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版 淄博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1.默写填空。
(1)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 。
(杜牧《赤壁》)
(2)______ ,长夜沾湿何由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深林人不知,______ 。
(王维《竹里馆》)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 ,晦明变化者,_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
(5)古代诗人歌颂友谊的诗句有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诗。
______ ,______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拎.包(līn)禅.让(shàn)讳.莫如深(huì)
B. 悖.论(bèi)濒.临(bīn)病入膏肓.(huānɡ)
C. 闰.月(rùn)挟.制(xié)向隅.而泣(ǒu)
D. 发酵.(jiào)内讧.(hònɡ)鹬蚌.相争(bànɡ)
3.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 乾坤租赁掰手腕子丑寅卯
B. 烹饪曝光翰林院萎糜不振
C. 誊写芯片翘尾巴薪火相传
D. 契约糟粕邀请函趾高气扬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假若我们都能对那些给我们提供方便的人说声“谢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尽到自己的力量,我们这个社会还会不和谐吗?还会不温暖吗?
B. 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
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C. 花有花的娇艳,叶有叶的嫩绿;天有天的辽远,地有地的广阔
D.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扩大,人口数量的猛增,生活质量的提高,能
源危机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严重问题之一
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
至于荡然无存.(运用排比,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强盗行径的强烈讽刺与愤慨.)
B. 巴金先生在致冰心的信中写道:“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
心了.”现在我们也对巴金先生说:“有你在,灯亮着;我们不在黑暗中,我们放心了…”(在引用和反复中,蕴含着对冰心、巴金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灯”
这喻体,使人联想到文坛前辈的不朽作品和巨大精神力量.)
C.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D.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
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向.(从前)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B. 其家甚智.(以…为聪明)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智子疑邻》)
C. 使君谢.(请问)罗敷:“宁可共载不?”(《陌上桑》)
D.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通“彰”,显著)也.(《墨池记》)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
华.“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B. 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是唐朝两大重要的诗歌流派.前者风格清新自然,
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后者诗作情辞慷慨,气氛浓郁,意境雄浑,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等
C.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至今还是广为
流传.唐代被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诗豪”
的诗人分别是李贺、白居易、刘禹锡、李白、杜甫、王维
D.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
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作用和责任的讨论方兴未艾。
①也高于同时期世界的平均水平
②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③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中国的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
⑤尽管对增长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谁也无法否认增长的事实
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A. ②④③⑥①⑤
B. ②⑤⑥③④①
C. ⑥⑤④②③①
D. ⑥①②④⑤③
三、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9.你们学校正在举行“阅读经典,传承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这次活动并按
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三国演义》的“曹操煮酒论英雄”一回中,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刘备回
答是这样三个人。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将答案序号填入后面相应的横线上。
①四世三公,门多故吏:______
②名称八俊,威镇九州:______
③血气方刚,江东领袖:______
A.孙策 B.刘表 C.袁绍 D.孙权 E.吕布
(2)学校图书馆准备将一些名言佳句贴在墙上,以增加文化氛围,可是工作人员却
无法将名言佳句与其作者对号入座。
请你帮助工作人员找到下列名言佳句的作者,并在句后的括号内填上相应作者的序号。
①知识就是力量。
______
②希望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
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______
③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
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______
A.胡适 B.鲁迅 C.冰心 D.雨果 E.培根。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韩豫章②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言裈③邪?”范笑而受之。
【注】①范宣:晋朝人。
②韩豫章:指豫章太守韩伯。
③裈(kūn):裤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是.以.啼耳是以:______ ②韩豫章遗.绢百匹遗:______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范笑而受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择其善者而从之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D.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
(4)上文主要写了范宣的哪两件事?这些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低调也是一种智慧
①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
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
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
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
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
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
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
的芬芳;,;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而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
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
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
战
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一较高下。
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
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
而是他一向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
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
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绩。
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事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自己,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
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智慧火花。
低调可以让人有最好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
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是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也。
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
(1)第④段中,与第②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 。
(2)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3)根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相关句子,构成排比句。
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______ ,______ ;
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
(4)“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合适?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
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我家的猫和老鼠
毕飞宇
①我有两个姐姐,大姐长我6 岁,二姐只比我大一岁半。
我们是在无休无止的吵
闹和绵延不断的争斗中长大成人的。
我们姐弟三个就像鼎立的三国,在交战的同时不停地结盟、宣战,宣战、结盟。
真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当然了,我们的“分合”都是以小时作为时间单位的。
上午我刚刚和我的二姐同仇敌忾,一起讨伐我的大姐,而午饭过后,一切都好好的,我的二姐却突然和大姐结成了统一战线,一起向她们的弟弟宣战了。
②总体说来,她们联合起来对付我的时候要多一些,因为父母多少有些偏心,对
我格外好一些。
这个我是知道的,在事态扩大、弄到父母那里“评理”的时候,父母虽说各打五十大板,但板子里头就有了轻与重的分别。
比方说,在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之后,我的母亲总要教导我的两个姐姐:“他比你们小哎,让着一点哎。
”对我就不一样了,母亲说:“下次不许这样了。
”口气虽然凶,但说的是“下次”,“这一次”呢,当然就算了,事情到此结束。
这在我是非常合算的买卖,因为“下次”是无穷无尽的。
假如我的两个姐姐联起手来和我作对,在多数情况下,她们差不多就是那个叫“汤姆”的猫,而我则是老鼠“杰瑞”。
我们家几乎每天都有美国卡通《猫和老鼠》式的故事,小姐俩气势汹汹的,占尽了优势,恨不得一脚就把她们的弟弟踢到太平洋里去,然而,到后来吃尽苦头的始终是她们。
③我们为什么吵呢?为什么斗呢?不为什么。
倘若一定要找一个符合逻辑的理由,
那只能是为吵而吵、为斗而斗。
举一个例子吧,比方说,现在正在吃饭,我和我的二姐坐在一条凳子上,不声不响地扒饭,这样的饭吃起来就有点无趣,为了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在二姐伸筷子去夹咸菜的时候,我会用我的筷子把她的筷子夹住,二姐不动生色,突然抽出筷子又夹我的。
噼噼啪啪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母亲突然干咳一声,一切又安静了。
所争夺的咸菜到底被谁夹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的那一声干咳究竟落在哪一个节拍上,这全靠你的运气,有点像击鼓传花。
如果咸菜归我,即使我并不想吃,我也会像叼着了天鹅肉,嚼得吧唧吧唧的,二姐的脸上就会有一脸的失败。
反过来,二姐要是赢了,她会把咸菜含在嘴里,悄无声息地望着屋梁,那是胜利的眼神,赢了的眼神,内心的自鸣得意是不必说的。
④我们姐弟三个现在都已人到中年。
我长年在外,节日里偶尔团聚,我们谈得最
多的恰恰是少年时期的“战争往事”,谈起来就笑声不断。
这一点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有一次我把话题转了,说起了姐姐们对我的好处来:我6岁的那一年得了肾炎,不能走动,每天都由我的父亲背到五六里外的彭家庄去,注射青霉素和庆大霉素。
有一次是我的大姐背我去的,那时候她其实也只是一个 12 岁的孩子,又瘦又小。
她在那个晴朗的冬日背着我,步行了10多里地。
快到家的时候大姐终于支持不住了,腿一软,姐弟两个顺着大堤的陡坡一直滚到了河边。
我并没有摔着,反而开心极了,大姐满头满脸都是汗,她惊慌地拉起我,第一句话就是:“不能告诉爸妈。
”
这件事都过去30年了,可它时不时会窜到我的脑子里来。
出乎我意料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回忆起来一次就感动一次。
12岁的大姐,冬天里一头的汗,惊恐的眼神--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
那一回过年我说起了这件事,我并没有说完,大姐的眼眶突然红了,说:“多少年了,怎么说起这个,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
”大姐显然也记得的,不然她不会那样。
她把话题重又拉回到吵闹的事情上去了。
⑤这样的吵闹本身就设置了一个温暖的前提:我们能够,我们可以。
我们幼小的
内心世界也许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斗”中拓宽开来、丰富起来的。
时过境迁之后,我们意外地发现,兄弟姐妹之间的许多东西也许并不能构成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反而是隐匿的,疏于表达的。
然而,它却格外地切肤,有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牵扯。
美国人通过《猫和老鼠》的卡通形象向全世界的少儿表达了这样一种典范人生:打吧,吵吧,闹吧,可你们永远是兄弟,永远是姐妹--你们永远不能生活在一起,但你们谁也不能离开谁。
⑥我的儿子最喜欢我的侄女,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几乎就是猫和老鼠,不是追逐,
就是打闹。
可是,他们毕竟天各一方。
在他的姐姐和他说再见的时候,他漆黑的瞳孔是多么孤独,多么忧伤。
我多么希望能做我儿子的好兄弟,和他争抢一块饼干、一个角落或一支蜡笔。
但我的儿子显得相当勉强,因为他的爸爸后背上都起鸡皮疙瘩了,就是学不像一个孩子。
(1)本文标题有什么妙处?请说说你的理解。
(2)请说说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④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4)第④段作者说“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人到中年之后反而为这件事伤恸不已”,请你揣摩一下作者伤恸的原因。
(5)第⑥段内容已经与“我的姐姐们”无关,作者写本段的意图是什么?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0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角色”一词本指演员扮演的剧中的人物,后来用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赋予每个人不同的角色。
请你结合自己对“角色”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以“角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铜雀春深锁二乔;自经丧乱少睡眠;明月来相照;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1)铜雀春深锁二乔(注意“雀”的书写)
(2)自经丧乱少睡眠
(3)明月来相照
(4)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注意“暝”的书写)
(5)示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注意“尽”的书写)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2.【答案】C
【解析】
A.全部正确;
B.全部正确;
C.隅(ǒu)- 隅(yú);
D.全部正确.
故选:C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注音的掌握程度.
要注意积累常见汉语词语的读音,不能随意乱读.
3.【答案】B
【解析】
A.正确;
B.“萎糜不振”应写作“萎靡不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词语的书写,解答时需要平时的积累完成作答.
本题考查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
4.【答案】D
【解析】
A.全部正确;
B.全部正确;
C.全部正确;
D.“城市的发展,扩大”,这里中间不用逗号.这里不不要停顿,“发展扩大”应该连起来.
故选:D
本道题考查学生读标点符号的掌握程度.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重点是句号、分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等.题型有选择题、改错题、断句题、添加题等.
5.【答案】A
【解析】
A.排比是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这句话没有三个类似句子,不是排比;
B.分析正确;
C.分析正确;
D.分析正确.
故选:A
本道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中学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
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对、顶针、,互文,设问,反问,
引用、通感、双关等.
6.【答案】A
【解析】
A.句意:假如我不干这种活,那早就困苦不堪了.向:假设连词,假若,假如.解释不正确.
B.句意: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智:以…为聪明.解释正确.
C.句意:太守问罗敷:“愿和我同乘一车走吗.谢:请问.解释正确.
D.句意:教授王君十分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章:通“彰”.解释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
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对文言实词的含义的积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要学习一些词语解释和语句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要多加练习.
7.【答案】C
【解析】
A.正确;
B.正确;
C.被称为“诗魔”的是白居易;“诗鬼”是李贺;“诗佛”是王维;“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诗豪”是刘禹锡;
D.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
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朝代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8.【答案】A
【解析】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整体阅读语段,确定②总领这个语段,确定AB,根据“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按照中国近几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排序.故选:A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
系,方可得出答案.
9.【答案】C;B;A;E;B;C
【解析】
(1)三国时,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闻知后,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议论天下英雄.“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说的是袁绍;“名称八俊,威镇九州”说的是刘表;“血气方刚,江东领袖”显然是说孙策.
(2)“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这句经典名言最早是培根在《沉思录》)的片断中留下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名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句话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
答案:
(1)①C ②B ③A
(2)①E ③B ③C
本道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以及名人名言掌握程度,要注意调动自己的积累进行作答,难度不大.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答案】注意抓住“平”“阔”“正”“悬”四个四个形容词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从而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答案示例:
“平”“阔”“正”“悬”四个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这四个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物阔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解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
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
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11.【答案】因此,所以;送给,赠送;D
【解析】
(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因此才哭.是以:因此,所以.
②句意为:豫章太守韩伯送给他一百匹绢绸.遗:送给,赠送.
(2)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范笑而受之”中的“而”表修饰;A表顺承;B表并列;C表转折;D表修饰;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