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左洞上台阶拱顶塌方处理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拱顶坍塌处理方案
一、场景描述
2010年2月21日凌晨3时左右,左洞上台阶ZK13+502-499处
左拱顶附近局部岩体因围岩自稳能力差发生坍塌,形成一个长3m、
宽2m、高2m的空洞。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首先对洞室
及其周围进行预喷,在岩石表面形成固化层。
我部针对该滑坡采取
了以下施工方案。
1.滑坡开挖采用机械直接开挖法。
洞室附近严禁打眼爆破,欠
挖部分用风镐清理。
开挖时严格遵循小进尺、弱爆破;
2.每个圆形施工进尺有一个拱,ZK13+502-499段拱由原来的网
格拱改为钢拱。
拱采用22b工字钢,间距50cm。
每座拱架完成后,
沿拱架外环铺设φ 42超前小导管,每根长5m,间距50cm。
沿拱法
线方向打φ 25中空注浆锚,锚长4m,间距1.0×0.5m;;
3.小导管和锚具安装后,应及时进行灌浆。
注浆用水泥浆,水
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为0.5 ~ 1MPa;
4.每道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及时由内向外回喷空洞,每层喷
射混凝土挂钢筋网。
为保证坍塌处喷射混凝土后无空洞,喷射混凝
土时应在坍塌处预留几根φ 100钢管。
塌陷部分完全封闭后,对中
空部分进行吹砂灌浆。
但2010年2月2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左洞上台阶刚开始架设时,拱顶左腔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围岩松散,上下台阶跨度较大,导致
ZK13+500.6左侧拱顶附近再次发生滑坡。
23号9点到10点大概一
个小时。
空洞长10-13m,宽3.5m,厚度无法观测。
滑坡量约100m3。
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加工方案
成因分析:根据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该段围岩为微风化凝灰岩熔岩(硬岩),夹薄层微风化砂质泥岩(软岩),围岩结构呈块状。
但根据现场岩层,左拱顶附近围岩呈现大面积砂质泥岩,原设计为ⅳ级围岩。
但现场其实是ⅴ级围岩,可见塌方。
为避免对滑坡段围岩的多次扰动,我部现拟采用以下方案进行该段施工。
1.为了防止滑坡土松动,造成拱顶围岩再次坍塌,首先要对隧道掌子面的滑坡土进行20cm厚的喷射,使土面固化。
其次,用小导管进行灌浆,直至漏浆;
2.利用场地条件对初拱进行临时加固。
方法工字钢一端支撑在主拱底部,与主拱焊接牢固,另一端放置在工作台上。
使其与支架形成一个支撑系统;
3.对左洞上台阶ZK13+500.6-510段初期支护拱进行重新加固。
加固方法是:在原拱两侧按梅花形布置φ 42超前小导管,每根长5m,纵横间距0.7×0.5m,所有钢管与纵向连接钢筋连接牢固,并与拱焊接。
原有拱锁脚重新使用小导管,待所有导管施工完成后进行灌浆;
4.拱架复位后,应在上部台阶上增设中间支撑和临时仰拱,形成临时闭合环,加固初期支撑。
临时仰拱通过连接钢板与工字钢和主拱锚固,浇筑30cm厚C25混凝土;;
5.初期支护拱加固完成后,滑坡段开挖采用多台阶预留核心土
的环向开挖方法。
洞室附近严禁钻孔爆破,欠挖部分用风镐清理。
开挖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小进尺、弱爆破;
6.隧道掌子面仍采用22b钢拱,间距50cm,沿钢拱轮廓线周向布置双层φ 42超前小导管。
内外导管交错布置,其中外导管外插角30°,内导管外插角15°,钢管长度5m,周向间距50cm,沿拱法线方向钻φ 25中空注浆锚杆,长4m,间距1.0。
7.小导管和锚具安装后,应及时进行灌浆。
注浆用水泥浆,水灰比为1∶1,注浆压力为0.5 ~ 1MPa;
8.初期钢拱架安装完成后,在喷射混凝土前,在拱顶左侧预留几根φ 100钢管。
坍塌部分完全封闭,喷射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对中空部分进行吹砂灌浆。
及时由内向外回喷空腔,每层喷射混凝土挂钢筋网;
9.所有施工应尽量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以防止山体应力集中释放的危险。
现场安全员必须随时观察和指挥,确保人员处于安全位置;
10.重新埋设观测点,加强测量工作,随时观察围岩变化。
监测频率为前期每2h一次。
当监测数据达到控制范围时,监测频率可改为每班一次。
根据围岩的变化,可以进一步制定加固方案。
附:隧道监控量测原始记录
三。
施工要点
1.临时仰拱
(1)临时仰拱施工时,一次只能施作一跨,严禁同时施作多跨。
(2)临时仰拱钢拱架必须与中间支撑和永久支撑焊接牢固。
(3)浇筑临时仰拱混凝土时,混凝土应高出拱脚30cm以上。
2、注浆小导管施工
(1)钻径向小导管时,小导管应尽量垂直于初期支护。
(2)灌浆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
(3)注浆采用间歇注浆和短时注浆。
四。
保障措施
1.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照明,特别是坍塌部分,以便观察围岩变化。
一旦发现初喷混凝土出现裂缝等不安全因素,必须立即将人员撤离现场,确定安全后再进行施工;
2.每班作业时,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协调,并设专职安全人员负责安全;
3.加强对加固区域的监控量测,通过设置观测点,随时进行变形测量,发现险情及时预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为防止隧道再次坍塌,我部专门编制了隧道坍塌应急预案;(详见附件)
5.加强项目负责人现场检查和值班检查的频率,及时制止不安全的作业行为,确保加固期间指挥和值班人员的通讯必须畅通。
6.应急指挥官的职责清单
首席应急官:王
技术总监:郭
专职安全员:张保健
现场技术计划:柳时元和贾宝林
组长:孙
隧道监控量测原始记录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