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
冯惟敏散曲赏析(之三) [2005/5/18 8:05:00 | By: zyj]
作者:张英基
关键字:明代冯惟敏散曲《海浮山堂词稿》
冯惟敏是明代最重要的散曲家,其成就可与元代名家相比。

他的《海浮山堂词稿》收套数近五十套,小令约一百七十题,四百馀首,其数量是明代散曲家中较多的,题材也比一般作者更为广泛。

除了写景抒情、宴游酬唱,还有不少篇章揭露社会弊端、讽刺官场丑恶、慨叹民生疾苦的,这是历代散曲中所少见的。

诸如小令【胡十八】四首《刈麦有感》、【折桂令】二首《刈谷有感》、【玉芙蓉】二首《苦雨》、【玉江引】《农家苦》等曲,对挣扎于天灾人祸、苛捐杂税中的农民表现了真挚的关注与同情。

其套数【般涉调耍孩儿】《骷髅诉冤》:“【九煞】猛听的一片声,扑鼕鼕振地喧,钢锹铁镢团团转。

又不是山冲水破重迁葬,又不是吉日良辰再启攒,原来是官差一伙乔公干。

霎时间黄泉晒底,白骨掀天”;“【八煞】讐徒惯放刁,赃官莽要钱,铺谋定计歪厮战。

非干人命伸冤枉,只要身尸作证间,山东六府都跑遍。

少有一千家发冢,八百处开棺”;“【七煞】又不曾争一言,又不曾交一拳,又不曾本家亲属来陈辩。

子孙祭扫三两辈,桑梓栽培数十年,没来由到处差官勘。

耳边厢神号鬼哭,眼见的地覆天翻”;“【六煞】今日王家庄,明日李家园,南来北往迎知县。

坑中满把干柴熰,锅内忙将滚水煎,亡灵何苦遭烹炼!粉身碎骨,沥胆披肝”;“【三煞】千家坟做了七宝山,一张状强如骗海船,金银财宝齐兴贩。

每日价广搜故纸迫赃杖,到晚来独对孤灯打算盘,开了门偷睛看:报状的是招财童子,访事的是利市仙官”(卷四)。

套曲尖锐地揭露了贪官污吏为了榨取百姓钱财而肆意发冢掘墓、开棺验骨,致使生者与死者均不得安宁的残暴行径,这些都写得很有现实感。

冯惟敏散曲中真正有价值的还是他的北曲,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与
黑暗现实抗争的反映。

在冯氏出仕前的隐居时期,“有酷吏按治齐鲁”(此指段顾言虐政山东),巧立名目,大肆搜刮,“大猎民资,以填溪壑,累岁无餍。

人人自危,莫知所止”(《海浮山堂词稿》附录【正宫端正好】《吕纯阳三界一览·序》)。

甚至发生官府强发民冢,开棺曝尸,“有葬七十馀年者,冢巅之木合抱矣,子孙乞哀于县官”(《海浮山堂词稿》附录【般涉调耍孩儿】《骷髅诉冤》、《财神诉冤》后记),亦不肯放过。

这种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激起了冯惟敏的极大愤慨。

他写出了【般涉调耍孩儿】《骷髅诉冤》《财神诉冤》这样优秀的曲作,猛烈抨击了当时贪官污吏的种种暴行,但自己却遭到了段氏的残酷报复,被执至历下,久之乃解。

这一段经历,是冯氏人生道路上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从此,其散曲的现实性、批判性与战斗性都大大增强了。

他以此为背景写出的曲子还有《吕纯阳三界一览》等,都是冯氏曲中现实性和批判性最强的作品。

套数【正宫端正好】《吕纯阳三界一览》是比较特别的曲作品。

一方面,作者把冥司写得一片阴森昏乱,具有讽刺封建政治的用意;另一方面,通过冥司的荒唐判案,也寓含了古今是非一笔糊涂帐的意味。

诸如:“【朝天子】纸不罚半张,帕不受一方,便是一池水难形状。

官清吏瘦小民康,处处有傍州样。

宽缓追征,辨明冤枉,说亏人实是谎。

挂靴的满墙,竖碑的满堂,一个个留名望。

”“【十三煞】那吒每摆两班,夜叉每列几行,牛头马面狼牙棒。

后宫收讫金银锞,前殿交盘宝钞箱,打路鬼来索帐。

尽都是张牙饿虎,露爪贪狼。

”判定“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儿是“佯慈悲”、王祥卧冰是“假孝顺”,判秋胡妇“身投浊水”、美孟姜“哭倒长城”为“泼赖”,“古来列女虚名望”,等等,这未必是对冥司的讽刺,而在游戏之笔中表现了明代中后期文人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与嘲笑。

凡此种种,都扩大了散曲题材的思想内涵。

这些反映社会政治生活的散曲作品,在我国散曲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也是明代散曲在题材方面对元代散曲的明显超越与突破。

在元明曲家中,就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刻性而言,冯惟敏确实可谓翘楚。

除上述作品外,他的《徐我亭归田》、《改官谢恩》、《邑斋
初度自述》等许多作品,都抒写了他对宦海风波的感受和厌倦,集中体现了他内心“仕”与“隐”的思想矛盾。

诸如:“酬志了三十年廊庙分忧,准备着数千里湖海遨游。

也不恋大官羊列鼎鸣钟,也不厌家常饭粗茶淡粥,也不嫌小村庄瓦钵磁瓯。

书楼、笔畴,调停岁月闲消受。

酒三杯,诗数首,有时节高卧东山不可留,念苍生也索回头”(卷一【南吕一枝花】《谢少溪归田》)。

一方面,对官场已毫无恋意,而对高卧东山、杯酒诗书的生活向往不已;另一方面,又“念苍生也索回头”,不忘民生疾苦。

在这里,道家的超世思想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复杂地交织在一起,而之所以有这种矛盾,主要原因在于他不能忘记苍生疾苦。

这种人格境界,比之汲汲于利禄功名的禄蠹俗儒,其高下不言自明矣!不仅如此,他的不少作品,诸如【胡十八】四首《刈麦有感》、【折桂令】二首《刈谷有感》、【玉芙蓉】二首《喜雨》、【玉芙蓉】二首《苦雨》、【玉芙蓉】二首《苦风》、【玉江引】《农家苦》等,都是直面民生疾苦,关注农业生产,与百姓同甘苦,共喜忧。

例如小令【玉芙蓉】二首《喜雨》其一:“村城井水干,远近河流断,近新来好雨连绵。

田家接口薥秫饭,书馆充肠苜蓿盘。

年成变,欢颜笑颜,到秋来纳稼满场园。

”其二:“初添野水涯,细滴茅檐下,喜芃芃遍地桑麻。

消灾不数千金价,救苦重生八口家。

都开罢,乔花豆花,眼见的葫芦棚结了个赤金瓜。

”整首小令清新活泼,因喜雨而发,其情态口吻,仿佛老农,令人不禁想起陶渊明的“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之类的田园诗句。

冯惟敏散曲在语言风格上,亦有相当高的造诣,其主要风格表现为“豪放”与“本色”。

“豪放”、“本色”的风格,源于冯惟敏的丰富生活实践及对方言俗语的驾驭能力。

冯曲中运用了大量的齐地方言、临朐方言。

诸如:“见了个官来客来,系上条低留答剌的带。

又不是金阶玉阶,免不得批留铺剌的拜。

恰便似天差帝差,做了些希留乎剌的态。

但沾着时乖运乖,落得他稽留聒剌的怪。

兀的不碜杀人也么哥!兀的不碜杀人也么哥!单看你胡歪乱歪,妆一角伊留兀剌的外”(【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 。

这些齐地方言俗语的大量运用,而又一气呵成,使冯氏散曲既充盈着生动活泼的生命力,又洋溢着奔
放豪迈之气,此所谓“本色”与“豪放”者之充分体现。

关于这一点,历来论者已多有论及。

例如近代词曲学大师任中敏认为:“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四卷,生龙活虎,犹词中之有辛弃疾,有明一代,此为最有生气,最有魄力之作矣!”(任中敏《散曲概论》卷二)而在当时,占据曲坛主流的,却是南曲,时人多以绮丽典雅为尚,而冯曲一任自然,略无雕饰,因而在当时不为人们所重。

明·王骥德就曾批评康对山、王渼陂、常楼居、冯海浮等人的曲作“直是粗豪,原非本色”,而对冯惟敏的才情却是肯定的:“冯才气勃勃,时见纰纇”(《曲律》卷四《杂论》第三十九)。

王世贞评价道:“冯汝行如幽州马客,虽见伉俍,殊乏都雅”(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

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亦云:冯惟敏“词虽俊逸而气未雄,律虽协而调少逊”。

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对冯氏曲作提出了批评。

这种现象,颇似苏轼当年开豪放词风而惹时人非议。

然而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深入,其价值如同狂沙淘尽、黄金始见。

冯惟敏散曲中虽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但却无俚俗之病。

其中典雅之处,亦随处可见。

冯惟敏学识渊博,据《光绪临朐县志》卷十四载:“晋陵王慎中督学山东,自谓无书不读,少所推许,及见惟敏文,乃大赏异,以为其才不能逮也。

”表现在其曲作中,便是冯曲大量运用典故。

但冯惟敏使事用典,信手拈来而又浑然无迹,略无板涩凝滞之感。

诸如:“怎不上仲宣楼?也不驾剡溪舟?冷落杀颜回巷,蒙茸了原宪裘。

望千里沧州,笑南渡新学究;种五色瓜畴,羡东陵故国侯”(卷一【双调新水令】《访沈青门乞画》)。

“也曾对西风独上仲宣楼,也曾乘皓月同登郭泰舟;也曾卧斜阳烂醉刘伶酒,也曾和骚人赋远游;也曾度函关稳跨青牛,也曾绾铜章三番结绶;也曾散朝班双凫回首,也曾事先皇百里封侯”(卷一【双调新水令】《寿马江南》) 。

“恰便似宋玉悲秋、王粲登楼、司马淹留、杜甫穷愁”(卷一【仙吕点绛唇】《郡厅自寿》)等。

几乎句句用典,然妥贴自然,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冯曲慷慨任气、磊落使才的风格。

方言俗语与典故传说相融无间,使冯曲体现出雅不脱俗,俗不伤雅,既生动活泼,又典雅清新的风格。

他在退隐归田后,所写的一些闲适的曲作,固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其中有些作品描写了仕途坎坷,官场险恶,表现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情与人格,仍有可取之处。

在艺术上,冯惟敏继承了元代豪放派曲家的传统,不尚浮华,特重本色,风格刚劲朴直,语言浅近流利,在明代曲坛上,是很有特色的。

冯惟敏散曲的语言不事雕饰,活泼自然,有元代前期散曲的豪爽磊落之气。

例如小令【玉江引】四首《阅世》(汪本作《恬退》四首)其一:“我恋青春,青春不恋我。

我怕苍髯,苍髯没处躲。

富贵待如何?风流犹自可。

有酒当喝,逢花插一朵。

有曲当歌,知音合一夥。

家私虽然不甚多,权且糊涂过。

平安路上行,稳便场中坐,再不惹名缰和利锁。

”其三:“论地谈天,逢人说一篇。

希圣希贤,空听口内言。

心迹总茫然,经纶方大展。

妙旨通玄,教人打哑禅。

外貌清廉,生来只爱钱。

好一似鹭鸶儿毛色鲜,素质无瑕玷。

包藏吞噬心,两脚忙如箭,零碎鱼儿嗉儿里趱”(卷二)。

这是冯氏辞官归田以后所作,意思并不新鲜。

但一般士大夫写来,未免透露着不得志的牢骚,而冯氏笔下,则呈现的是爽朗明快的情趣。

冯惟敏也善于描摹世态人情。

在他矛盾苦闷时,不乏出入于秦楼楚馆的风流经历。

【朝天子】八首《赠田桂芳》等,描述他与这类女子之间诚挚委婉的感情,但他刻画妓院中的虚伪欺诈,却又入木三分,如【仙子步蟾宫】十首《十劣》,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曲作。

另外,【(南)锁南枝】二首《盹妓》也写得很出色,如其一:“打趣的客不起席,上眼皮欺负下眼皮,强打精神扎挣不的。

怀抱着琵琶打了个前拾,唱了一曲如同睡语。

那里有不散的筵席?半夜三更路儿又跷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昏昏沉沉来到家中,睡里梦里陪了个相识,睡到了天明才认的是你”(卷三)。

这支曲子中本有嘲讽的意思,但却真实地描绘出妓女生活的痛苦,她们悲惨的命运令人生出同情心。

而冯惟敏散曲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真实与自然。

参阅书目: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山东史志资料》1982年第一期;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1-10)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版;《曲论初探》赵景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古本戏曲剧目提要》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列朝诗集小传》清钱谦益,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版;
《海浮山堂词稿》明冯惟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005.05.18
张英基 2016-11-24收集整理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