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
现代语言学发展流程图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布拉格学说,美国描写主义学说】(20世纪30年代欧洲,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现代语言学之父”,特点:共时描写】)——哥本哈根学说——转换-生成语言学
索绪尔在语言学上的贡献:
1提出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概念
(1)语言和言语: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和“言语”两部分
语言是符号系统,言语是运用言语表达的过程
(2)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3)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
共时态是指在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状态,不考虑时间因素
历时态是指语言的历史演变
(4)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个历史时期的状态和发展
历时语言学是集中研究语言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所经历的变化
(5)能指和所指
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构成
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内容,语义:词汇和语法)
所指是声音的心理印记或音响形象(形式,语音)
(6)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句段关系指语言的横向组合
联想关系是由心理的联想而产生,指词语的纵向聚合
(7)外部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
内部语言学侧重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系统
外部语言学侧重联系语言系统以外与语言相关的一切因素研究语言
(8)不变形和可变性
不变形指任何个人无法有意识地,主动地改变语言符号系统
可变性指语言符号系统在时间的线条上将不可避免地变化
2提出了语言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1)区分语言和言语
(2)共时和历时
(3)提出语言的系统性
3创立了符号学学科
《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
(二)布拉格学派:又称“结构—功能学派”或“功能学派”,强调语言的基本功能是做交际工具,代表作特鲁别茨科伊《音系学原理》
哥本哈根学派,又称丹麦学派,理论是“语符学”
美国结构语言学派,又称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代表: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特点:注重口语的描写和共时的研究,重形式分析,回避意义问题
(三)转换——生成语言学: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句法结构》(标志)“乔姆斯基革命”
强调对人的语言能力做出解释,而不仅描写语言行为,它要研究的是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先天语言能力说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列宁1914《论民族自决权》一文中提出
(一)语言的社会性
1.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2.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除了语言,人类所使用的交际工具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

2重要程度:
①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
②旗语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③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④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有效的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一)关系:
1.思维离不开语言
2.语言离不开思维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二、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
(一)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功能区
1.说话中枢,布洛卡区,大脑左半球前部
2.书写中枢,大脑左半球前部,靠近布洛卡区
3.视觉性语言中枢,大脑左半球后部
4.听觉型语言中枢,韦尼克区,大脑左半球后部
(二)思维和语言的差异
1.思维是大脑的功能,是人类共有的
(1)人类大脑的生理构造是一样的,无民族性,思维也无民族性(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即思维能力的令人类共同性,不等于各民族
的思维方式都一样
2.语言的民族性和思维能力的全人类性
三、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
输入大于输出
四、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聋哑人也有思维
1.聋哑人有健全的大脑和发育器官
2.用“看话”代替“听话”,彼此间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能看书作文
3.听觉获得信息的可能性比视觉大得多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
第一节语言的符号性质
一、语言和说话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交际工具,思维功能
说话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跟人们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规则
语言存在于说话或话语之中
二、语言和符号
(一)什么是符号
1.定义: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一般有视觉,听觉,触觉三种
2.符号的构成
包括形式和意义,二者缺一不可
3.符号的性质
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由社会约定的,而不是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问题语言与证候的区别
(二)语言的符号性
语言是以语音作为物质形式表示意义的符号
1人类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实物,而是代表实物的符号
2声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形式
3语言符号的本质及特点
(1)本质:约定俗成
(2)特点:重复使用
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
(一)任意性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2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对人们就有强制性
(二)线条性
1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必须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出现,人们不可能同时说出多个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的依次出现
2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负有强制性
二、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一)语言的底层是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序列,上层又分为三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词和句子是符号的序列
(二)语言系统的二层性
由音位层和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分层装置
符号层是上层,核心是以少驭多——比较少的单位组成上一层较多的单位
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语言的层次体系(结构的层次性)音位——语素——词——句子(组成规则)
几十——成千——成万——无穷
(1)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2)一种语言的音位是有限的,一般只有3—40个,但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组合而构成语音
(3)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
(4)语言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相互组合起来的关系,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
聚合关系是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相互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语言结构的二层性是就语言系统的整体结构来说的,而每一层,每一级的结构单位是通过组合和聚合这两条规则来运转的
组合和聚合规则是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两条规则,组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横向联系,聚合规则着眼于结构单位的纵向联系第三节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1要有抽象思维能力(发达的大脑)
2要有发音能力(灵活的发音器官)
抽象思维能力和灵活发音能力相组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二、人类语言和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单位的明晰性
2任意性
3结构的二层性(音位层、符号层)
4能产性(结构二层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5传授性
6不受时间地点环境的限制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第三章语音和语素
第一节语音和音素的区别和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语音学——语音自身的自然属性
音系学——语音在语音系统中的组织形式
语音有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由语音学三个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听觉学分别加以研究
发音语音学:研究的是发音器官(如唇、齿、舌、声门等)如何彼此协调动作,以发出语音。

声学语音学:研究和描述语音的物理现象,如声波的频率、时长、振幅等声学特性,韵律和嗓音音质等。

听觉语音学:研究的是语音的感知历程。

二、语音和语音单位
(一)什么是语音
是语言的物质外表,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与其他声音的区别:
1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2语音是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同语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它有别于也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而无异议的声音,如咳嗽、喷嚏、呼噜等。

3语音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使用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称的: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所包含的所有成分和要素也是使用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约定俗成的。

因此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而语音之外的其他声音则是一种自然现象。

(二)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一个音素只有一个发音动作,发音动作改变了,发音器官的形状改变了,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
音素和字母不同
(1)字母是书写的最小单位,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2)一个音素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也可以用几个字母表示
(3)一个字母可以表示几个音素
2音节
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3音位
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四、国际音标
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一)音素文字记音的缺陷
1一个符号表示多个音素
2一个音素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
3有的字母不发音
4同一个字母在不同语言中表示的读音不大相同
(二)国际音标的创立
创立者:斯威特、叶斯伯森、费约托、巴希、谢尔巴等
时间:1886,1888年由国际语音学会公布(IPA)
(三)宽式记音和严式记音
宽式记音基本上是音位记音,不能区别词义的发音特征一般省略不记,同一个音位一般不区分变体,符号选择上倾向于使用常见符号。

宽式记音使用/ /表示。

严式记音是音素记音,基本上是听到什么记什么。

严式记音多使用[ ]表示。

严格意义上的严式记音比较少见,很多被称为严式记音的记录实际是介于宽式严式之间。

五、音标是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
(一)音素文字记音的缺陷
1一个符号表示多个音素
2一个音素用不同符号来表示
3有的字母不发音
4同一个字母在不同语言中表示的读音大不相同
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
一、语音四要素
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音波的频率
音强: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的振幅
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持续时间的长短
音色: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
产生不同音质的音素:(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音质的声学分析
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语音四要素终结
语音四要素定义决定因素相关单位规律
音高声音的高低声波在单位时间
内振动的快慢—
—即频率赫兹(Hz)振动快,频率高,
则音高高;振动
慢,频率低,则
音高低
音强声音的强弱声波的振幅大小分贝(dB)振幅大,则音强
强;振幅小,则
音强弱
音长声音的长短发声体振动时间毫秒(ms)振动时间长,则
的长短音长长;振动时
间段,则音长短
音质声音的特色和本
质发音体,发音方
法,共鸣器的形

对音色的判断带
有一定的主观随
意性
一般了解
二、音质的声学分析
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
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
动力部分:肺
发音体:声带
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乐音: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称乐音
嗓音: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音高和音强变化混乱,听起来不和谐的声音。

基音:一般的声音都是由发音体发出的一系列频率,振幅各不相同的振动复合而成的。

这些振动中有一个频率最底的振动,由它发出的音就是基音,其余为泛音。

泛音(陪音):一般乐音都是复音,一个复音中,出去基音外,其余的纯音叫做“泛音”,也叫陪音。

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音(振动长度越大,频率越小),叫做基音,决定音高。

发音体部分振动产生的音,叫做泛音,决定音色。

基音和泛音结合一起而形成的音,叫做复合音,日常我们所听到的声音多为复合音。

二、元音
(一)什么是元音
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

元音音素: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咽头和口腔时不受到任何阻碍的音。

辅音音素:发音时声带振动或不振动,气流通过咽头和口腔时一定收到某个部位的阻碍的音。

元音和辅音有四个方面的区别:
第一,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要受阻碍
第二,发元音时,声带要振动,发辅音时,声带有振动,有的不振动
第三,发元音时,发音器官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
阻碍部分保持紧张
第四,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元音的分类
元音——音素——音质
形成音质不同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1发音体不同:所有的元音发音体都是声带
2发音方法不同:所有的元音发音方法都是振动声带
3共鸣器形状不同:元音发音过程中的共鸣器形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舌位高低的变化或开口度大小的变化2舌位前后变化3唇形圆度
共鸣腔里面最主要的是D腔,一般元音的差别正是决定于D腔的不同形状,改变D腔形状的三个办法:1把嘴张得大些或者小些2把舌头往前伸或者往后伸3把嘴唇嘬起来或者展平,舌头和下颚相连,嘴张得大,就是舌头的位置低,嘴张得小,就是舌头的位置高元音——舌位高低——高元音半低元音
——半高元音低元音
——舌位前后: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
——唇形圆度——圆唇元音
——不圆唇元音
1舌面元音
发元音时,舌头收紧而隆起的最高点(即舌位)出现在舌面上,这种音叫舌面元音
2特殊元音
三、辅音:是气流在一个或几个部位受阻而发出的音,它的发音过程有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成阻:发音器官从静止状态进入发某个辅音所必须构成阻碍的状态,如发舌尖中音【t】时软腭上升,舌尖抵住上齿龈。

持阻:发音器官保持成阻的状态,是发音器官从开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个中间过程。

除阻:发音器官解决阻碍,恢复到原来的静止状态,如发舌尖中
音【t】时,舌尖离开上齿龈。

(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发音部位就是发音器官阻碍气流的部位
发音部位有十一处,分别是双唇、唇齿、舌尖齿间、舌尖龈前、舌尖龈后、卷舌、舌面前龈—腭、舌面中硬腭、舌面后软腭、小舌、声门。

发音方法就是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
区别几对一般的发音方法:
1清和浊:发音时声带颤动的辅音叫浊辅音,不颤动的叫清辅音。

2送气和不送气:发音时气流强的送气,气流弱的不送气。

3鼻音和口音:发这是出来的辅音是鼻音还是口音,这是软腭(连带小舌)在起作用,软腭低垂,堵住口腔的通道,让气流从鼻腔出来,就会产生鼻音;软腭上升,堵住鼻腔的通道,让气流从口腔出来,就会产生口音。

4塞、爆、擦。

塞:闭塞,发音器官的成阻部分仅仅靠拢,完全赌注气流的通路,气流堵在D腔,对D腔形成很大的压力。

爆:闭塞之后突然打开,压力很大的气流冲出而发出声音。

擦:摩擦,发音器官的成阻部分靠近,留下窄缝,气流从缝隙中均匀地摩擦而出。

5颤音、闪音、搭音、边音、近音、半元音。

颤音:发音时气流忽塞、忽通,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多次
闪音、搭音:发音原理与颤音相同,只是迅速轻轻颤动一下即止
边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或硬腭接触,在口腔中部一边形成阻碍,然后气流从舌头两边或一边缝隙流出,发出声音
近音、半元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开口度略大于擦音,阻碍很小,气流通过时只有极轻微的摩擦,是介于高元音和辅音之间的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
(一)什么是音位
1音素和音素之间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差别,一种差别能够区别
词、语素的语音差别和意义,一种差别不能区别词、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

前者叫对立性差别,后者叫非对立性差别。

我们根据这两种差别把繁多的音素归纳成为数不多的语言类型单位,这就是音位。

在一种语言系统内,凡是具有对立性差别的音素都化为不同的音位,凡是具有非对立性差别的音素就归为同一个音位。

2音位是能区别词和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最小的区别词和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单位(2)音位可以是由几个发音特点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音素组成的一个语音类型单位。

3音位总是属于魔种特定的语音或方言的,每种语言的音位总是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简单整齐的体系。

音位是能区别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和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二)音位与音素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1)音素具有全民性,音位具有民族性或社会性,因此研究音素着重从语音自然属性入手,而研究音位则需落实到具体语言或方言,着重从社会属性入手。

(2)音素只能从音质角度划分,而音位却可以从语音的四要素中任意一个要素来划分。

(3)分析因素只涉及某一个发音,而分析音位则涉及到某一类发音。

2联系
(1)某一语言或方言的音位是从其音素中归纳出来的。

(2)分析音位时总要落实到具体的音素。

三、对立和互补
归纳音位的方法,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环境中进行替换比较,看他们是否能区别意义,能够区别意义的,是不同的音位,不能区别意义的,就是同一个音位。

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
1对立原则:在某一语言或方言中,几个音素如果在同样的语言组合环境中能区别词和语素,那么这几个音素就是对立性的关系,它们可以成为各自独立的音位。

2互补原则:几个音素如果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即音素
甲出现在某个位置上,音素乙就绝不在那儿出现,这两个音素就形成互补关系。

形成互补关系的音素,由于在出现位置上是互相排斥的,通常不能构成对立性差别,所以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用一个音位符号标写,各音素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言环境决定。

3音感差异原则:互补分布是把若干因素归为一个音位必要条件,不是充足条件,属于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在语音上应该是近似的,即使是互补关系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三、音位变体
同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读音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叫做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变现形式。

音位是音位变体中归纳概括出来的语音单位的类别,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音位变体有两类:一类是条件变体,二类是自由变体。

1条件变体:受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它们都有各自出现的条件,所以叫条件变体。

2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变体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又不能区别词义。

普通话音位系统
1普通话辅音音位
汉语语音系统有22个辅音音位
普通话辅音音位常见的变体有:
(1)大多数辅音音位(f除外)与圆唇元音组合时,产生唇化辅音音位变体
(2)舌尖中音d、t、n、l和齐齿呼韵母拼合时,产生腭化的音位变体
(3)/n/有四个音位变体:1声母【n】作声母的有鼻音发音的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持阻,除阻阶段发音。

2在圆唇元音前的变体。

3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前的腭化变化。

4作韵尾时持阻期发音,除阻期不发音的唯闭音变体。

(4)g、k、h与韵母【ei】拼合时,受到【ei】中舌位较高的前元音【e】的影响,产生发音部位前移的变体
(5)不送气的清塞音,清塞擦音出现在轻声音中,由于读音弱,受前后元音的影响,变成相应的浊辅音
(6)/ng/有两个音位变体:1作韵尾时持阻期发音,除阻期不发音的唯闭音变体。

2作为音节开头的辅音,在语气词“剩”的前面,有鼻音发音的三个阶段
2普通话元音音位
普通话元音共有十个音位
3普通话声调音位
声调的差异是音高变化的差异,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个音节用不同类别的声调替换,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这种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成为调位。

四个声调:55,35,214,51
(1)【1】只有一个变体【55】
(2)【2】只有一个变体【35】
(3)【3】有变体【214】、【35】、【21】
【214】出现在单字的读音或词语末尾的重读音节中,后往往有停顿。

【35】出现在连续的上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21】出现在非连续的非上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4)【4】的变体有【51】、【53】
【51】出现在单字的读音或非去声音节前的重读音节。

【53】出现在连续的去声音节前的词语中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按照音位发音特征的不同,因此可以分为:
1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角度来分析音位。

音段音位总是出现在固定的音位(固定的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上,所以又称为音段音位。

2非音段音位:从区别词的语音形成形式的音高、音质、音长角度
分析音位。

超音段音位: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称之为超音段音位。

声调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

重位、时位也是非音质音位。

重位:语音中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重音,也叫势位。

时位:用元音的长短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第五节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
语音里的音位彼此对立,所以能够区别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区别意义。

音位之间的对立,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区别,这种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区别特征。

具体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于是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

元音的区别特征:舌位和唇形
辅音的区别特征: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因此,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组合,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是由特定的音位系统决定的。

二、音位聚合群
(一)什么是聚合群
语言中的音位不是孤立的,每个音位都是通过自己的区别特征和其他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联系着,聚合成群。

(二)区别特征和音位的聚合关系
区别特征与音位的聚合关系密切相关,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不同的区别特征互相区别开来,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聚合成群。

A B C D
1 b P m
2 d t n l
3 g k 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