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课文简析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

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

这首诗中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要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认真体会。

同时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我爱这土地》中两节诗之间的联系,以及“鸟”的形象对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是第六册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同学充沛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观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同学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于初三的同学而言,掌握课文的大意并不会很难,《我爱这土地》诗也似乎明白易懂。

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同学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

因此,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同学活动为主,通过多样的诵读训练,让同学自身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注重让同学说出自身的感受、观点,引导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同学设身处地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蓄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同学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规范”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身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示力的语言”的要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

培养爱国情结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的图片下播放音乐《祖国,慈祥的母亲》激情导入: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写了一首对祖国母亲的深情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让我们—起来感受它。

二、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
艾青出生于1910年,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面对敌人疯狂肆虐,艾青,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深情地朗读,整体感知。

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

1 、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初读理解诗歌内容)
3 、小声跟读课文录音。

(要求:用沉郁悲壮的调子来读,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4 、齐读课文。

四、自读诗歌,理解内容:
1、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诗最后一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讨论,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示手法叫象征。


学生讨论并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指什么?指的是中国大地。

师:理解得非常好。

在诗中“土地”可以看作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

可作者笔下的土地为什么是“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呢?
因为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摧残百姓,。

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苦难。

所以这么说归纳板书:“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五、品读诗歌,领悟主旨:
思考:1、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学生思考并明确:
生:中国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在这样的情况下,鸟儿的歌唱还能是欢快、高兴的吗?
再说,鸟儿的喉咙已经嘶哑了都还在奋力歌唱,可见他对祖国的爱是多么深。

师:非常精彩。

正是如此,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一方面影射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身对祖国的无比挚爱。

朗读时要表达出一种感情急于抒发的心情。

(朗读)“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2、思考: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生:鸟儿生要为土地歌唱,死要让身躯肥沃土地,为土地贡献自身最后的一份力量。

生:这是因为鸟儿对土地充溢了依恋。

生:诗人真是善于表达情感。

原本鸟儿歌唱、鸟儿死后羽毛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但在诗人笔下,这些行为都成了鸟儿的主动追求,甘于为祖国歌唱,为祖国献身。

诗歌真是魅力无穷啊!
师: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歌唱;即使死去,也希望羽毛腐烂。

此时作者的情感已由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里,当感情的闸门轰然打开时,洪流冲激而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朗读时,要恰当运用颤音,放慢语速,表达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依恋之情。

生:这是诗人感情的自然流露,由衷的倾吐。

生:诗句一问一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深沉的爱。

师:诗人在第二节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地感情。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他那强烈的感情。

生:(齐读第二节)
师:鸟儿无论生死都眷恋着土地,都挚爱着祖国。

诗人在诗中倾注了自身深沉的情感。

现在,谁愿意再为大家读一遍全诗?
生读师点评。

下面咱们齐读一下。

生:(齐声朗读)明确: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

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这种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真爱。

这是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全班再次朗读、背诵。

3、诗人为什么要用小鸟来比做自身呀?小鸟的力量多弱,声音多小啊!把自身比做雄鹰不更好吗?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人民的力量还是很单薄的,所以诗人用一只小鸟作比是很合适的。

连这样脆弱的小鸟还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甘于献身,足可见当时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把小鸟改成雄鹰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也不能深刻地表达出当时全国人民的那种悲愤之情。

另外,诗人自称是“悲痛诗人”,这样的布置也是诗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六、总结收获
师:我们通过诗歌《我爱这土地》走进诗人艾青的感情世界,看到了他那颗真挚的爱国之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七、作业
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例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要欢快的歌唱: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