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锦囊: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语文考前锦囊: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语文学科是高考中考“首战学科”,临门一脚如何发挥,才能取得开门红之效?我们特别搜集了考生关注的九个问题,从时间分配、答题技巧、考点分析等角度,送给各位考生备考锦囊,希望你能从中受益,正可谓“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1.今年的高考试题会不会偏难?
放心吧,高考试卷经过多位专家命题审题,无论难易程度,还是严谨程度,都不是平时的模拟试题能够比拟的。
对有备而来的同学而言,越是高级别的考试,越可能有出色发挥。
按往年的结果来看,高考语文成绩一般比平时的模拟成绩要高,请不要担心。
同时,也正因为高考试题命制十分科学,所以高考试卷中每个字都有用,读写菌称之为“高考试卷无废字”原则。
请一定认真阅读试卷,特别是题干要求,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有的放矢,方能中的。
2.为什么要把语文放在高考第一场考,我该注意哪些方面?高考只能把语文安排的第一场。
这是因为语文是一门“温和大气”的学科,她不难为考生,每个人都能读懂题目,每道题都能有话可说。
阅卷时只要大意正确即可得分,这能够有效缓解考生的紧张感,给考生提振信心。
第一场考试要比其他场考试提前半小时进入考场(今年因疫情防控,多数省市提前一小时入场)。
这样做一是为了避免迟到,二是为了宣读考生须知和违纪处分规定。
具体内容大家在平时的考试中已经很熟悉了,不必紧张,也不必过于仔细去听,闭目养神即可。
3.发下试卷后,我该先做哪些事?有什么答题顺序?如何安排时间更科学?
答题顺序没有标准,按照自己日常养成的习惯即可,但不主张先写作文,也不主张在发下试卷后看作文题目。
我们一般提倡的顺序如下:
①发下试卷,写好姓名,考号后,可以先看名句默写题。
这是当前高考试题中唯一一道内容来自课内、可以用“目视”想出答案的题。
在心中默记、开考后直接完成,可以让我们快速进入语文世界。
注意用正楷书写,杜绝错别字。
②接下去,你就可以按照试卷的先后顺序完成其他题目了。
注意要一步到位,不跳题,不漏题,不寄希望于最后检查,因为这会给自己留下心事。
不会的题目。
猜也要先把它猜上,要知道,猜也是第一遍猜得最准。
③如何分配时间?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每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但高考一般是分数对应时间,语文150分,考试时间就是150分钟。
具体操作时,默写题、语言运用题、文言文阅读题可以节约出一定的时间,省出的时间可以慷慨地赠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老魔怪。
④一般以做完题目后剩下5~10分钟为宜,剩下时间多了并不好,所以如果你看到其他考生仅用1.5小时就做完全卷,开始无所事事了,你不但不需要紧张,还可以高兴,因为你又少了一位竞争对手。
剩下5-10分钟,可以将试题和答题卡对照一遍,同时看看有没有笔下误。
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是个“老魔怪”,我总是把握不准,有妙招吗?
这道题其实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主要考查准确筛选信息的能力。
对理解文章内容要求并不高。
之所以感到把握不准,和
平时模拟考试试题命制不够科学严谨有关,高考试题不会有似是而非的题目,不必过分纠结。
第1~2小题是客观选择题。
一般做题的顺序是:①大致浏览一遍文章,了解每一段讲的中心论题;②阅读题干,勾画出关键词,特别注意“正确”“不正确”等要求;③每个选项,都要回到原文,找出对应内容一一比对;④选项中有些词语是敏感点,要注意分析,如出现“只要……就”,很可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出现“之所以……是因为”,很可能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第3小题常结合文体命题,如考议论文。
则需要运用一定的议论文知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①下列说法与文章观点不相吻合的一项是(考查论点);②下列各项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考查论证)。
第4~5小题是主观题。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①论证特点题;
②行文脉络题;③筛选整合题;④评价观点题;⑤文体特征题;⑥比较分析题;⑦对策措施题。
其中,第3~5小题常用到论证方法、行文脉络等知识,要点如下:
①论证结构:总分、并列、递进、对比。
②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③论证语言:逻辑清晰、准确严密,精炼概括、客观鲜明。
5.如何解答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会有新题型吗?
这两年,很多省市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也是“双文本”阅读了。
“文本一”是文学类文本,“文本二”是相关评论,如2021年八省模拟试题,就选用了《国文教员》及其评论。
常考的文体为小说与散文。
小说要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手法等方面答题,散文要从选材、剪裁、构思、手法、感情等方面组织答案。
这几年的阅读题,常常“就文设题”,很难用上所谓答题套路。
在这种情况下,读懂读透原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题目还会给出情境,先教你知识,再据此分析。
如2020年1卷就先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再要求“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这样的题目,做题时务必要审清题干,围绕题干、结合选文组织答案,也就是所谓“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考前可以直接浏览过去所做文章的题目与答案,熟悉答题方向。
6.文言文阅读题会很难吗?万一读不懂怎么办?
文言文选文一般不会太难,基本相当于教材中所选的《史记》文章的难度。
如果遇到文本难理解的情况也请放心,这样相应题目会简单一点,或者说题目中就藏着帮助理解文本的因素。
在阅读原文之前,请先读理解文意题(12题),这是一道“良心题”,只有一个选项中有一丁点儿错误,其他内容都是帮助你理解文本的助手,一定要充分借力,通过阅读这道题,了解文本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翻译题要注意回归原文,把上下文看一遍再翻译,思考一下命题人员可能设置的得分点:重点实词、通假字、省略成分、特殊句式等。
要尽量直译,字字落实。
先在试卷上翻译出大致内容,读一遍,感觉通顺了再抄写在答题卡上。
只要能读懂文本,简答题就相当于现代文阅读中最简单的筛选概括题,这也是送分题目,不必紧张。
最后补充一句,对基础扎实的同学来说,文言文阅读是基础题,是送分题。
只要把教材中的文言文掌握到位,就能保证近乎满分。
当然。
反过来说,如果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没有学好,也就无法临时抱佛脚。
7.如何解答诗歌鉴赏题?
第1道是选择题,同时也为考生提供了理解诗歌的角度,要充分借力。
第2题时主管题,近年来都是“因诗设题”,必须结合诗歌内容作答,原来许多老师总结的所谓答题模式基本没有了用处。
所以读懂诗歌是作答的前提,读不懂诗歌,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答题技巧,而读懂诗歌,需要关注五个方面:题目、作者、背景、诗句、注解(一定有用)。
另外,客观题的选项对理解诗歌也有帮助。
读懂诗歌后才是审题,然后是扣题分点作答,同样要“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8.如何解答语言运用题?
运用题一般是两道,都采用“一拖多”的命题方式,即“一个文本,多个考点”,近年来出现过的考点有:
①结合语段考查成语;②结合语段考查标点;③结合语段考查病句;④结合语段考查修辞;⑤结合语段考查语句衔接、补写句子;⑥结合语段分析表达效果(多采用改句与原句比较的方式)。
因为新高考地区不设考纲,语用题就成了一块改革试验田,设题越来越灵活。
遇到新题型一定不要慌张,考查的都是语文素养,仔细审题就行了。
下面用一道题来温习一下题型。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给病人打针。
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
这天我又开始做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
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
不知过了多久,①。
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
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
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
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
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
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
我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病人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眼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
病人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1)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B.牡丹、吊钟、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在这里聚齐了。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 “指导员,指导员......”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
D.小马难为情地说: “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过不去。
”【答案】C
A 项,省略号的作用引文的省略,选项省略了《摇篮曲》的部分引用句。
B 项,省略号的作用是列举的省略,省略的是各种花的品种。
D 项,省略号的作用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
小马因没有尝试过自己过河,犹豫害怕不知该不该过河,所以语言断断续续。
(2)在第2段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争端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不超过15字。
(3分)
【答案】我才想起煤气灶上煮着的针。
(3)文段第一个画横线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参考答案】①“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针头被赋予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因粗心煮软了针头对病人造成伤害,②让读者感到针头就像“我”的朋友一样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文中第二个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偷偷地收起我那难看的针头。
”此句与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分)
【参考答案】①从语体风格看,改句“偷偷地”表达过于普通;原句善用“半掖半藏”的细致动作,表现“我”反复扎针却弄得邻居的皮肤“血迹斑斑”也扎不进的羞愧,形象生动。
②词语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难看”的针头只能说明针头由于被煮软一次次变做弯钩的表象;原句“难堪”运用拟人修辞,通过“我”扎不进弯曲针头的难堪,表达对邻居痛苦不堪却仍默默承受的愧疚。
9.终于说到作文了,考场作文我该注意哪些方面?这几天我该如何备考?
在写作文前,请先检查答题卡,将选择题涂写无误,一方面让大脑休息,另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写作时心无旁骛,只管写下去,即使听到离考试结束15分钟的提醒也不担心,不会中断思路。
高考作文一定能够让所有考生有话可说,不会出偏难怪题。
写作时间一般在60分钟以内,具体有以下要求。
①要认真审题。
应该一句一句审读,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任务驱动性作文的重点内容:文体要求、写作身份、读者对象等等。
任务驱动性作文一定要完成任务、符合格式、扣住内容,不能自说自话。
②要搜集材料。
结合审题得出的论点进行“头脑风暴”,搜集材料,完成下面这个表格。
考前可以分类梳理素材,古今中外、名言事例,分类整理,精准记忆,然后进行多角度、多话题微写作热身。
③要列出提纲。
日常写作时可以确定基本思路,如“提出论点-正面论述-反面论述-联系实际-发出号召”等,考场上直接用这个思路完成,这叫作“结构建模”,可以提高考场写作效率。
④要注意细节:入题要快捷,点题要明确下;结构要清晰,思路要顺畅;事例要鲜活,分析要深刻;开头要靓丽,结尾要简洁;字迹要工整,利用好方格;行首与行尾,标点别出错;字数要写足,多写不为过。
总之,考场作文只要不走题,写够800字,就能得42分左右,在此基础上,从标题、句式、修辞、引用等方面打造几处亮点,就能得到发展分(48分以上)。
临近高考,可以翻看修改以前的作文,读读老师为你准备的作文素材,然后只等考场发挥。
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助你一战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