、性别、性格、表达和组织能力和差异分成10个小组,每组4-5人,使各个小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讨论课一般是“围坐型”或“马蹄型”,这样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又能面对同学,减轻压力,参与讨论。

2.采用讨论、竞赛、辩论等教学形式。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相互启发;在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各组进行全班交流。

这种方法的采用在客观上促进了辩论和竞赛的出现,是学生为维护自己尊严和立场作出的必然选择。

例如: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相等的四部分。

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争先恐后上黑板画出来,方法达十三种之多,其中虽有不少是不符合题意的,但是少不了学生的一番陈述和去伪存真,做对的心安理得,做错的也心服口服。

这样的课堂气氛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望尘莫及的。

3.测验和奖励。

分测验和奖励两个阶段。

测验在时间上可以当堂课,也可以在下一堂课;在形式上既有口头抢答,也有书面笔答,但测验时不允许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助活动。

奖励主要侧重集体荣誉和精神鼓励,如对测验中成绩较好或进步较快的小组授予“星级小组”,对在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星级组员”等。

有时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星级小组”、“星级组员”一定的物质奖励,如奖励课外读物等。

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建立起了主体的教学信息沟通网络,提供给了学生满足需要的机会,为学生主动、深入参与课堂教学从组织上和空间上提供了保障,以集体荣誉这一机制促成了“利益共同体”的产生,使学生在课堂内自觉地实行脑力资源共享,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形式。

在实践中我发现较高难度教学内容还得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如图形性质、定理等内容,最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是那些较具智力挑战意义的内容,如一题多解题。

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解放思想、畅所欲言。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
1.注重课前准备,培养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是构建内在的心理表征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去,而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学习环境、思维方式各不相同。

因此,课前准备什么,如何准备,都要从自身出发,独立完成。

如学习“菱形”时,我在上课前一天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好准备工作:①准备一张矩形纸片;②尝试性地用矩形纸剪出一个菱形;③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分析菱形“边”、“角”、“对角线”的特点。

④能小结自己的准备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通过这种自读(内容)→自找(问题、重点、难点)→自思(练习思考)→自结(反馈总结),便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2.强化课堂练习,培养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学生“会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能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创造性与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意识、思维方法有关。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入手。

精心设计练习,启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教师有意识地选取一些综合性较强或一题多解的练习,引导学生全方位、深层次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诱发求异创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如图,有一块方角形钢板,请你用一条直线将其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我通过巡视发现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挑选3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然后由全班同学评判,哪
类方法最佳。

通过这样的讨论、分析、评判,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善学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
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受益。

现在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
生成绩较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我
要求学生应养成以下基本的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

能粗读内容,初步感知本节或本章的知识框架,重点放在概念、公式、结论
和规律上,对与新课有联系的相关内容也要复习。

在预习时要求做到边读边思,能找出重点、难点,并能尝试性地做一些基础练习。

2.做好课堂笔记。

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同时,记提纲,记重点难点,记解题思路,记
老师在讲解问题抛出的观点、论据及推理的过程,记精、巧、新的解题方法,记课堂上没有
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受启发后而联想到的问题,提倡将重点划在书上或写在书上,这样有利于
复习,又可赢得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时间。

3.上课主动参与。

在教师指导下做到注意集中,实验观察仔细到位,思维积极主动,善于
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见解,能做到边听、边记、边划、边思,多种感官并用。

4.课后及时复习。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刚学过的知识遗忘快,故及时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
有效的方法。

复习内容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复习不能留在背一个公式、定义
和结构上,而应把主要知识点按类别加以归纳,整理成系统化、网络化,对相关或相似的概念、公式、结论和规律进行异同比较,总结解决各种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考方法。

学会应用
比较复习、交叉复习等多种手段。

5.独立完成作业。

做到先复习、后作业;要坚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问人,知难而退;要
坚持理解消化,立足于懂,不要图快草率;要提高作业质量,不要贪多或过简;对口头回答
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等动手作业也应同样对待,以培养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自主意识,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学习者培养非智力因素,发展智力;有助于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培养自我评
价能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有效地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真正达成“轻负担、高质量”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