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学年地理七上期末模拟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玉溪市2019-2020学年地理七上期末模拟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
A.I
B.Ⅱ
C.Ⅲ
D.Ⅳ
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
A.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
B.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
C.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
2.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佛教
C.伊斯兰教D.道教
3.与美洲印第安人属同一人种的是()
A.东亚人B.欧洲人C.阿拉伯人D.撒哈拉以南非洲人
4.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中国南方﹣﹣平顶屋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5.气流翻越山岭时会产生降水和气温等方面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最可能出现的降水类型是()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2)甲乙丙丁四点附近中,最容易出现这类降水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研究表明,当气流下降时,每降低100米气温上升1℃.当气流运动如图中所示情况时,气温最高的
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我国第六次北极考察队于2014年9月23日返回国内。
我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于2014年10月31日从上海出征。
读下图南北极地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坐标是(30°E,60°S),F点的坐标是(120°W,30°N)
B.C点在D点的西北方,F点在H点的西南方
C.H点为白令海峡,东侧为美国的阿拉斯加州,该州有极昼现象
D.A点所在的大洋完全在西半球
1)关于以下的描述,错误的是()
A.B点在南非,为地中海气候;E点在欧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B.F点在中国,为温带季风气候;D点所在大洲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C.B点所在大洲称为“高原大陆”,E所在大洲平均海拔最低
D.D、G分别所在的两个大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G所在大洲地形成“川”字形
7.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下图为某日早上7点,达州市的小王用手机发给悉尼(150°E,34°S)的小李:达州市区即时天气预报截图(局部)。
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地空气质量最差的一天是周五B.周四的最低气温是2℃
C.这周天气适合开冬季校运动会D.当天悉尼昼长达到一年中最短
2)下列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中,你认为符合达州市气候特征的是
A.B.
C.D.
8.(9分)AQI即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
表中监测点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人民广场 B.佘湖公园 C.西湖桥 D.邵阳学院
9.有关大洲和大洋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七大洲中,南极洲面积最小
B.欧洲和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
C.呈“S”形的大洋是太平洋
D.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10.下列现象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澳门填海造陆
C.格陵兰岛部分冰川消融D.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11.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A.A B.B C.C D.D
1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读“地球仪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的半球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
2)地球仪上甲、乙、丙所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A.欧洲、印度洋、非洲B.亚洲、太平洋、南极洲
C.北美洲、大西洋、南美洲D.亚洲、印度洋、大洋洲
3)通过演示地球仪,可以了解地球的运动状况,下列对地球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绕地轴公转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C.地轴指向太阳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个月
13.(9分)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阳光直射现象,以北为温带,则该点的地理位置是()
A.23.5°N,20°W
B.66.5°N,160°E
C.23.5°S,180°
D.23.5°N,160°E
14.(9分)成语“南辕北辙”,指要到南方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最后不能到达目的地;如果“东辕西辙”,理论上可以到达目的地。
解释原因正确的是( )
①经线等长,纬线不等长②经线是半圆,纬线是圆
③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④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5.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目前还在不断扩张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二、填空题
16.(9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气候的两个重要组成要素。
17.(9分)气温由赤道向两极地区逐渐________ ,低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_ ,高纬度地区气温________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________ ,海洋气温________ ,冬季则相反.18.读下面图形完成下列练习:(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
B C D 。
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②③④。
(3)地球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4)世界上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有、。
(5)赤道穿过的大洲有非洲、亚洲、、南美洲。
19.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五带的划分等。
20.人们以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为低纬度,为中纬度,
为高纬度。
三、判断题
21.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蓝天()
22.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3.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4.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东西向.(判断对错)
25.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陆地地势由高到低的变化。
()
四、连线题
26.(9分)连线题:将下列地理事物和对应的描述连接起来。
①死海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②撒哈拉沙漠b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③苏伊士运河 c世界陆地海拔最低处
④里海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
⑤巴拿马运河e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27.将下列地形部位与其等高线特点用直线连接起来。
A.断崖 等高线密集
B.鞍部 等高线稀疏
C.山峰③中间值大,四周值小的闭合等高线
D.陡坡④相邻几条等高线相互重合
E.缓坡⑤两座山峰之间等高线相对比较稀疏
五、解答题
28.(9分)读“亚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列关于亚洲地理位置的部分描述:从南北半球看,亚洲大部分位于,亚洲的东面是洋。
(2)亚洲与A大洲以运河为界。
(3)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导致①和⑤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4)图中②、⑤两地,人口较稠密的是。
(5)③地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6)④地旱涝灾害频繁,主要原因是(风向)季风不稳定导致。
29.(9分)读“气温折线图及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地各月气温大都在°C以上,气温年较差最(大或小),属于热带。
(2)B地七月气温约在25°C,一月气温约为°C,气温年较差为°C,由此可知,它属于温带。
(3)D地6、7、8月降水较其它各月都(多或少);E地与F地比较,全年降水较湿润的是地。
(4)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最能反映其气候特点组合的是图(填字母)和图(填字母)。
30.读如图四幅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各题。
(1)这四幅图表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降水季节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
(2)假如这四个地区处于亚欧大陆,那么在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 _______。
在大陆西岸的是
________ ,________。
(3)这四个地区中属于冬雨夏干型的是_______,某地植被为常绿叶林,有的叶子上有蜡质保护,该地区气候类型应为________图,该气候的特征是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
(4)我们家乡的气候特点符合这四幅图中的图________,夏季_______,冬季_______。
(5)③是________气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B
2)B
2.A
3.A
4.C
5.1)B
2)B
3)D
6.3)C
1)B
7.1)C
2)D
8.D
9.C
10.B
11.C
12.1)C
2)D
3)B
13.A
14.C
15.C
二、填空题
16.气温降水(二者位置可互换)
17.降低;高;低;高;低
18.(1)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2)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南极洲、北冰洋
(4)亚洲、大洋洲
(5)大洋洲
19.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20.赤道|0°~30°|30°~60°|60°~90°
三、判断题
21.×
22.对
23.正确
24.×
25.×
四、连线题
26.
27.A-④ B-⑤ C-③ D- E-
题目❝32.将下列叙述与其对应的地理事物用直线连接起来。
形状是圆圈 指示东西方向③指示南北方向④大小相等⑤大小不等
纬线: ⑤ 经线:③④
五、解答题
28.(1)北半球太平洋(2)苏伊士运河(3)纬度因素(4)⑤(5)石油(6)西南季风
29.(1)20 小
(2)-5 30
(3)少 F
(4)B E
30.②③②④①③①①高温干燥温和多雨②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温带海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