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市生物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一边看目镜一边调整反光镜,这最有可能是显微镜使用步骤的()
A.对光B.取镜安放C.放置玻片D.调焦观察
2.小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是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模拟法
3.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
物与生物之间的()
A.竞争关系B.捕食关系C.合作关系D.共生关系
4.“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前后适于播种和移栽植物,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影响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适应生物
5.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如图为动物体细胞某项生命活动示意图,下列关于此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此过程为细胞的生长过程B.此过程为细胞分裂过程,先后顺序是c→b→a
C.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完全相同D.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增加了细胞的数目
6.如图表示两类生物细胞分裂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B.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C.细胞分裂先是细胞质分成两份,再是细胞核分裂成两个
D.图C所示新细胞与A时期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
7.甲~成是某简单生态系统中的五种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下表是对其体内某种农药(无法排出体外)含量的制定结果:
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戊
单位体积内农药含量
0.0450.0090.1450.0240.003
(毫克)
据此推测,这五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别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
A.丙、戊B.戊、丙C.丁、丙D.甲、戊
8.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会因食物关系对别的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哪种消费者灭绝一定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灭绝()
A.乙B.丙
C.丁D.己
9.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③→⑤构成一条食物链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于①
C.④体内富集毒素最多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10.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的③将来发育成乙图中的结构b B.乙图中的a和b是由丙图中的1发育而成
C.丙图中,结构1、2、3、4共同组成种子的胚D.丁图中结构B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11.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永久切片,得到如图所示的根尖结构图,图中按细胞的特点把根尖划分成1、2、3、4四个部位,其中的哪一部位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根冠 B.成熟区 C.伸长区 D.分生区
12.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带是藻类植物,因为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呈褐色
B.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因此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极强
C.银杏树是裸子植物,银杏是其果实,又称“白果”
D.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为广泛,所以种类更多
13.下列有关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苔藓和蕨类植物都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都有输导组织
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
C.导管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的管道,导管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属于种子植物,种子中都有胚
14.成贝妮同学将含有草履虫的池塘水置于烧杯中,不久后她惊奇地发现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表层,你认为草履虫都集中在水的表层的原因是草履虫需要
A.阳光B.二氧化碳C.氧气D.养料
15.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的原因是
A.表层含氧量高,草履虫比较集中
B.表层营养丰富
C.草履虫有趋光性,分布在表层
D.草履虫身体轻,漂浮在表层
16.图表示细胞的有关生理过程。

其中过程②表示细胞的()
A.分裂B.生长
C.分化D.修复
17.下图体现细胞分化过程的是图中的
A.1 B.2 C.3 D.4
18.图是某植物细胞结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结构④中
B.植物特有的结构是②⑤⑥
C.切西瓜时会流出红色的汁液,这些汁液来自结构③
D.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结构①一分为二
19.如图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顺序图,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选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②④⑤
2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先转动甲图中①,找到物像,转动⑦,使物像更清晰
B.乙图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9%的盐水
C.给丙滴加碘液后,①不变蓝②变蓝
D.小明将玻片向右下方轻轻移动后,看到视野的正中央写有字母“A”,那他之前看到的图象如图丁
21.如图是由三个圆所构成的相关概念的包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所属关系的是
A.Ⅰ细胞核、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B.Ⅰ生物圈、Ⅱ大气圈、Ⅲ水圈
C.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原核生物、Ⅱ细菌、Ⅲ病毒
22.在如图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①的作用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步骤②是设置实验的变量
C.步骤④是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D.步骤⑦中,不变蓝色的部分是遮光部分
23.某同学选取生长旺盛的盆栽斑叶植物进行探究。

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
(B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进行如下处理,A处主叶脉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然后摘叶、脱色、漂洗、显影、观察现象,该实验可以验证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A.水和叶绿体B.叶绿体和阳光
C.水和阳光D.水和二氧化碳
24.图是叶的横切面示意图,叶内水分散失的部位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25.在图叶片结构示意图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A.①B.②C.③D.④
26.海带、葫芦藓、银杏、菠菜是我们常见的植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海带呈褐色,体内不含叶绿索,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无根,无输导组织,且植株矮小
C.银杏树又名白果树,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D.菠菜生活在陆地上,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27.以下是四大植物类群中的代表植物,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B.C.D.
28.“如果你愿意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这是歌手杨宗纬《洋葱》里的一句歌词。

说到洋葱,你一定不会陌生,它是我们的常用蔬菜,营养成分丰富,对癌症、心血管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被称为“蔬菜皇后”。

甲图是洋葱的实物图;乙图是用洋葱内表皮做临时装片的一个步骤;丙图是洋葱根尖的结构及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区域,箭头表示生理过程)。

请回答。

(1)图甲中被“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的结构称为洋葱的_____。

(2)图乙的操作过程是对实验材料进行_____;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时要避免_____的产生。

(3)“一层一层一层的剥开我的心,你会鼻酸,你会流泪。

”是因为洋葱中含有“辣”眼睛的物质。

这种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_____内。

(4)洋葱的根属于_____(填结构层次)。

根的不断伸长依赖图丙中的区域是_____。

(填字母)
(5)图丙中箭头表示细胞的_____过程,通过该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6)丙图中[a]区域内形成了吸收_____的结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有效地扩大了吸收面积。

这体现了生物体_____的观点。

29.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符合实验探究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是不科学的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不能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实验的变量不单一
D.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30.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晚上将金鱼藻放入盛有清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的距离处,观察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并记录在下表中。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1560
2525
3510
455
A.试管与灯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的数目越多
B.气泡是金鱼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C.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
D.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如图是一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除了水、空气、土壤外,还应该有________。

(2)在该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是________;禾谷类植物是________;兔是________。

(3)仔细观察该图,试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

(4)该区域经常使用某长效有机磷杀虫剂,可在生态系统中造成富集,这一杀虫剂的残留物质将会在图中所示的
________体内含量最高。

(5)在维护这一农田生态系统过程中,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32.“一河清水,两岸葱茏”,白河及其支流的污染防治是市委、市政府实施的一项聚民意、得民心的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研究者在白河某支流中发现4种不同生物A、B、C、D,并对其体内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生物种类体内食物成分
A鱼(甲)鱼(乙)
B藻类————
C鱼(乙)浮游动物
D浮游动物藻类
(1)请依据图表以食物链的形式表示4种生物的取食关系: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除表中已经出现的成分外,生态系统的成分还有____和____。

(3)由于支流中富含氮、磷等污染物的流入,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水华现象,研究者投放适量鲢鱼(鲢鱼以藻类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来防治水华,鲢鱼和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

33.如图是桃花、桃花的受精过程及桃树的果实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图一所示的桃花的结构中,属于雄蕊结构的有[ ]____和[ ]____。

(2)图一中标号a所示的过程称为传粉,其实质是____散落到____上的过程。

(3)图二为桃花的受精过程,即[ ]____中的精子与胚珠中[ ]____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4)图三为桃树的果实,[10]____来自于图一中的[ ]____。

34.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活动时,我们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石块、花盆的下面。

“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有些同学提出了上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探究。

(1)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你控制的单一变量应是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经验,请你作出假设:_____。

(3)制定计划:将一个硬纸盒一分为二,硬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_____所示,其他条件都相同。

然后在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内,
(4)实施计划:按上述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出硬纸盒两侧鼠妇的平均数。

(5)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明显多于千燥一侧鼠妇的数量。

(6)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详解】
A.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进行对光,故A正确。

B.取镜安放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故B错误。

C.放置玻片主要是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适当位置固定好,故C错误。

D.调焦观察主要是通过调整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以便于观察,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以及具体要求。

2.B
【详解】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置了“有光”和“无光”两种环境条件,探究“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是设置了以光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实验法。

【学科网考点定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实验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区分理解观察、分类、调查、实验等各种方法。

3.A
【详解】
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景象。

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

4.A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中国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群芳谱》中有记载:“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适于播种与移栽植物,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即环境影响生物。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5.D
【分析】
(1)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

(2)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使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3)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详解】
A.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故此为细胞的分裂过程,A错误。

B.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使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可见此过程为细胞分裂过程,先后顺序是a→b→c,B错误。

C.图示表示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不能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的向内凹陷,使细胞质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新细胞。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其分裂过程为: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形成两个新细胞。

所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完全相同,C错误。

D.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生长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

【详解】
图甲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因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一个重要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以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A错误;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然后是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B正确;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分裂为二。

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1个细胞变为2个细胞,C错误;图中C所示的新细胞是由A中所示细胞分裂产生,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加倍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故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A中所示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

【点睛】
细胞的分裂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对比掌握。

7.B
【分析】
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

表格中几种生物体内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由少到多依次是戊0.003、乙0.009、丁0.024、甲0.045、丙
0.145。

因此,能正确表示该食物链的是戊→乙→丁→甲→丙。

所以这五种生物在食物链中所处营养级别最低和最高的分别是戊和丙,B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以及生物富集的特点。

8.B
【分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详解】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网。

食物网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营养位置和相互关系,生物正通过食物网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保持着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

由图可知,甲是生产者,图中包含的食物链有:甲→乙→戊;甲→乙→丙→戊;甲→乙→丙→己→戊;甲→丙→戊;甲→丁→丙→戊;甲→丁→丙→己→戊;甲→丙→己→戊;甲→丁→戊,共八条食物链,从食物链中可以看出己的食物只有一种,就是丙,所以丙灭绝一定会引起己的灭绝。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结构特点。

9.A
【分析】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交织成网状构成食物网。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据图可知:①太阳、②植物、③虫子、④食虫鸟、⑤细菌真菌。

【详解】
A.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所以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②→③→④,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图中存在食物链:②→③→④,④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毒素富集最多,C正确。

D.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D正确。

故选A。

【点睛】
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10.C
【分析】
图甲是枝芽的结构:①生长点、②幼叶、③芽轴;图乙是一株幼苗:a叶、b茎、c根;图丙是菜豆种子的结构:1胚芽、2胚根、3子叶、4种皮;图丁是根尖的结构: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

图甲中的③芽轴,将来发育成茎,所以甲图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乙图中的结构b,A正确;
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乙图中a是叶,b是茎,所以a和b是由丙图中的1胚芽发育而成,B正确;
种子的胚包括丙图中的1胚芽,2胚根,胚轴和3子叶,胚的结构不包括4种皮,C错误;
丁图中,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

D正确。

【详解】
11.B
【解析】
试题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如图:
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2)图中,1成熟区、2伸长区、3分生区、4根冠.
解:A、根冠主要具有保护作用;
B、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伸长区生长迅速,是根伸长最快的部位;
D、分生区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以,“成熟区”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选:B.
考点: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2.D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各类群的特点,据此答题。

【详解】
A.海带是藻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叶绿体,叶绿体含有的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类、类胡萝卜素类和藻胆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故A错误。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不强。

故B错误。

C.银杏是裸子植物,没有果实,故C错误。

D.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等,是陆地优势植物,分布广种类多。

故D正确。

【点睛】
掌握植物类群的特征是解题关键。

13.D
【详解】
A、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无根的分化,茎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都有输导组织,A错误;
B、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与土壤的肥沃程度无关,B错误;
C、导管属于植物的输导组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是由一串管状死细胞所组成,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

C错误;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形成种子,用种子繁殖,属于种子植物,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都有胚。

D正确。

故选D。

14.C
【分析】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

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靠表膜进行呼吸。

【详解】
培养液上层的液体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上层溶解的氧气多,下层溶解的氧气少。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故草履虫都集中在烧杯水的上层。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15.A
【分析】
草履虫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是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

【详解】
培养液表层的液体与空气接触,因此在培养液的上层溶解的氧气多,下层溶解的氧气少。

草履虫的呼吸需要氧气,所以草履虫都集中在培养液的表层。

因此在“观察草履虫实验”中,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的原因是表层含氧量高,草履虫比较集中。

故选A。

16.C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